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际旅行
icon
搜索文档
科幻到现实有多远(文思)
人民日报· 2025-09-23 22:33
人类的科技正在快速进步,加上科幻文化的熏陶,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现实已经无限接近科幻。但 实际上,我们首先必须承认,很多时候科幻其实离现实非常非常远。 在科幻里,人类随意跨越星系、在异星上生活,甚至建立帝国,那种自由穿梭的画面在无数影视作品中 被呈现出来。但在现实世界中,人类别说冲出太阳系了,就连亲身去往火星目前都还是一种"叙事的召 唤"。星际旅行对能量、时间、材料以及生命维持的要求,迄今,人类还没有本质性的突破。再考虑到 化学推进的极限、辐射与微重力对人体的长期影响、补给与返回的复杂性,都让"去火星度假"的科幻想 象显得遥不可及。 科幻是当代人的镜像,映照出科技不只是工具,更是重塑人性、社会关系与道德框架的催化剂。以科幻 为视野,我们可在技术萌芽之际,借情景虚构预演失控,把伦理、社会学与公众提前嵌入设计;也可以 让我们在新现实中,更好地找到与世界、与社会、与自己相处的方式。因此,科幻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既似恒星般遥远壮阔,又似屏幕般触手可及。我们必须在想象与约束、远景与细节之间"左顾右盼",有 能力把科幻的远见"平放"在现实的桌面上,才是对当下每一次选择负责的最佳路径。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 现实有自 ...
亿万富豪争论:未来好工作在外太空?盖茨:还是先解决地球问题
搜狐财经· 2025-09-03 03:26
AI技术对年轻劳动力的影响 - 斯坦福大学研究显示22至25岁年轻劳动力群体正面临AI技术的最大冲击 [1] - AI技术推动劳动力市场深刻转型并催生新兴职业 [1] 科技领袖对太空经济的展望 - 埃隆·马斯克预测SpaceX载人火星任务可能在2028年实现 [3] - 山姆·奥尔特曼预测到2035年毕业生将直接进入星际旅行领域探索太阳系行星 [3] - 杰夫·贝索斯认为蓝色起源公司专注的太空经济规模将远超亚马逊现有电商和云计算业务 [3] 太空探索发展现状 - SpaceX"星际飞船"发射计划虽遭遇挫折但持续推进火星探索 [3] - 蓝色起源公司致力于星际旅行研究并预测数百万人口将在外太空生活 [3] - 太空旅行被认为将成为主流生活方式并帮助重建地球生态系统 [3] 对太空探索的不同立场 - 比尔·盖茨认为地球疾病防控和教育资源分配等问题比太空探索更具优先性 [4] - 与太空探索相比 投资地球问题被认为能拯救更多生命 [4] - 星际旅行成本对部分人士虽微不足道但更倾向投入慈善事业 [4]
火星移民希望渺小?马斯克“醒了”: 有生之年或难实现星际旅行
搜狐财经· 2025-07-30 03:28
星舰技术挑战 - 星舰作为全球最强大的火箭,全长120米,起飞质量5000吨,起飞推力7400吨,两级均可重复使用 [3] - 2023年已进行多次发射测试均失败,近期测试中发生爆炸导致测试台被摧毁 [5] - 星舰飞船测试是未来美国月球和火星任务的关键,其研发进度直接影响载人登月着陆器的开发 [7] 火星移民前景 - 马斯克在公开活动中表示星际旅行可能在其有生之年无法实现 [1] - 原计划4年内完成载人登陆火星的目标现阶段看来难以实现 [12] - 火星环境改造需要至少百年时间,短期内建立居住地不现实 [14][16] 美国航天计划影响 - 星舰研发问题可能影响美国2028年重返月球计划的可行性 [9] - 美国内部政策变数叠加技术挑战,使载人火星任务时间表存在不确定性 [20] 航天发展模式 - SpaceX采用"发射-失败-改进"的快速迭代模式,类似猎鹰九号的成功路径 [23] - 航天技术需要长期积累,复杂系统如星舰难以保证100%可靠性 [26] - 行业竞争对技术突破具有推动作用,但需平衡创新速度与系统稳定性 [21][24]
马斯克最新访谈实录:有生之年实现不了星际旅行,AI发展像超音速海啸,特斯拉估值将达30万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7-27 13:59
SpaceX - "星舰"推力达到土星五号登月火箭的3倍 重量是有史以来最大飞行物的两倍 目标是实现完全且快速的可重复使用 [5] - 目前最大技术挑战是打造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级热防护盾 此前从未实现过 [6] - 计划今年回收飞船 明年上半年实现完全重复使用 每吨有效载荷成本将低于猎鹰一号火箭 [7] - 下一个重大技术挑战是在轨加注推进剂 需要两艘星舰对接传输液氧 [7] - 火星初期居住可能在地下室 需穿宇航服外出 目标是成为多行星物种以保障人类文明延续 [9][11][12] 特斯拉 - Cybercab双座Robotaxi不会取代Model 3/Y四座和六座车型 将采用Uber+Airbnb混合运营模式 [14][15] - Roadster项目计划年底进行演示 对公司财务影响较小 [17] - 自动驾驶目前在奥斯汀推广 计划今年扩展至美国多个城市 明年进入更多国家 [34] - 公司估值可能达到20-30万亿美元 是当前的20-30倍 [25] Optimus人形机器人 - 第三代设计已确定适合量产 年底计划生产数百台 明年大幅提升产量 [18] - 潜在市场规模200-500亿台 规模化后单价约3万美元 营收可能达30万亿美元 [18] - 初期应用于高价值医疗护理场景和高危工作场景 [19][20] - 手部设计占整个机电工程难题一半以上 复用了自动驾驶电脑和汽车电池技术 [32][34] - 被认为将比特斯拉汽车业务和全自动驾驶更具变革性 [21] Neuralink - 初期目标是帮助四肢瘫痪患者通过意念控制设备 现有8位患者 计划年底增至20位 [26] - 明年推出"盲视植入"帮助完全失明者恢复视力 最终可能实现赛博增强和记忆上传 [26] - 未来可与Grok结合 实现大脑信号直接传输 提升人机沟通效率 [27] - 理论上能解决任何大脑或神经相关问题 包括癫痫和感官损伤 [28] X平台 - 正在改进私信系统X Chat 支持端到端加密的音频视频通话 [35] - X支付功能预计几个月后推出 目前内部测试中 [36] - Grok将深度整合 可分析帖子真实性 已加入广告系统评估功能 [39] - 算法正在优化 避免内容过度重复推送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