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

搜索文档
孟加拉国500兆瓦新能源项目群二期投运
中国电力报· 2025-09-09 03:27
【孟加拉国最大规模新能源项目群正式运营】近日,由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联 合总承包建设的孟加拉国帕布纳64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成功获得商业运营许可,正式转入商业运营阶 段。该项目是孟加拉国最大规模新能源项目群——500兆瓦新能源发电项目群的二期项目,项目投运 后,每年可产生约1.1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相当于节约4.3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万吨。 (王可)#电力快讯# @中国电建 ...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揭牌!
中国电力报· 2025-09-09 00:39
9月8日上午,第二届南方水网论坛暨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揭牌仪式在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瑶湖校区举行。江 西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孙洪山,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共同为"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揭牌,现场 嘉宾、校友、学校师生代表共同见证"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校牌启用。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曾隶属水利电力部,现为江西省人民政府与 水利部共建高校。学校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 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成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 学校。2004年恢复本科办学,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25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 南昌工程学院更名为江西水利电力大学。67年来,学校培养了18万余名学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水 利电力行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第二届南方水网论坛院士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夏军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昌大 学周创兵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水利水电科学前沿、未来水利教育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
“十四五”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自主保障油气安全能力不断提升
中国电力报· 2025-09-08 09:27
"十四五"期间,油气行业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端牢能源饭碗的重 要决策,在国家能源局统筹部署、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各省区市支持推动、各油气企业贯彻落实下,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冲击、国际油价大幅震荡等外部环境影响,以 及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对象愈加"低、深、小、散、非"等严峻挑战,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推动我国油 气增储上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油气上游投资、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产量当量三项关键指标均创历史 新高,油气科技创新、上游体制改革与低碳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自主保障油气安全能力显著增强。 "十四五"期间,我国油气行业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加大勘探开发投入,以年均近3900亿元的勘探开 发投入,支撑了"10个亿吨级大油田、19个千亿方级大气田"战略发现,推动原油年产量重上2亿吨并稳 中有升,天然气年产量将达2600亿立方米左右,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形成了油气储产量新 的增长高峰期。 上游投资创历史新高。"十四五"期间,预计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约1.94万亿元,年均3870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48%,助力我国油气行业成功穿越低油价周期, ...
湖北黄石供电研发GIS拆装智能装备
中国电力报· 2025-09-08 08:30
技术应用突破 - 自主研发GIS拆装智能装备实现6自由度高精度运动 对接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1] - 装备采用激光定位与视觉识别双重技术 实现智能自动夹持和精准引导功能[1] - 覆盖110千伏至220千伏GIS设备拆装 对位 调试等关键施工环节[1] 效率提升表现 - 单组GIS部件安装时间从60分钟缩短至5分钟 效率提升12倍[1] - 2人操作半小时可完成3组部件对接 较传统4人航吊模式效率提升3倍[1] - 彻底解决传统施工中人扛肩挑和航吊难控的痛点[1] 安全与质量改进 - 实现零设备损伤 杜绝设备密封面碰坏风险[1] - 消除高空作业和重物搬运的人身安全风险[1] - 装备通过折叠式蜘蛛车支腿支撑 全程保持平稳无磕碰[1]
江苏方天“智辅平台” 让变电站更智慧
中国电力报· 2025-09-08 08:30
8月25日,受台风影响,江苏南京市江宁区天景山秀景苑1号配电站房电缆沟触发淹水告警。通过江苏方 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配电站房智辅平台精准推送信息,运维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成功处置险情。 据介绍,该平台采用"云边协同巡检模式",即部署在站房的"边端"负责采集视频、图像等信息并完成初 步分析后,将异常图像上传至"云端",且进行二次识别确认。这种"边端快速反应+云端精准核验"的机 制,实现了对站房状态的实时感知与高效预警。运维人员感慨道:"以前10条告警里可能有5条是误报, 光核实就得耗时大半天;现在系统推送3条,条条精准,很快就能处理完。" 目前,该技术已在南京、宿迁、扬州等地试点,下一步将延伸至变电站、输电线路等更多电力场景。 ...
云南普洱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投运
中国电力报· 2025-09-08 08:08
项目投运情况 - 220千伏倚象输变电工程于8月31日21时37分投运成功 成为普洱市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1] - 工程完成5次主变冲击试验 两台主变运行正常[1] 技术架构特点 - 首次采用智能化设备+模块化建设+集成化系统技术架构 配置智能辅助系统[1] - 应用视频智能巡视 环境感知和一次设备在线监测技术 实现远程实时观测设备运行状态[1] - 通过智能远动装置实现顺控操作 防误校核 运行监视和操作控制等功能 支持一键顺控[1] 基础设施规模 - 新增主变2台 220千伏出线2回 110千伏出线3回 35千伏出线2回[1] - 新建220千伏线路62.6千米 110千伏线路43千米 35千伏线路4.6千米[1] 运营成效 - 消除1项三级事件 化解7项停电风险[1] - 优化提升普洱市思茅区网架水平 成功转供220千伏木乃河变部分负荷[1] - 缓解城区供电压力 大幅提高边疆民族地区供电可靠性[1] - 为普洱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
深入解读月度用电量突破万亿的里程碑意义
中国电力报· 2025-09-08 07:32
全社会用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 - 7月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 具有里程碑意义 体现大存量大增量的电力增长特征[1] - 用电量大增受两大短期因素影响 持续高温天气推高空调制冷负荷 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带来用电需求增长[1] - 用电量数据强有力印证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韧性[1] 产业结构与用电结构变化 - 第二产业作为用电主力 7月用电量达593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7%[2] -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领先 彰显制造业升级活力[2] - 第三产业用电量达208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0.7%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尤为亮眼[2] - 用电结构变化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体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质性进展[2] 能源系统保障能力 - 能源系统成功坚守不拉闸限电底线 实现用电量稳步增长[3] - 电力系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系统规模技术能力供电可靠性电价可承受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3] - 建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能源体系 保持电价总体稳定同时实现供电安全水平全面提升[3] - 电力市场化改革成效显现 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系统运行效率[3] 未来挑战与应对策略 - 未来核心挑战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下保障电网规划调度与实时平衡能力[4] - 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特征 大规模并网对系统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4] -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快速增长 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对电力可靠性质量要求提升 对电网稳定构成新挑战[4] - 建议前瞻布局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解决新能源电力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4] - 应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发挥市场机制在需求侧调节作用 激励用户参与需求响应[4]
“无形之手”托起中国能源转型
中国电力报· 2025-09-08 07:18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推动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风光资源的 间歇性、随机性与波动性,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实现 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消纳、保障系统灵活性、平衡安全—经济—绿色三重目标,成为当前电力市场建设的 核心议题。 在近日清华大学与中国能源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电力市场建设助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学术研讨会 上,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康重庆表示,电力市场是缓解消纳困境,平衡安全与效率,驱动能源转型 的"无形之手",直接关系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下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成效。 市场破局 价格重构 近年来,我国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已由2016年的1.1万亿千瓦时增长 2024年的6.2万亿千瓦时,相应地,市场化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比例也从17%显著提升至63%。 然而,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与发电量持续增长以及全面融入市场竞争体系,电力系统运行与市场机制面 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需要设计科学的市场机制,激励火电、水电、储能和用户互动等提供调节 能力,提升系统韧性,另一方面要统筹新能源保障性消纳与市场化交易,通过市场机制提 ...
能源电力行业舆论引导工作会暨舆情管理技能提升班开班
中国电力报· 2025-09-08 06:57
2025年 能源电力行业舆论引导工作 暨奥情管理技能提升班 义 广东深圳·深圳海景嘉途酒店 g 2025年10月20日—24日 报名二维码 中国能 关于举办20: 暨京 各相关单位: 为积极告浩 /V 'I/V // ロー 能源电力企业(. 树立良好品牌形 年能源电力行业 相关事项通知如 一、会议时 线下会议:: 线上课程:: 二、会议地 广东深圳 · 三、主承办 主办单位: 评价单位: 承办单位: 四、会议形式 (一)专题研讨:邀请著名高校专家学者进行线下交流。 (二)案例分析:分析讲评近年来经典案例及热点事件, 总结经验教训,提炼应对策略。 五、参加人员 相关专家;能源电力企业宣传、品牌建设及舆情工作相关 负责人及代表。 六、课程概要 (一)国内外舆情生态与舆论演变 (二)新时代舆情与网络舆情理论 (三)全球视野下的网络意识形态博弈 (四)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五) 舆情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方法与处置策略 (三)实战演练:突发舆情新闻发布实战演练,包括新闻 发言人演练,事件处置应对步骤及舆论回应口径参考等,增强 实战经验。 (四)现场学习:学员集体前往相关科技企业进行现场学 习。 (五 ...
“现金红包”整装待发 ——能源行业中期拟派现超1200亿元
中国电力报· 2025-09-08 03:52
A股中期分红总体情况 - 截至9月3日812家上市公司推出中期分红方案合计派现6435.81亿元连续四年增长[1] - 能源行业87家上市公司实施中期分红较2024年同期翻倍合计派现1244.2亿元同比提升19.15%[1] 能源行业分红结构 - 石油石化行业中期分红总额最高达833.85亿元[3] - 电力及电力设备行业72家企业参与分红数量最多其中电力企业23家发布预案央国企占比超八成[3] - 电力行业合计派现77.7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火电企业成为分红主力[3] 火电企业业绩与分红关系 - 国电电力大唐发电华电国际等中期分红金额均超10亿元[3] - 上半年动力煤价同比下滑22.2%燃料成本下降对冲电量电价下行推动盈利增长[3] - 华电国际上网电量同比下降6.46%电价降1.44%但燃料成本降12.98%归母净利润39.04亿元同比增13.15%[4] - 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24.26%和47.35%至92.62亿元和45.79亿元[4] 电力行业分红能力支撑因素 - 电力行业现金流净额206.69亿元为分红提供财务支撑[5] - 煤价下降使度电成本降低盈利能力修复应收账款占比降低现金流恢复[5] - 行业资产产生稳定现金流在低利率环境下债券属性强化推动分红增长[4] 首次中期分红案例 - 大唐发电首次中期分红派息0.055元/股金额10.18亿元[6] - 中国核能电力首次半年度分红派息0.02元/股金额4.11亿元占上半年净利润7.27%[6] - 多家能源企业首次中期分红反映监管鼓励增加分红频次政策见效[6] 新能源转型与分红策略 - 能源企业加大绿色低碳布局新能源比重提升贡献利润增长[7] - 国电电力新增新能源装机645.16万千瓦超额完成全年目标风电光伏板块归母净利润合计11.20亿元[7] - 传统能源通过高频次高比例分红巩固红利属性新能源在扩张与回报间寻求平衡[7] 政策驱动与市场影响 - 2023年12月证监会鼓励增加现金分红频次2024年4月新国九条强化分红约束12月国资委要求优化分红节奏[8] - 近三年超2400家上市公司连续分红高股息策略受机构青睐险资举牌达30次[8] - 政策倒逼企业提升投资效率稳定分红能力助低成本融资支持新能源转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