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体偶联药物
icon
搜索文档
【盟科药业-U(688373.SH)】海鲸药业十亿元定增控股,助力研发销售生产全链条——定增事件公告点评(王明瑞/叶思奥)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23 23:06
定增方案与股权结构 - 公司拟以6.3元/股价格向南京海鲸药业定向增发1.64亿股股份 募资不超过10.33亿元 资金将用于日常研发与经营投入 [4] - 发行完成后海鲸药业将持有公司20%股份 成为控股股东 自然人张现涛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4] - 海鲸药业有权向董事会提名5名董事 超过董事半数席位 [4] 战略投资者产业协同 - 海鲸药业主营业务以维生素及矿物质类产品为核心 覆盖"临床+OTC"全销售渠道 具备强大渠道覆盖能力和销售经验 [5] - 借助海鲸药业销售网络 公司设定2026-2028年产品销售收入目标分别为2.60亿元 3.88亿元与6.00亿元 [5] - 海鲸药业在化学原料药开发领域积累成熟经验 可帮助公司降低产品成本并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5] 研发管线加速推进 - 定增资金将加速MRX-5/MRX-8等抗菌药物的海外临床研发进度 两款产品已完成海外临床I期试验 [6] - MRX-5已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若顺利开展海外临床II期试验将显著提升公司价值 [6] - 富余资金将助力临床前管线推进 包括多肽偶联药物 抗体偶联药物及其他抗感染类药物进入临床阶段 [6]
药明生物(2269.HK):上调全年指引 CRDMO模式价值凸显
格隆汇· 2025-08-24 18:52
业绩指引与财务预测 - 公司上调全年收入指引 反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生产景气度逐渐恢复 [1] - 预计2025/2026/2027年EPS分别为1.11/1.28/1.49元 [1] - 采用PE估值方法 给予2025年PE倍数40倍 目标价每股48.18港元 [1] 项目管线与订单情况 - 2025上半年新增86个项目创历史新高 其中超50%新签项目来自美国 [1] - 双抗/多抗/ADC药物占新签项目比例超过70% [1] - 截至25H1共有864个项目 含67个临床三期和24个商业化生产项目 [1] - 未完成订单总额达203亿美元 其中未完成服务订单约114亿美元 [1] - 三年内未完成订单约42亿美元 巩固近期收入增长预期 [1] 收入表现与区域增长 - 临床前收入上半年同比增长35.2% 由研究服务和临床前开发项目驱动 [2] - 临床三期+商业化收入同比上升24.9% 体现早期项目进入成熟阶段 [2] - 北美地区收入同比增长20.1% 展现需求韧性与项目放量 [2] CRDMO商业模式优势 - CRDMO模式保证使用公司专有技术分子在RDM各阶段贡献收入 [1] - 每10亿美元专有技术分子药物销售 公司有望年提成1亿美元 [2] - 100%在公司生产项目可豁免细胞株提成 部分生产项目按药品销售额0.5%收取提成 [2] - 细胞株提成业务毛利率高达80%以上 预计2025年底有600+项目可收取潜在提成 [2]
药明合联(02268):2025H1业绩表现亮眼,新产能落地赋能全球发展
开源证券· 2025-08-22 13: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公司作为全球抗体偶联药物CRDMO龙头企业的行业地位及增长前景 [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27.01亿元 同比增长58.88% 归母净利润7.46亿元 同比增长52.74% 经调整净利润8.01亿元 同比增长50.1% [4] - 未完成订单总量达13.29亿美元 同比增长57.9% 为未来业绩提供保障 [4] - 上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 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6.12/21.51/29.32亿元 对应EPS为1.3/1.8/2.4元 [4]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40.3/30.2/22.1倍 反映增长预期 [4] 业务发展态势 - 综合项目数达225个 同比增长34.7% 其中新签综合项目37个 赢得项目13个 [5] - 临床前与I期项目合计188个 II期及后期项目37个 含11个PPQ项目及1个商业化阶段项目 [5] - 临床阶段新型偶联药XDC综合项目达13个 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5] 客户与市场覆盖 - 累计服务客户563家 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中有13家与公司合作开发ADC或XDC产品 占比2024年总收益32.8% [4] - 2025H1各地区收入显著增长:北美13.91亿元(+68.9%) 中国4.85亿元(+11.4%) 欧洲6.05亿元(+95.0%) 其他地区2.21亿元(+128.5%) [6] 产能建设进展 - 无锡XDP3制剂生产车间启动GMP运营 XDP5制剂车间建设中 预计2027年投产 [6] - 新加坡设施于2025年6月竣工 进入调试与验证阶段 预计2026年进入GMP生产 [6] - 形成无锡、常州、上海三地集中的研发与供应链体系 [6] 财务预测与估值指标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60.43/81.59/109.44亿元 同比增长49.1%/35.0%/34.1% [7] - 毛利率预计提升至35.0%(2025E) 净利率稳定在26.4%-26.8% [7] - ROE持续改善 从2024A的16.1%升至2027E的21.7% [7] - P/B倍数从2024A的9.8倍降至2027E的4.9倍 反映估值消化 [7]
药明生物(02269)公布中期业绩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23.39亿元 同比增长56%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11:12
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期收益约99.53亿元,同比增长16.1% [1] - 毛利约42.53亿元,同比增长27%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约23.39亿元,同比增长56%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经调整纯利约23.89亿元,同比增长6.2% [1] - 每股基本盈利0.58元 [1] 收益增长驱动因素 - "跟随并赢得分子"战略成功执行推动收益增长 [1] - ADC和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平台扩大服务范围 [1] - 多个先进技术产生的研究服务收益增长 [1] - 现有及新增产能利用提升,包括欧洲生产基地产能爬坡 [1] 项目发展 - 新增86个综合项目,总数达864个 [2] - 临床前项目增加至429个,早期临床项目增加至344个 [2] - 临床后期项目达67个,商业化生产项目达24个 [2] - 成功获得9个外部项目,包括2个临床后期项目 [2] 订单情况 - 未完成订单总量增加至203亿美元 [2] - 未完成服务订单114亿美元,未完成潜在里程碑付款订单90亿美元 [2] - 三年内未完成订单总额增加至42亿美元 [2]
14家上市、36家排队医药企业蜂拥港股
上海证券报· 2025-08-17 17:59
港股医药企业上市热潮 - 2025年已有14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在港交所上市,合计募资182.25亿港元,远超2024年11家上市募资44.29亿港元的规模 [1][2] - 36家医药企业正在排队等待港交所上市,申请状态为"处理中",包括丹诺医药、麦济生物等 [1][2] - 银诺医药-B上市首日盘中涨幅近300%,中慧生物-B上市首日大涨157.98%,市值超130亿港元 [1][6] 行业驱动因素 - 国家药监局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全年48个的数量 [2] - 中国创新药研发管线占全球约1/4,每年约3000个项目开展临床试验 [2]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年内上涨一倍,反映市场对生物科技板块的高度关注 [2] 政策与资本支持 - 港交所"科企专线"及18A章上市制度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通道,自2018年以来已有77家药企通过该途径上市 [3] - 南向资金流入港股市场已超9000亿港元,外资积极参与创新药企业基石投资 [3] - 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带来资本回流和流动性溢价,生物科技企业获得估值溢价 [3] 企业技术进展 - 头部生物科技企业经过5-8年技术沉淀,抗体偶联药物、基因编辑等核心技术逐步完成临床验证 [4] - 映恩生物-B构建多个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技术平台,在20多个国家开展临床试验 [4] - 维立志博-B拥有14款创新候选药物,公开发售阶段获得超3000倍超额认购 [6] 市场评估标准变化 - 投资人关注点从"管线数量"转向"管线质量",更看重突破性治疗手段和稀缺技术路径 [5] - 临床数据优异、管线推进快的企业主要聚焦肿瘤、自免、代谢等赛道 [6] - 具有商务拓展潜力和全球化布局能力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高估值 [6]
石药集团(01093)上涨2.07%,报9.86元/股
金融界· 2025-08-05 03:58
公司股价表现 - 8月5日盘中上涨2 07%至9 86元/股 成交额达8 52亿元 [1]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成药和原料药生产 以创新药为核心发展战略 [1] - 产品组合覆盖神经系统疾病 抗肿瘤 抗感染及心血管疾病等领域 [1] 研发能力 - 拥有国际化研发团队 专注小分子靶向药物 纳米药物 单抗药物等创新药研发 [1] - 重点布局双抗药物 抗体偶联药物及免疫领域生物药物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70 15亿元 净利润14 78亿元 [2]
165家!上市宁企总数持续攀升
南京日报· 2025-07-28 02:36
南京资本市场动态 - 南京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在30多天内从163家增至165家 [1] - 维立志博成为年内第三家上市宁企 推动南京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65家 [1] - 下月汉桑科技即将上市 南京上市企业总数将从165家增至166家 [5] 维立志博上市情况 - 维立志博于7月25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募资1.89亿美元 [2][3] - 公司成立于2012年 是一家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 专注于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新疗法的研发 [2]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临床药物研发 技术平台优化和产能提升 [3] 维立志博业务与技术 - 公司重点布局肿瘤免疫2.0 T细胞衔接器和抗体偶联药物三大领域 [2] - 已研发出12款肿瘤管线产品 包括3款单克隆抗体 5款双特异性抗体 3款抗体偶联药物和1款双特异性融合蛋白 [2] - 开发了LeadsBodyTM和X-bodyTM等专有技术平台 优化疗效与安全性平衡 [2] - 在实体瘤治疗领域建立先发优势 布局6款差异化TCE管线产品 [3] 南京医药企业上市情况 - 维立志博是今年第二家登陆港交所的宁企 [4] - 药捷安康于6月23日成为今年南京首家上市企业 [4] - 南京与港交所合作推动宁港资本市场合作 目前已有32家宁企在港上市 [4] 南京其他企业上市动态 - 汉桑科技将于下月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该公司专注于音频技术研发 [5] - 汉桑科技拥有20多年音频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经验 已于7月25日开启新股网上申购 [5]
弘则医药|整理了历年的创新药 BD,我们有哪些发现
2025-05-26 15:1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中国创新药行业、生物制药行业 - **公司**:康方、百利天恒、三生美邦、三生公司、科伦博泰、启德医药、恒瑞医药、信立泰、默沙东、阿斯利康、辉瑞、BMS、Summit Pharmaceuticals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中国创新药企国际认可度提升** - 大型 BD 交易数量和金额逐年上升,2025 年前五月超 2022 年全年,未来一两年将持续增长,体现国际市场对中国创新药资产质量和研发实力高度认可[1][3][4] - 国内创新药企能研发 BIC 或 FIC 产品,与众多海外公司大量合作,如 2019 年至今有 200 多条 BD 交易记录[2] 2. **大型 BD 交易首付款比例情况** - 历史平均约 10%,2025 年平均约 5%,三生美邦达 20%,反映项目高价值,中国创新药企总金额超全球,未来首付款比例有望赶超[1][2][5] - 首付款越高跨国公司对产品认可度越高,中国企业可能初期支付少、后续收益空间大,需权衡激励空间与确定性[8] 3. **中国创新药企业与国际大药企合作市场反馈积极** - 康方、百利天恒、三生美邦等合作案例获市场高度评价,展示中国企业技术突破和国际认可度提升,增强全球竞争力[1][6] 4. **中国创新药在国际市场地位及交易结构设计** - 地位显著提升,双抗产品受大药企认可,体现企业国际影响力和谈判能力提升[7] - 交易结构设计更成熟精细,如三生公司交易结构获市场认可,增强投资者信心[7] 5. **总包金额对医药企业和产品潜力的影响** - 反映企业对产品潜力和成本综合评估,包括研发、商业化成本及风险,代表市场空间及潜力[9] - 大型合作公布当日公司市值通常涨至总包金额水平,表明市场对项目有信心[9] 6. **投资时间节点和收益情况** - 提前三个月布局 BD 相关股票是理想节点,平均收益约 23%,胜率约 58%;大型交易一年后平均涨幅约 41%,胜率 52%,长期投资价值显著[3][12][13] 7. **大型 BD 交易表现差异原因** - 交易完成后需产品交接、临床设计和组织协调,半年内产品规划和研究未完全展开,股票收益不明显;半年到一年工作推进产生效果,股票表现显著提升,如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合作案例[14] 8. **提高大型 BD 交易胜率方法** - 缩小选定范围至 15 亿美金以上大型交易,一年后正向收益确定性更高;研究失效案例优化投资策略[15] 9.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交易情况** - 默沙东和阿斯利康在中国市场并购交易金额最高,辉瑞和 BMS 近期有大规模交易[17] 10. **跨国公司青睐的细分领域** - 双抗体和抗体偶联药物最受青睐,展示中国技术竞争优势,如启德医药、科伦博泰、百利天恒相关项目;小核酸药物如 SRNA 逐渐受关注[18][19] 11.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趋势** - 本土创新药企平均总金额和首付款比例提升,表明国际企业对中国创新能力认可度增加[21] - 大型 BD 交易多发生在信息披露后前三个月或一年内,胜率较高[21] - MNC 在华购买管线数量少,未来有更多高价值 BD 交易,倾向投资有竞争优势且全球排名靠前品类[21] 12. **双抗组合研发前景** - TCR - T 类因工程师红利预计在中国发展好;PD - 1 绑定其他靶点的三种产品在 ASCO 会议公布数据带来惊喜,有望挑战 K 药王座[22] 13. **国内创新药研发现状和趋势** - 不断有惊喜,除已有双抗和 ADC 产品,还有不同组合 PD - 1 产品及 ADC 领域创新,研发仍充满潜力[23] 14. **恒瑞医药潜在大品种产品** - 通过海外临床试验和关注海外 MNC 热门产品找潜在大品种,管线约 200 个产品,如减肥口服制剂、与默沙东合作 LPA 产品、代谢领域领先产品[24][25] 15. **信立泰创新药研发实力和管线潜力** - 在心血管领域技术布局积累深厚,未来两年将公布系列潜在大单品临床数据,慢病及常见病研发前景值得期待[2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今年可能有大型并购交易,如中国某企业 EGF ADC 产品、DISCO 会议 ATEC 产品、PD - 1 VGP 数据相关品类可能吸引跨国公司兴趣[20]
A股企业密集递表赴港了
投中网· 2025-05-21 06:38
中国企业IPO市场概况 - 2025年4月共24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及美股IPO,募资总额146亿元,同比上涨1.52倍,环比下降9.88% [6][10] - A股IPO回归常态,港股A+H赛道火热,中企美股IPO数量创一年新高 [11][21] - 全球中企IPO首日破发率16.67%,华通证券首日涨幅最高达396.25%,Tianci International跌幅最大为35% [16][17][18] 分市场IPO表现 A股市场 - 10家企业IPO募资83亿元,同比上涨2.07倍,天有为募资37.4亿元占A股总额45.06% [22] - 上交所主板募资54.26亿元居首,深交所创业板募资19.82亿元次之 [15] 港股市场 - 2家企业IPO募资25亿元,A+H赛道火热,年初至今40余家A股企业递表赴港 [27][29] - 港交所主板账面退出回报133.85亿元,机构渗透率100% [42][45] 美股市场 - 12家企业IPO募资38亿元,同比上涨8.92倍,霸王茶姬募资29.64亿元占78% [30][35] - 纳斯达克资本市场IPO数量最多(10家),全球精选市场账面回报倍数最高(80.03倍) [15][42] 行业与地域分布 - 汽车交通行业募资49.73亿元(占比34.06%),消费行业4家IPO数量最多 [54][58] - 汽车交通行业募资同比增幅显著,电子信息行业是唯一募资下降的行业 [59] - 香港地区6家IPO数量居首,江苏募资39.82亿元最高,黑龙江募资同比增幅最大 [62][65][67] 重点案例与退出回报 - 消费行业VC/PE账面退出回报105.16亿元(80.03倍)最高,能源及矿业行业88.28亿元次之 [37][41] - 霸王茶姬以429.22亿元当日市值居首,映恩生物港股上市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上涨116.7% [77][79] - 映恩生物投资方礼来亚洲基金退出回报率最高达406.91%,药明康德回报率586.48% [83]
促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规范化诊疗 江苏省急淋工作组召开诊疗进展交流会
环球网· 2025-05-06 08:3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现状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占急性白血病的30%~40% 主要发病年龄在30~40岁 症状包括贫血 出血 淋巴结肿大和骨关节疼痛 40岁以上患者及复发难治患者预后较差 [1] - 近年来双特异性抗体 抗体偶联药物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等创新治疗药物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状况 但临床诊疗仍存在规范化不足 区域差异大等问题 [2] 江苏省急淋工作组举措 - 工作组制定了江苏省ph+/ph- B-ALL临床诊疗路径 通过学术交流 查房会诊 前沿研究 人才培养等方式提升诊疗同质化水平 [2] - 工作组自2024年成立以来已在国内外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 未来计划将"江苏经验"推广至全国 [3] 行业发展趋势 - 诊疗技术创新需将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 再反哺临床应用 同时强调规范化诊疗对整体疗效的基础作用 [3] - 行业需重点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在诊断分型 治疗方案选择上缺乏路径指导的问题 使更多患者获得规范化诊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