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辣椒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遵义举行
新华财经· 2025-08-20 09:07
产业规模与地位 - 2024年贵州省辣椒种植面积504万亩、产量729万吨、产值288亿元,产量产值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1] - 遵义市作为贵州辣椒重点产区,辣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0余万亩 [1] - 中国辣椒行业市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占全球市场份额超40% [4] 发展战略与转型升级 - 辣椒产业需通过"科技种椒"夯实上游根基、向精深加工要中游"黄金价值"、用"辣椒+"激活下游衍生价值 [1] - 产业应从五方面实现品牌升维:产业品牌化、品类创新化、消费场景化、文化符号化、渠道全球化 [3] - 需共同做大区域公用品牌,充分发挥贵州辣椒、遵义朝天椒的区域公用品牌优势 [4] 市场与消费趋势 - 近三年辣椒产品整体销量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均消费件数和消费人数增加 [3] - 未来需重视小型化家庭带来的新增量机会以及"Z世代"强大的消费能力 [3] - 建议开创外卖新渠道、精准切入细分场景,赋能外卖商家拓展外卖市场 [4] 科技与物流支持 - 通过智慧物流赋能辣椒产业,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数字革命" [5] - 满帮集团通过自主研发APP对物流行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改善贵州辣椒运输车货信息不匹配情况 [5] - 需引导科研院校与辣椒企业密切合作,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7] 政策与产业协同 - 政策与产业两端需共同发力,解决资源精准滴灌产业链薄弱环节问题 [7] - 应通过"媒体+产业"等多种形式全面助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7] - 辣椒产业需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
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遵义召开 专家献策“黔椒”产业赋能路径
产学研协同创新 - 强化辣椒企业主体地位,引导科研院校与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使企业往前端走,科研院所往后端走[1] - 科研院所需注重政策和市场协同发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政策一致性,推广"企业点菜—科研院所做菜"创新组织模式[1] - 探索市场化成果转化与利益联结机制,加大贵州辣椒新质生产力宣传,为科技创新赋能营造友好环境[1] 政策与产业协同 - 政策端需一链一策精准施策,数字赋能实现资源精准投放,协同各项资源强化政策集成[2] - 产业端通过链主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合作社带动小农户,提高产业协同水平,政策支持与带动效果挂钩[2] - 提升产业集群集聚水平,建设产后加工集中区,改善基础设施与配套条件[2] 生产端与品牌建设 - 聚焦生产端突破,服务农户选好品种,推广科学化种植[3] - 做强品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找准生态位,延伸产业链开发更多单品[3] - 形成政府、企业、市场合力,提高单产与品质稳定农户收益,建立"种得好-愿意种"良性循环[3] 产业发展路径 - 以"科技种椒"夯实产业根基,加大科研合作突破品种,推广标准化机械化种植技术[4] - 向精深加工要价值,通过技术破壁、链式协同、共享升级促进成果转化[4] - 用"辣椒+"激发衍生价值,品牌突围、渠道革新、融合裂变,将"辣博会"IP转化为体验经济[4] 媒体赋能产业 - 媒体从"单一信息传播"转向"全产业链赋能",推动产业发展、预防风险、促进问题解决[5] - 通过"媒体+产业""媒体+市场""媒体+品牌""媒体+科技""媒体+文化"等形式助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5]
贵州遵义新蒲新区着力培育辣椒产业链
辣椒种植与产业规模 - 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年种植辣椒10万亩,培育辣椒专业镇村4个、职业椒农3000余户,建成700亩辣椒智慧产业园 [1] - 辣椒智慧产业园遵循"五统一"原则,自2019年起累计完成集约化育苗9万亩 [1] - 新区现有辣椒加工企业46家,年加工量18万吨,加工产值达12亿元 [1] - 中国辣椒城2024年交易量近35万吨,交易额约70亿元;新区辣椒交易量5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辐射带动周边二级市场10余个 [1] 产业链建设与政策支持 - 辣椒城建成线上线下"六大中心"和服务"四区一店",产业链基本完备 [1] - 遵义市制定《关于支持世界辣椒加工贸易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新区安排预算9000万元用于辣椒产业发展 [2] - 新区获得多项资金支持,包括贵州朝天椒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资金、贷款贴息资金补助等 [2] - 支持区内企业实施辣椒生产线技术改造,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2] 技术推广与订单农业 - 成立辣椒种植技术服务团队,召开现场培训会,推广育苗、移栽和田间管理技术 [2] - 推行"五统一"种植模式和"五良"配套,带动辣椒大面积均衡增产 [2] - 今年企业签订辣椒种植订单6万余亩,实行每公斤鲜椒2.8-4元保护价收购 [2] 品牌建设与市场影响 - 打造"遵义朝天椒"区域公用品牌和"虾子辣椒"地域品牌 [3] - 推进"辣椒云"平台建设,上线运营"四支"价格指数,初步形成全国辣椒定价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 [3] - 连续举办9届贵州国际辣椒博览会,扩大品牌影响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