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

搜索文档
五大行同日官宣!银行监事会“谢幕”
国际金融报· 2025-09-26 13:10
核心观点 - 商业银行监事会制度正在被大规模取消 国有大行和近20家银行机构已宣布撤销监事会 未来将由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承接监督职能 形成单层制治理结构 [1][2][3] 政策法规依据 - 新《公司法》第六十九条允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2] - 《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组织形式适用公司法 为撤销监事会提供直接法律依据 [3]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底发布通知 明确金融机构可选择由审计委员会替代监事会 [1][3] 实施进展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5家国有大行于9月25日收到监管批复取消监事会 [1][2] - 中国银行官网已删除监事会相关表述 [1][2] - 沪农商行、瑞丰银行、青岛银行、光大银行等近20家银行机构在年内宣布撤销监事会 [1][3] - 沪农商行修订后的公司章程获监管核准 明确由审计委员会承接监事会职权 [3] 治理结构变革 - 取消监事会后将形成由审计委员会主导的单层制结构 [1][4] - 审计委员会由独立董事主导 过半成员不得兼任公司其他职务 [4] - 原有监事会职责将由独立董事占主导的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担 [2] 潜在影响 - 审计委员会的专业化分工可能提升监督效率 [4] - 监督职能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可能增强 [5] - 需防范治理结构转型中的职能衔接问题和合规风险 [1][5]
私募仓位指数创年内新高
国际金融报· 2025-09-26 13:06
股票私募仓位创年内新高。 9月26日,记者从私募排排网获悉,截至2025年9月19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8.41%,较前一周上升0.37个百分点,实现连续第二周上 涨。同时,在经历持续加仓后,当前股票私募仓位指数已刷新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从股票私募的仓位分布情况来看,满仓私募(60.01%)占比最高,其次是中等仓位私募(23.68%),而低仓和空仓私募占比相对较低, 分别为11.18%和5.13%。对比前一周数据,结构变化明显。其中,中等仓位占比明显提升,同时低仓占比大幅下降。这一数据变动揭示,本 次仓位指数的上涨主要由低仓私募向中等仓位的迁移所驱动,预示着私募整体乐观情绪正在扩散。 分规模来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19日,100亿元以上、50亿至100亿元、20亿至50亿元、10亿至20亿元、5亿至10亿元和0亿至5亿 元规模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依次为79.95%、85.56%、75.19%、76.28%、76.74%和79.02%。环比前一周,除仓位已处高位的50亿至100亿元规 模私募微降外,其他规模私募仓位普遍提升。值得关注的是,百亿级私募加仓意愿最为坚决,单周加仓1.73%,并且连续2周大 ...
全球创投市场回暖,AI成最大引力中心
国际金融报· 2025-09-26 13:06
全球创投市场回暖与AI引力中心 - 全球风险投资总额预计2025年接近4400亿美元 较2024年实现53%显著增长 [3]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成为最具吸引力投资领域 占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风险投资总额31% [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AIGC领域风险投资额飙升至492亿美元 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额 [3] 资本配置逻辑转变与硬科技转型 - 全球风投交易数量持续收缩至历史低位 单笔交易平均规模攀升至350万美元历史新高 显示资本向少而精高信念投资模式转型 [3] - 中国创投行业从消费互联网主导转向硬科技为核心新范式 2024年全国投资案例数量创近十年新低 [3] - 资本集中投向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硬科技企业 符合国家战略方向 [3] 地域分布与区域集聚特征 - 美国以70%占比主导全球AI投资 [4] - 中国AIGC领域2024年达161起融资事件 融资总额653.08亿元人民币 [4] - 中国创投市场2025年上半年新募集基金规模1.07万亿元 环比增长20% [4] - 创投资源向京津冀 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优势区域集聚 [4] 耐心资本体系与政策支持 - 政府引导基金通过长周期存续设计 容错机制和分阶段投资策略壮大耐心资本 [6] - 2025年险资投资单一创投基金比例上限从20%提升至30% 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提高5% [6] - 科创板创业板加快落地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 S交易和私募份额转让试点深化 [6] 硬科技领域资本高度集中 - 电子信息行业以1569起投资和1444.48亿元投资规模领跑市场 [8] - 先进制造和医疗健康成为资本高度聚焦的三大硬科技领域 [8] 三大热点赛道具体表现 - 智能及高端制造领域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本土品牌市场占有率首次达52.3%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40% [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量同比增长59.7% 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口国 [9]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中国AIGC应用月活用户突破1亿 投资重心转向垂直应用和AI智能体 [9] - 生物科技领域2024年海外授权转让交易总额达300亿-415亿美元 同比增长66% [9] 双重历史性发展机遇 - 国产替代机遇推动工业机器人本土品牌市占率超52%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40% [1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在一带一路项目总参与额1240亿美元 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额 [11] - 企业出海形成China+N全球化新模式 对冲地缘政治风险和重构供应链 [11] 未来三大发展主线 - 深度垂直化从平台型公司转向行业隐形冠军 强化专业能力和投后赋能 [13] - 国际化重构在全球产业链重组中寻找价值创造机会 [13] - 生态系统化通过产学研金融合构建创新生态链 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产融对接 [13]
*ST建艺:控股股东上层股权结构变动
国际金融报· 2025-09-26 13:02
股权结构变动 - 控股股东正方集团上层股权结构于2025年9月26日发生变动 [1] - 珠海市香洲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将正方集团无偿划转至广东香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 - 正方集团成为广东香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二级公司 [1] 公司控制权与经营影响 - 股权划转后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未发生改变 [1] - 公司治理结构及生产和经营活动均不会受到影响 [1]
星巴克将在北美地区裁员关店
国际金融报· 2025-09-26 12:32
当地时间9月25日,美国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宣布将裁员900人,并关闭约100家业绩不佳的门店,包括 其标志性的西雅图烘焙工坊店。同时,英国、瑞士和奥地利也将有部分门店关停。 星巴克称,此举是为了节约成本,是其10亿美元重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扭转连续六个季度销售 额下滑的颓势。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尼科尔称,这些即将关闭的门店无法为顾客和员工提供所期望的环境,或无 法实现盈利。 星巴克此次裁员与关店计划公布后,资本市场的反应总体比较温和。消息发布当日,星巴克股价在纽约 交易时段下跌约1%左右。部分报道指出,投资者并未对这一重组方案表现出强烈恐慌情绪,可能因预 期此类调整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并不出人意料。 水 芙蓉摄 业绩低迷 星巴克在美国的最大和最重要市场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同店销售额下降,今年早些时候已削减1100个职 位。今年以来,星巴克股价已下跌逾8%。星巴克此次关店和裁员是尼科尔去年上任后推出的改革战略 的一部分,旨在赢回顾客。但星巴克在美国的销售额面临着得来速咖啡店的激烈竞争。 与此同时,星巴克还面临着美国门店咖啡师组建工会的运动。 2024年12月,星巴克爆发史上最大规模罢工,员工要求签订首份集体 ...
科技股回调!节前如何持仓?
国际金融报· 2025-09-26 12:24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整体回调 沪指收跌0.65%至3828.11点 创业板指跌2.6%至3151.53点 深证成指跌1.76% [2] - 科创50与北证50均跌近2% 沪深300与上证50均收跌 [2] - 日成交额降至2.17万亿元 两融余额增至2.44万亿元 [3] - 3414只个股收跌(跌停24只) 1805只个股收涨(涨停58只) [3] 行业板块表现 - 计算机板块领跌3.26% 电子板块跌2.75% 传媒板块跌2.65% 通信板块跌2.55% 机械设备跌2.31% 医药生物跌1.93% [6] - 石油石化、环保、公用事业、农林牧渔、房地产等防御性板块护盘 [4] - 电力设备板块跌1.33%但涨停家数达9家 汽车板块跌0.56%但涨停家数达8家 [6] 科技细分领域 - 半导体、CPO、AI等科技板块领跌 资金高位兑现迹象明显 [1][3] - 铜缆高速连接概念跌5.43% 英伟达概念跌4.82% CPO概念跌4.13% AI手机概念跌4.06% [7] - 消费电子、通信、电子元件、计算机硬件、半导体包揽日成交百亿俱乐部但多数收跌 [3] 重点公司表现 - 立讯精密跌6.53%至64.25元/股 周涨幅15.95% 年初至今涨幅58.52% [3][4] - 中际旭创跌4.81%至413.7元/股 年初至今涨幅236.3% [3][4] - 宁德时代跌3.17%至380.4元/股 年初至今涨幅47.1% [3][4] - 赛力斯逆势涨5.77%至157.22元/股 周涨幅9.48% 年初至今涨幅18.76% [3][4] - 工业富联跌5.24% 浪潮信息跌超5% [3] 资金流向特征 - 日成交额前15名公司中13家属于科技板块且多数下跌 [4] - 资金从高波动科技股撤离转向防御性板块 [7][9] - 杠杆资金保持活跃 两融余额达2.44万亿元 [3] 市场情绪与预期 - 节前避险情绪升温 资金转向持币过节或红利避险 [9][10] - 科技股前期涨幅过大(如CPO概念年初至今涨99.83%)引发获利回吐 [7][9] - 外部扰动包括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升级及美联储降息预期波动 [7]
闻泰科技:股东减持0.9979%股份
国际金融报· 2025-09-26 11:33
股东减持情况 - 无锡国联集成电路投资中心通过集中竞价减持公司股份1241.91万股 占总股本0.9979% [1] - 减持价格区间为36.36元/股至48.95元/股 套现总额4.96亿元 [1] - 减持后持股数量降至9671.86万股 持股比例从8.77%下降至7.77% [1]
控制权变更纠纷成业绩会焦点,良品铺子回应经营未受重大影响
国际金融报· 2025-09-26 11:10
控制权变更交易 - 宁波汉意及一致行动人拟以10.46亿元总价向武汉国资长江国贸转让21%股份 [1] - 二股东达永有限拟以4.45亿元向长江国贸转让8.99%股权 [1] - 若交易完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长江国贸 [1] 交易受阻原因 - 广州国资广州轻工对股权转让提出反对并已发起诉讼 [3] - 广州轻工此前已与宁波汉意签署控制权转让相关协议书 [3] - 控制权转让事项因诉讼争议暂时暂停 [3] 公司经营状况 - 控制权纠纷对公司生产经营和当期损益无重大影响 [3] - 公司目前各项业务经营情况正常 [3] - 公司将继续围绕发展战略提升可持续发展及盈利能力 [3] 信息披露情况 - 公司将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3] - 业绩说明会未透露股权纠纷具体细节 [3] - 投资者高度关注事件进展及潜在影响 [3]
仅用时两个月!这家公司退出A股舞台
国际金融报· 2025-09-26 11:05
公司退市决定 - 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不设退市整理期 将于五个交易日内摘牌[1][3] - 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后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退市公司板块挂牌转让[3] - 整个退市流程耗时约两个月 从8月8日披露退市消息至9月25日终止上市决定[3] 公司背景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3年11月 1996年11月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4] - 主营业务为人寿保险 健康保险 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保险业务[4] 财务表现 - 归母净利润连续4年下降 2020年至2023年降幅分别为67.32% 18.88% 41.78% 337.82%[5] - 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6.52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3.33亿元[5] - 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5亿元至7.5亿元 扣非后亏损5.03亿元至7.53亿元[5] 退市相关情况 - 公司因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停牌[6] - 停牌两个月后仍未披露相关报告 股票于2025年7月8日复牌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6] - 2025年以来已有25家上市公司完成退市 其中4家为主动申请退市(含两家吸收合并退市)[6]
商业航天独角兽来IPO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9-26 10:59
过去一周(9月15日-21日),证监会官网新增披露,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纳星空")、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 限公司(下称"本源量子")、江苏振华海科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振华海科")、深圳市卡儿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卡儿酷")、青岛 海森林发制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森林")、深圳市集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集美新材")等公司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 IPO日报注意到,上交所副理事长霍瑞戎9月16日在公开论坛上透露,上交所已与多家商业航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企业开展预沟通,推动第 五套标准扩围至相关行业领域。上述企业上,微纳星空作为专业的商业航天企业,准备上市恰逢其时。 此外,由中国量子计算行业领军人物中科院院士郭光灿、中科大教授郭国平创立的本源量子也备受市场关注。 制图:佘诗婕 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 9月15日,微纳星空在北京证监局进行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 本源量子2017年9月成立于合肥市高新区,注册资本3000万元,团队技术起源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由中国量子计算行业领军人物, 中科院院士郭光灿、中科大教授郭国平创立,是国内第一家量子计算企业,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