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思录
icon
搜索文档
本周热点:单位老板得知你炒股赚了很多钱怎么办?
集思录· 2025-07-18 13:14
泡泡玛特商业模式分析 - 泡泡玛特在过去不到两年时间里市值增长30倍[1] - 公司商业模式与某些单位存在相似性[1] 投资社区平台定位 - 集思录是以数据为核心的投资理财社区[2] - 平台专注于新股、可转债、债券、封闭基金等数据服务[2] - 投资理念强调本金安全前提下的稳健资产增长[2] 其他市场讨论话题 - 美股持续上涨现象引发市场关注[1] - 2025年可能成为要约收购活跃年份[1]
可转债资产的性价比开始明显下降?
集思录· 2025-07-18 13:14
可转债性价比分析 - 当前可转债与股票的性价比定价已进入接近2022~2023年的高位区间 期权绝对定价水平显示估值处于中等偏高位置 [1][3] - 可转债期权相对定价指标(蓝线)同样显示当前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反映估值压力 [1] 历史周期表现对比 可转债占优期(2018-2021) - 万得可转债正股等权指数累计收益44% 最大回撤35.2% 经40%delta调整后收益17.6% 回撤14.1% [3] - 万得可转债等权指数累计收益99.7% 最大回撤12% 显著优于正股组合 [3] 可转债劣势期(2022-2024.10) - 正股等权指数累计收益-7.5% 最大回撤38% 调整后收益-3% 回撤15.2% [4] - 可转债等权指数累计收益-7.5% 最大回撤23% 与正股相比未体现明显优势 [4] 2024年11月后最新表现 - 正股等权指数累计收益22.2% 最大回撤21.4% 调整后收益8.9% 回撤8.6% [4] - 可转债等权指数累计收益17.3% 最大回撤9.2% 收益略低于正股但波动更小 [4] 配置建议 - 建议可转债摊大饼或ETF持有者逐步转向IM/IC贴水策略或优秀公募基金 后者今年超额收益显著 [5] - 对能获取可转债alpha的投资者 可动态调整权益类与可转债配置比例以优化收益结构 [5] 市场观察 - 当前集思录可转债温度计显示85.7° 平均价格与中位数均处高位 接近泡沫阶段 [8] - 可转债在部分周期中展现出更高夏普比的beta收益特性 [7]
18日投资提示:ST声迅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5.08%股份
集思录· 2025-07-17 14:00
帝欧家居 - 董事长在股价从3元多上涨至6元多后宣布增持 计划与其他人合计增持3750万元 [1][2] - 年初股价低位时未进行增持操作 [1] 富淼科技 - 股东飞翔股份拟将5%股份转让给上海耕瑞 [2] - 公司与新沪毛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 红墙股份 - 控股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3%的公司股份 [2] ST声迅 - 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5.08%的公司股份 [2] 可转债动态 - 立昂转债公告不下修转股价 [2] - 利柏转债将于7月22日上市交易 [2]
感觉开网约车也不错啊
集思录· 2025-07-17 14:00
网约车行业运营模式分析 - 别克E5司机案例显示:17万落地价车型用于快车服务,日均工作8小时可实现月毛收入12000元,扣除折旧和营运成本后净收入9000-10000元[1] - 营运成本结构:首年保险9000元(200万三者险),后续年保费7000-8000元,车辆8年强制报废[1] - 电车运营效率:68度三元锂电池CLTC续航540km,实际城市工况420km,家充场景下电费成本优势显著[1] 司机收入水平差异 - 北京地区大数据显示全职快车司机月收入天花板约15000元,时薪均值50元,通过机场长单等策略可提升至时薪40-50元[6] - 极端案例:部分司机每日工作16-18小时,时薪仅30元,两个月仅存5000元[2][3] - 收入分化明显:专攻长单(如大兴机场200元/单)的司机效率更高,但需配合平台奖励机制[6] 行业竞争态势 - 车型降级影响:平台将原专车车型降级为快车车型导致司机收入下降[1] - 电车渗透加剧竞争:专职司机转向顺风车领域,多平台拼单提升单位收益[7] - 租车模式成本:月租费6000元+日均200元成本,事故风险双重承压[3] 从业者结构变化 - 新进入者特征:实体业转型司机占比高,包括原宾馆/茶楼经营者、餐饮业主等[4] - 从业周期限制:40岁以上司机体力难以支撑,平均从业年限约5年[10] - 兼职司机优势:自有车辆前提下时薪可达50元,但全职投入性价比低[6][7] 平台运营机制 - 抽佣机制争议:免佣政策可能仅针对司机端,乘客端实际支付佣金比例更高[2] - 流量分配规则:早高峰(7-10点)、晚高峰(5-7点)、夜间(9-11点)单价上浮[3] - 社群管理尝试:平台曾建立半官方司机社群,提供300元/月/群的顾问岗位[5][6] 成本结构对比 - 广州案例显示:9.5公里行程车资仅17元,反映终端价格战激烈[11] - 油电成本差异:2.5排量油车运营亏损,电车因能耗成本低更具竞争力[12] - 牌照价值影响:北京地区车牌附加值显著影响净收益[6]
17日投资提示:凯盛新材股东拟询价转让4.75%股份
集思录· 2025-07-16 14:22
股东减持信息 - 凯盛新材股东拟询价转让4.75%公司股份 [2] - 信测标准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2] - 科思股份实控人之一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2] - 中宠股份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5%公司股份 [2] - 福莱新材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33%公司股份 [2] 公司动态 - 珠海冠宇与ATL专利争议案终审胜诉 [2] 可转债信息 - 锋工转债宣布不强赎 [2] - 建工转债宣布不下修 [2] - 兴森转债即将迎来最后交易日 [2]
你们的账户对家属完全公开吗?
集思录· 2025-07-16 14:22
证券账户对家属公开的讨论 - 部分投资者选择不向家属公开证券账户信息 以避免干扰操作或产生心理负担 例如有投资者在家庭聚会中刻意回避股票话题 并区分"买股票"和"炒股"的概念[1] - 有案例显示家属知晓密码后进行了不当操作 如母亲在跌停价卖出ST新潮股票 造成投资损失[1] - 部分投资者采取完全公开策略 如将夫妻所有账号密码记录在册 并计划告知子女 以确保家庭财务透明度[11] 家庭理财管理模式 - 代客理财模式被提及 建议将父母视为客户 明确管理规则 区分客户资金与自有资金[10] - 存在全权委托案例 如父亲将50万账户交由子女管理 家庭资源可自由调配 但其他成员对投资细节不感兴趣[1] - 分级账户管理方式 即建账时区分资金来源 保持账户独立性 允许查看但限制操作权限[14] 操作权限与风险控制 - 极端操作案例显示 曾有人为应对分级限购 动员全家操作20个账户 单日需完成2400次操作 最终导致家庭成员对股市产生抵触情绪[4] - 技术能力与信任度相关 有投资者通过稳定收益(2019年几千元玩转债发展到管理老丈人资金)获得家属信任 解决操作干预问题[12] - 建议设置操作缓冲区 如每年拨付10万资金供家属自主操作 既满足参与需求又控制风险敞口[12] 应急财务安排 - 部分投资者主动向亲属(如姐姐)披露账户信息 作为意外情况下的财务保障措施[15] - 存在将全部资金存放配偶账户但保留操作权的模式 既解决配偶焦虑又保持投资灵活性[12] - 有投资者提前教会配偶账户取现操作 并建立完整的家庭财务档案以备不时之需[11]
美股一直涨,都变成信仰了?
集思录· 2025-07-15 13:33
美股估值与市场机制 - 巴菲特指标显示美股市值/GDP比率已超200%,远超70-80%的合理区间,多个公司市值突破四万亿美元且市盈率偏高[1] - 高利率环境下国际资金持续流入美股,定投资金和政府托市行为提供流动性支撑,但债务膨胀及科技竞争加剧纳斯达克高估风险[1] - 美股存在资金闭环:上市融资公司少+大规模回购缩减流通股,筹码集中于机构,美元霸权促使海外资金配置美债及金融资产[5][6] 公司治理与股东利益 - 美股CEO薪酬与股价深度绑定,形成大/小股东利益一致机制,公司盈利后倾向分红回购(如波音曾过度回购导致负净资产)[2] - A股大股东普遍通过上市套现掏空资产,监管缺失导致小股东权益受损,与美股治理结构形成"造血vs吸血"的长期表现差异[2][3] - 美股做空机制有效纠正估值,而A股缺乏做空工具叠加企业利润差,导致指数长期停滞[11] 产业空心化与政策影响 - 美国金融化加剧产业空心化,航空/汽车业仅保留总装环节,零部件大量外包[8] - 政策试图打破闭环:削减医保教育支出以降低利率,推动实体经济回归,但需内部主动刺破泡沫(类比中国房地产)[7][8] 中美市场对比 - 美股头部公司全球营收能力强(英伟达PE52 微软PE38),中国企业出海有限致增长空间差异[14] - A股制度缺陷:国企利润用于社会福利,民企治理结构畸形,需从融资导向转向投资者保护[13] - 指数斜率反映经济地位差异,美国政治稳定性及产权保护强化资本吸引力[11][13] 市场长期趋势 - 通胀推动全球指数长期上行,但美股斜率显著高于A股,核心在于企业盈利质量与制度优势[11][13] - 历史证明美股高估争议持续存在,但动态稳定机制支撑其屡创新高[12]
16日投资提示:恒锋信息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拟合计减持不超3%股份
集思录· 2025-07-15 13:33
联得转债 - 联得转债即将被强制赎回 [1] 帝欧家居 - 股东四川资本市场纾困发展基金计划继续增持公司股票 增持金额为4000万元至6000万元 [1] 恒锋信息 - 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3%的公司股份 [1] 甬矽转债 - 甬矽转债即将上市交易 [1] 华电新能 - 华电新能即将在沪深交易所上市 [1]
15日投资提示:灵康转债提议下修
集思录· 2025-07-14 14:31
转债市场动态 - 灵康转债董事会提议下修转股价 [1] - 山石转债下修幅度接近到底部位置 [1] - 广大转债、永安转债、北陆转债、飞鹿转债触发强制赎回条款 [1] 股东减持计划 - 远信工业实控人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1.53%股份 [1]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 亏损企业 - 通威股份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49亿至52亿元 [1] - 隆基绿能预计2025年上半年亏损24亿至28亿元 [1] - 晶澳科技预计2025年上半年亏损25亿至30亿元 [1] - 凌钢股份预计2025年半年度亏损5.77亿元 [1] - 蓝帆医疗预计2025年半年度亏损1亿至1.5亿元 [1] - 双良节能预计上半年亏损5亿至6.5亿元 [1] - 泉峰汽车预计2025年半年度亏损1.55亿至1.85亿元 [1] 盈利增长企业 - 鲁泰A预计2025年半年度盈利3.3亿至3.7亿元,同比增长94.62%至118.21% [1] - 顺博合金预计2025年半年度盈利1.5亿至1.9亿元,同比增长78.81%至126.49% [1] - 苏利股份预计2025年半年度盈利7200万至8600万元,同比增长1008%至1223% [1]
股民越赚钱,消费越低迷?
集思录· 2025-07-14 14:31
股民消费行为分析 - 多位股民在股市盈利后仍保持极简生活方式 如股民a盈利30万仍穿破洞汗衫 股民b盈利50万不买车 股民c盈利8万使用老旧电脑 新股民小王盈利2万理发不超过10元 [1] - 部分股民将股市收益视为生产资料而非消费资金 更倾向投入再生产而非改善生活 [4] - 少数股民在盈利后会适度提高消费 如菠萝它爸上半年盈利后为妻子换新车 并将每单盈利的10%存入消费账户 [3] 消费观念差异 - 保守型投资者认为节俭是美德 即使盈利也维持低消费习惯 体现为多年不换衣物 使用廉价商品等 [1][11] - 进取型投资者主张适度消费 认为购买高价商品有助于社会转型升级 能为工人创造更高收入 [3][4] - 部分投资者通过"消费账户"机制平衡投资与消费 将固定比例收益用于改善生活 [3] 股市收益对消费影响 - 短期盈利对消费刺激有限 多数投资者更关注长期累计收益 [9] - 盈利金额大小直接影响消费意愿 小额盈利(几万至几十万)通常不会改变消费习惯 大额盈利(成百上千万)会显著改变消费行为 [9] - 盈利稳定性是关键因素 连续3年盈利会显著提升消费信心 [6] - 股市上涨会产生双重消费效应 新股民进行金融消费 盈利股民进行实体消费 [5] 消费心理机制 - 股市盈利会引发"意外之财"心理 导致无意识的超额消费 典型表现为阶段性盈利后会提取20-30%用于消费 年底再支出20-30% [10] - 盈利后的消费冲动具有不可逆性 即使后续出现亏损也不会影响之前的消费决定 [10] - 交易能力提升(如掌握做T技巧)会产生消费暗示效应 将消费金额与交易收益进行心理等价换算 [11] 市场结构影响 - 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影响资金流动 若高消费倾向者更易盈利 将促进整体消费 反之则抑制消费 [8] - 当前市场更可能是低消费倾向者盈利概率大 导致资金向低消费群体集中 整体抑制消费 [8] - 投资者所处生命周期阶段显著影响消费决策 已完成购房等大额支出的投资者消费意愿更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