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AI
icon
搜索文档
首次使用“非英伟达”芯片!OpenAI租用谷歌TPU,降低推理计算成本
硬AI· 2025-06-28 13:24
OpenAI转向谷歌TPU芯片 - OpenAI近期开始租用谷歌TPU芯片为ChatGPT等产品提供算力支持 这是该公司首次大规模使用非英伟达芯片 [2] - 此次合作缓解OpenAI对微软数据中心的依赖 同时为谷歌TPU挑战英伟达GPU市场主导地位提供机会 [2] - OpenAI希望通过谷歌云租用TPU芯片降低推理计算成本 [2] - ChatGPT付费订阅用户从年初1500万增长至超过2500万 每周数亿免费用户使用 算力需求快速攀升 [2] 行业芯片竞争格局 - 越来越多公司开发推理芯片以减少对英伟达依赖并长期降低成本 包括亚马逊 微软 OpenAI和Meta等 [2] - 微软造芯计划受挫 Maia 100仅用于内部测试 Braga的AI芯片面临至少六个月延迟 预计性能远低于英伟达Blackwell芯片 [2] - 谷歌云同时出租英伟达支持的服务器 因为英伟达芯片是行业标准 带来收益比出租TPU多得多 [5] - 谷歌已向英伟达订购超过100亿美元最新Blackwell服务器芯片 并于今年2月开始向部分客户提供 [5] OpenAI算力需求与支出 - OpenAI主要通过微软和甲骨文租用英伟达服务器芯片开发训练模型并为ChatGPT提供算力 [3] - 去年在服务器上支出超过40亿美元 训练和推理成本各占一半 [3] - 预计2025年在AI芯片服务器上的支出将接近140亿美元 [3] 谷歌TPU发展现状 - 谷歌约10年前开始研发TPU芯片 2017年开始向训练自有AI模型的云客户提供服务 [4] - 除OpenAI外 苹果 Safe Superintelligence和Cohere等公司也租用谷歌云TPU [4] - 谷歌向竞争对手开放TPU芯片 但会将更强大的TPU保留给自己的AI团队开发Gemini模型 [4] - Meta近期也考虑使用TPU [5] 转向TPU的直接原因 - ChatGPT图像生成工具爆红给OpenAI在微软的推理服务器带来巨大压力 [4] - 为应对计算需求增长和成本压力 OpenAI首先寻求谷歌云支持 [4]
看完雷军发布会,高盛上调小米、宁德时代目标价,预言“当下的AI眼镜就是2017年的TWS耳机”
硬AI· 2025-06-28 13:24
YU7预售表现及市场影响 - YU7预售表现远超市场预期,首小时订单量达28.9万辆,远超预期的24小时内15万订单目标[8][9] - YU7标准版、Pro版和Max版零售价分别为25.35万元、27.99万元和32.99万元,与预期的平均售价28.5万元基本一致[9] - YU7技术亮点突出,标准版搭载96.3kWh电池包,CLTC续航里程达835公里,成为100kWh以下电池包纯电SUV中续航最长的车型[9] - YU7全系标配800V架构,Max版本可在12分钟内完成10%-80%充电,15分钟充电620公里[10] - 高盛将2025-2027年电动车交付量上调1-6%,预计分别为41.1万辆、80万辆和117.4万辆[10] AI眼镜市场前景 -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2025年预计达到290万副,其中智能音频眼镜216万副[12] - 小米AI眼镜预计占据10%的市场份额,2025年出货量约20万副[12] - 小米AI眼镜标准版售价1999元,电致变色版本售价2699元和2999元,定价策略具有竞争优势[12] - 中国AI/AR眼镜市场预计将以56%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从2024年的47.9万台增长至2030年的696.2万台[13] - AI眼镜有望复制TWS耳机在2017-2023年间64%的年复合增长率[13] 宁德时代受益情况 - YU7的成功发布为宁德时代带来直接利好,高盈利能力的麒麟电池渗透率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重新回升[14][16] - 小米在宁德时代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电动车电池装机量中的占比达到约10%,相比2024年第二季度的约4%大幅提升[15] - 预计宁德时代混合单位毛利润将从2025年的152元人民币/千瓦时提升至2030年的169元人民币/千瓦时[17] - 高盛维持宁德时代A股目标价323元人民币和H股目标价343港元的预测,分别较当前股价有27.8%和5.7%的上涨空间[17]
筹资290亿美元,Meta要联手PE巨头建AI数据中心
硬AI· 2025-06-28 13:24
Meta融资计划 - Meta正与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KKR、Brookfield、Carlyle和Pimco等PE巨头谈判,计划募集30亿美元股权和260亿美元债务,总额达290亿美元,用于建设美国AI数据中心 [1][2] - 这笔债务融资有望成为同类私人融资中规模最大的交易之一,目前讨论重点在于如何构建债务结构 [2] AI战略升级 - Meta在AI领域加速布局以追赶竞争对手,其大型语言模型Llama 4表现未达预期,旗舰模型"Behemoth"发布推迟 [4] - 公司近期向数据标注初创公司ScaleAI投资150亿美元,并聘请其CEO加入"超级智能"团队开发通用人工智能 [4] - 从OpenAI挖角三位顶尖研究员,提供1亿美元签约奖金吸引AI人才 [4] - 将全年资本支出预测上调10%至640-720亿美元,主要用于AI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硬件 [4] - 签署20年协议购买伊利诺伊州核电站电力,并与Invenergy达成四项清洁能源合作以支持AI计算需求 [4] 科技巨头融资趋势 - Meta选择与PE机构合作以分担AI数据中心建设的风险和成本 [6] - 类似案例包括OpenAI与Blue Owl合作投资150亿美元建设德州数据中心,以及与软银、甲骨文洽谈5000亿美元数据中心合资项目 [6] - 科技公司通过特殊目的载体或合资企业获取资金,资产管理公司获得少数股权,公司贡献资产换取资本,此类结构可避免影响资产负债表和信用评级 [6] - 阿波罗去年与英特尔达成110亿美元协议,为爱尔兰半导体工厂提供资金换取股权和现金流 [6]
Meta挖走三位OpenAI核心研究员,扎克伯格的“钞能力”奏效了
硬AI· 2025-06-26 14:49
人才争夺战 - Meta成功挖走OpenAI苏黎世办公室三名核心创始研究员Lucas Beyer、Alexander Kolesnikov和Xiaohua Zhai,三人此前负责建立OpenAI苏黎世办公室并刚于2024年12月加入OpenAI [1][2] - 扎克伯格采用激进招聘策略,包括亲自通过WhatsApp联系目标研究员、组建"Recruiting Party"聊天群、举办招聘晚宴,并向顶尖人才提供超1亿美元薪酬包 [3] - OpenAI CEO奥特曼此前嘲讽Meta依赖高薪而非使命驱动的文化,并宣称OpenAI最优秀人才未流失,但此次挖角显示Meta策略部分奏效 [1][3] Meta的AI战略布局 - 扎克伯格组建名为"超级智能"的秘密AI团队,目标是实现人工通用智能(AGI),此次挖角是该计划关键一步 [1][3] - Meta近期斥资140亿美元挖走Scale AI CEO Alexandr Wang,创下科技行业最昂贵聘用记录之一 [4] - 但Meta未能挖走OpenAI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和John Schulman等重量级人物 [4] Meta的AI技术困境 - 2024年4月发布的Llama 4多模态大模型表现未达预期,开发者质疑Meta手动标注测试集以提升榜单成绩 [6] - Meta原定2025年春季上线的"Behemoth"大模型已推迟,管理层担忧其相比竞品无显著进步 [6] - 扎克伯格要求年底前推出最佳AI产品,导致团队长期加班但仍面临内外部质疑 [6]
蚂蚁再入无人区:AI健康管家AQ,是“普惠医疗”的终极答案?
硬AI· 2025-06-26 14:49
核心观点 - 蚂蚁集团推出独立AI健康应用AQ,旨在解决互联网健康信息"信任赤字"问题,将医疗健康业务升级为核心战略板块[1] - AQ定位为家庭健康管家,通过技术、服务整合与信任重建解决行业痛点[1] - AQ采用"三位一体"架构,围绕专业性、全面性和可信度构建价值核心[2][4] 专业性 - AQ从静态"一问一答"升级为动态"多轮追问"模式,能处理模糊症状描述并给出针对性建议[3] - 具备多模态识别能力,可解析图片、报告等非结构化数据[3] - 底层采用蚂蚁医疗大模型,学习超万亿tokens医疗语料,融合千万级医疗知识图谱,在权威评测中表现领先[5] 全面性 - 连接全国超5000家公立医院、近百万可挂号医生及200位名医"AI分身"[7] - 整合鱼跃、三诺等慢病管理设备及华为、苹果等可穿戴设备数据[7] - 形成"预警-咨询-问诊-追踪"闭环服务,增强生态粘性[7] 可信度 - 组建千人医学标注团队,核心团队60%为医学专业背景[8] - 邀请廖万清院士、王俊院士等专家作为"AI训练师"参与模型训练[9] - 通过信通院医疗健康大模型双领域可信评估,获安全测评最高等级[9] 战略意图 - 通过"名医AI分身"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单名医分身日服务量达11万人次(对比真人月接诊600人)[11] - 赋能基层医生,与仁济医院共建的专科智能体使基层医生诊断正确率提升4%-8%[11] - 目标成为全周期国民健康管理平台,从供给侧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11][12] 行业影响 - 中国7.8%三级医院承担超50%门诊量,农村执业医师占比不足20%,凸显资源结构性矛盾[11] - AQ探索将成AI医疗行业重要风向标,其技术-服务-信任捆绑模式具有系统性价值[13]
蔡崇信吴泳铭致股东信:AI时代,阿里将像创业公司一样思考和行动
硬AI· 2025-06-26 14:32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收入达996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6% [1][2][4] - 净利润同比增长76.81%至1259.76亿元人民币 [1][2][3] - 经营利润同比增长24.34%至1409.05亿元人民币 [4] - 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2.46%至1294.7亿元人民币 [4] - 2021-2025财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8.5%,从7172.89亿元增至9963.47亿元 [6] 业务板块表现 电商业务 - 淘天集团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6%,88VIP会员规模超5000万 [7][8] -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收入增长33%,速卖通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 Lazada单位经济效益提升,海外电商有望下财季实现单季盈利 [8] - 盒马GMV超750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经调整EBITA转正 [8] 云计算与AI - 阿里云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三位数增长 [1][2][11] - 发布并开源多款AI模型,通义Qwen3大模型性能全球领先 [11] - 阿里云为全球34个地区提供云计算服务 [11] 战略方向 - 公司认为AI将重塑所有行业,未来十年最大增量来自AI驱动变革 [3][11] - 将以创业公司心态应对AI时代,强调创造而非守成 [11] - 已退出高鑫零售、银泰百货等非核心资产,提升经营效率 [8] 其他业务 - 本地生活集团订单量健康增长,高德实现单季盈利 [8] - 虎鲸文娱集团亏损收窄,优酷亏损持续改善 [8] - 2025财年流动资产6740.49亿元,总资产1.8万亿元 [6]
一文看懂小米发布会:YU 7标准版25.35万元、AI眼镜定价1999起、将在辅助驾驶领域持续投入,下半年升级小米XLA大模型
硬AI· 2025-06-26 14:32
手机、Pad家族 - MIX Flip 2配备三面等深微曲屏+金属磨砂中框,外屏4.01″,适配500款APP,价格5999起 [1][2][3] - MIX Flip 2新增三款萌宠锁屏,外屏壁纸可定制生成AI专属萌宠 [5] - MIX Flip 2采用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3nm制程,支持无线充电 [7] - MIX Flip 2折叠7.2万次与友商对比折痕较浅,采用行业首款「三级连杆+四浮板」结构 [9] - MIX Flip 2搭载新一代徕卡光学Summilux镜头,主摄像素5000万,可采用多个视角拍照 [11] - 小米平板7SPro搭载玄戒O1 3nm芯片,轻薄机身容纳10610mAh电池与120W快充,支持PC级应用和PC级悬浮键盘,价格3299元起 [13] - K80至尊版手机配备天玑9400+旗舰芯、首发独显芯片 D2,配备3D冰封循环冷泵,游戏实测对比功耗更低、温度更低、帧率更高 [15] - K80至尊版采用旗舰玻纤背板,6.83"直屏,优雅大R角,搭载7410毫安时电池,续航长达2.26天,价格2599元起 [16] - 小尺寸平板K Pad尺寸8.8英寸,定制3K LCD屏,搭载天玑9400+,电池7500mAh,价格2799元起 [18][19] 可穿戴设备 - 小米手表S4支持全面健康管理,150+运动模式 [21] - 小米手环10典藏之作发布,2mm超窄四等边屏幕,全新彩色陶瓷亮相,最长21天续航,价格269元起 [23] - 小米开放式耳机Pro采用航空级钛丝耳挂,三点支撑,首发五单元系统,哈曼大师调音,价格999元起 [25] - 公司还推出吹风机、扫拖机器人、无线洗地机、空调等产品 [27] AI眼镜 - AI眼镜重量40g,四档透明度变色,定价1999起 [29] - AI眼镜支持解放双手第一人称视角视频拍摄,还可以开直播,支持Type C充电,搭载1200万高清镜头 [31] - AI眼镜内置小爱同学AI,语音唤醒即可操作,看到什么可直接询问并获得实时响应 [33] - 小米AI眼镜(全色系)在小米商城上已售罄,京东平台上的变色款和鹦鹉绿色款售罄 [34] 汽车 - 小米YU7有四大色系,九种颜色,标准版25.35万元起售 [35][36] - 小米SU7 Ultra纽北限量版定价81.49万元,车型永久限量100台 [36] - 内饰方面全车36处储物收纳,最大储物容积1970L,5.2L后排座椅抽屉,4.6L车载智能冰箱 [38] - 零百加速3.23s,最高时速253km/h [40] - L座舱SoC芯片搭载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辅助驾驶计算芯片采用英伟达Thor车载计算平台 [42] - iPhone用户用车体验全面提升 [43] - YU 7Pro售价27.99万元,Max版32.99万元 [45] - 公司将在辅助驾驶领域持续投入,预计今年下半年升级小米XLA大模型 [46]
办公软件大战要来了?OpenAI准备推出“AI版Office”
硬AI· 2025-06-25 11:23
OpenAI开发协作功能挑战微软和谷歌 - OpenAI正在开发文档协作和聊天通讯功能,直接对标谷歌Workspace和微软Office套件,打造"一站式"办公套件 [1][2] - 新功能支持多用户在ChatGPT内协作,可能吸引更多企业用户,尤其是偏好采购一站式生产力工具套件的企业 [2][5] - 协作功能的推出将直接冲击微软Office和谷歌Workspace的核心市场,并可能削弱谷歌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 [3][9][10] OpenAI的战略布局 - 新功能体现了将ChatGPT打造成"超级智能个人工作助手"的战略愿景 [5] - 产品负责人Kevin Weil等高管早在近一年前就讨论并展示了文档协作功能的设计方案,但开发进度因资源和优先级限制受阻 [5] - 去年10月推出的Canvas功能可能是协作功能的第一步,近期还开发了笔记工具,可将会议笔记导入Canvas [5][6] - 到2030年,企业级ChatGPT订阅收入预计将达到150亿美元,较2024年的6亿美元大幅增长 [7] 对微软和谷歌的潜在影响 - OpenAI的协作工具和文件存储功能将使ChatGPT对企业客户更具吸引力,已与Moderna和T-Mobile等公司达成团队或企业范围订阅合作 [10] - OpenAI近期推出订阅折扣,引发微软销售团队不满,凸显竞争激烈程度 [10] - ChatGPT的搜索功能已开始分流谷歌搜索引擎流量,协作工具落地后将进一步扩大对谷歌的市场威胁 [10] OpenAI与微软的合作关系 - 作为OpenAI的最大股东和商业合作伙伴,微软在AI助手、编程辅助工具等方面已与OpenAI形成直接竞争 [12] - 若OpenAI进一步挑战微软的核心生产力套件业务,双方关系可能更加紧张 [12] - OpenAI正寻求微软对公司盈利部门重组计划的批准,双方在此过程中均试图争取重大让步 [12]
不插管、不麻醉、零痛苦!达摩院AI靠一张CT让早期胃癌现形
硬AI· 2025-06-25 11:23
中国的胃癌困局 - 中国每年新增胃癌患者约35.87万,死亡人数高达26.04万,占全球总数的近40% [3] - 中国胃癌五年生存率仅为35.9%,远低于日本的60.3%和韩国的68.9% [3] - 中国胃癌早诊率不足30%,而日韩通过全国性胃镜筛查计划将早诊率提升至60-70% [3] - 早期胃癌治疗后五年生存率高达95-99%,而晚期患者不足30% [4] 胃镜筛查的瓶颈与替代方案 - 胃镜检查在中国面临侵入性、资源依赖和低效率三大瓶颈 [5] - 中国每年消化道内镜检查不足4000万例,筛查项目依从率低至18-48% [5] - 传统胃镜筛查的胃癌检出率仅为1.16%-1.20%,需约100次检查才能发现1例胃癌 [5] - 现有非侵入性筛查方法(如血清学检测)仅能将检出率从1.20%微升至1.25% [6] GRAPE模型的技术突破 - GRAPE通过平扫CT影像实现胃癌筛查,颠覆了医学界对平扫CT无法用于胃癌筛查的固有认知 [8] - 模型采用两阶段深度学习框架,基于nnU-Net架构,兼具高性能与可解释性 [9][10][11] - 第一阶段精准分割胃部区域,第二阶段联合分类与分割,输出风险评分和肿瘤区域可视化 [10][11] GRAPE的临床表现 - 内部验证集AUC达0.970,敏感性85.1%,特异性96.8% [14] - 独立外部验证集AUC为0.927,敏感性81.7%,特异性90.5% [14] - 在"人机大战"中全面超越13名放射科医生,平均灵敏度提升21.8%,特异性提升14.0% [14] - 对早期胃癌检出敏感性约50%,对进展期胃癌超过90% [14] "一扫多查"战略与商业化路径 - 达摩院提出"一扫多查"战略,通过一次平扫CT筛查多种癌症(如胰腺癌、胃癌、肝癌等) [17] - B2B模式:向体检机构销售AI服务包,作为增值服务推广 [20] - B2B2C模式:医院提供自费"AI癌症风险评估"附加项,定价数百元 [21] - OEM/授权模式:将算法授权给影像设备厂商,作为高端CT机型卖点 [22] - 价值医疗模式:未来通过卫生经济学证明AI筛查的成本效益 [23]
工业AI如何落地?不是通用智能,而是“懂行”的AI
硬AI· 2025-06-24 12:28
工业AI的核心观点 - 工业AI正在以沉稳深刻的方式加速产业革命,专注于解决制造业中"静脉血"(隐性经验知识)的数字化传承问题,而不仅是"动脉血"(可见生产力)的优化[1] - 通用大模型在工业领域存在局限性,因其难以理解特定工厂的工艺参数、设备补偿等隐性知识,这些知识通常依赖老师傅的感官和肌肉记忆[1] - 鼎捷数智发布的企业级AI套件旨在打通工业的"动脉"和"静脉",将老师傅30年的经验数字化传承[1] 鼎捷的破局方法 三层火箭式产品矩阵 - **第一层智能数据套件**:通过"数据CT"解决OT与IT层数据孤岛问题,封装40年行业经验,覆盖20+主题域、6000+数据元、54个模型[6][7] - 智能数据体检:基于业务属性检查数据异常(如材料温度与厚度关系)[7] - 行业知识沉淀:构建工艺知识图谱,关联国标/企业标准[7] - 增强决策智能:提供自然语言交互的偏差归因和测算推演能力[8] - **第二层企业智能体生成套件**:首创MACP协议实现多智能体协同,案例显示某储能设备商经营计划制定周期从1周缩短至智能体并行执行[9][10] - 采用"中心化决策+分布式执行"模式,主智能体Commander可协调6类单智能体反思协商[10] - **第三层AIoT指挥中心&工业机理AI**: - AIoT指挥中心接入AGV/数控机床等设备,实现"全域AIoT"[11] - 工业机理AI融合物理模型(如铜铸造的流体力学),通过视觉/生物识别技术数字化工艺动作[12] 工业知识数字化技术 - 多模态抓取:一次老师傅示范可采集5种模态数据(录屏/传感器/日志等)[15] - 工业知识图谱:构建严格的三元组(如<工序A, 温度, 730℃±5>),自动标记过期知识[15] - RAG技术:本地知识图谱保障数据安全,公有大模型仅理解意图[15] 实际应用案例 - **嘉利股份**:AI排产+一灯一码追溯+无人化物流,实现人均产值↑20%、不良率↓20%、物流岗从42人→4人[18] - **英飞特**:10人IT团队9个月内替换欧司朗600人维护的全球SAP系统,验证鼎捷PaaS平台跨国能力[19][20][21] 商业模式变革 - 从项目制转向平台化:收入结构从License变为订阅费(ARR)+AI调用费+生态分成[23] - 数据飞轮效应:客户越多则模型越精准,形成正向循环[23] - 生态网络:雅典娜PaaS平台吸引华为云/智程等生态伙伴,类似"工业AI的App Store"[23] 行业竞争焦点 - 决胜关键在于将非结构化行业Know-how翻译为AI可执行的"工艺母语",而非单纯软件功能[26] - 需解决三大挑战:算法信任(如0.01mm公差理解)、持续知识采集(防模型过期)、生态繁荣度(第三方开发者参与)[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