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生制药(01530)
icon
搜索文档
16只基金年内收益翻番,创新药估值泡沫已至?
搜狐财经· 2025-07-31 01:03
创新药板块市场表现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较年初低点涨幅超124% 上证科创板创新药指数涨幅超80% 相关产业链涨幅超30% [2] - 16只重仓创新药基金收益超100%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以139%收益领涨 [4][5] - 创新药ETF规模增长显著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从6.53亿元跃至78.02亿元 16只基金总规模从111亿元增长至366亿元 增幅超两倍 [5] 指数表现与资金流向 -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今年以来涨幅达111%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34% [8][9] - 创新药指数获172亿元主动净流入 港股创新药(CNY)指数净主动买入额73.57亿元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净主动买入额69.96亿元 [6] - 市场上共有七只创新药指数 包括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 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等 [7] 基金经理观点分歧 - 部分基金经理认为A股创新药估值过高 存在泡沫风险 建议止盈 [2][11][12] - 更多基金经理看好创新药长期逻辑 认为产业处于红利释放前夜 但需关注个股拥挤和估值问题 [2][10] - 交银国际研报认为头部创新药企前瞻市销率与历史均值持平 估值仍具吸引力 [12]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创新药经历十年产业升级 临床数据全球影响力扩大 BD授权金额及数量持续攀升 [10] - 头部创新药企业未来2-3年将迎盈利拐点 需重构估值体系 关注产品全球竞争力与盈利前景 [12][13] - 创新药产业趋势类似2018-2019年CXO板块爆发逻辑 是产业长期耕耘后势能的集中释放 [14] 重点持仓与个股表现 - 多只基金重仓信达生物 科伦博泰生物-B 康方生物等创新药企业 [4]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基金规模从1.71亿元增长至30.43亿元 增幅显著 [4][5] - 创新药ETF成为资金追捧对象 行业内部结构性机会远大于板块趋势性机会 [5][13]
年内“翻倍基”多达23只,医药主题基金占据“半壁江山”
北京商报· 2025-07-30 13:15
基金业绩表现 - 截至7月29日 23只权益类基金年内收益率翻倍 其中医药相关基金占比超七成[1][3]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C以139.12%的年内收益率领先 其A类份额收益率为138.9%[3] - 近一年维度下 134只基金收益率翻倍 医药相关基金占比超四成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混合(QDII)A收益率达163.05%[1][4][5] 医药细分领域表现 - 创新药及医药基金包揽年内翻倍基前15名 包括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A(129.35%)等17只产品[3][4] - 主动型医药基金中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式A近一年收益率达140.98%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A/C收益率接近翻倍(98.37%/96.62%)[5] - 重仓股三生制药和科伦博泰生物-B年内累计涨幅分别达428.9%和138%[6] 行业政策与趋势 - 国家医保局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医保商保目录调整方案 推动创新药海外授权与国内销售放量[7] - 中国创新药在靶点研发进度和疗效方面超过海外药企 海外药企存在补充管线的客观需求[7] - 消费医疗板块结构性机会延续 医美、眼科等可选消费领域受益于居民健康意识提升[6] 机构观点与展望 - 创新药板块上涨被视为中长期趋势 全球合作深化与重要临床数据披露预期受关注[6][7] - 医疗设备板块复苏趋势延续 国产替代及行业长期复苏前景值得关注[6] - 家用医疗设备需求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稳步增长[6]
中国创新药出海新范式:闪电审批,硬核疗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1:42
创新药审批效率显著提升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审批均速达8.8个月 接近FDA的7.9个月水平[5] - 单日批准11款国产创新药创纪录 其中7款为1类新药[4] - 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限计划从60日缩短至30日[5] - 十年间1.1类新药平均审评时间从42个月大幅缩短[5] 创新药批准数量爆发式增长 - 2025年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 同比增长59%[1] - 批准数量接近2024年全年48个总量[1] - 40个创新药由中国企业研发制造 仅3个为跨国公司进口[1] - 中国创新药研发管线规模占全球四分之一[1] 治疗领域实现多点突破 - 抗肿瘤药物占比约40% 18款药物获批[3] - 信达玛仕度肽成为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减重药物[3] - 恒瑞医药硫酸艾玛昔替尼片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3] - 血友病B基因治疗药物结束进口依赖历史[4] 罕见病药物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 戈谢病治疗药物戈芮宁完全替代进口产品[4] - 惠及国内约3000名戈谢病患者[4] - 新药上市申请到获批仅用时6个月[4] - 罕见病药物成本控制确保定价适应支付体系[4] 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 - 2025年上半年License-out总金额近660亿美元[7] - 超过2024年全年商务拓展交易总额[7]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12.5亿美元首付款交易[7] - 中国企业开展临床试验占全球肿瘤试验总数39%[6] 出海模式持续创新 - NewCo模式成为出海欧美市场主流模式之一[7] - 通过境外新公司集中推进管线研发[7] - 百济神州建立超2000人全球临床开发团队[8] - 恒瑞医药在瑞士设立研发中心实现24小时全球研发接力[8] 研发实力全球地位提升 - 拥有1775种FIC药物 占全球市场份额19%[6] - 2025年ASCO会议中国研究数量增至73个[6] - 突破性研究成果LBA达11个 占比20%[6] - 每年开展临床试验数量约3000项[1] 本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 首次设立商业保险创新药品目录[11] - 科创板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12] - 支持更多前沿科技企业上市[12] - 构建研发有动力、临床有转化、支付有保障的生态体系[12] 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研发资金不足与融资难题尚未彻底解决[11] - 企业创新竞争存在同质化问题[11] - 关键耗材依赖问题待解决[11] - 医保支付机制亟待完善[11]
三生制药(01530):首次覆盖:主营业务稳健,迈向PD-1VEGF的星辰大海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30 08:20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45.5港元 [1][7] - 当前股价33.55港元,潜在上涨空间35.6% [1] 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 - 核心产品特比澳(TPO)在升血小板药物市场市占率67%,益比奥(EPO)在促红素市场市占率42%,曼迪在脱发治疗市场市占率超70% [2][11] - 2024年营收91.1亿元(+16.5%),归母净利润20.9亿元(+34.8%),毛利率达86% [9] - 营销网络覆盖3000家三级医院和9000家二级及以下医院 [12] 创新管线布局 - 拥有超过30个在研管线,4个创新药适应症处于NDA审批阶段(特比奥CLDT适应症、SSS06长效促红素、608 IL-17A单抗、艾曲泊帕乙醇胺片) [2][12] - 创新药管线峰值销售潜力预计达70-100亿元,重点品种包括SSS06、柯拉特龙乳膏剂、口服紫杉醇等 [2][12] - 通过授权引进司美格鲁肽(减重)、紫杉醇口服液等产品完善管线协同 [4] PD-1×VEGF双抗SSGJ-707 - 与辉瑞达成全球授权协议,首付款12.5亿美元+里程碑48亿美元,创中国双抗出海交易纪录 [31][32] - 临床数据显示优于竞品:一线NSCLC单药ORR达71%(AK112为46%),联合化疗ORR达58-81% [26][29][30] - 预计中国销售峰值63-84亿元,全球销售峰值113-134亿美元,覆盖潜在2000亿美元市场 [6][48] - 辉瑞计划在50万欧美患者中推进联用方案,并拓展RCC、UC、HCC等新适应症 [6][43] 财务预测与估值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191.8亿元(+111%)、119.0亿元(-38%)、140.5亿元(+18%) [1][7] - 同期净利润预测:93.6亿元(+348%)、27.3亿元(-71%)、33.3亿元(+22%) [1][7] - DCF估值采用10%折现率和3.5%永续增长率,对应目标价45.5港元 [7][52] 其他双抗管线 - 705(PD-1×HER2)在HER2+患者后线治疗中显示潜力,3/6例达到PR [49] - 706(PD-1×PD-L1)针对GEJ和NSCLC耐药患者均实现SD [49] - 708(PD-1×TGFβ)处于临床I期剂量探索阶段 [4]
狂砸4643亿,跨国巨头,正疯抢中国创新药
36氪· 2025-07-30 07:58
核心交易事件 - 恒瑞医药将HRS-9821项目全球独家权利(不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及11个项目选择权授权给葛兰素史克(GSK)[1] - GSK支付5亿美元首付款,潜在里程碑付款总额达120亿美元[2] - 交易公告后恒瑞医药A股和港股股价大幅上涨[4] 行业交易规模 - 2025年上半年跨国药企对中国创新药交易总额达4643亿元人民币(约647亿美元)[6][19] - 10亿美元以上交易共18笔,总金额超647亿美元[11][19] - 半年交易额已超过2024年全年523亿美元的总交易额[19] 重大交易案例 - 辉瑞以12.5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收购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SSGJ-707(除大中华区)[8][9][10] - 信达生物授权罗氏DLL3 ADC药物IBI3009全球权益,首付80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10亿美元[12] - 元思生肽授权阿斯利康Synova™技术平台,首付75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34亿美元[12] - 荣昌生物授权Vor Biopharma泰它西普(除大中华区),首付1.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41.05亿美元[14] 交易特点 - 单笔交易金额均超10亿美元,最高达130亿美元(启德医药ADC项目)[11][15] - 买方集中于全球前十药企(辉瑞、罗氏、阿斯利康等)[16] - 技术聚焦肿瘤、自免、代谢疾病及减重领域,涵盖ADC、抗体平台等前沿方向[17] 跨国药企采购趋势 - 跨国药企外部采购管线中中国占比从2020年10%升至2024年31%[17][18] - 中国在研新药管线达5380个,占全球超三分之一[38] - 2024年FDA批准的IND申请中超50%分子来自中国[38] 交易驱动因素 - 中国创新药研发成本仅为美国的30%-20%[40] - 患者招募成本低、研发效率高、资产价格优势显著[36][40] - 通过BD交易可快速补充管线、抢占赛道、降低研发风险[25][28][29] 交易模式价值 - 授权方获得首付款、里程碑款及销售分成,快速回笼研发资金[42] - 保留国内权益并借助跨国药企全球网络实现"借船出海"[42] - 案例:吉利德110亿美元收购Pharmasset后,丙肝药Sovaldi次年销售额达102.83亿美元[29][32][33]
大行评级|瑞银:上调三生制药目标价至41港元 看好SSGJ-707强劲表现
格隆汇APP· 2025-07-30 06:23
股价表现 - 公司年初至今股价累计上涨超过3.7倍 [1] - 股价上涨主要受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强劲表现推动 [1] 产品销售预测 - SSGJ-707在中国市场的风险调整后高峰销售预测上调24%至41亿元 [1] - SSGJ-707在海外市场的风险调整后高峰销售预测上调117%至414亿元 [1] 财务增长预期 - 预测2024至2034年间公司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5% [1] - 预测同期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 [1] - 管理层透露2025年有机产品收入增幅将达到双位数 [1] 行业地位与风险 - 公司未参与第十一轮国家药品集采 [1] - 在行业中风险属最低 [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目标价从30港元上调至41港元 [1] - 维持"买入"评级 [1]
三生制药(01530)下跌4.47%,报32.05元/股
金融界· 2025-07-30 06:09
股价表现 - 7月30日盘中下跌4.47%至32.05港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10.41亿元人民币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91.08亿元人民币 [2] - 2024年净利润20.9亿元人民币 [2] 机构评级 - 招银国际维持买入评级 [3] - 目标价上调至37.67港元 [3] 公司业务概况 - 拥有30种上市产品和31个在研产品 [1] - 在全球设有6大生产基地 [1] - 2023年CDMO产能达7.6万升 [1] - 配备2600余名医学代表构建学术推广网络 [1]
交银国际:升三生制药(01530)目标价至33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03:03
财务预测调整 - 上调2025-2027年收入预测2-6% 主要基于更高的合作收入预期 [1] - 因创新药高定价及高利润率合作收入贡献提升 上调利润率预测并最终推动净利润预测上调6-9% [1] - 目标价升至33港元 对应2025年及2026年市盈率分别为25.8倍和23.9倍 [1] 产品与合作进展 - 与辉瑞就PD-1/VEGF双抗达成的授权协议正式生效 辉瑞获得中国内地权益并计划启动全球III期临床开发 [1] - 辉瑞凭借强大创新药管线及全球商业化能力 有望通过联用ADC及小分子靶向药强化SSGJ-707在泛PD-(L)1市场地位 [2] - 经概率调整后的SSGJ-707全球销售峰值预测上调至66亿元人民币 [2] 未来增长催化剂 - 后续催化剂包括707更多临床数据读出、潜在BD授权交易及IL-17A等产品获批上市 [1] - 公司正从传统大单品主导转向新品迭代与出海双轮驱动 估值中枢存在较大上调空间 [2]
交银国际:升三生制药目标价至33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7-30 03:02
财务预测调整 - 基于更高合作收入预测 上调三生制药2025-2027年收入预测2-6% [1] - 因创新药和高利润率合作收入贡献提升 上调净利润预测6-9% [1] - 目标价升至33港元 对应25.8倍2025年市盈率和23.9倍2026年市盈率 [1] 产品合作进展 - PD-1/VEGF双抗与辉瑞授权协议正式生效 辉瑞获得中国内地权益并计划启动全球III期临床 [1] - 辉瑞拥有强大创新药管线与全球商业化能力 产品有望与其ADC及小分子靶向药联用 [2] - 经概率调整后全球销售峰值上调至66亿元人民币 [2] 未来发展催化剂 - 后续催化剂包括707更多数据读出和潜在BD授权交易 [1] - IL-17A、长效促红素SSS06及特比澳CLDT适应症获批上市 [1] - 公司从传统大单品主导转向新品迭代与出海驱动增长 估值中枢有较大上调空间 [2]
招银国际:升三生制药目标价至37.67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7-30 02:50
核心交易与协议 - 三生制药与辉瑞就PD-1/VEGF双抗药物707达成全球授权协议 中国区除外 协议已正式生效 [1] - 招银国际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目标价从28.32港元上调至37.67港元 [1] 临床开发计划 - 辉瑞将快速推进707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他实体瘤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 [1] - 辉瑞正在制定详细全球临床开发计划 评估707单药及联合化疗 ADC药物的疗法潜力 [1] - 辉瑞管线中具联用潜力的ADC包括PADCEV Nectin-4ADC sigvotatug vedotin IB6ADC和PDL1V PD-L1ADC [1] - 公司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布部分临床方案细节 [1] - 辉瑞将探索707在胸部 泌尿生殖系统及胃肠道肿瘤中的治疗潜力 [1] 研发与数据披露 - 三生制药将于10月ESMO会议以海报形式公布707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II期临床数据 [1] - 辉瑞在45个国家拥有超过4000个肿瘤临床研究点 强大全球临床资源有望加速707开发进程 [1] 财务预期调整 - 鉴于辉瑞快速推进707在多个肿瘤适应症的计划 招银国际上调了该品种风险调整后的销售额预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