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

搜索文档
新津小金协作共绘振兴图景 双向发力激活高原发展新动能
中国经济网· 2025-09-28 11:56
金秋的小金高原,处处涌动着振兴的活力:阿坝州雪犇牧业有限公司的厂房里,青储草料成捆码放;夹 金山下,"红色夹金·玫瑰藏寨"研学基地建设正酣;四姑娘山景区,急救车随时待命守护游客安全…… 这幅生动的图景,正是成都新津区与小金县结对帮扶、双向发力的生动缩影。自协作以来,两地秉 持"优势互补、双向互动、协同发展"原则,将新津资源优势与小金发展需求深度融合,在产业、文旅、 教育、医疗领域同频共振,不仅筑牢了脱贫攻坚成果,更培育出可持续的发展动能,让高原大地焕发出 新的生机。 产业协同:供需对接破瓶颈,"草畜循环"激活增收潜力 为破解高半山"土地荒、产业弱"的困境,新津与小金组建联合调研组,走遍12个乡镇摸清底数。结合小 金"4218"牦牛养殖的饲料缺口与新津产业培育经验,两地一拍即合,将饲草产业作为协作突破口,构建 起"帮扶单位搭台、地方政府统筹、企业牵头运作、农户积极参与"的合作框架。新津这边送来技术指导 和资金支持,小金那边迅速协调土地、组织务工队伍,双方紧密配合,让产业帮扶从"纸上规划"变成 了"田间实景"。 而作为小金牦牛产业的龙头企业,雪犇牧业正是两地"草畜循环"模式的重要实践者。"我们跟着全县牦 牛产业规 ...
青海家宴擂台“互怼” 以餐“为媒”激活消费新体验
搜狐财经· 2025-09-21 00:24
活动概况 - 青海家宴擂台赛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举行 汇聚该省两市六州8支代表队 展示藏羊 牦牛 三文鱼等特色优势食材 [3] - 活动通过擂台"互怼"形式有机融合地域特色文化与现代消费体验 推动商旅文体健多元业态深度融合 [3] 活动形式与内容 - 八支代表队通过"登场展示+互怼辩论+观众互动"模式 将食材生态优势 菜品文化故事 产业科技赋能融入方言俚语 [5] - 设有奖答题环节 主办方为观众送出餐券福利 观众作为参与者和评判者提供市场反馈 [7] 品牌与文化价值 - 全面挖掘青海家宴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 立体呈现"高原 绿色 有机"的青海餐饮形象 [1] - 江苏游客表示活动形式轻松活泼接地气 绿色生态饮食理念符合期待 有助于传播青海美食文化 [7]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9-07 22:10
经济发展成就 - 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从1965年3.27亿元增长至2024年2765亿元 累计增长155倍 年均增长率达8.9% [1] - 中央财政对西藏转移支付累计超过万亿元 金融存贷款余额双破6000亿元 [1] - 银行机构自2011年累计让利超1300亿元 惠及23.5万户经营主体 [1]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1980年起免征农牧业税 1985年实施义务教育三包政策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 [1] - 证监会2016年起对西藏企业IPO实行"即报即审 审过即发"优惠政策 [2] - 2023年实施"格桑花行动"推动企业集聚发展 覆盖全区公路电力通信网络建成 [1][2] 产业投资机遇 - 生态资源 清洁能源 矿产资源 文旅资源形成特色产业投资磁石 [2] - 需加强青稞增产 牦牛提质等农牧业现代化金融支持 [2] - 推动水能 风能 太阳能开发利用 深化文旅融合与农旅互动 [2] 重大项目与资金保障 - 雅下水电工程 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提高产业链资金链活跃度 [3] - 金融需做好五篇大文章 为创新创业创富提供资金保障 [3] - 通过政策高地和资源宝地挖掘 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2][3]
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话说新农村)
人民日报· 2025-09-04 22:40
经济发展成就 - 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65年的155倍 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5年的199倍[1] - 基础设施 民生保障到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高质量发展具备更多有利条件[1] - 雪域高原60年巨变铺垫光明前景[1] 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 林芝波密县以冰川 桃花 藏文化吸引数百万游客[1] - 日喀则江孜县青稞深加工产品达几十种 年产值达1.48亿元[1] - 西藏首个大规模智算中心于今年6月正式运营 高新数字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 资源禀赋优势 - 河谷农区 高山草甸 湿地湖泊等独特资源禀赋提供有竞争力的潜力空间[2] - 高海拔可转化为产业发展势能 通过差异化错位化发展将价值洼地变为产业高地[2] - 良好生态是产业发展生命线 绿色有机已成为青稞牦牛等藏字号农畜产品的金字招牌[3] 产业发展挑战 - 海拔高交通不便导致施工难度大物流成本偏高[3] - 基础设施 主体培育 产销对接等方面短板较为突出[3] - 生态本底脆弱 污染一旦出现将失去核心竞争力[3] 产业发展路径 - 发挥对口支援定点帮扶力量 引入人才资金科技等现代生产要素[3] - 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 深度融入国内外大市场[3] - 阿里地区日土县通过种群扩繁提升和建设拍卖中心实现白绒山羊产业增值[3] 生态保护要求 -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把大保护放在首位 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3] - 项目引进资源开发需严守生态底线红线 通过强化制度约束优化补偿机制守住竞争力[3] - 发展过程中需不断提升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4]
第十一届四川农业博览会开幕 甘孜馆230余种产品集中亮相
中国经济网· 2025-09-04 10:44
展会概况 - 第十一届四川农业博览会于9月4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开幕[1] - 甘孜展馆以"强化有机引领,聚力建圈强链"为主题,占地800平方米[1] - 展馆采用"甘孜·有机之州"品牌形象,配备LED屏幕展示农牧业发展情况及自然风光[1] 参展规模 - 甘孜州组织18个县(市)70家企业参展,展示产品超过230种[2] - 产品覆盖松茸、牦牛、藏香猪、青稞等特色农牧产品[2] - 设置六大有机产品展示区:牦牛、藏香猪、青稞、高原果蔬、菌类、葡萄酒[2] 产品展示 - 理塘县展区展示16个系列30多个不同口味的牦牛肉产品[1] - 采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展示手段[1] - 设立有机产品试吃区,现场提供牦牛肉干、青稞酥、苹果等试吃品[2] 销售渠道 - 现场设置官方直播间,由甘孜州网红进行直播带货[2] - 组织涉农经营主体参加非遗传统展区、农产品出口展区等多个专项展区[2] - 吸引广州等地客商现场品鉴采购[1] 产业发展 - 甘孜州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5个,其中有机产品23个、绿色食品2个[2] - 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369个[2] - 计划建设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70万亩以上,加快建设6个现代化牧场[3] - 深入推进"2+5+1"农牧特色产业建圈强链发展模式[3]
农业农村部:大力支持西藏特色农牧业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9-02 10:43
行业政策支持 - 大力支持西藏特色农牧业发展 聚焦青稞 牦牛 藏香猪等特色产业 [1] - 加快补上产品加工 冷链物流 品牌营销等短板 [1] - 推进农牧业特色化 绿色化 品牌化 优质化发展 [1] 产业振兴措施 - 指导支持西藏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抓好考核评估发现问题整改 [1] - 提高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效能 做实做细就业帮扶 产业帮扶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1] -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1] 乡村振兴规划 - 大力支持西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1] - 立足地域条件和民族特色 围绕乡村道路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教育 医疗 养老等民生关切 [1] - 谋划实施更多小而精 小而美的民生项目 建设富有高原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雪域高原牦牛壮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28 00:31
牦牛产业发展情况 - 牦牛产业是青海省重点产业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1] - 德令哈市牛存栏3.26万头 同比增长19.56% 出栏0.51万头 同比增长17.02% [3] - 牧业总产值达4759.08万元 同比增长6.9% [3] 牦牛科技产业园运营模式 - 产业园采用联合经营模式 国家投资资金折股量化归全市42个村集体共同所有 [2] - 东康养殖专业合作社承包经营 每年向受益主体缴纳承包费130万元用于各村年度分红 [2] - 经营模式简化了决策程序 给予经营者更大发挥空间 [2] 产业技术提升与成本控制 - 采用科学饲料配比喂养方式 降低成本并提升牛肉品质 [2] - 每头牦牛养殖成本较之前节约400-500元 平均增重30公斤 [2] - 实现牦牛科学化 精细化 集约化养殖 [3] 监督保障机制 - 纪委监委紧盯产业政策落实 资金发放 项目实施等重点环节开展监督检查 [1] - 列出监督清单 采取一线监督 问题督办等方式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 [2] - 协调推动签订承包合同 保障村集体收益 [2] 联农带农措施 - 加强实用技术宣传推广 加大培训力度 精准对接市场和产业需求 [3] - 邀请养殖专家为养殖合作社和养殖大户提供技术培训 [3] - 确保乡村振兴资金规范使用 惠及于民 [3]
青海农产品质检体系实现涉农区域全覆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06:28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 全省建成三级质检机构48家 包括省级1家 市州级8家 县区级39家 实现涉农区域全覆盖 [1] - 实验室总面积达1.57万平方米 仪器设备总值1.06亿元 [1] - 检测范围覆盖牦牛 藏羊 青稞等八大类高原特色产品 [1] 检测能力与认证突破 - 新增18家县级及以上机构通过"双认证" 实现39个农业县区全覆盖 认证机构总量增长9倍 [2] - 检测覆盖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重金属等6大类风险因子 高风险农产品问题发现率提升25个百分点 [2] - 针对性强化12种高风险参数检测能力 建立重点品种专项监测数据库 [2] 人才建设与区域协同 - 累计选拔储备技术骨干43名 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 [2] - 创新"精准帮扶+片区指导"双轨机制 被帮扶机构平均检测参数提升70% [2] - 检测报告差错率下降至0.8% 区域最大能力差距缩小至15个百分点以内 [2]
中国人民银行阿坝州分行 劈开半山云雾 铺就振兴通途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6
党建引领 - 促成嘎茸村党支部与中国人民银行阿坝州分行机关党委签订党建结对协议 通过理论加案例方式解读乡村振兴政策 组织藏汉双语培训[2] - 86岁老党员肖伙子讲述革命往事 激发党员担当意识 党员在产业升级和修路筑桥工作中主动亮身份挑重担[2] - 党支部成为凝聚民心的主心骨 主题党日活动在村委会会议室开展[2] 产业振兴 - 传统牦牛养殖效益有限 选定500余亩适宜区域改良牧草 通过徒步丈量草场和土壤检测选定优质耐寒耐旱草种[3] - 种草养畜使牦牛养殖成本大幅下降 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长10% 牧民称草浪翻涌处都是真金白银[3] - 带领村两委和养殖大户开展牧草改良 高原阳光晒脱几层皮 崎岖山路磨破两双胶鞋[3] 基础设施建设 - 2024年暴雨冲毁村内主干道 泥浆没过小腿 运送牦牛货车被困整夜[3] - 提交申请报告争取项目资金 监督工程质量 协调施工问题 接听在外务工村民进度电话[3] - 经过一个多月努力 道路全部修缮完成并拓宽硬化 通车后村民自发燃放鞭炮 运输农产品车辆畅通无阻[4] 民生保障 - 帮助60岁独户老人二不尔甲补缴8年养老保险费 多次与社保部门沟通协调 争取帮扶资金[5] - 为全村初中以下学生争取意外险和新衣物 孩子们穿蓝色冲锋衣在操场奔跑[5] - 对新考上大学学生制定奖励政策 根据学历层次给予600元-1200元不等奖励[6] 金融支持 - 为5户农户争取35万元贷款 开展12场金融知识讲座 帮助20余户牧民规避电信诈骗风险[7] - 村民扎西用5万元贷款购买10头牦牛 养殖规模从40头扩至40头 年收入从8万元增至18万元[7] - 用方言讲解小额信贷政策 帮农户制定养殖规模资金需求还款计划清单 办公室搬到牧民帐篷[7] 驻村成效 - 笔记本记录200余户村民家庭情况 皮肤被高原紫外线晒成古铜色 鞋帮沾满草屑和泥土[7] - 看到党支部活动室坐满年轻面孔 草场上撒欢牦牛群 孩子们穿新校服在阳光下读书[7] - 驻村近两年 用实干劈开每条路 种下每株草 温暖每颗心 乡村振兴需要无数人把根扎进泥土[8]
香格里拉:夏牧场上燃烧的篝火
中国新闻网· 2025-06-30 08:18
香格里拉牧区生活现状 - 星沾牧场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最边远地区,不通水电且无手机信号,保留传统游牧生活方式[1] - 牧民家庭呈现分散就业特征:父亲在尼汝村务农兼打零工,母亲负责牧场管理,子女分别在昆明打工和香格里拉市从事旅拍工作[3] - 年轻一代出现返乡创业趋势,如纳西族姐弟计划通过直播销售特产或结合放牧开展商业活动[5] 畜牧业经营挑战 - 羊毛产业面临需求萎缩,高质量羊毛仍有销路但低质羊毛因传统工艺失传(如彝族羊毡制作减少)而滞销[6] - 牲畜价格呈现分化:牦牛和绵羊价格显著下跌(归因于进口牛羊肉冲击),骡马价格因养殖减少而上涨[6] - 普米族商人反映骡马贸易面临优质货源短缺问题,印证养殖环节的劳动力流失现象[6] 牧区经济活动 - 季节性劳动力协作模式显著,如剪羊毛等重要工作依赖邻里互助完成[4][8] - 跨区域商贸活动存在,如普米族商人长期在香格里拉各牧场间进行骡马交易[6] - 食品加工链条完整,涉及剑川火腿腌制、羊血肠制作等传统工艺[9] 社会文化特征 - 多民族共居现象普遍,场景中出现藏族、纳西族、普米族等多民族文化交融[10] - 通信方式呈现传统与现代结合特点,既使用步话机进行牧场间联络,又存在年轻一代通过手机开展商业活动的尝试[6][7] - 社区凝聚力通过篝火晚会等集体活动强化,参与者涵盖四川木里、稻城等多地牧民[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