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ink设备

搜索文档
全球首富激烈争夺;三大运营商eSIM业务已在路上丨科技风向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2:23
全球首富与科技巨头动态 - 拉里·埃里森财富一度达3930亿美元超越马斯克3850亿美元但收盘后马斯克以3840亿美元重回首富位置埃里森降至3830亿美元 [2] - 特斯拉Optimus V3机器人正解决手部灵活性与AI大脑问题并计划量产其AI5芯片性能较AI4提升40倍 [3] - 谷歌云储备订单达1060亿美元其中超580亿美元预计未来两年转化为收入 [4] 企业战略与业务调整 - 戴尔回应裁员传闻称通过业务重组优化运营管理以保持全球竞争力 [5] - 饿了么将取消骑手超时扣款覆盖超400万配送员并保障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6] - 抖音电商清退超200商家和600达人因Labubu商品假货及违规销售问题 [8] - 抖音生活服务推出"烟火小店扶持计划"针对人均消费100元以内商家提供流量激励等资源明确无自建外卖计划 [11] 技术合作与产品进展 - OPPO与小红书成立影像创新联合实验室聚焦4K超清照片等技术成果将用于Find X9系列 [12] - 豪恩汽电与英伟达合作开发机器人大脑控制系统覆盖Jetson全系列域控产品尚在开发阶段未产生收入 [13] - vivo与Arm联合实验室实现SME2特性在手机落地其计算平台VCAP支持多类AI任务加速 [16] 芯片与存储市场 - 英伟达发布Rubin CPX芯片系统专为AI视频生成设计2026年上市性能较当前旗舰GB300 NVL72高6.5倍 [14][15] - 机构预测四季度存储价格普涨企业级存储个位数涨幅手机嵌入式存储小幅上扬 [17] 资本运作与融资 - 东阳光与关联方共同增资75亿元用于收购秦淮数据中国100%股权交易作价280亿元 [18] - 臻驱科技完成数亿元E轮融资二期交割总融资超6亿元用于功率模块量产及海外项目交付 [19] - 爱诗科技完成6000万美元B轮融资阿里巴巴领投其视频生成模型PixVerse V5全球用户破1亿 [20] - 澜起科技股东拟减持不超2%股份其中中电投控及一致行动人减持不超1%珠海融英减持不超1% [21] 新兴技术应用 - Neuralink全球植入设备人数达12人累计使用超15000小时较6月7人有所增长 [5] - 三大运营商推进eSIM手机业务中国电信预计近期开放iPhone17等eSIM服务 [7] 行业企业动态 -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新成立两家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出资额约11万元 [9] - 滴滴青桔回应共享单车自动落锁问题称因车链条松动非技术问题已处理用户理赔 [10]
多重利好因素共振脑机接口产业链投资机会凸显
中国证券报· 2025-09-10 20:18
行业政策支持 - 工信部等七部门2024年初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脑机接口列为重点推动的未来产业 [2] - 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伦理分委员会编制发布《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作为首部伦理指引 强调修复型技术发展和服务公众健康需求 [2] - 2025年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建立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 产业规模壮大 打造2至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 [3] 技术突破与临床进展 - 南京山海医疗自主研发的"功能神经外科电生理记录和刺激设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脑机接口Ⅲ类医疗器械及国产首款侵入式深脑电生理记录与刺激设备 [1] - 上海岩思类脑联合多家机构自主研发的植入式脑电大模型实现脑机接口中文解码临床突破 为渐冻症和卒中导致的失语患者提供更好治疗方案 [2] - Neuralink公司已有12人植入设备 累计使用2000天 总时长超15000小时 2024年获FDA许可后开始人体试验 [1] 市场表现与商业化前景 - 万得脑机接口概念指数9月10日上涨0.32% 美好医疗大涨6.98% 昆仑万维上涨4.71% 创新医疗和赛诺医疗跟涨 [1] - 脑机接口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在2035年全球规模有望达65亿美元 较其他领域空间更大 涵盖五大类诊疗领域 [4] - 非侵入式因安全性高易于普及已有部分产品商业化 康复类产品适配人群广 侵入式聚焦高精度高价值领域如癫痫和神经发育障碍诊疗 [4] 产业发展态势 - 神经康复和运动功能重建有望成为首批产业化商业化的侵入式脑机接口应用场景 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1] - 脑机接口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融合发展的前沿技术 实现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协同交互 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 [3] - 国内上市公司持续推进脑机接口业务布局 各类技术应用百花齐放 产业链中上游技术进步带来下游应用端突破 [3][4]
马斯克最新访谈:收到砖头礼物,谈火星改造,还要让AI读懂人类脑电波
36氪· 2025-07-28 12:22
星舰工程进展与挑战 - 星舰推力达到土星五号登月火箭的2.5倍 未来版本将提升至3倍 重量约为土星五号2倍[1] - 最困难部分是研发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热防护盾 这是人类从未实现过的技术[2] - 计划通过"巨型金属机械臂"捕获上层飞船 预计最快今年最迟明年上半年实现飞船回收[3] - 实现完全重复使用后每吨有效载荷发射成本将低于猎鹰1号 运送100吨载荷成本低于猎鹰1号运送半吨成本[5] 轨道加油技术挑战 - 下一个重大挑战是轨道加油 核心是转移液态氧 需要两艘星舰完成对接[5] - 轨道加油类似空中加油但需在轨道环境进行 目前尚无任何机构尝试过[5] - 推进剂中约80%为液态氧 20%为燃料[5] 火星殖民愿景 - 主张将1%资源投入星际计划 为地球灾难预备"生命火种"[4] - 初期火星居民需居住在玻璃穹顶设施中 外出必须穿戴火星宇航服[6] - 火星城市具有防御性价值和激励性价值 确保人类意识火种不熄灭[6] - SpaceX最终会成为星际公司 但可能不会在马斯克有生之年实现[7] 特斯拉产品战略 - Cybercab采用双座设计 不会取代Model 3和Model Y 后者具备四座或六座能力[8] - 计划推出大型电动车[8] - Robotaxi将采用Uber与Airbnb结合模式 开放给私人车主参与[8] - Roadster计划今年年底展示原型车 预计最快今年底最迟明年初演示[9] 自动驾驶部署计划 - 全自动驾驶计划今年在美国多个城市部署 明年拓展全球[4] - 正在推进技术落地 特别强调"轻松而非严肃"的测试节奏[4] - 在旧金山湾区启动自动驾驶出租车试点服务[9] 擎天柱机器人规划 - 第三版擎天柱设计已适配量产 计划明年大幅扩大产能[10] - 年底产量可能仅为数百台而非数千台[10] - 潜在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00亿甚至500亿台[10] - 采用与汽车相同的自动驾驶计算机AI4 未来将升级至AI5[11] - 初期将聚焦高价值场景 如为四肢瘫痪患者提供全天候协助[12] 人工智能发展 - AI发展速度堪比"超音速海啸" 是见过最快的技术进步[15] - Grok未来将实现"概念级心灵感应式交互" 直接以思想传递信息[4] - AI可能将经济规模扩大十倍以上 消除贫困[15] - 全自动驾驶与擎天柱可能使特斯拉估值达到20-30万亿美元[16] Neuralink医疗应用 - 已有8名患者使用其设备 计划年底将用户数量增至20名[17] - 明年将推出Blindsight植入物 帮助完全失明者恢复视力[17] - 未来可能实现"赛博增强" 大幅提升人类智能与通信速度[17] - 可解决任何脑部或神经相关问题 包括视力听力障碍和运动能力丧失[19] X平台发展 - 已进化为支持四小时视频与长文本的全模态平台[21] - Xinace支付系统将在数月内推出测试版[21] - 核心目标是确保法律框架内的言论自由并追求真相[21] - "社区笔记"功能会纠正任何人的错误 包括美国总统[21] 人机共生愿景 - 希望通过Neuralink增强人类智能 实现与AI的共生[23] - 未来可能是人机智能的融合 80%-90%可能性是美好的[23] - 人类智能 机器智能与机器人将深度交织[23]
汽车只是序章?马斯克勾勒特斯拉“终局”:机器人、AI、自动驾驶驱动30万亿美元帝国
华尔街见闻· 2025-07-28 03:45
特斯拉长期愿景 - 公司终极估值目标为25-30万亿美元,核心驱动力为人形机器人Optimus和自动驾驶技术,而非传统汽车业务 [1][4][33] - Optimus被视为"世界上最大的产品",潜在市场需求达200-500亿台,若年产10亿台且单价3000美元,年收入可达30万亿美元 [5][26] - 自动驾驶业务将采用"Uber+Airbnb"混合模式,部分车辆由公司运营,部分由车主共享 [8][22] 技术协同与创新 - Optimus复用汽车业务的自动驾驶AI计算机和电池技术,体现算力、能源与制造协同 [4][44] - AI发展被形容为"超音速海啸",xAI正推进120亿美元融资用于芯片采购和数据中心建设 [6][2] - Neuralink短期聚焦医疗应用(如瘫痪治疗),长期目标为人机共生与"概念性心灵感应" [35][39] 业务增长与布局 - 能源业务2024年预计营收101亿美元(同比+67%),储能部署31.4 GWh,毛利率超26% [7][2] - 星舰项目致力于完全可重复使用,目标降低太空运输成本至猎鹰1号水平,支持多行星文明 [12][14] - Robotaxi专用车型Cyber cab将与Model 3/Y共存,满足不同乘员需求 [20][21] 产品路线图 - Optimus跳过第二代直接开发第三代,计划2025年大规模量产,初期应用于高价值场景(如医疗护理) [25][27] - 全自动驾驶技术2024年将在美国多城市推广,2025年进入国际市场 [44] - Roadster项目年底进行演示,虽对财务影响有限但具技术展示价值 [24] 市场影响与行业变革 - 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比全自动驾驶更具变革性,将重塑全球劳动力市场 [27][30] - AI与机器人可能将经济规模扩大10倍以上,消除物质短缺但带来"人生意义"的哲学挑战 [30][60] - 技术组合(AI+机器人+脑机接口)可能实现人类智能增强与"意识备份" [36][39]
马斯克最新访谈实录:有生之年实现不了星际旅行,AI发展像超音速海啸,特斯拉估值将达30万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7-27 13:59
SpaceX - "星舰"推力达到土星五号登月火箭的3倍 重量是有史以来最大飞行物的两倍 目标是实现完全且快速的可重复使用 [5] - 目前最大技术挑战是打造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级热防护盾 此前从未实现过 [6] - 计划今年回收飞船 明年上半年实现完全重复使用 每吨有效载荷成本将低于猎鹰一号火箭 [7] - 下一个重大技术挑战是在轨加注推进剂 需要两艘星舰对接传输液氧 [7] - 火星初期居住可能在地下室 需穿宇航服外出 目标是成为多行星物种以保障人类文明延续 [9][11][12] 特斯拉 - Cybercab双座Robotaxi不会取代Model 3/Y四座和六座车型 将采用Uber+Airbnb混合运营模式 [14][15] - Roadster项目计划年底进行演示 对公司财务影响较小 [17] - 自动驾驶目前在奥斯汀推广 计划今年扩展至美国多个城市 明年进入更多国家 [34] - 公司估值可能达到20-30万亿美元 是当前的20-30倍 [25] Optimus人形机器人 - 第三代设计已确定适合量产 年底计划生产数百台 明年大幅提升产量 [18] - 潜在市场规模200-500亿台 规模化后单价约3万美元 营收可能达30万亿美元 [18] - 初期应用于高价值医疗护理场景和高危工作场景 [19][20] - 手部设计占整个机电工程难题一半以上 复用了自动驾驶电脑和汽车电池技术 [32][34] - 被认为将比特斯拉汽车业务和全自动驾驶更具变革性 [21] Neuralink - 初期目标是帮助四肢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设备 现有8位患者 计划年底增至20位 [26] - 明年推出"盲视植入"帮助完全失明者恢复视力 最终可能实现赛博增强和记忆上传 [26] - 未来可与Grok结合 实现大脑信号直接传输 提升人机沟通效率 [27] - 理论上能解决任何大脑或神经相关问题 包括癫痫和感官损伤 [28] X平台 - 正在改进私信系统X Chat 支持端到端加密的音频视频通话 [35] - X支付功能预计几个月后推出 目前内部测试中 [36] - Grok将深度整合 可分析帖子真实性 已加入广告系统评估功能 [39] - 算法正在优化 避免内容过度重复推送 [37]
马斯克出手砸饭碗:教育成重灾区,人类或永生
搜狐财经· 2025-06-30 10:39
脑机接口技术进展 - Neuralink已进入临床试验关键阶段 全球7名受试者成功植入设备 包括4名脊髓损伤患者和3名ALS患者 患者可通过意念控制电脑 机械臂 玩游戏和设计3D模型 [4] - 第二代手术机器人植入电极速度达1.5秒/根 比第一代提速11倍 电极可植入大脑皮层下50毫米以上区域 实现与99%人类兼容 [22] - Neuralink公布三年计划 2025年实现言语皮层植入解码语音 2026年增加电极至3000个使盲视参与者重获视觉 2027年通道数量增至10000个 2028年每个植入物超25000个通道 [21][22] 医疗行业影响 - 瘫痪患者可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 轮椅和外骨骼行走 落后医疗设备厂家将被淘汰出局 [6] - 盲视技术使失明者恢复视觉并拥有超越常人的感知能力 未来人类或能通过脑机接口看到红外线 紫外线等波段 眼镜行业营业额将大幅下降 眼科医生需求减少 [7][8] - 神经调节技术可治疗抑郁症 焦虑症等精神疾病 对心理医生群体形成巨大冲击 [9] 教育行业变革 - 学生未来可通过脑机接口直接下载知识库 学渣秒变学霸 初中生知识量可瞬间达到博士水平 对传统教育体系形成巨大冲击 [12][14] - 学校只需保留有创新思维和启发作用的老师 复读知识的陈旧认知框架老师将下岗 [15] - 教育行业年轻教师在一二十年后技术成熟时可能直接面临失业风险 [14] 艺术与娱乐产业 - 艺术家可通过大脑信号生成音乐 绘画 突破传统创作边界 但普通艺术家和设计师将失去竞争力 [17] - 玩家可用意念操控游戏角色 残疾人也能无障碍玩游戏 游戏公司用户群体扩大 [17] - 编辑等创意工作岗位已被AI取代三分之二工作量 收入相应减少 [17] 中国市场发展 - 中国脑机接口产业2024年规模28亿元 同比增长20.1% 占全球15% 主要集中在非侵入式领域 [25] - 国家十四五规划将脑机接口列为前沿科技重点 预计2025-2029年市场规模达76.3亿美元 [23] - 浙大与天坛医院完成国内首例脑机接口临床试验 华为公开相关专利瞄准消费级市场 [23] - 湖北医保局定价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52元/次 非侵入式适配费966元/次 [27]
马斯克公布脑机接口重大进展:受试者增至7人,未来有望控制人形机器人;扎克伯格又从OpenAI挖走四位AI研究人员丨AIGC日报
创业邦· 2025-06-30 00:05
脑机接口技术进展 - Neuralink受试者增至7人 其中4名为脊髓损伤患者 3名为ALS患者 设备使用频率高 平均每周使用时长约50小时 峰值超100小时 [1] - 脊髓损伤患者Alex未来将连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机械手 实现更复杂操作 马斯克表示未来可能通过Neuralink完全控制Optimus身体 [1] 人工智能人才流动 - Meta从OpenAI挖走4名知名AI研究人员 包括感知团队负责人于佳慧及赵盛佳 毕树超 任泓宇 将加入Meta超级智能团队 [2] - 此前Meta已招募OpenAI苏黎世办事处Lucas Beyer Alexander Kolesnikov和翟晓华 扎克伯格近期密集接触AI人才 开出1亿美元薪酬方案 [2] AI商业化应用 - OpenAI与美国国防部 印度政府及Grab达成定制化AI合作 服务费用至少1000万美元起 标志AI技术在政府与商业领域深度应用 [2] 航空运输技术突破 - 中国发布首套航空运输大模型"天牧" 具备空中交通管理 智能问答 辅助决策能力 在低空智能管理领域实现多项技术首发与突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