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圈

搜索文档
具身智能,产业智变新引擎!「2025科技创变者大会」邀您共探产业变革浪潮
机器人圈· 2025-08-12 09:43
大会概况 - 2025科技创变者大会以"具身智能 产业智变新引擎"为主题,将于9月5日在北京举办 [2] - 大会聚焦硬科技产业化落地,打造"三库四链"服务体系(产业库、项目库、人才库,四链协同) [2] - 提供"需求牵引-技术对接-资本助力-场景落地"全链条服务模式,解决技术到产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2] 具身智能行业动态 - 具身智能作为链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正突破实验室围墙,成为驱动行业智能升级的核心引擎 [5] - 技术临界点显现:AI大脑与物理身体深度耦合,赋予机器人"感知-决策-行动"的类人闭环能力 [6] - 场景革命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汽车制造、医疗康复、家庭娱乐等万亿级真实产业场景 [6] - 供应链重构:具身智能有望形成类似汽车供应链的统一市场,推动供应链格局重塑 [6] - 中国正从"跟跑"到"硬件技术局部领跑"、"软件技术加速并跑"的关键跃迁 [6] 大会活动亮点 - 主论坛覆盖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算力、芯片、核心零部件等前沿议题 [8] - 发布《具身智能产业星图》,揭示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演化逻辑及未来产业格局 [9] - 高端制造、消费科技等七大领域领军企业开放千亿级产业场景作为验证场 [9] - 展区提供仿生手、人形机器人、机器狗、核心零部件等黑科技零距离体验 [16] - 公布《2025具身智能十大应用场景》,搭建"需求方命题+技术方解题"对接平台 [16] 嘉宾阵容 - 学术专家包括意大利机器人国家能力中心首席科学家Paolo Dario、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黄铁军等 [22][24][26][28][30][32] - 科技创变者包括知行机器人CEO白国超、优艾智合机器人CTO边旭、梅卡曼德CEO邵天兰等 [36][38][44] - 行业专家包括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汪斌、北京国际技术交易联盟理事长张璋等 [60][63]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智友·雅瑞科创平台,联合主办为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 [72] - 协办单位包括机器人大讲堂、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连界创新、具身研习社等 [72] - 支持单位包括北京国际技术交易联盟NICTC、中国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等 [72]
WRC 现场:“从制造现场走出来”的具身智能公司,越疆发布二代人形机器人
机器人圈· 2025-08-11 03:13
产品发布与技术创新 - 越疆科技发布全新一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 Ⅱ,具备毫米级多场景操作能力、上下肢协同控制与瞬时反应速度,是国内首款实现此类技术的产品[1] - DOBOT Atom Ⅱ在WRC现场演示分拣物料(公差0.1毫米)、接打爆米花、制作煲仔饭等任务,展现双脑决策+双臂协同能力[3][7][11] - 机器人通过指尖压力传感器感知杯身重量变化,实现精细操作如制作柠檬茶[9] - 多足仿生机器人可拉动接近自重5倍的物体,具备行业领先的负载能力与地形适应性[15] - 协作机械臂掌握AI绘画、刷盘子等技能,形成"机械臂+人形+多足"多形态产品矩阵[13][18][20][23][25] 商业化与市场表现 - 公司全球协作机械臂出货量达90,000台,服务80家世界500强企业及20万工业用户[25] - 已获得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达摩院等权威机构合作,并与马扎克、ASKA等国际工业巨头达成商业化验证[29] - 客户网络覆盖韩国ALTA、西班牙CampuStore等全球伙伴,销售网络遍及100+国家和地区[29][33] 技术平台与生态构建 - 推出具身智能机器人开放平台,支持"一套系统多形态操控",兼容协作机械臂、轮式机器人、人形及多足机器人[30] - 平台开放SDK/API接口,整合OpenAI、Claude等大模型,构建"具身数据湖"生态以强化智能体泛化能力[30] - 通过工业场景积累的工艺链与数据沉淀,形成从硬件到算法的立体化竞争壁垒,实现实验室到场景应用的全链路验证[31][33] 行业定位与战略愿景 - 公司是唯一"从制造现场走出来"的具身智能企业,依托工业根基加速技术落地[25][31] - 目标构建"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机器人伙伴"的生态,推动社会效率与生活质量提升[33]
2025企创融通汇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专场活动在京举办
机器人圈· 2025-08-11 03:13
活动概况 - 2025企创融通汇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专场活动于8月10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1] - 活动以"攻关核心技术 灵动具身智能"为主题 聚焦技术前沿、共性挑战及应用生态 [3] - 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 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等机构联合承办 [5] - 现场参与人数300余人 来自29家高校院所和99家企业 线上观看直播达135万人次 [5] 行业发展趋势 - 具身智能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 蕴藏巨大市场潜力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创新与变革 [3]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 推动具身智能体向更高层级的自主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 - 核心部件自主可控与性能突破是产业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3] 核心技术领域 - 具身智能体零部件涵盖高精度传感器、仿生执行器、边缘计算芯片、柔性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 [3] - 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整机性能与应用场景拓展 [3] - 专家分享聚焦机器人执行器技术创新与高功率密度电机助力灵巧手握力跃升等主题 [3] 产业成果展示 - 18项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优秀解决方案按多模态技术突破、核心部件国产化、算法与模型升级、场景落地应用创新、生态与人才五大产业问题分区展示 [4] - 现场完成7项优秀技术成果落地签约 [4] - 融通对接环节吸引国家自然基金委高技术中心、北京联合大学、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多位专家及企业代表参与交流 [4]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大咖观点(二)
机器人圈· 2025-08-11 03:13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聚焦机器人技术创新与应用 展示AI与机器人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涵盖工业、医疗、农业等多领域突破 [1][3][15][21][29][31] - 具身智能成为机器人发展核心方向 面临商业化路径选择与技术挑战 需解决硬件成本、算法精度与产业适配等关键问题 [38][40][44] 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 - AI+空间计算推动二维交互向三维交互演进 成为物理与数字世界桥梁 是提升机器人智能水平的关键技术 [3] - 数字孪生与AI技术深度融合 工业机器人需突破模仿人类局限 采用轮式设计可能优于人形方案 [11] - 微机器人技术在精密制造与微电子领域实现突破 纳米级定位与智能传感推动三维异构集成制造应用 [13] - 物理智能成为AGI发展关键 需解决机器人本体设计、任务适配与环境适应三大瓶颈 实现物理世界任务通用化 [19] 工业机器人应用现状与挑战 - 工业机器人仅覆盖20%-30%工业需求 AI应用多局限于感知层 决策与控制层融合薄弱 [15] - 自然语言驱动控制是工业机器人终极目标 需突破大语言模型与语言动作模型等技术瓶颈 [15] - 柔性装配依赖视觉引导技术 通过移动线缆数据集实现精准分割 但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5] - 软材料机器人解决服装制造难题 具备可编程性与环境适应性 支持快速切换生产不同款式服装 [27] 农业与特种机器人创新 - 农业机器人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荷兰案例显示需坚持高性价比原则 聚焦实际痛点推动可持续发展 [29] - 水果采摘自动化程度最低 全球产量30年增长200% Tevel通过柔性抓取与多机协同构建全流程技术体系 [31] - 仿生机器人借鉴自然机制 仿生蜜蜂重量仅几克 翼展12公分 展翼频率达15-20次/秒 实现多机协同飞行 [33] 医疗机器人突破 - 微型机器人实现靶向药物递送 解决90%药物研发失败问题(1/3因中毒剂量) 已完成动物跨城市远程血栓移除实验 [21] - 远程手术通过5G与电磁场控制导管 减少交通时间 推动器官检查等底层技术研发 [21] 工程师能力转型 - 机器人时代要求工程师具备T型知识结构 从技术执行者向创新者转变 需掌握数字化工具与跨领域协作能力 [7] - 需从解决给定问题转向定义真实问题 具备创新思维与伦理意识 适应快速迭代的技术环境 [7] 材料与算法创新 - 大语言模型用于材料分类与性能预测 利用海量数据训练 为材料科学提供通用解决方案 [25] - 移动机器人依赖多模态传感器数据 通过目标检测算法精准识别行人、车辆等对象 已在自动驾驶领域应用 [23] 商业化路径探讨 - 具身智能存在通用世界模型与垂直场景两种发展思路 高附加值且环境动态变化的领域更易实现可靠性突破 [38] - 面临硬件成本、算法精度与产业适配三大挑战 需建立环境交互-数据获取-算法优化的正向循环 [40] - AI系统可信度依赖开源化 公开模型机制消除黑箱疑虑 透明度比企业宣传更能赢得信任 [42] - 人机协作需确保AI可预测性 设计透明化机制与失败回溯系统 保持高效性同时让人类理解决策逻辑 [44]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大咖观点(一)
机器人圈· 2025-08-11 03:13
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 人形机器人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布局重点,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的高阶形态,在推动制造业升级、应对老龄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 - 未来五大趋势影响行业发展:AI与机器人深度融合、具身智能发展、可持续性需求升级、新兴客户群体拓展、劳动力短缺挑战[5] - 全球正迈入"实体AI时代",智能机器人连接计算机技术与百万亿美元规模实体产业将创造前所未有的生产力飞跃[9] - 日本通过"人机共生"理念推进具身智能进化,重点发展医疗护理、灾难救援和科研协作三大领域[21] - 欧洲机器人产业面临缺乏一体化战略目标和统一标准的挑战,需加速实际部署[13] 各国机器人战略布局 - 北京市实施"双百工程",已培养57家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聚3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15] - 北京亦庄启动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今明两年释放近50亿元机器人应用需求[17] - 阿联酋目标到2032年机器人产业对GDP贡献率达9%,重点布局智能工厂、医疗机器人等五大领域[23] - 沙特通过"2030愿景"推进智能转型,聚焦超大型基建项目部署和服务型机器人发展[25] - 卡塔尔实施"国家2030计划",目标到2030年创造超100亿美元AI产业价值[27] 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 - 当前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核心瓶颈在于具身智能未完全成熟,模型架构有待提高[11] - 通过视频生成模型驱动机器人的新路径已证明可行性,可大幅降低GPU消耗[11] - 京东"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将投入超百亿资源,目标三年助力100个品牌销售破10亿[35] - 北美市场从汽车制造主导转向多行业均衡发展,仓储物流、建筑和医疗领域成为新增长点[19] - 喀麦隆聚焦"严苛环境适应性技术"开发,建立"非洲机器人合作平台"测试极端条件可靠性[33] 区域市场特点 - 东盟国家制造业、农业、服务业需求旺盛,新加坡机器人密度最高,马来西亚建设3000多智能工厂[29] - 尼泊尔重点发展灾害响应和医疗机器人,计划到2035年产业规模从2000万美元增长至10亿美元[31] - 北美市场专用机器人解决方案比通用人形机器人更具落地可行性,应聚焦实效性需求[19] - 越南正从依赖低技能劳动力向运用机器人转变[29] - 喀麦隆机器人应用聚焦农业无人机、灾害响应、基建安全和医疗物流四大场景[33]
预告︱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近期相关活动预告
机器人圈· 2025-08-11 03:13
政策与行业规划 - 2023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十六大部委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1] - 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并明确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 [1] 行业活动预告 - 2025年8月将密集举办7场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重大活动,包括世界机器人大会(北京)、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上海)、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北京)等 [2][3] - 活动覆盖技术研讨(传感技术、物联网与AI)、产业融合(低空经济与机器人协同)、国际学术交流(IoTAIMA 2025)等多维度主题 [2][3] 技术发展与市场动态 - 仿生机器人技术取得新突破,通过模仿松鼠跨越复杂地形的能力提升运动性能 [5] - 人形机器人领域价格战爆发,量产加速推动产业重构,科技革命引发社会想象 [5] - 越疆科技港股表现突出,市值实现翻三倍,领跑机器人赛道 [5] 学术与产业研究 - 院士及专家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包括微纳感知技术赋能(孙立宁)、人形机器人智能挑战(熊蓉)、机构智能与变形机器人实现(潘云鹤) [4][5] - 清华大学团队加速复现波士顿动力动作技术,强调创新信心对技术突破的关键作用 [5] 企业表现与数据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技术融合带来新机遇 [5] - 行业洗牌加剧,55家上市公司2023年报呈现喜忧参半态势,75家2024年报亮点企业形成新竞争格局 [4] 国际前沿技术 - 国际研发聚焦新型机器人装置:螳螂虾仿真机器人、可扩展压电机器人、3D打印软体手等 [5] - 突破性成果包括cm级折纸四足机器人、昆虫级变形机器人,以及无人机路径规划新框架 [5]
【2025WRC】大会发布 | 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
机器人圈· 2025-08-09 00:47
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 - 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 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世界 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3][4] - 中国电子学会组织遴选出十大最具潜力应用场景 为各行业带来积极影响 [3][4] 工业通用操作 - 适用于低精度上下料和轻质小型物料搬运 解决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效率有限问题 [5] - 凭借灵活手臂、精准抓取功能及移动能力 可与自动化生产线和仓储管理系统协同 [5][6] - 按生产节奏完成上下料 在货架间穿梭搬运物料 提升生产线流畅性与物流流转效率 [5][6] 汽车制造 - 解决传统人工分拣配料易错漏且效率偏低问题 [8] - 通过精准视觉识别系统分辨不同型号物料 依托灵活机械手臂完成抓取放置 [8][9] - 对接物料管理系统获取需求信息 将物料精准配置到货架货仓 优化生产流程 [8][9] 3C制造 - 针对3C产品生产规模大、更新快特点 解决人工质检效率与准确性短板 [10] - 搭载高精度视觉传感器和智能检测算法 检测物料外观缺陷、尺寸精度等 [10][11] - 联动生产管理系统反馈结果 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水平 [10][11][12] 船舶制造 - 适应恶劣打磨抛光环境 解决人工操作影响健康和质量稳定性问题 [14] - 凭借强大力量与精准动作控制能力完成打磨抛光 [14][15] - 协同设计和生产管理系统作业 提高船舶表面处理质量 [14][15] 石油化工 - 应对危险产线环境 解决人工巡检安全风险高、精度与频率受限挑战 [16] - 搭载多类传感器实时监测产线参数 识别泄漏和设备异常 [16][17] - 协同生产监控与安全管理系统预警 为生产安全提供保障 [16][17] 电力生产 - 应对危险电站操作环境 满足无人值守电站可靠监控需求 [18][19] - 动作精准可完成按钮操作并实时采集设备数据 [19][20] - 配合电站自动化控制和调度系统实现远程操作 提升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 [19][20] 安全应急 - 适应高温、涉水、有毒等危险环境 解决人工救援高风险、响应效率受限问题 [22] - 搭载烟雾传感器、气体检测仪、热成像仪等设备实时监测现场情况 [22][23] - 协助搜救被困人员、传递应急物资 联动应急指挥系统反馈现场数据支持救援决策 [22][23] 商业服务 - 解决客流高峰时人工导览、迎宾及送餐服务接待不足、效率滞后问题 [24] - 具备自然语言交互能力与友好形象 提供宾客迎接、导览讲解、房间送餐等服务 [24][25] - 对接场所信息系统与客房管理系统 提升服务体验与科技形象 [24][25] 家居服务 - 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护理人员短缺问题 满足儿童陪伴、居家清洁等需求 [26] - 在养老护理方面提供搀扶、服药提醒等服务 实时监测老人状态并响应突发情况 [26][27] - 在家务辅助方面承担清洁、物品整理等重复性事务 联动家庭智能设备提升便捷度 [26][27] 农业生产 - 解决播种、收割、除草、农药喷洒等劳动密集型作业需求 [29][30] - 凭借敏捷移动和抓取能力完成轻量化作物采收、农资搬运、除草及精准农药喷洒 [30] - 配备环境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病虫害及作物生长 联动农业管理系统优化生产计划 [30]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开幕
机器人圈· 2025-08-09 00:47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机器人产业十年间创新能力和产业实力持续提升,聚焦人形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安全防护、家政服务、教育医疗等场景的应用 [4] - 以人工智能为加速器的新兴信息技术显著提升机器人在感知、认知、决策和控制等方面的能力,推动智能化水平跨越式提升 [6] - 机器人正在与人工智能技术加快融合,深度重构产业现代化路径,驱动生产力大幅跃升,人形机器人作为智能机器人的最高形态加速创新迭代 [10] - 全球机器人产业十年间实现飞跃式发展,智能水平加速提升、应用边界加速拓展、创新要素加速汇聚 [12] 产业规模与增长 -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3,今年上半年产业营收增长近40%,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8] - 中国机器人产业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连续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12] 应用场景与技术创新 - 《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报告从具身感认知、具身决策、具身智能控制等十个维度勾勒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未来图景 [16] - 《2025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报告遴选出工业通用操作、汽车制造、3C制造等十大人形机器人潜力应用场景 [18] - 北京亦庄"机器人大世界2.0"创新推出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和机器人主题餐厅"机器人焰究所",与300余家知名机器人生态企业联动构建产业综合生态新地标 [20] 展会与活动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汇聚200余家国内外优秀机器人企业的1500余件展品,其中首发新品100余款,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参展数量创同类展会之最 [23] - 大会同期举办全球首个"机器人消费节",京东开设线上专属展区提供近千款机器人产品,覆盖未来生活助手、陪伴、教育等场景 [24] 国际交流与合作 - IEEE与中国电子学会在学术交流、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领域保持密切合作,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同行联系 [6]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将与中国电子学会等合作伙伴在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国际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 [10]
【2025WRC】大会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十大发展趋势
机器人圈· 2025-08-09 00:47
具身智能机器人十大发展趋势 物理实践与模型协同驱动 - 物理实践是具身智能的本质,物理模拟器构建高保真训练环境,世界模型提供环境内部特征,三者融合可训练机器人的感认知能力[3][26] - 融合后能实现接触与非接触交互的感认知训练,为决策控制奠定基础[3][26] 多层次端到端决策 - 多模态大模型启发认知与规划研究,结合生命科学成果和实时控制模块,增强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的泛化性[5][29] 融合生命科学的智能控制 - 模型预测控制的动态优化能力与强化学习的自适应决策结合,再融合生命科学的冗余多环路控制机制,提升机器人适应性[8][33] 生成式AI驱动设计 - 通过生成式AI对电机、减速器、结构等硬件统一优化,结合工材领域成果,实现硬件与控制策略的协同优化[10][36] 软硬件一致性 - 硬件开发阶段预置算法接口规范,算法设计内嵌物理约束,通过联合仿真验证实现系统一致性[12][39] 具身智能机器人大工厂 - 在仿真环境中整合自然语言交互、环境生成、本体设计等模块,实现快速设计和高质量系统产出[14][43] 大规模高质量数据集 - 基于物理实体采集与仿真合成构建数据集,提升机器人构型优化、训练效率及跨场景迁移能力[15][46] 机器人集群与人协同 - 多智能体协同机制构建机器人集群,提升安全性与共情能力,促进人机融合[17][49][50] 跨学科开源社区 - 需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协作,聚集全球顶级专家推动技术探讨与产业链融合[19][53] 安全评估与伦理建设 - 通过行为规范验证、决策可解释性分析及数据安全研究,建立安全评估体系和伦理规范[21][56]
上半年我国新增机器人相关企业10万多家,产业快速增长
机器人圈· 2025-08-08 11:10
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今年以来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技术和智能化水平不断突破 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1] - 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6% 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5.5% [7] - 截至目前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93万家 上半年新增企业10万多家 同比增长约45% [7] 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 - 保姆机器人"光子"已上市并接到订单 配备家居、超市、工厂等多场景训练基地 上百台数采机器人协助采集动作轨迹、误差等数据用于持续训练 [3] - 各地通过实际应用场景测试推动技术创新 如北京测试机器人室外复杂环境行走能力 可在0.5秒内自主爬起 全国已有50多个细分领域应用测试场景 [5] - 深圳"机器人谷"展现产业链协同效应 上游触觉传感器企业直接供应整机厂商 3D视觉企业仿真数据实时输入大模型训练系统 [5] 行业专家观点 - 清华大学姚期智表示 从多场景测试可见中国科技实力提升 机器人稳定度和灵活度显著改进 [5] 产业链与市场动态 - 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2024上半年业绩普遍承压 但机器人与AI融合带来新机遇 [9] - 人形机器人领域价格战爆发 量产规模扩大推动产业重构 [9] - 越疆科技在港股机器人赛道表现突出 市值实现三倍增长 [9] 国际技术进展 - 国际领域出现螳螂虾仿真机器人、可扩展振动式压电机器人、3D打印软机器人手等新型技术 [9] - 折纸制造cm级四足机器人、新型昆虫级变形机器人等创新产品问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