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自然资源报
icon
搜索文档
青绿不只此 “两山”韵悠长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5 03:53
生态修复投资与项目 - 2018年至2025年6月海南共启动13个中央资金支持和16个省级资金支持海洋保护修复项目 总投资26.397亿元[4] - 完成海岸带修复152.33公里 新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225.94公顷 新增修复珊瑚礁27.8公顷[4] - 2021年儋州湾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推进六大修复工程 改善周边19500亩区域生态环境[8] 水质与环境改善成效 - 黎安潟湖98%以上水域达到一类海水水质 新村潟湖90%以上水域达到二类水质标准[6] - 恢复区鱼类和贝类资源量比未修复区高出50%以上 沙虫重现潟湖标志底栖生境改善[6] - 儋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由17种跃升至50种 候鸟种群规模突破7万只[8] 红树林生态修复进展 - 儋州湾红树林面积从746公顷增至1016公顷 科学选择4025亩宜林区域开展生态修复[8] - 海南红树林面积约占全国近三分之一 计划到2035年全省红树林面积稳定在7948公顷以上[17] - 红榄李人工繁育取得突破 种子萌发率从天然3‰提升至50% 成功回归种植2000多株[15][17] 文旅与经济价值转化 - 陵水新村及黎安潟湖2024年接待游客165.57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9.56亿元[20] - 疍家渔排民宿单间房每晚收费1000多元 暑期旺季全部订满[3] - 儋州市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89.2亿元[22] 社区转型与收入增长 - 黎安潟湖渔民人均年收入从2019年3.62万元增长至2022年4.33万元[20] - 创建生态入股制度 村民每年可获得红树林土地租金及1300元/亩产业项目分红[20] - 政府推出"海上护林员""生态导游"等转产方案 百余户渔民实现转型[22] 碳汇交易与防灾效益 - 2022年海口三江农场红树林修复项目完成碳汇交易3000余吨 交易额30余万元[24] - 2023年万宁市以110元/吨价格出售220吨红树林碳汇量给中国石油南方公司[24] - 儋州红树林防风消浪功能使沿海社区台风损失降低15% 年节省防灾成本超千万元[22] 生物多样性提升 - 海南野生鸟类名目达482种 2024年新增短耳鸮等8种鸟类新记录[12] - 三亚首次记录到世界最小鸭子棉凫 该物种在海南消失近百年后重新出现[12] - 三亚河红树林成为白鹭栖息地 秋末冬初形成成群飞翔的景观[9] 科技与创新治理 - 采用三维打印制作仿生珊瑚礁体 海草床覆盖率从30%提升至50%以上[13] - 建立智能生态监测系统 对水质水文、生态实景、鸟类信息实现一站式管理[14] - 文昌清澜获批228亩红树林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 保存75份种质资源涵盖14种红树植物[17]
寻共存之道 固自然之本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4 02:28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是2020年为宣传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而成立的重要平台,汇聚了众多致力于生态保护的公益力量。5年来,公益伙伴们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 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些各具特色的保护项目,感受公益伙伴们如何以创新思维为自然保护破题,如何用科技的闪光,人文的 温度,生命的力量,共同实践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飞鸟越山海 蓝绿共长天 阿拉善的辽阔戈壁常被视为"死亡之海",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通过开展"羽翼相伴"计划,在这里发现了惊人的生命力。20余种鸟类 被记录在册:赤麻鸭掠过盐湖的翅膀搅动云影,红尾伯劳在梭梭林间传递种子,西伯利亚银鸥的迁徙路线揭示着荒漠与湿地的隐秘联系。项目独创的"亲子 观察+科研监测"模式,让公众通过望远镜重新认识这片土地——孩子们绘制的手册上,"不毛之地"被改写为"生命驿站",这正是生态意识觉醒的鲜活注脚。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物种保护成果,更是生态文明理念的种子在年轻心中生根发芽。 当目 ...
低空经济在海岛“起飞”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3 01:51
海岛低空经济发展背景 - 海岛成为低空经济新场景 全国1.1万余个海岛散落于海疆 具有"散、远、小"地理特征 [2] - 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发布措施打造全国首个"海岛低空经济综合应用示范区" 包含147个大小岛屿 [2] - 低空经济通过重构空间联系和激活场景创新 正成为打破海岛发展桎梏的关键力量 [2] 海岛发展低空经济的多维需求 - 全国489个有居民海岛多数依赖轮渡连接大陆 恶劣天气常导致停航 [4] - 传统产业面临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问题 渔获运输"最先一公里"效率直接影响品质 [4] - 低空飞行器可搭载多光谱传感器等设备 实现海洋生态实时监测和灾害精准预警 [5] - 低空经济能重构海岛空间联系 无人机培训等新职业让青年实现家门口就业 [5] 空天地海协同治理应用 - 舟山开通首条跨海无人机血液运输航线 全程1小时比传统船运节省一半时间 [7] - 嵊泗县将4个海防直升机停机坪纳入医疗急救网络 完善陆海空立体急救网络 [7] - 万山群岛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监控网络 实现非法"黑飞"目标秒级发现 [8] - 采用无人机+救生艇+救生圈协同模式 实现特殊环境全域救灾 [7] 低空经济生态培育 - 2024年全国新开低空物流航线超140条 跨省市航线仅占10% [10] - 低空观光成为海岛旅游新名片 琼州海峡开通全国首条跨海水上飞机观光航线 [11] - 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25年有望突破1.5万亿元 2035年或达3.5万亿元 [11] - 海上风电场通过低空飞行器进行设备监测和故障排查 节约运维成本 [12] - 养殖平台通过无人机进行饲料精准投放和水质监测 提升养殖效率 [12]
宁波海洋中心开展滨海湿地鸟类调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3 01:51
近日,自然资源部宁波海洋中心组建鸟类调查团队,在杭州湾南岸开展滨海湿地鸟类专项调查。 调查团队在杭州湾南岸精心布设4个鸟类观测点,共记录到鸟类28种。令人欣喜的是,调查过程中 观测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震旦鸦雀以及斑嘴鸭和普通燕鸥两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这些观测记录,特别是珍稀保护鸟类的出现,印证了杭州湾南海滨海湿地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和良好 的生态保护成效,反映出该区域作为典型滨海湿地所具有的重要生态价值和保护潜力。(李赛强) ...
中国-印度尼西亚地质和地球物理联合科学考察航次启航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3 01:51
中印尼联合科学考察航次启动 - 中国-印度尼西亚地质和地球物理联合科学考察航次于8月10日在印尼雅加达丹戎不碌港启航 [2] - 海洋二所所长方银霞为联合航次授旗 该航次是海洋二所组织实施的首个中印尼合作地质与地球物理联合航次 [2] - 共有15名中方科学家和12名印尼科学家参与 搭乘"嘉庚号"科考船开展考察工作 [2] 科学考察内容与目标 - 航次聚焦爪哇俯冲带洋—陆俯冲到弧陆碰撞全过程的深部结构 [2] - 在印尼爪哇海域开展海底地震 大地电磁等勘探工作 [2] - 通过"透视深部 海陆联合 深浅结合"的科学探索探讨调查区域岩石圈深部结构 动力演化过程和地质特性 [2] 预期成果与科学价值 - 航次成果有望推动板块汇聚理论发展 [2] - 为海洋地震海啸灾害预警提供科技支撑 [2] - 实现从合作框架到实施落地的关键跨越 深化双方科学合作 [3] 合作背景与战略意义 - 海洋二所与印尼有关部门合作由来已久 此前已与印尼加查马达大学和印尼国际研究创新署分别签署海洋科学合作备忘录和航次实施协议 [3] - 彰显"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 [3]
“丝路海运”集装箱航线突破2万艘次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3 01:51
自2018年开行以来,"丝路海运"平台持续提升港航服务能级,凭借强大的航线网络及高效的物流体 系,为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深受全球外贸企业信赖。截至7月底,全国128条"丝路海 运"命名集装箱航线共开行20293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91.96万标准箱,通达46个国家和地区的147 座港口。其中,厦门港作为核心枢纽和始发港,61条命名航线累计开行13029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 1466.15万标准箱。 8月5日,在福建厦门海天码头,"地中海阿努莎三号"货轮满载着服装鞋服等鸣笛启航,这艘年轻 的"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船舶,承载着"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丝路海 运"命名集装箱航线累计开行突破2万艘次。 ...
广西首批海域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落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3 01:51
为推动改革落地,防城港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动延伸服务链条,联动海洋部门、金融机构,对海域确权、登记申请、贷款审批等环节进行全流程再造, 形成"产权确权—金融赋能—经营户受益"的闭环,推动海域不动产登记与金融贷款深度融合。 图为信用联社为养殖户发放海域承包经营权贷款。王婷摄 目前,开放式养殖用海改革已在防城港市防城区茅岭镇美丽村落地见效,当地17户养殖户已获发63.27亩海域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此次抵押登记的 成功办理,不仅开创了海域承包经营权融资的可复制模式,更通过打通不动产登记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壁垒,让海域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真正成为养殖户 的"融资通行证",推动改革从"确权"向"赋能"深化,为海洋养殖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乡村振兴和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不动产登记部门为防城港市防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防城区茅岭镇美丽村养殖户梁某荣、彭某祖办理3宗海域承包经 营权抵押登记,养殖户获得贷款50万元,标志着广西首批海域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在防城港市正式落地。这一突破性举措不仅有效盘活了当地海域资源,更 畅通了养殖户的融资渠道,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传统模式下,海域 ...
新矿法解读|新矿产资源法矿区生态修复制度解析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3 01:33
新修订矿产资源法核心内容 - 新修订矿产资源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明确坚持节约集约、绿色发展原则 设立"矿区生态修复"专章 将零星分散规定转变为集成性生态修复制度 为系统开展矿区生态修复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1] 矿区生态修复规范整合 - 整合矿区生态修复现行要求 将相关规定上升为法律 明确矿区生态修复包括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貌重塑、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方面要求 涉及污染治理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3] - 从历史沿革看 20世纪70-80年代主要通过简单工程开展土地复垦 90年代开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996年国务院决定提出加强废弃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治理 煤炭法规定开发利用需保护生态环境 [3] 修复基本原则与要求 - 明确修复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轻度受损矿区通过封育等自然恢复 重度受损通过植树种草、土壤改良等人工干预加速修复 [5] - 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系统治理、合理利用原则 统筹考虑区域生态功能及气候土壤条件 科学制定修复方案 将修复作为系统工程 注重资源合理利用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 [5] 修复义务主体与资金保障 - 因开采导致生态破坏的 采矿权人应当依法履行生态修复义务 义务不因采矿权消灭而免除 采矿权转让的由受让人履行义务 国家另有规定或合同另有约定除外 [8] - 明确历史遗留矿区修复责任 责任人灭失或无法确认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组织开展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修复 对参与企业在项目实施和财政补贴方面支持帮扶 [9] - 明确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全国矿区生态修复监督管理 地方政府加强统筹协调 [9] - 矿区生态修复费用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演变而来 2006年建立保证金制度 2017年调整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 此次调整为矿区生态修复费用 为完善资金适用范围和监管机制预留制度接口 [10] 修复方案内容与程序 - 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合并为矿区生态修复方案 纳入尾矿库生态修复内容 [12] - 采矿权人应当编制矿区生态修复方案随开采方案报原矿业权出让部门批准 作为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核心要件 [12] - 强调公众参与 编制方案时需在有关范围公示征求意见 专门听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居民代表、村民代表意见 主管部门验收时邀请上述方面人员参加 [13] - 要求能够边开采边修复的应当边开采边修复 能够分区分期修复的应当分区分期修复并分区分期验收 将生态修复链条由末端治理向源头保护延伸 由事后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延伸 [13]
甘肃厅部署执法监督重点工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3 01:33
自然资源执法工作调度会议核心内容 - 会议传达了自然资源部执法业务视频会议精神并通报督察反馈问题和卫片执法存量问题整改进展情况 [1] - 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持续加强执法监督有效遏制违法行为 督察整改稳步推进 部门协作机制不断完善 专项整治成效显著 [1] - 当前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问题仍处于多发易发态势 整体形势严峻复杂 [1] 执法监督重点工作部署 - 要求各级主管部门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常态化执法监管 加强部门沟通协作 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 [2] - 需转变执法模式 从被动响应转向日常执法 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确保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 [2] - 明确省市区三级监管重点 构建分级执法机制实现精准靶向治理 [2] - 加强对市县主管部门业务指导和监督 对执法不力者严肃追责问责 [2]
陕西丹凤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执法行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3 01:33
生态保护专项行动 - 陕西省丹凤县近期开展"雷霆护鸟"专项行动,集全县之力推进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1] - 成立专项行动指挥部,统筹13个责任部门和各镇办力量,制定详细方案确保责任落实 [1] - 林业、公安、市监等部门联合开展"打、防、管、控"一体化执法 [1] 宣传教育工作 - 密集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播放转发科普视频信息350余条 [1] - 在农贸市场、花鸟店等重点场所精准发放宣传资料1.7万余份 [1] - 签订承诺书、张贴有奖举报海报,营造"全民护鸟、共同监督"氛围 [1] 执法成效 - 累计出动车辆493台次、人员1650人次,检查重点场所745处 [1] - 成功收缴放飞鸟类7只,查办行政、刑事案件各1起 [1] - 有效斩断"捕、运、售、购"非法链条 [1] 长效机制建设 - 建立举报奖励机制,以林长制为核心构建多部门协同监管网络 [1] - 组织护林员对栖息地、迁徙通道等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巡查 [1] - 致力将保护工作制度化、长效化,守护鸟类家园和县域生态安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