Workflow
建滔积层板(01888)
icon
搜索文档
建滔积层板(01888) - 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10-02 07:19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9月30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建滔積層板控股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10月2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1888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20,000,000,000 | HKD | | 0.1 | HKD | | 2,000,00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HKD | | | | 本月底結存 | | | 20,000,000,000 | HKD | | 0.1 | HKD | | 2,000,000,000 | 本月 ...
建滔积层板(01888.HK)遭独立非执行董事叶澍堃减持20万股
格隆汇· 2025-10-01 22:56
格隆汇10月2日丨根据联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2025年9月30日,建滔积层板(01888.HK)遭独立非执行董事叶澍堃在场内以每股均价12.37港元减持20 万股,涉资约247.4万港元。 | 表格序號 | 大股東/董事/最高行政人員名稱 作出披露的 買入 / 費出或涉及的股 每股的平均價 | | | | | 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 佔已發行的 有關事件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因 | 份數目 | | | (請參閱上述*註解)有投票權股 (日 / 月 / 年 | | | | | | | | | 份百分比 | | | | | | | | | ( % ) | | | DA20250930E00142 | 简演描 | 1201(L) | | 200.000(L) | HKD 12.3700 | 1.150,000(L) | 0.03(L)30/09/2025 | 减持后,叶澍堃最新持股数目为115万股,持股比例由0.04%下降至0.03%。 | 股份代號: | 01888 | | --- | --- | | 上市法 ...
智通港股股东权益披露|10月1日
智通财经网· 2025-10-01 00:06
备注:持股数变动有可能因供股、合股、拆股等情况引起,请注意对照实际情况进行辨别。 | 股票名称 | 机构名称 | 性质 | 变动前持股 | 变动后持股 | 持股比 | | --- | --- | --- | --- | --- | --- | | 龙记集团(00255) | 邵玉龙 | 好仓 | 4.07 亿股 | 4.14 亿股 | 65.52%(最新) 64.49%(前次) | | 龙记集团(00255) | 邵铁龙 | 好仓 | 4.07 亿股 | 4.14 亿股 | 65.52%(最新) 64.49%(前次) | | 敏实集团(00425) | 魏清莲 | 好仓 | 4.51 亿股 | 4.51 亿股 | 38.35%(最新) 38.34%(前次) | | 建滔积层板 (01888) | 叶澍堃 | 好仓 | 135.00 万股 | 115.00 万股 | 0.03%(最新) 0.04%(前次) | | 君实生物(01877) | 李鑫 | 好仓 | 8.29 万股 | 128.29 万股 | 0.49%(最新) 0.04%(前次) | | 博尼控股(01906) | Hong Kong Jun He ...
港股建滔积层板涨超7%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03:29
股价表现 - 港股建滔积层板股价上涨7.52%至12.44港元 [2] - 成交额达3.79亿港元 [2] - 涨幅超过7% [2]
建滔积层板涨超7% 机构指产品升级与覆铜板涨价有望贡献业绩增长势能
智通财经· 2025-09-29 03:18
股价表现 - 建滔积层板股价上涨7.52%至12.44港元 成交额达3.79亿港元 [1]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是覆铜板行业龙头之一 上游材料一体化布局构建差异化壁垒 [1] - 电子布铜箔覆铜板同步升级 传统覆铜板供需格局和新价格趋势乐观 [1] 产品提价情况 - 8月15日宣布对CEM-1/22F/V0/HB和FR-4产品价格均上调10元/张 对应约8%涨幅 [2] - 涨价原因为铜、玻璃布及化工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2] 行业周期与需求前景 - 历史上铜价和玻璃纤维布向上周期中传统覆铜板价格周期较为乐观 [1] - 覆铜板行业需求伴随AI需求改善有较好增长预期 [1] - 主要企业扩产计划聚焦高端板 部分中端产能将进行高端化转产 [1] 盈利趋势转变 - 行业提价逻辑从长期盈利承压修复性涨价转为景气上行带来的盈利潜力释放 [2] - 25Q2头部覆铜板厂商净利率水平提升至约10% [2] - 25H2行业将进行新一轮提价尝试 [1]
港股异动 | 建滔积层板(01888)涨超7% 机构指产品升级与覆铜板涨价有望贡献业绩增长势能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3:12
股价表现 - 建滔积层板股价上涨7.52%至12.44港元 成交额达3.79亿港元 [1]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为覆铜板行业龙头企业之一 [1] - 上游材料一体化布局构建差异化壁垒 [1] - 电子布铜箔覆铜板同步升级 [1] 产品价格变动 - 8月15日起对CEM-1/22F/V0/HB及FR-4产品提价10元/张 对应约8%涨幅 [2] - 25H2行业进行新一轮提价尝试 [1] - 覆铜板厂商净利率水平提升至约10% [2] 行业供需格局 - 传统覆铜板供需格局和新价格趋势乐观 [1] - 行业整体需求伴随AI需求改善有较好增长预期 [1] - 主要企业扩产计划聚焦高端板 部分中端产能将进行高端化转产 [1] - 传统中端覆铜板供需格局良好 [1] 盈利驱动因素 - 产品升级与覆铜板涨价有望贡献公司业绩增长势能 [1] - 历史上铜价和玻璃纤维布向上周期中传统覆铜板价格周期较为乐观 [1] - 行业提价逻辑从修复性涨价转为景气上行带来的盈利潜力释放 [2]
建滔积层板20250928
2025-09-28 14:57
公司概况与行业定位 * 建滔积层板是国内特种电子布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产能仅次于中国巨石 位居全国第二 拥有约3000台织布机[3] * 公司长期被视为中低端覆铜板(CCL)生产商 但近年来在电子布和上游材料领域取得显著进展[3] * 公司具备一体化生产能力 自供铜箔、玻纤布和树脂 增强了其整体竞争力[2][3][4] 核心业务进展与产能布局 * 在电子布方面 公司已竣工三条一代布池窑 每条窑月产量预期为50万米到60万米 年底月销量可达150万米到180万米[7] * 公司计划扩产7万吨细沙 二代布池窑预计年底投产 认证周期约三个月[2][7][11] * 低膨胀布和石英布也有相应布局 预计明年会有进一步扩展[7][11] * 在铜箔方面 公司今年传统铜箔加工量超过10万吨 一代和二代HVLP铜箔已投产并外销及自用[7] * 三代HVLP铜箔正在验证中 而四代HVLP铜箔已开发 高速铜箔进展较快[7][9][11] * 高端树脂领域进展较慢 公司目前主要依赖外部采购[7] 高端化战略与产品认证 * 公司高端化思路清晰 先从上游原材料入手 逐步追赶马七、马八、马九系列 但整体进程相对较慢[2][8][9] * 目前其高端覆铜板产品仅达到马六级别 与市场主流的马八、马九存在差距[3][4] * 公司自2019年开始布局特种电子布 其持摇法生产的新型玻纤丝正进行客户认证 有望覆盖日韩台等核心CCL厂家 预计2025年10月取得进展[2][3][4] * 海外头部CCL厂商对特种电子布的一代部认证进展是核心催化点 预计最快10月完成 最慢年底前完成[17] 行业供需与市场周期 * 特种电子布行业供需紧张 二代布和低膨胀布以上产品紧缺率可能达到一倍以上 行业有望进入供需两旺状态[2][10] * 覆铜板行业景气度提升 主要受AI需求拉动及转产带来的供需结构调整影响[2][3] * 中低端覆铜板供需格局紧张 高端产品对中低端产能形成挤占 建涛公司的月度产能利用率已超过90% 接近满负荷运转[14] * CCL市场于8月15日进行了今年首次有效大幅提价 四季度中低端CCL价格进一步上涨存在一定概率 市场状态依然紧俏[2][18][19] * 需求预计将比去年增长5%至7%[14] 财务状况与盈利预测 * 根据万得一致预期 公司2025年盈利预测约为30亿港币 对应市盈率约为12倍[16] * 静态市盈率约为15至16倍 动态市盈率则约为11至12倍[16] * 若特种电子布验证与量产顺利推进及覆铜板再次涨价 盈利预期可能会上调[16][19] * 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推动覆铜板毛利率提升[14][15] 潜在风险与催化因素 * 电子关税预期可能对产业链产生影响 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20] * 核心催化点包括:海外CCL厂商对特种电子布的认证进展、铜箔认证节奏、以及传统电子布的涨价节奏[17] * 公司商业模式存在一定质疑 因其作为CCL巨头需将上游材料卖给竞争对手 但通过直接联系最终客户及集团内部拥有PCB产能(如收购的英飞达子公司)来缓解此问题[5][6]
国泰海通:首予建滔积层板(01888)“增持”评级 目标价20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2 01:51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覆铜板行业龙头之一 上游材料一体化布局构建差异化壁垒 [1] - 公司传统电子布产能处于领先地位 具备20万吨电子纱产能 对应7-8亿米/年传统电子布产能 [1] - 高端化核心优势在于产业一体化的材料稳定性 材料供应稳定性对终端产品性能保障愈发重要 [2] 产品升级进展 - 第一条低介电电子纱窑炉已投产 技术路径一步法在国内相对领先 [1] - 二代低介电低膨胀纤维布和石英布产能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逐步投放 [1] - HVLP-3铜箔已推出并进入验证周期 进一步升级在推进中 [2] - M6级别以上覆铜板产品和产能预计将逐步推出 [2] 行业供需与价格趋势 - 特种电子布伴随覆铜板升级处于供需紧张的景气阶段 [1] - 传统电子布价格趋势处于向上周期 [1] - 覆铜板行业需求伴随AI需求改善有较好增长预期 [2] - 主要企业扩产计划聚焦高端板 部分中端产能将进行高端化转产 [2] - 传统中端覆铜板供需格局良好 行业从2023年盈利底部以来中端产能扩产有限 [2] - 2025年下半年行业进行新一轮提价尝试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23.49亿港元/31.23亿港元/38.15亿港元 [1] - 基于PE估值法给予目标价20港元 [1]
国泰海通:首予建滔积层板“增持”评级 目标价20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2 01:38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覆铜板行业龙头之一 上游材料一体化布局构建差异化壁垒 [1] - 公司具备20万吨电子纱产能 对应7-8亿米/年传统电子布产能 [1] - 公司第一条低介电电子纱窑炉已投产 技术路径采用一步法在国内相对领先 [1] - 公司公告二代低介电低膨胀纤维布和石英布产能 预计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逐步投放 [1] - 公司HVLP-3铜箔已进入产品验证周期 进一步升级在推进中 [2] - 公司高端化核心优势在于产业一体化的材料稳定性 对覆铜板材料张力和可加工性稳定性形成优势 [2] 产品升级与产能布局 - 电子布 铜箔 覆铜板同步升级 传统覆铜板供需格局和新价格趋势乐观 [1] - 特种电子布伴随覆铜板升级处于供需紧张的景气阶段 [1] - 预计公司M6级别以上覆铜板产品和产能将逐步推出 [2] - 主要企业扩产计划聚焦高端板 部分中端产能将进行高端化转产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23.49亿港元 31.23亿港元 38.15亿港元 [1] - 采用PE估值法给予目标价20港元 [1] 行业供需与价格趋势 - 传统电子布价格趋势处于向上周期 [1] - 覆铜板行业整体需求伴随AI需求改善有较好增长预期 [2] - 2023年行业处于盈利底部 中端产能扩产有限 全球需求端可做温和上行假设 [2] - 2025年下半年行业进行新一轮提价尝试 传统覆铜板景气和价格趋势较为乐观 [2] - 历史上铜价和玻璃纤维布向上周期中 传统覆铜板价格周期较为乐观 [2]
建滔积层板(0188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16 08:15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额同比增长11.0%至95.88亿港元[2] - 净利润同比增长28.0%至9.34亿港元[2] - 公司总营业额95.88亿港元,同比增长11.0%[13] - 公司本期净利润7.28亿港元[8] - 集团综合除税前溢利增长22.3%至11.71亿港元(去年同期9.57亿港元)[16] - 每股基本盈利增长28.2%至9.33亿港元(去年同期7.28亿港元)[27] - 公司持有人应占纯利同比增长28%至9.333亿港元[46] 业务分部收入 - 覆铜面板及上游物料销售额87.18亿港元,同比增长11.3%[13] - 特种树脂销售额6.52亿港元,同比增长10.2%[13] - 覆铜面板分部营业额同比增长11.4%至94.97亿港元(去年同期85.25亿港元)[16] - 覆铜面板部门营业额达94.969亿港元,同比增长11%[47] - 向同系附属公司销售货品达17.39亿港元[44] 现金流变化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24.1%至14.61亿港元[5]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61亿港元,较期初19.24亿港元减少24.1%[9] - 公司经营业务现金净流出3.27亿港元,同比转差(去年同期为净流入3.03亿港元)[9]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8.97亿港元,同比扩大463.2%[9]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7.60亿港元,同比增长28.7%[9] 资产和应收款项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长12.7%至47.90亿港元[5] - 贸易应收账款净额增长12.2%至40.58亿港元(期初36.17亿港元)[29] - 应收票据余额增长30.5%至36.36亿港元(期初27.87亿港元)[29] - 贸易应收账款总额从3,617,182千港元增至4,057,935千港元,增长12.2%[31] - 0-90天账期贸易应收账款占比81.7%(3,314,356千港元),较上期增长6.9%[31] - 91-180天账期贸易应收账款增长44.2%至673,639千港元[31] - 证券工具投资总额增至25.357亿港元,占总资产10%[48] 负债和借款 - 银行借贷一年内到期部分增长101.9%至33.58亿港元[6] - 公司总借款为44.667亿港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借款33.575亿港元,占比75.2%[55] - 人民币计值借款大幅增加至22.129亿港元,较去年末5.536亿港元增长299.6%[57] - 港元计值借款减少至22.538亿港元,较去年末26.923亿港元下降16.3%[57] - 净负债比率从17%上升至20%[46][53] - 流动比率从2.39下降至1.78[53] 应付项目 - 应付股息大幅增加316.7%至15.60亿港元[6] - 贸易应付账款总额保持稳定,为777,940千港元(上期:775,711千港元)[33] - 0-90天账期贸易应付账款占比90.2%(701,773千港元)[33] - 应付票据总额从516,196千港元降至325,328千港元,下降37.0%[32]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应付票据大幅减少83.1%至20,505千港元[32]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2,397,515千港元(上期:2,314,366千港元)[32] - 180天以上账期贸易应付账款增长26.9%至49,379千港元[33] 费用和成本 - 融资成本同比下降43.6%至8672万港元(去年同期1.54亿港元)[16][19] - 折旧费用下降3.8%至4.33亿港元(去年同期4.50亿港元)[20] - 所得税开支增长4.2%至2.38亿港元(去年同期2.28亿港元)[21] - 公司银行借贷实际年利率从4.96厘下降至2.00厘[56] 资本开支和投资 - 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额增长133.7%至4.57亿港元(去年同期1.95亿港元)[28] - 资本开支中物业、厂房及设备采购承诺为24,128千港元[41] - 资本开支承诺较期初减少54,547千港元[41] - 太阳能光伏项目累计投资9亿港元,上半年生产1亿千瓦时绿色电力,节省电费9,000万港元[60] - 热能回收设备累计投资2.5亿港元,上半年减少3.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省开支9,500万港元[60] 股息和股东回报 - 公司宣派末期股息3.12亿港元[8] - 中期股息每股增加25%至15港仙(去年同期12港仙)[26] - 中期股息每股15.0港仙,同比增长25%[46] 汇兑影响 - 权益工具公平值收益变动为7317万港元[2] - 汇兑储备因货币折算产生2.23亿港元收益[4] - 汇兑差额产生亏损1.33亿港元[8] -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达7,317.3万港元[49] 产能和项目进展 - 覆铜面板月平均出货量达900万张,同比增长5%[47] - 泰国覆铜面板产能已达每月100万张,计划分两阶段各增加40万张至180万张总产能[62] - 清远市低介电玻纤纱项目已投产一个窑炉,下半年将再增加三个窑炉生产[62] 员工和董事持股 - 员工总数增加至10,600人,较去年末9,900人增长7.1%[59] - 董事张国华持有公司股份9,517,000股,占比0.305%[66] - 董事张家豪持有公司股份216,000股,占比0.007%[66] - 董事张国强持有公司股份2,502,000股,占比0.080%[66] - 董事张国平持有公司股份3,000,000股,占比0.096%[66] - 董事张国华持有建滔集团股份19,352,320股,占比1.746%[70] - 董事张国平持有建滔集团股份8,778,883股,占比0.792%[70] 主要股东结构 - Hallgain Management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2,301,434,000股,占比73.76%[71] - 建滔集团持有公司股份117,635,500股,占比3.77%[71] - Jamplan (BVI)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1,785,000,000股,占比57.21%[71] - Capital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Company持有公司股份177,205,851股,占比5.68%[71] 购股权计划 - 优先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上限为已发行股本总数的10%(312,100,000股)[36] - 2022年授予的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9.728港元[37] - 2023年授予的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7.800港元[37] - 董事及雇员持有的优先购股权总数保持稳定为72,800,000份[38] - 雇员持有购股权小计为14,800,000份[38] - 董事持有购股权小计为58,000,000份[38] - 何燕生配偶持有10,800,000份购股权[42] - 可供授出的剩余购股权数量为196,300,000份[40] 担保和承诺 - 集团提供银行按揭担保金额为690万港元[43] - 公司为物业买家提供银行按揭担保690万港元,较去年末820万港元减少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