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锂电

搜索文档
第398批公告:中创新航配套小鹏首款混动MVP
高工锂电· 2025-08-22 08:43
新车公告概况 - 工信部第398批公告披露128款新车 其中BEV车型67款 PHEV/HEV车型61款 增混与纯电车型数量差距缩小 [2] - LFP/锰基锂电池车型达104款 三元电池车型仅24款 LFP电池技术路线保持主流地位 [2] 电池配套格局 - 宁德时代以配套50款新车位居榜首 其中LFP电池车型33款 三元电池车型17款 BEV车型32款 PHEV/HEV车型18款 [2] - 弗迪电池配套17款新车 包括16款比亚迪矩阵车型(海豹/海狮/海鸥/宋/夏/秦/方程豹/仰望)及1款外供车型 [2] - 中创新航配套11款新车位列第三 覆盖埃安i60/V系列 东风风神L8 北汽北京 极狐T1 小鹏X9 长安深蓝L06等车型 [3] 重点车型与技术突破 - 小鹏X9作为品牌首款混动车型(7座增程MPV)由中创新航配套 CLTC纯电续航450km 综合续航达1500km 计划第四季度内地上市 [4] - 上汽名爵MG4搭载清陶锰基半固态电池 电解液含量降至5% 预计售价10万级别 较欧洲售价折半 加速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 [4] - 仰望U9实现LFP电池性能突破 定位电动超跑高端市场 [2] 其他电池企业动态 - 楚能新能配套东风风神 瑞浦兰钧配套东风日产N6插混车型 国轩高科配套奇瑞/森源予风/远程 亿纬锂能配套零跑/极狐/远程 [4] - 蜂巢能源配套长城/哈弗系列 正力新能配套昊铂/红旗 国轩高科另配套奇瑞/五菱等品牌 [4]
江特电机复产,锂价再现剧烈震荡
高工锂电· 2025-08-21 10:27
碳酸锂期货价格波动 - 碳酸锂期货价格本周剧烈波动 主力合约价格跌破每吨8 1万元人民币 收于80980元 跌幅达8% [2] - 8月18日该合约价格一度触及每吨90100元 创下一年新高 [3] - 市场快速反应源于供应预期的转变 [4] 供应端变化 - 江特电机子公司宜春银锂完成设备检修后复工复产 首月产量预计300吨 后续逐步恢复至每月1000吨 [5] - 盐湖股份年产4万吨盐湖提锂项目预计9月试车投产 [5] - 2025年7月中国锂辉石总进口量达75万吨 环比增长超30% 创历史新高 [6] - 澳大利亚Greenbushes项目预计26财年产量同比增加3%-11% Pilbara项目增加8%-15% Kathleen Valley项目增加22%-50% [7] - 南美SQM预计第三季度销售额比第二季度至少高出10% [7] 供需格局 - 碳酸锂市场长期处于产能释放周期 矿石和盐湖供给将维持高位 [8] - 需求端表现稳健 磷酸铁锂电池订单增加 三元电池排产提升 [8] - 碳酸锂库存压力与实际需求提振持续性将影响供需格局走势 [9] 公司信息 - 江特电机子公司宜春银锂是公司一体化产业链关键环节 主要从事锂矿石加工业务 [5] - 盐湖股份年产4万吨盐湖提锂项目即将投产 [5]
每日速递 | 奇瑞新建百亿电池项目
高工锂电· 2025-08-21 10:27
电池 - 安徽宿州市与奇瑞集团合作建设锂离子电池砀山生产基地项目,规划年产20GWh锂离子电池,总投资超百亿元,占地面积约1000亩,覆盖电芯、模组、PACK全链条生产 [2] - 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大族激光、金发科技、万华化学、欣旺达、新能安、远景等8家锂电产业链相关企业入选 [3] - 比亚迪首席科学家廉玉波和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入选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4] - 安徽巡鹰新能源、浙江超威原力能源、江西比沃新能源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前沿技术联合研发、多元化产品开发、创新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开展深度协作,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 [5][6] - 广东梅州新增4万吨电池回收项目,由兴宁市宏兴新能源再生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年回收锂电池废负极片4万吨 [7] 材料 - 龙蟠科技拟募集不超过20亿元资金,用于11万吨高性能磷酸盐型正极材料项目和8.5万吨高性能磷酸盐型正极材料项目 [9] 海外 - 智利矿业部表示已准备好签署由国家矿业公司ENAMI运营的Altoandinos锂项目合同,ENAMI将与力拓集团共同开发该项目 [11] - 韩国政府将推出总额为45.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49.54亿元)的支持计划,重点支持电池、半导体和关键矿产等关键产业 [12] - SQM二季度核心盈利大跌28%,但上调全年销售目标并看好价格回暖,预计本季度销量环比增超10%,三季度售价将高于二季度,同时透露澳洲合资精炼厂已实现商业化生产,2026年氢氧化锂年产能将达5万吨 [13][14][15] - 福特汽车和SK On的合资企业BlueOval SK在美国肯塔基州的首座电池工厂已投产,生产的电池将用于纯电版福特F-150 Lightning [16][17] - 斯莱克与韩国Dongwon Systems签署谅解备忘录,拟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在美国和欧洲为韩国主要的三大电池制造商的圆柱形和方形电池壳业务进行深度合作 [18]
超100万吨退役电池“压境”,锂电回收拐点要来了?
高工锂电· 2025-08-21 10:27
退役电池规模与市场前景 - 2018-2020年中国新增新能源汽车约400万台 其动力电池将于2025-2027年集中退役 [2] - 2025年动力电池退役量预计超百万吨 2030-2032年达350万吨/年 对应市场规模超千亿元 [3] 头部企业回收进展与技术突破 - 特斯拉2024年回收材料可生产2.1万辆Model Y电池 90%废料直接重返生产 [4] - 比亚迪截至2024年底回收超1万吨动力电池 形成生产-回收-再生闭环 [4] - 宁德时代建成全球最大回收网络 2024年回收13万吨废旧电池 产出锂盐1.7万吨 [4] - 格林美2024年回收拆解动力电池3.6万吨(同比增31%) 碳酸锂回收率超90% 锂产量突破4000吨 [4] 行业格局演变 - 国内电池回收企业近19万家 仅156家入选工信部白名单 [5] - 头部企业通过规模化与技术优势逐步扭转"劣币驱逐良币"局面 [6][7] - 头部企业实现与小作坊成本持平 并通过黑灯工厂等技术建立环保规范 [8] - 多工艺融合(物理法+湿法+火法)提升处理效率 降低单位成本 [9] 产业链协同与区域布局 - 电池厂与车企构建生产-回收闭环 比亚迪回收材料用于刀片电池 特斯拉再生材料进入Model Y供应链 [10] - 依托全国统一市场布局预处理中心 减少中间环节成本(如中资环整合地方资源集团) [10] 小作坊困境与转型 - 小作坊依靠降低环保/税收投入维持15-20%价格优势 但碳酸锂价格回落压缩其利润空间 [11] - 监管加码要求环评资质与数字化溯源能力 扩大与小作坊差距 [11] - 磷酸铁锂电池占比提升需专业设备 小作坊锂回收率明显低于头部企业95%以上水平 [11][12] - 部分小作坊可能通过规范分包融入正规体系 保留前端收集灵活性(如格林美与九号公司合作案例) [15] 行业拐点驱动因素 - 欧盟电池法推动再生料认可度提升 碳排指标成出口关键门槛 [16] - 标准体系加速统一 数字化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 [16] - 产业集群加速成型(如宁德时代宜昌产业园投产后年处理30万吨废旧电池) [17] - 黑粉进口政策落地(如中国资环首批20吨黑粉原料进口)增强原料保障能力 [19][20]
高压实铁锂、硅碳负极龙头“扩产”提速
高工锂电· 2025-08-21 10:27
锂电池材料扩产趋势 - 头部企业密集布局高压实磷酸铁锂正极与硅碳负极等高端材料产能 [3] - 行业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背景 优质产能布局提速 [4]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扩产动态 - 龙蟠科技非公开发行募集不超过20亿元资金 投向山东和湖北高性能磷酸盐正极材料项目 新增年产能19.5万吨 [4] - 新建产线优先满足第四代超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产品生产需求 [5] - 川发龙蟒与富临精工合资在四川绵竹新建年产10万吨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项目 配套建设前驱体产线 [5] - 湖南裕能启动48亿元募资计划 扩大超高能量密度 超长循环寿命磷酸铁锂供应能力 [6] - 鹏博新材山西阳泉10万吨高压实磷酸铁锂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预计9月试产10月批量交付 目标满足快充电池市场需求 [6] 磷酸铁锂行业供需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61万吨 同比增长68% [7] - 预计全年出货量有望达到350万吨 行业有效产能利用率将超过70% [7] - 湖南裕能 富临精工 德方纳米等一线厂商产能利用率超过90% [7] - 中小企业因产品性能不达标导致产能闲置 呈现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能短缺的结构性矛盾 [7] 硅碳负极材料产能布局 - 圣泉集团拟发行不超过25亿元可转换债券 其中20亿元用于建设绿色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 形成年产1万吨硅碳负极材料与1.5万吨多孔碳产能 [8] - 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平均净利润7.56亿元 [8] - 宜昌银硅科技启动2000吨硅碳负极产线建设 [9] - 湖北匠芯3000吨项目预计9月试产 样品送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验证 [9] - 内蒙古硅源新能全球首个万吨级硅碳负极项目一期9月进入试产阶段 [9] 市场需求与驱动因素 - 储能市场需求增长驱动磷酸铁锂行业开启新一轮扩产周期 大容量储能电芯与高比能动力电池构成高压实铁锂两大需求 [6] - 硅碳负极预计2026至2027年成为高端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应用转折点 [10] - 2030年硅碳负极市场需求量或将超过10万吨 [10] 行业竞争重心转变 - 市场竞争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对优质高技术壁垒产能的掌控 [11]
每日速递 | 蔚蓝锂芯:上半年锂电池出货量约3.1亿颗
高工锂电· 2025-08-20 10:46
蔚蓝锂芯 - 上半年锂电池出货量合计约3.1亿颗,其中二季度约1.77亿颗,一季度约1.33亿颗 [2] - 出货量提升主要源于行业复合增长及深耕国际大客户、向中高端领域迈进 [2] - 全年目标为销量增长50%以上 [2] 宁德时代 - 厦门时代新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伟峰,注册资本20亿元 [3] - 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销售等,由宁德时代全资持股 [3] 太蓝新能源 - 全固态电池湖北生产基地项目签约,标志着覆盖全国新能源核心区域的多点制造网络雏形初显 [4] - 此前已在北京、重庆、安徽等地布局 [4] 比亚迪 - 比亚迪轻型车电池京东自营旗舰店上线,发售专为电动二、三轮车研发的锂电池产品 [5][6] - 目前有8款产品在售,涵盖48V24Ah到76V96Ah,价格1298元至6998元不等 [6] 新疆信弘新能源 - "喀什经济开发区信弘动力电池生产建设项目"拟批复,总投资15000万元 [7] - 项目建成后年产圆柱型动力电池6000万支 [7] 格林美 - 与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8][9] - 双方将围绕全球低碳与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开展多层面"绿色+循环"模式合作 [9] 硅碳负极材料 - 湖南省永州市年产10000吨硅碳负极材料用多孔炭项目一期(年产1000吨多孔炭)环评审批决定公示 [10][11] - 项目总投资10000万元,环保投资约403.1万元 [11] 天原股份 - 下属子公司"90万吨/年丁家磷矿(二期)采矿工程项目"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进入试生产阶段 [12][13] - 项目试生产有利于提升未来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 [13]
官宣:2025高工锂电年会暨15周年庆典议程发布
高工锂电· 2025-08-20 10:46
行业背景与历史 -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15年发展历程 从2010年"十城千辆"计划起步 到如今成为全球领跑者 是中国制造"新三样"代表之一 [2] - 行业经历了从0到1 从弱小到壮大 从跟随到领跑的完整发展历程 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2] - 2025年将成为行业转折点 未来15年将面临交通电动化全场景渗透和能源体系变革的纵深发展 [2] 未来发展趋势 - 新阶段将呈现四大特征:新应用场景开启 新技术与产品创新 新商业模式落地 新产业生态与格局形成 [2] - 行业面临的最大考验是如何从全球领跑者转变为真正融入全球市场 培育具备跨国经营能力的国际企业 [3] - 交通电动化将向乘用车 商用车 工程机械 船舶 轻型车等全场景渗透 [11] 技术创新方向 - 电池技术多元化创新包括短刀叠片电池 46大圆柱电池 LFP快充电池 锂钠融合电池等 [12][17] - AI技术将深度赋能电池产业 涵盖材料开发 电池设计 智能制造和全生命周期运营 [15][17] - 材料创新聚焦富锂锰基 磷酸锰铁锂 新型硅碳负极 复合集流体等前沿领域 [19][24] 产业生态与供应链 - 供应链面临地缘政治变局 将重塑全球格局 企业需制定全面电动化战略 [17] - 智能制造方向包括搅拌匀浆工序革新 红外干燥 干法涂布 高速叠片等工艺升级 [17] - 零碳工厂建设涉及节能降耗 碳足迹管理 智慧物流等数字化解决方案 [18][24] 市场应用场景 - 新场景包括电动航空 eVTOL 人形机器人 无人机等新兴领域对电池的差异化需求 [13][14][17] - 传统应用场景如智能手机 智能家居 数据中心等对高倍率 大容量电池需求持续升级 [17] - 商业模式创新涵盖乘用车换电 V2G 电池回收 海外专利授权等方向 [20][24] 全球化布局 - 产业链需协同出海 探索欧美 东南亚等区域布局路径 实现本地化产能部署 [21][24] - 全球化战略包括全球品牌建设 营销网络搭建 以及本地化运营能力培养 [21][24] 行业活动概况 - 2025高工锂电年会将举办3天论坛 包含12大专场 预计1000+企业 1500+高层参与 [10] - 活动将发布GGII年度系列报告 举办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并开展技术产品展示和供应链对接 [10] - 会议议程覆盖产业全链条话题 从材料创新到智能制造 从商业模式到全球化布局 [7][11][12][13][14][15][16][17][18][19][20][21]
挑战100万销量,吉利、零跑如何化解“电池焦虑”?
高工锂电· 2025-08-20 10:46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两匹黑马:吉利汽车跃居新能源销量第二,零跑汽车摘得新势力销冠 [2] - 吉利汽车新能源品牌"银河"在推出后24个月内累计销量突破百万辆,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54.8万辆,同比增长232% [2] - 银河星愿车型(售价7万至10万元)成为国内全品类乘用车销量冠军 [2] - 零跑汽车上半年交付超过22万辆,超越理想与小鹏,并将2025年交付指引上调至58万至65万辆,计划2026年挑战100万辆年销量 [2] 动力电池需求与供应格局 - 百万辆新能源汽车规划将催生百GWh电池需求(按单车平均50千瓦时计算) [3] - 吉利新能源面临电池供不应求,新增"时代长安"(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合资公司)作为电芯供应商 [3] - 吉利重组电池业务成立"吉曜通行"产业集团,计划到2027年形成70GWh产能,但自有电芯供应比例仅提升至三成 [3] - 吉利自供部分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高端三元锂电池仍依赖外部供应商 [3] 零跑汽车的差异化策略 - 零跑上半年毛利率达14.1%,创历史新高,得益于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 [4] - 采用"全域自研"和分散化采购模式,每辆车节省近千元成本,避免对单一供应商依赖 [5] - 子公司凌骁能源开始向5家新能源商用车客户供应自研电池包,技术输出分摊研发成本 [5] 电池供应商的竞争关键 - 电池供应商需具备稳定履约能力、与主机厂车型高度适配的技术(如高倍率快充、标准化电芯) [6] - 充足产能和匹配车企新车上市的交付窗口是赢得订单的决定性因素 [6]
轻型车电池卡位电商渠道
高工锂电· 2025-08-20 10:46
铅改锂热潮下的渠道变革 - 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与京东汽车合作上线"比亚迪轻型车电池京东自营旗舰店",消费者可直接购买两轮、三轮电动车锂电池并享受免费上门安装服务,首批上线8款产品覆盖48V24Ah至76V96Ah规格,价格区间1298-6998元 [4] - 新能安、亿纬锂能、星恒电源等头部电池企业已提前在京东等电商平台布局官方自营店铺,行业呈现集体绕开传统整车厂和线下经销商、通过电商直触消费者的战略转变 [4][5] - 电商渠道成为品牌下沉与标准化供给的关键路径,同时抢占"轻型车电池+后市场服务"新流量池 [5] 电商渠道的战略价值 - 电商平台帮助比亚迪等企业解决零售市场触点缺失问题,避免重资产线下布局,利用数字化供应链实现"线上下单、线下履约"一体化服务 [6] - 电商标准化要求倒逼电池企业建立清晰服务流程,有利于整治两轮车行业配套乱象 [6] - 京东物流覆盖全国的仓配能力解决电池专业安装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同时电商精准流量推送强化品牌营销 [13][15] 后市场服务与数据闭环 - 比亚迪提供五年质保及智能小程序监控电池状态,将销售与安装、保修、回收服务绑定,探索"电池即服务"(BaaS)商业模式 [7] - 电商直销直接获取用户电池购买、安装、质保数据,助力产品迭代及续费服务(保养、扩容、梯次利用) [7] - 星恒电源已建立覆盖全国的回收网络及淮北基地(年处理4万吨),线上数据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 [16] 技术路线竞争格局 - 比亚迪电商首发"全极耳大圆柱"电芯,具备2C充电/3C放电高倍率性能,通过"蜂巢架构"提升空间利用率与散热效率 [8][11] - 亿纬锂能OMNI全能LMX系列(40130/46137尺寸)已占先机,能量密度200Wh/kg、支持3C快充、循环寿命超4000次且成本降30% [12] - 国内两轮车市场圆柱电芯主要用于出口高端车型,雅迪、爱玛等国内品牌仍以方形电池为主 [11] 产业链协同案例 - 星恒电源与雅迪联合向京东交付5万台定制锂电车(搭载48V24Ah电池),用于家政、外卖配送等业务 [16] - 京东自身作为电动物流车海量用户,与电池厂商形成双向协同 [15][16]
单壁碳纳米管“扩产潮”
高工锂电· 2025-08-19 11:33
道氏技术募投项目变更 - 公司将原计划用于"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一期)"的3亿元募集资金变更为投入"年产120吨单壁碳纳米管项目" [3] - 新项目由旗下江门市昊鑫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总投资6亿元,建设周期预计三年 [4] 单壁碳纳米管市场格局 - 单壁碳纳米管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导热性,下游应用涵盖新能源汽车、3C数码、半导体 [5] - 目前全球仅OCSiAl和天奈科技能实现规模化生产,OCSiAl占据超90%市场份额 [5] - 2024年中国碳纳米管在锂电池导电剂占比18.4%,预计2025年渗透率突破20% [5] - 多壁碳纳米管占比超80%,单壁碳纳米管规模仍较小 [6] 道氏技术技术突破 - 公司已攻克单壁碳纳米管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具备连续化生产能力 [5] - 计划2026年Q1实现50吨/年产能,一年内完成120吨/年产能建设 [5] 行业扩产动态 - 天奈科技450吨单壁粉体项目首期150吨产线预计2024年四季度投产 [8] - OCSiAl计划2025年底前增加更多单壁碳纳米管合成设备 [10] - 国内合作生产商计划将单壁碳纳米管分散液年产能分别提高到27000吨和25000吨 [10] - 六边形纳米科技预计2025年产量达3-5吨,销售额约2亿元 [11] 应用领域拓展 - 高镍+硅基负极+大圆柱电池方案带动需求,预计2025年全球大圆柱电池需求达144.2-235GWh [12] - 天奈科技450吨扩产项目将生产适配4680电池硅基负极的单壁碳纳米管 [13] - 固态电池领域:2024年出货量预计7GWh,2030年有望超65GWh [14] - 单壁碳纳米管在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应用进入研究阶段 [15][18] 市场规模预测 - 全球单壁碳纳米管市场规模2024年13.7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36.3亿美元,CAGR 13%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