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日报海外版
icon
搜索文档
让数字公共服务惠及更多农村居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05:36
数字乡村建设现状 - 数字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进 各地积极兴建乡村数字服务平台[1] - 中国政法大学2024年开展全国性调查 覆盖28个省区市80个县级行政区 收集198个村庄4816份问卷数据[1] 农村居民数字媒体使用特征 - 农村居民高度偏好新媒体特别是短视频 短视频成为获取信息和社交的主流工具[1] - 短视频受欢迎原因包括低门槛特性满足碎片化信息需求 以及算法推荐机制提升普通用户可见度[1] - 农村居民主要通过新媒体消费娱乐内容 而非获取公共服务或参与社会治理[2] 数字鸿沟具体表现 - 数字鸿沟呈现"一高一低"特征:高龄群体和低教育程度群体面临使用障碍[2] - 这些群体因缺乏数字技能和设备 对数字服务平台认知有限 使用范围狭窄[2] - 部分人员需依靠家庭或社区协助使用数字服务 数字生活内容较为单一[2] 公共服务获取障碍 - 数字鸿沟导致弱势群体可能错失政策信息 社会保障 法律援助和健康指导等关键资源[2] - 平台功能丰富度与界面设计并非核心问题 关键在于用户使用意愿和能力[2] 数字服务优化方向 - 需将法规政策等公共服务信息与娱乐内容有机结合 制作故事性强互动性高的公益短视频[3] - 应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 创新政务监督和建言献策等互动机制[3] - 通过精准广告和推荐机制实现信息定向投放 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推送就业健康等政策信息[3] 数字素养提升措施 - 针对低教育水平和老年群体设置帮助热线和培训课程[3] - 借助村干部和志愿者力量协助使用信息查询 政策解读和投诉建议等平台功能[3] - 最终目标是让更多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社会参与中有效使用数字工具[2][3]
美国华人捐献飞虎队抗战家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01:59
本报电(记者彭训文)近日,华人收藏家、美国飞虎队研究院院长陈灿培在北京向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 物馆捐赠15封来自美国飞虎队的抗战家书。这是他时隔10年,再次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美国飞虎队的抗 战家书。 自2007年起,陈灿培便在各处收集飞虎队、抗战等文物,至今约2万件,花费了上百万美元,又将它们 无偿捐给博物馆、历史学会等研究机构。谈及此举,他表示,我们应该铭记那段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家 书博物馆副馆长张丁表示,这批来自美国飞虎队的抗战家书意义重大,也弥补了家书博物馆馆藏空白。 飞虎队是人们对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的称呼。这支来自美国的志愿者组成的空军 部队重挫日本空军,保护了"驼峰航线"的运输安全。 ...
就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01:59
公告称,商务部获得初步证据和信息显示,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以下称被调查措施)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七条规定的在贸易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或 者其他类似措施的情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商务部决 定自2025年9月13日起就美国被调查措施启动反歧视调查。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商务部13日发布公告,决定自2025年9月13日起就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 施启动反歧视立案调查。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天表示,近年来,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对华采取一系列禁止和限制措施,包括301 调查和出口管制措施等。这些保护主义做法涉嫌对华歧视,是对中国发展先进计算芯片和人工智能等高 科技产业的遏制打压,不仅危害中国发展利益,还严重损害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方对此坚 决反对。 发言人说,本次调查将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开展,欢迎包括中国国内产业、企业在内受美方措 施影响的各利害关系方积极参与调查。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
在文化交流中感知认识中国(海客话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01:21
米加·萨耶近照。 Mitja Saje Kitajsko = slovenski slovar 米加的部分著作。 本文配图均由作者提供 在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学者,被尊称为"斯洛文尼亚的汉学研究之父",他就是米加· 萨耶。 米加的汉学之路始于一场跨越山海、充满好奇的相遇。1976年,米加凭借着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一腔热 情与浓厚兴趣,来到中国开启汉学研究之旅。与很多欧洲汉学家不同,米加在中国接受了系统的学习。 在南京大学求学的过程中,米加掌握了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更深深地爱上了中国。 走进中国的烟火人间 作为斯洛文尼亚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汉学研究者,米加在中国历史领域的造诣颇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 术路径,并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米加明确拒绝采用"西方中心主义"研究立场,也从不用单一的西方 视角来解读中国的历史与社会。 在米加眼中,外国学者唯有亲身走进中国的烟火人间,将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与语言学的精妙融会 贯通,方能真正洞悉中华文明的深厚性和独特性。 米加于2016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就是这样的作品。这部著作内容丰富翔实,涵盖了从中国史前史到当 代史的内容。作为斯洛文尼亚乃至中东欧地区由非中国 ...
把人文学科当作生活方式(有事说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01:21
把人文学科当作生活方式,本质上是选择一种积极自洽的人生态度。它不需要每个人都成为哲学家或文 学家,而是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一份反思自觉。 没有俗套的共识宣讲,也没有刻板的成长说教,凭借思想的锐度和认知的高度被网友"封神"——9月燕 园里,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程乐松的开学致辞引发广泛关注。 这堂富有哲理的"开学第一课"之所以能火出校园圈层,核心在于它精准捕捉了时代语境下的集体困惑: 在变动不居的社会中,人们总在追逐标准答案,却渐渐迷失于选择焦虑与功利浮躁。而程乐松的话语恰 恰提供了一份"向内探寻"的精神坐标——不必急于向外求证"正确",而应先学会做到自洽,与世界的不 确定性共处。这份能安放心灵的确定感,与教育因材施教的理念相吻合,正是人文学科不变的价值内 核。 在数智化浪潮下,理工科以标准化知识体系破解自然与技术奥秘,人工智能持续重构学科边界与人机互 动模式,不少人将"有用"等同于"可量化的实用价值",进而质疑人文学科的存在意义。 但事实上,人文学科的价值从不在"直接变现",而在为个体构建应对人生的精神框架。正如黑塞在《悉 达多》中所讲述的寓言:悉达多放弃婆罗门的优渥生活,历经苦行、经商、迷茫,最终在恒河边顿 ...
当华裔青年遇到潮汕英歌舞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01:20
在今年汕头大学数计学院和医学院的毕业晚会上,都有马来西亚华裔学生庞琪蕊的身影。她身着英歌舞 服,随鼓点挥动铜镲,与队友默契配合,赢得台下喝彩连连。 这是庞琪蕊的告别演出。9月,她前往厦门大学继续求学。 尽管如此,加入队伍近一年来,庞琪蕊几乎从未缺席训练。即使旧伤复发,她也没有放弃,而是转至乐 器组,继续与队伍并肩作战。"生病时,想到队友们关切的眼神和大家一起挥汗训练的身影,我就告诉 自己必须坚持到登台那一刻。" 英歌舞队的付出终究得到了回应。成立不足一年,英歌舞队已经吸纳了约50名成员,多次亮相重要场合 ——不仅在汕头大学第十七届"挑战杯"开幕式上与AI机器人同台共舞,还为揭阳马拉松活动提供助力。 庞琪蕊常拍摄训练花絮和表演视频发布至社交平台。面对网友"这是什么?脸谱好特别!"的留言询问, 她总是耐心地向他们介绍:"这是英歌舞,中国的传统文化。"遇到长辈好奇询问是否穿着"戏服",她也 会详细解释,积极分享英歌舞的独特魅力。 2023年,潮汕英歌舞凭借独特扮相与雄壮气势风靡全网,汕头大学二十四节令鼓队队长廖思林由此萌生 组建校园英歌舞队的想法。早就对英歌舞满怀热忱的庞琪蕊当即加入,成了第一批队员。 潮汕英歌舞是 ...
东南亚院校学子国际竞“技”展风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01:20
现场还举办了杰出大学颁奖仪式。柬埔寨副首相兼教育、青年和体育部大臣韩春那洛向南京工业职业技 术大学党委书记谢永华颁发"杰出大学教育贡献奖",表彰该校与柬华理事总会共建的柬华应用科技大学 为培养当地本土技术技能人才所作的贡献。 本报电(记者陈静文)"一技在手,一生无忧"。越来越多青年正在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日前, 为期3天的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东南亚赛区)在柬埔寨柬华应用科技大学落幕。 大赛由中国教育部主办,柬埔寨教育、青年和体育部协办,中国职业教育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 柬华应用科技大学承办,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提供支持。据了解,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由中国职业 院校技能大赛升级而来,是举办历史最久、联合主办部委最全、涉及行业领域最广的世界性综合技能赛 事。 此次大赛以"技炫青春,能创未来"为主题,首次增设的东南亚赛区充分结合东南亚产业发展需求与职教 特色,设置智能装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商贸3个赛道。 来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60支队伍200名选手同台竞技。他 们以出色发挥,诠释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充分体现了当代职业院校学生的风采。 ...
古老文明焕发文旅新活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01:20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吸引力分析 - 新馆特色文物如陶三足炊器吸引众多游客 提升参观体验 [1] - 游客互动项目如金面罩拍照增强参与感 江苏游客专门学习拍摄技巧以提升效果 [1] - 1号青铜神树现高近4米 结构分三层九枝 顶端有鸟形装饰 侧有龙形雕刻 展示古蜀超凡铸造技艺 [1] 馆藏文物与设计特色 - 陈列大量造型奇特且工艺精湛的青铜器和玉石器 如玉璋刻有人形和山形图案 证明古蜀文明具备完整礼仪制度 [2] - 建筑融入三星堆文化元素 如环形吊灯采用凤鸟纹饰设计 增添神秘气息 [2] - 旋转坡道设计继承旧馆元素 游客感受到亲切感和熟悉感 [2] 文创产品与商业表现 - 文创售卖区产品包括盲盒 丝巾 毛绒玩具等 设计别致且具三星堆特色 北京游客称赞冰箱贴和快递寄送服务便利 [3] - 文创产品以文物为灵感 结合古蜀文明元素与现代生活 富文化传播和实用价值 [3] - 2024年博物馆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 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约2亿元 显示强劲文旅活力 [3]
着力打造文旅全季“长红”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01:20
当"哈尔滨之夏"的余音还在耳边萦绕,在这座以冰雪为特色的城市,一城秋色已映入眼帘。从城市到乡 村,从历史街区到田野阡陌,黑龙江哈尔滨在多领域提前布局,着力打造秋季文旅新增长点,探索从冬 季"限定"文旅转向全季"长红"之路。 在哈尔滨太阳岛大熊猫馆一睹新晋明星大熊猫"芝士"和"芝麻"兄弟的萌趣风采,入选不少游客的秋 游"种草"清单。哈尔滨马迭尔文旅投资集团副总经理秦晓燕说,集团精心打造了6条秋季精品旅游线 路,游客可以到太阳岛笨熊乐园、鹿苑、松鼠岛等,与动物们亲密互动,还可以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梦 幻冰雪馆、太阳岛冰雪艺术馆感受"反季冰雪"的魅力。 走进田园赏"丰"景 哈尔滨地处广袤的松嫩平原,是农业大市。进入秋季,黑土地上"赤橙黄绿紫"各色交织,呈现出宛若油 画的"五花山色"。哈尔滨市多地联动,以"文旅+农业"为游客打造农事体验、生态康养和诗意栖居之 旅。 游客在哈尔滨宽街博物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摄 在哈尔滨市木兰县现代农业园区,500亩稻田以大地为卷,以稻禾为笔,绘就"冰城压舱石"的丰收画 面。在五常稻香小镇,稻穗摇曳,孩子们可以扮演"农夫",感受传统农耕文化。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副 局长陈鑫说,在"中 ...
文艺为桥,助推中阿文明互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5 01:20
文明互鉴与文艺交流活动 - 阿拉伯汉学家与中国青年创作者在北京举办文明互鉴分享会 聚焦专题讲座和话题互动 [1] -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主任哈赛宁·法赫米翻译莫言《红高粱家族》 称翻译是跨越文明的摆渡 促进文明对话与交融 [1] - 约旦青年汉学家马娜翻译巴金小说《寒夜》并参与中国影视译制 致力于向约旦读者介绍中国优秀文学 [1] 学术交流与经典译介 - 开罗大学中文系主任李哈布对比埃及金字塔与中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指出两国文明均蕴含对永恒的追求 形成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1] - 中国文学作品在阿拉伯地区引起热烈反响 翻译工作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对话 [1] 视听语言与文艺创作 - 中国青年文艺工作者通过电视剧《三体》等作品展现推动文明对话的活力与自信 [2] - 《三体》视觉导演陆贝珂表示团队在视觉创作中融入东方意境和多元文化元素 使作品兼具独特性和国际可理解性 [2] - 《三体》中"古筝行动"因展现跨国合作获海外观众赞誉 体现文明间对比与联想的共通之处 [2] 影视艺术与国际传播 - 陆贝珂强调国际传播是双向滋养而非单向输出 影视艺术作为新时代丝路驼队架起文明互鉴桥梁 [2] - 《我的阿勒泰》编剧彭奕宁认为现实生活是故事富矿 通过人物刻画和地域文化呈现打动不同文化背景观众 [2] 文艺作品与民心连接 - 演员热依扎以《山海情》为例 分享用角色搭建文明互鉴友谊心桥的体会 该剧被译制成20余种语言在东南亚非洲拉美播出 [3] - 《山海情》因真实呈现中国脱贫进程获得国际观众共鸣 [3] 合作机制与价值观共鸣 - 中国外文局侯赛因·伊斯梅尔呼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指出中国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源于发展成就和价值观深层共鸣 [3] - 阿拉伯古训"求知若渴即便远赴中国"与当代双方共同追求独立自主和社会公平理念 为文明互鉴奠定基础 [3] 活动主办与支持 - 活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中国文联机关党委和中国文联人事部共同主办 [3] -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提供支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