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日报海外版
icon
搜索文档
光影为媒,两岸学子共谱真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4 23:46
人民日报海外版电(殷茵、黄敬惟)日前,由星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主办的"星连心·两岸新闻研学 营"(以下简称"研学营")在浙江省金华市横店影视城举行。40余名来自大陆和台湾的新闻传播与影视 表演相关专业高校学子一起,通过专家讲座、影视基地文化参访、分组研讨以及微电影创作拍摄等活 动,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并在朝夕相处中收获友谊。 横店影视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之一。在这里,历史与光影交融,创意与产业共舞。学员们 走入这里的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广州街·香港街等主题景区,在一座座为影视拍摄而建的 仿古建筑中,回忆经典影片片段,触摸厚重的中华历史脉络,探索光影文化的创新表达。 在明清宫苑景区,学员们换上戏服,分组体验微短剧拍摄。他们充分发挥创作热情,相互提醒对方注意 演绎时的表情、动作,积极提出自己对剧本的想法和建议。在拍摄中,他们融入网络流行元素,为剧情 增添笑料。短短一个下午,从角色选择、妆造换装、拍摄演绎再到杀青仪式,对于学员们而言,这不仅 是一次新奇有趣的体验,更是一次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探索。 研学营期间,学员们还需要自主完成一次从剧本构思、表演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影视创作全流程,并进 行作品展映。 ...
科学进万家,科普正当时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4 23:01
全国科普月活动概况 - 首个全国科普月于2025年9月举办 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 由中国科协联合34家单位共同部署 包含6大板块超10万场活动 [7] - 科普月前身为连续举办22年的全国科普日 从"日"到"月"不仅是时间延伸 更是活动内涵的重塑 [7] 前沿科技展示与体验 - 北京主场活动展示4D打印机器人夹爪 具备磁性响应功能 可实现柔性夹取 新型可穿戴电子织物包含发光传感通信等智能功能 [8] - 中国科技馆"科创筑基·科普惠民"展展出30余个高校科研院所团队的首台套原创展品 包括"月球第一片绿叶""中国空间站对构齿轮"等 [8] - 安徽合肥推出全国首条量子科普研学游线路 串联6大核心站点 通过VR实验室和虚拟人互动转化量子科学知识 [8] - 山东青岛即墨区科协组织公众走进国家深海基地 接触深海探测装备 了解深海生物 体验"蛟龙"号模拟训练基地 [9] - 民航博物馆提供飞行模拟器体验 讲解eVTOL技术 学生可观察触摸飞机航材了解特殊材料与结构 [9] 科普形式创新与数字化 - 多地推出科普Citywalk路线 包括天津"前沿科技解码" 湖南张家界"遗落地球的异世界" 浙江111条科普研学路线等 [10] - 上海通过地铁Techwalk串联科学场馆 解析射频识别 屏蔽门系统 光波原理等轨道交通科技 [10] - 中国园林博物馆采用AI绘画+VR漫游+3D影片打造沉浸体验 观众可生成数字园林画作 唐宋园林借数字技术动态呈现 [11] - 中国铁道博物馆推出"铁道迷踪"沉浸式游戏 将铁路发展史融入闯关解谜 [11] - 华南国家植物园"生命网格"APP邀请公众成为公民科学家 记录识别植物信息绘制城市生态地图 [11] 线上科普平台与传播 -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普博览"平台自1999年发布原创科普视频超8000个 累计传播量破百亿人次 [12] - 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平台汇聚40万余个科普资源 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 完善AI小科普认知大模型 [12] - "天宫课堂"太空科普品牌由教育部2021年推出 太空教师在空间站展示在轨工作生活 完成实验并与地面师生实时互动 [12] - "科普之光·首届全国科普月大型网络展播"连续30天开播 提供云直播 云看馆 短视频创作等服务 [13] 科普队伍建设与成果 -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28年开展4.6万余场讲座 面对面听众1560多万人 2025年9月计划开展780余场报告覆盖15省28市 [15] - 100余位院士将同步走进西部地区开展科普活动 [15] - "科普中国"联合18个平台开展网络科普行动 组建近1800万人的科普信息员队伍 包含社区工作者 大学生志愿者 农业技术员等 [16] - 2024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5.37% 提前完成2025年目标 区域与人群不均衡问题显著改善 [17] 基层科普与国际合作 - 云南宾川葡萄科技小院开展实用性科普 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向种植户讲解葡萄冠层物理避雨技术 [17] - "流动科普百县千车万里行""科普边疆行"等活动深入城乡和民族地区 [17] - 中国科协自2019年向全球南方推广"科技小院"模式 拓展至巴西 肯尼亚等国 开展科普国际合作项目 [17]
“只要我们记得,他们便永远活着”(抗战烽火中的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4 23:01
南侨机工陈金福回国时的护照相片(现藏于云南省档案馆)。受访者供图 陈渝萍展示父亲陈金福回国时的护照相片。田雨轩摄 "这条路,总让我情不自禁地觉得,父亲离我很近。"穿越大半个中国,在北京定居了20年的陈渝萍,每 年都会千里迢迢前往滇西南。她的父亲——南侨机工陈金福就葬在滇缅公路边。 今年8月,陈渝萍开车来到滇缅公路走走看看,一路都是高速路、柏油路。"80多年前走这段路,我的父 亲开车要七八天,现在只要八九个小时。真是沧海桑田一样的变化!" 在中国抗战史上,南侨机工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群体。抗战时期,3200多名东南亚华侨青年,响应爱国侨 领陈嘉庚号召,报名参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以自己的生命、鲜血和汗水,在华侨爱国史上谱写 出壮丽篇章。来听南侨机工陈金福之女陈渝萍讲述父辈的抗战故事。 勇闯四个"生死关" 在滇缅公路奔波,南侨机工平均驾车行驶一公里,就有人牺牲在路上 陈金福,广东惠阳人。6岁时,他和姐姐跟随父亲逃荒离开了家乡,途中父亲病故,姐弟失散。陈金福 几经飘零,来到南洋,11岁进入汽车修理厂当学徒。在加入南侨机工前,他一直在南洋晶华汽车修理厂 做机修工。 抗战期间,中国沿海口岸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沦陷,193 ...
多了一条染色体,不应少了一份尊重(看新闻·说健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4 23:01
不久前,重庆一所学校里,一名初中班主任发现班上学生使用"唐人"一词嘲笑其他同学。 她搜索后发现该词已演变为影射"唐氏综合征"的侮辱性词语,随即在班内严肃批评并教育学生,并在社 交平台发布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 视频中,这位班主任说:"人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更何况是用某一种很严重的 疾病的类型,来作为一个网络烂梗来攻击别人。不管你是攻击了我们的同学还是其他人,你用'唐人'这 个用疾病命名的一个烂梗来攻击别人,对那些患这个疾病的人也很不尊重。所以我不希望我们班再出现 这样的一个情况。" 在该视频走红后,这名班主任的行为得到广大网友的认可。那么,什么是唐氏综合征?有什么症状?该 如何应对?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王健。 细胞分裂出了错 记者:先循名责实,请您先解释一下唐氏综合征这个名称的来源。 王健:好的。"唐氏综合征"这个名称实际上是音译自英文"Down's Syndrome"。英国医生约翰•兰登•唐 (John Langdon Down)在1866年首次对该病进行的系统性医学描述。为了表彰他的贡献,这一疾病便 以他的姓氏命名。 记者:那么从医学角度讲,唐氏综合征 ...
“无碍”见“有爱”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4 22:03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公园北园的无障碍主题公园,铺设 550米盲道,配备6套无障碍设施、9套无障碍器材。 谢贵明摄(人民图片) 近年来,包头市图书馆在市残联支持下积极开展"心手相 牵·悦读世界""畅听微阅读"等活动,同时不断完善无障碍 设施建设及盲文图书储备,开展无障碍电影放映、讲播等 服务,丰富当地残障人士文化生活。图为视障人士在内蒙 古自治区包头市图书馆"阅读"盲文书籍。 新华社记者 贝 赫摄 今年7月,南京公交集团开通B90路就医专线,该线路以 江苏省人民医院为起点,串联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妇幼 保健院等7家三甲医院,并与地铁2号线、7号线无缝衔 接,形成5公里"医疗便民环线"。该线路采用无障碍公交 车,高峰时段10分钟一班,有效缓解医院周边"停车难、 打车难"问题。 徐 琦摄(人民视觉) "十四五"时期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任务超额保质完成 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障人士、老年人、孕妇等行动不便的人士带来便 利。2023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各项配套方案意见也随后陆续推 出。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效几何?"慢"下来的日子里,记者尝试以轮椅上的视角去观察所在的城 ...
全球治理倡议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4 22:03
2025年9月,中国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 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的五大核心理念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多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对该倡议表示欢迎,认为其顺应了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的普遍期待。外媒普 遍认为该倡议回应了全球南方国家长期以来的诉求,为弥补现有治理体系缺陷提供了解决方案。 直面"治理赤字",全球治理倡议正当其时 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在代表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未能有效代表全球南方利益,造成 严重的"治理赤字",全球治理倡议符合当今世界需求 国际媒体普遍认为,现有全球治理体系正面临功能性危机。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文章认为全球治理倡议的总体目标有利于恢复联合国的核心地位,并提高治理机 制的有效性。伊朗《德黑兰时报》的报道从理念层面进行了深入解读。欧洲《现代外交》网站文章指 近日,二〇二五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云南昆明举 办。图为来自各国的与会代表参与论坛。 新华社记者 高咏薇摄 出,该倡议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一脉相承,符合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期 待。 回应全球南方关切是外媒对全球治理倡议解读的 ...
十五条举措推动汽车产业量质齐升(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4 22:03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 作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等发展目标。工业和 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出台《工作方 案》,是为了在良好工作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努力实现汽车行业 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提出60余项细化措施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发挥着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 石'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说,我国汽车产业连续3年实现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快速增 长,转型升级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我国汽车销售完成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其中新能源 汽车销售完成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为宏观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工作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 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工业和信息化部上述负责人 ...
“小票根”串起“大文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4 22:03
演员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巴林右旗分赛场)开赛仪式上表演。 新华社记者 贝 赫摄 赛场之外也精彩 9月7日,2025湖南省足球联赛(以下简称"湘超")拉开帷幕。为提升外地球迷与游客的观赛体验,常德 市文旅广体局在主场比赛期间,推出4条"跟着'湘超'游常德"主题旅游线路,让远道而来的客人"玩得尽 兴"。在浙江,"浙BA"赛程开启以来,省内多地通过挖掘本土特色、推出多元活动、优化旅游服务等措 施,整合文旅资源,为市民、游客奉上文旅大餐与优惠福利,把观赛"流量"转化为旅游"留量"。今年夏 天,红色沂蒙城市足球联赛、第三届红色沂蒙"城BA"篮球联赛总决赛在山东临沂举办,带动周边商圈 客流量增长60%。参赛者、观赛者还前往琅琊古城等地游览,形成"观赛+度假"的消费链。 进入9月以来,已有多场赛事在不同省份举办:9月6日,2025中俄跨境马拉松系列赛暨黑河马拉松开 跑;9月7日,2025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圆满收官;9月10日,2025年第十四届WPA浦东唐城9球中国公 开赛开杆……其中不乏国际赛事。多地进入赛事"金九银十"密集举办期,不少地方还专门发布当月"赛 事日历",为参赛者、观赛者提供参 ...
中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达42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4 04:01
中国灌溉工程遗产入选情况 - 中国新增4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 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 四川彭州湔江堰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成功入选[1] - 中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达42项 较此前新增4项[1] 新增遗产项目具体信息 -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位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区 涵盖坝达 多依树和老虎嘴三大核心片区 灌溉面积5.61万亩[1] - 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历史达1700多年 是秦淮河上游重要灌溉与防洪调蓄工程 灌溉面积7.7万亩[1] - 四川彭州湔江堰始建于西汉时期 采用卵石竹笼工艺筑堰分水 实现灌溉 泄洪 排沙协同运行[1] - 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由公议沟 三家店等五条古渠及周边泉井组成 公议沟建于辽代[1]
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1.8亿千瓦——推动新型储能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4 04:01
政策目标 - 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 [1] -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7376万千瓦 [1] 发展背景 - 新型储能被称作"充电宝" 可实现用电高峰放电和低谷充电 [1] - "十四五"以来中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 [1] - 目标设置考虑与"十五五"能源规划有效衔接 统筹新能源消纳和电力保供需求 [1] 技术应用 -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 [1] - 培育一批试点应用项目 打造典型应用场景 [1] - 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实施举措 - 促进新型储能应用场景拓展 包括电源侧 电网侧和其他应用场景 [1][2] - 推动新型储能利用水平提升 [1] - 引领新型储能创新融合 [1] - 加强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 [1] - 加快新型储能市场机制完善 [1] 应用场景 - 目前应用较多场景包括工业园区 算力设施 分布式光伏和通信基站 [2] - 创新应用模式促进用能效率提升 [2] - 要求各地加快推进电力中长期和现货市场建设 [2] - 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推动合理形成新型储能充放电价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