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搜索文档
荒湖野泽变身环湖经济圈40余家大企业总部环抱金银湖
长江日报· 2025-09-01 02:59
区域经济发展 - 环金银湖总部经济圈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9] - 区域聚集40余家大型企业总部 形成总部金融和大健康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8][10] - 常住人口达23万人 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模式 [16] 企业集群构成 - 央企江汉水网建设开发公司落户金银湖 使区域总部企业数量达40余家 [3][4] - 重点企业包括良品铺子 中国联通 航天三江 中交二航局等大型总部机构 [7][8] - 智能装备研发型企业加速集聚 武汉智荟港项目意向入园企业超30家 [7] 产业生态建设 - 政府提供保姆式服务 菱电电控从年产值2000万元亏损企业成长为科创板上市公司 [12][13] - 金银湖科技园一期入驻200余家企业 科技型企业占比居多数 [14] - 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的链式招商模式 华路光电预计年产值达4亿元 [14] 区位优势特征 - 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成为企业落户核心因素 距机场和高铁站交通便利 [5][7] - 金山大道作为黄金发展轴 自1999年开通后吸引首批总部企业落户 [7] - 政府20年持续投入生态治理 建成42公里环湖绿道和湿地公园 [16][17] 未来发展规化 - 2024年打造优于主城区的金银湖总部新城 构建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双中心 [17] - 重点引入大企业总部和区域性总部 连片建设金银湖CBD [17] - 完善亿元楼宇配套服务 形成商业商务联动发展网络 [17]
白求恩、斯诺、史沫特莱、绿川英子等来华支援抗战,抗战精神从武汉传向世界
长江日报· 2025-09-01 01:08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7年前,武汉成为全国抗战 的政治、文化中心。武汉保卫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近日,武汉 大学教授、中国二战史研究会名誉会长胡德坤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保卫战期 间,大批援华国际友人来到武汉、关注武汉战事,呼吁各国支持中国抗战,同时也将中国的 抗战精神从武汉战场传播到世界各地。 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在武汉写下《中国战区医疗救助报告》; 美国进步女作家、著名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中国的战歌》第五章中描述武汉战场的 场景,在武汉完成著作《中国在反击》;美国著名作家、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向全世界报 道新四军初步建立的场景;日本著名反战女作家绿川英子在汉口对日广播,呼吁日本士兵停 止战斗。他们向全世界讲述武汉保卫战,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坚韧抗争身影成 为中国抗战精神走向世界的明证。 胡德坤教授表示:"武汉保卫战是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呼应的作战时期,这两 个战场的开辟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形成,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当 时,在'保卫大武汉'的统一口号下,全国军民抗战形成一种抗战精神 ...
名校跨区办分校!武汉人又多了10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长江日报· 2025-09-01 00:41
跨区域集团办学计划 - 武汉启动跨区域集团办学三年行动计划 首批10所分校全部完成挂牌招生办学 新增优质义务教育学位1.5万个[2] - 计划未来三年推动二环线内10所以上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在新城区设立20所以上分校 提供3.5万个以上优质学位[8] - 分校在办学理念 课程设置 文化建设等方面与本校实行一体化 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 学生作业 考核评价等方面保持一致[2] 分校建设与资源配置 - 大兴第一实验学校阳逻分校新增480套可躺式课桌椅 升级食堂和功能室[2] - 中德园分校特别招聘音乐 美术专职教师 实现与本校同步开展艺术特色活动[5] - 育才小学甘露分校实现食堂自主经营 结束校外配餐模式 并开设冰雪特色课程[5] 教学协同机制 - 集团校组建教育教学指导小组 通过定期视导 集体备课 教学竞赛促进分校教师专业成长[2] - 中德园分校与本校保持课程设置 作息时间 行政例会统一 导学案由本校统一打印提供[5] - 本校骨干教师每周四 周五到中德园分校授课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5] 社会效益与区域发展 - 跨区域集团办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为产业集中区域提供教育配套[2][8] - 中德园分校位于蔡甸经济开发区 为周边企业员工解决子女教育后顾之忧[5] - 家长反馈显示分校教学质量获认可 学生进步显著[2][7]
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住更干部推动10万平方米老建筑改造腾退
长江日报· 2025-09-01 00:41
核心观点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地方住房和城市更新局通过干部素质提升、多措并举推动房地产转型、城市更新及基建攻坚 实现市场稳定、历史街区焕新和城市能级提升 [1][2][3][4][5] 房地产转型与市场表现 - 推出"好房子"项目 如汉阳·澍项目开盘两小时售罄186套房源 得房率超100% 再现"日光盘"盛况 [2] - 出台"汉九条"政策 举办购房节等促销活动 释放市场需求 1-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065.6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5.9% 高于全省及全国水平 [2] - 商品房去化周期从年初14.5个月缩短至11.5个月 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 [2] - 探索存量更新与增量开发新模式 如武昌小刘家湾项目推动存量提质 江汉"武汉·理想之地"项目高标准建设"好房子"与"好服务" [2] 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 - 改造历史街区如汉口延庆里 吸引非遗手作等非标准化商业入驻 形成文化地标 [3] - 推进16片历史街区保护利用(如青岛路) 完成10.35万平方米历史建筑改造腾退 加快大智门火车站等修缮 [3] - 启动3条历史文化游览轴线建设:"汉口百年风华之路""武昌千年黄鹤之路""汉阳万载知音之路" 强化城市文化魅力 [3] - 修订城市更新专项规划 推进《武汉市城市更新条例》立法 起草《武汉市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 搭建政策框架 [4] - 完成2000年前所有老旧小区改造 启动解放大道整治三年行动 加快汉正街片区有机更新 盘活武钢北湖片等老旧厂区 [4]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能级提升 - 新武金堤路全线贯通 轨道交通12号线取得突破性进展 9个重大项目新开工(如武汉枢纽直通线配套快活岭路、军山新城北环线工程) [5] - 17个在建重大项目计划年内建成 建成39条微循环道路 打通12条断头路 [5] - 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2.3万个 新增海绵城市35平方公里 新建综合管廊6.26公里 提升市政设施功能品质 [5] - 以"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为目标 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提质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5]
园林工人为“抗战路”树木美颜,迎接八方来客品读武汉“英雄街区”
长江日报· 2025-09-01 00:36
园林维护行动 - 江岸区园林工人修剪广玉兰枯枝以提升树木美观度 [1][3] - 对多条抗战道路和英雄街区的行道树进行修剪整形以迎接游客 [4] - 修剪法桐树干萌生枝条并处理遮挡社区监控探头的树枝 [5] 绿化品质提升工程 - 园林部门围绕四线一口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大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力度 [7] - 实施30条主要道路花卉景观提升和39条进出主城通道绿化环境整治 [7] - 开展17条快速路月季花带品质提升及多处重要节点花园路口景观提升 [8]
破纪录!他在武汉夺冠
长江日报· 2025-08-31 01:48
好消息! 肖国栋在斯诺克武汉公开赛夺冠 他也成为实现排名赛卫冕的 首位中国球员 8月30日,2025中国光谷世界斯诺克武汉公开赛进入决赛日。中国选手肖国栋经过长达19局的缠斗,最终幸运地以10∶9险胜英国选手 加里·威尔逊,继去年在武汉夺冠后成功卫冕。 打入最后一粒黑球时,肖国栋手抚胸口,长舒一口气。之前在击败威廉姆斯闯入决赛后,肖国栋曾说自己"像做梦一样",同时坦 言"要把冠军留在中国",如今,他兑现诺言梦想成真。 夺得冠军,让肖国栋成为斯诺克历史上第14位实现排名赛卫冕的选手,同时也是实现排名赛卫冕的首位中国球员。本次比赛后,他 的世界排名将升至第8位,创职业生涯新高。 编辑:代婧怡 比赛于当天14时开始,肖国栋开局连胜两局,让主场观众看到了他卫冕的希望。然而加里·威尔逊很快展现了"出租车司机"的韧性, 第三局在0∶12落后的情况下逆转取胜,之后又连胜两局将比分反超为3∶2。 肖国栋迅速做出调整,拿下第六局追平比分,然后在第七局打出个人本场决赛的首杆50+(单杆62分),接着再胜一局,将领先优 势扩大到5∶3。第九局,加里·威尔逊用一杆116分的破百还以颜色,证明了自己连续淘汰四位TOP16选手的实力并非 ...
斯诺克武汉公开赛肖国栋夺冠
长江日报· 2025-08-31 00:34
8月30日,2025中国光谷世界斯诺克武汉公开赛进入决赛日。中国选手肖国栋经过长达 19局的缠斗,最终幸运地以10∶9险胜英国选手加里·威尔逊,继去年在武汉夺冠后成功卫 冕。 比赛于当天下午2时开始,肖国栋开局连胜两局,让主场观众看到了他卫冕的希望。然 而加里·威尔逊很快展现了"出租车司机"的韧性,第三局在0∶12落后的情况下逆转取胜,之后 又连胜两局将比分反超为3∶2。 肖国栋迅速做出调整,拿下第六局追平比分,然后在第七局打出个人本场决赛的首杆50 +(单杆62分),接着再胜一局,将领先优势扩大到5∶3。第九局,加里·威尔逊用一杆116 分的破百还以颜色,证明了自己连续淘汰四位TOP16选手的实力并非偶然。 颁奖仪式上,肖国栋高高举起奖杯 场"马拉松"式的决斗。 打入最后一粒黑球时,肖国栋手抚胸口,长舒一口气。之前在击败威廉姆斯闯入决赛 后,肖国栋曾说自己"像做梦一样",同时坦言"要把冠军留在中国",如今,他兑现诺言梦想 成真。 夺得冠军,让肖国栋成为斯诺克历史上第14位实现排名赛卫冕的选手,同时也是实现排 名赛卫冕的首位中国球员。本次比赛后,他的世界排名将升至第8位,创职业生涯新高。 编辑:代婧怡 中场休 ...
深海重器从武汉启航
长江日报· 2025-08-31 00:34
新一代浅吃水自航自升式海上作业支持平台交付 - 中船集团武汉船机总包建造的两座新一代浅吃水自航自升式海上作业支持平台于8月3日发往沙特执行深海作业任务[1] - 该平台集成多项自主核心技术 能够在复杂海况下完成起升 货物起重和自航等任务 标志着此类平台设计与建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 - 平台被形象称为"海上高脚屋" 专为海上油田服务设计[1] 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技术突破 - 中船集团武昌造船建造我国首艘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 实现潜水器收放等核心技术重大突破[4] - "深海一号"于2018年12月8日在武汉下水 2021年8月3日执行首个大洋综合调查航次 同年完成7000米级深潜试验[4] - 团队攻克船舶水下辐射噪声控制难题 首次实现全频段满足严苛指标 建成高效作业"流水线"[4] 深远海风电安装平台技术进展 - 武汉船机建造的新一代1800吨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港航平5"于2023年8月28日交付使用[7] - 平台最大起重能力1800吨 最大作业水深超过70米 作业范围可达离岸3000海里 满足26兆瓦风机施工作业要求[7] - 该平台推动我国海上风电建设从近海迈入深远海 技术可开发量达27.8亿千瓦 目前利用率不足1.1%[7] 深海养殖装备国际突破 - 武昌造船为挪威萨尔玛集团建造世界首座大型半潜式智能渔场"海洋渔场1号"于2017年6月3日交付使用[5] - 该装备集先进养殖技术 环保理念与顶尖海工技术于一体 实现智能养殖重大突破 填补多项国内外技术空白[5] - 项目完成多项技术创新 被国际养殖业誉为深远海养殖的"新纪元"[5] 深海采矿与固定式平台装备配套 - 武汉船机参与水面支持系统研制 其布放回收系统 伸缩补偿装置等关键设备通过东海与南海实船验证[8] - "海葵一号"和"海基二号"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武汉船机提供潜液泵系统与多台海工吊机[8] - "海基二号"是我国首座超300米水深远海固定式平台[8] 智能深海作业装备创新 - 中国船舶719所研制全球首台深海爬游混合型无人潜水器"麒麟"号 下潜深度达1000米 待机时间超10小时[9] - 潜水器具备游泳 潜水和海底爬行能力 可满足复杂海底环境的精确观测与辅助作业需求 2021年8月进入产业化阶段[9] - 武汉理工大学研发的"仿生水蛇式海底管道检测机器人"采用模块化仿生设计 可灵活穿梭深海管道[9] 武汉深海装备产业基础 - 武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于2014年获工信部批复 是我国第五个 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示范基地[1][10] - 产业链较为齐全 链上企业机构超100家 以武昌区 新洲区为重点建设绿色智能船舶设计和建造集聚区[10] - 719所 武船等与高校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创新闭环[10]
双汇华中中心仓开仓运行, 打造智慧冷链生态圈
长江日报· 2025-08-31 00:34
公司战略布局 - 双汇集团在武汉建立华中中心仓 整合全国20余家工厂资源 采用统仓共配和仓配一体模式打造功能性冷链枢纽 [2] - 该中心仓将作为双汇完善全国冷链物流网络的关键节点 未来以该仓为核心整合华中区域原料采购与生产资源 [2] - 项目将向周边中小食品企业开放仓储资源 并引入智能分拣和无人仓储等先进技术 [2] 物流网络优势 - 中心仓坐落于金控长贸国际冷链物流园内 可实现铁路 水路与公路的高效衔接 [2] - 园区定位为中西部地区粮食及冷链物流核心枢纽与贸易集散中心 [2] - 物流网络能将产品快速送达湖北 湖南 河南 江西等周边省份终端 实现华中发货辐射全国的战略目标 [2] 业务协同效应 - 项目将增强双汇在华中区域的供应链韧性 辐射能力与响应速度 [2] - 为肉类加工和食品分销等核心业务提供冷链引擎支持 [2] - 武汉金控集团通过构建粮食 冷链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生态 实现通道经济 枢纽经济和产业经济的协同发展 [3] 区域经济影响 - 项目助力湖北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推动武汉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2] - 冷链物流被定义为保障民生幸福的血脉和推动消费升级的引擎 [2] - 项目承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所在基地为华中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武汉核心基地 [3]
消息传来!又一全球巨头,落子武汉
长江日报· 2025-08-30 15:20
公司背景与全球业务 - 公司原为江森自控汽车事业部门 2016年独立上市后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20强企业 业务覆盖29个国家 拥有200余个制造基地和12个技术中心 2024年全球营收达147亿美元[2] - 国内市场拥有37个生产基地、3个全球技术中心和8家合资企业 客户涵盖福特、沃尔沃、林肯、长安、吉利、蔚来、小鹏等40余家知名车企 市场份额持续位居行业前列[2] 武汉生产基地项目 - 生产基地选址于智汽园的东久(武汉)智造园 预计2026年6月投产 达产后年营收约10亿元[2] - 基地将优先为武汉经开区整车厂提供配套 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对高端座椅的增量需求[2] - 投产后可实现"分钟级"供应链响应 显著降低物流成本并提升服务效率[2] 战略布局与行业影响 - 选址基于武汉作为中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城市的地位 武汉经开区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密集区 看重产业集群效应[2] - 生产基地落地将带动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协同发展 吸引更多优质配套企业聚集 强化武汉经开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