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G003

搜索文档
乐普生物-B早盘涨超4% MRG003拟被纳入突破性疗法认定 瞄准难治性鼻咽癌
智通财经· 2025-09-25 02:07
股价表现 - 公司早盘股价上涨4.11%至7.34港元 成交额达3016万港元 [1] 药物研发进展 - EGFR靶向ADC药物MRG003拟被纳入突破性疗法认定 适应症为联合普特利单抗治疗既往接受过铂类及PD-1/PD-L1抑制剂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 [1] - 该药物为全球研发进展领先的EGFR ADC药物 已获得CDE授予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与优先审评资格 [1] - 获得FDA授予孤儿药资格 快速通道资格和突破性疗法认定 [1] - 2024年9月首次提交鼻咽癌上市申请 后主动撤回并于今年3月重新提交 目前已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 [1]
港股异动 | 乐普生物-B(02157)早盘涨超4% MRG003拟被纳入突破性疗法认定 瞄准难治性鼻咽癌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02:04
股价表现 - 公司早盘股价上涨4.11%至7.34港元 成交额达3016万港元 [1] 药物研发进展 - EGFR靶向ADC药物MRG003拟被纳入突破性疗法认定 适应症为联合普特利单抗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 [1] - 该药物为全球研发进展领先的EGFR ADC药物 已获得CDE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与优先审评资格 [1] - 药物同时获得FDA授予孤儿药资格 快速通道资格和突破性疗法认定 [1] 注册申报动态 - 公司于2024年9月首次提交鼻咽癌适应症上市申请 后主动撤回并于今年3月重新提交 [1] - 目前该药物已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 针对单药治疗特定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 [1]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9月第3周):集采反内卷再优化-20250922
世纪证券· 2025-09-22 02:57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生物行业投资评级未在报告中明确提及 [1] 核心观点 - 集中采购政策在摸索中不断优化 反内卷兼顾药品质量 临床习惯和合理降幅 同时由医保基金预付减轻医院压力 缩短医药企业回款周期 有望达到医院 企业 医保三方受益 [2] 市场周度回顾 -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收跌2.07% 跑输Wind全A的-0.18%和沪深300的-0.44% [7] - 医疗研发外包是唯一收涨板块 涨幅1.09% 其他生物制品下跌3.83% 疫苗下跌3.64% 体外诊断下跌3.41% [7][8] - 益诺思周涨23.3% 福瑞股份涨17.8% 诚达药业涨14.6% 涨幅居前 昂利康跌13.4% 能特科技跌12.6% 舒泰神跌12.3% 跌幅居前 [7][10] 行业重要事件 - 国家医保局发布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文件 遵循稳临床 保质量 防围标 反内卷原则 [10] - 要求投标企业做出不低于成本报价承诺 对低于锚点价企业要求解释成本构成 优化价差控制锚点选择 当最低价低于入围均价50%时以入围均价50%为锚点 [2] - 强化中选结果执行 要求中选企业作为供应保障第一责任人 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中选产品并履行及时结算货款义务 [10] 行业要闻 - 乐普生物MRG003拟被纳入突破性治疗 适应症为联合普特利单抗用于治疗既往至少经过铂类和PD-1/L1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 [11] - 罗氏签订最终合并协议收购89bio 总股本价值约24亿美元 交易总价值高达35亿美元 89bio的Pegozafermin处于MASH晚期开发阶段 [11] - 信达生物合作伙伴Ollin公布IBI324临床进展 该产品为VEGF/Ang2双特异性抗体 处于临床Ib期 适应症为wAMD和DME 初步结果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公布 [11][12] 公司公告 - 四川省医保局发布集中采购货款在线结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要求医保经办机构在购销合同签订15个工作日内按不低于合同采购金额50%进行首次预付 合同采购量执行过半后15个工作日内再次预付剩余货款 [14] - 上海市发布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 探索境外已上市且国内未注册医疗器械在沪先行试用 推动医疗器械相关垂类大模型研发应用 [14] - 沃森生物冻干带状疱疹病毒mRNA疫苗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 [14] - 迈威生物产品9MW0813注射液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受理 用于DME和nAMD [14] - 恒瑞医药注射用SHR-1501纳入拟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名单 联合BCG用于BCG无应答的非肌层浸润性原位癌患者 [14] - 智翔金泰GR2301注射液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该产品为重组全人源抗IL-15单克隆抗体 [14][15] - 迈威生物与Kalexo Bio就2MW7141项目签署独家许可协议 可能获得最高达10亿美元的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以及低个位数特许权使用费 包括1200万美元首付款及近端付款 [15] - 泽璟制药注射用ZGGS34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该产品为针对MUC17/CD3/CD28的三特异性抗体 [15] - 智飞生物控股子公司CA111注射液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 该产品为GIP受体和GLP-1受体的双重激动剂 [15] - 康泰生物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15]
乐普生物(02157)收入暴增350%,吹响盈利号角:“双轮驱动”破局,ADC管线蓄势引爆未来增长
智通财经· 2025-08-20 12:17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4.66亿元,较去年同期1.33亿元同比增长350% [1] - 净利润293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97亿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1] -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4670万元,去年同期为现金净流出1.15亿元 [2] - 毛利率达到94.1%,去年同期为84.2% [2] 商业化产品表现 - 核心产品普佑恒®(普特利单抗注射液)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8% [3] - 该产品已纳入CSCO指南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和MSI-H/dMMR实体瘤 [3] - 公司通过建立高效销售团队提升医生和患者认知度 [3] 研发管线进展 - ADC药物MRG003用于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NDA获优先审评,预计年内获批上市 [4] - MRG003关键临床数据显示:ORR达30.2%(化疗组11.5%),中位PFS 5.82个月(化疗组2.83个月),中位OS 17.08个月(化疗组11.99个月) [4] - MRG004A(TF-ADC)推进至胰腺癌Ⅲ期临床 [8] - MRG006A(GPC-3 ADC)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同靶点药物,早期数据显示多例肿瘤缩小 [8][9] - 溶瘤病毒CG0070针对膀胱癌在美国完成III期入组,计划2025年下半年BLA申报 [10] - CG0070临床数据显示CR率75.5%,mDoR 27.9个月,未出现≥3级不良事件 [11] 业务发展与合作 - 通过BD合作实现收入3.09亿元 [11] - 授权ArriVent海外开发MRG007,获得47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1.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11] - 与Excalipoint合作TOPAbody平台资产,获得10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8.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12] - 采用NewCo模式出海,分散风险并开辟新现金流通道 [13] 战略与竞争优势 - 通过"商业化+BD"双轮驱动实现盈利 [14] - 技术平台包括Hi-TOPi和TOPAbody,聚焦下一代ADC及IO双/三特异性抗体 [14] - 管线覆盖热门与稀缺靶点,具备全球竞争力 [6][14] - 联合疗法布局广泛,包括MRG003与免疫治疗联用的三期临床 [5]
乐普生物收入暴增350%,吹响盈利号角:“双轮驱动”破局,ADC管线蓄势引爆未来增长
智通财经· 2025-08-20 12:0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66亿元 较去年同期1.33亿元增长350% [1] - 净利润2930万元 去年同期亏损1.97亿元 实现上市以来首次扭亏为盈 [1] - 经营现金流净流入4670万元 去年同期净流出1.15亿元 实现经营性现金流转正 [2] - 毛利率达到94.1% 去年同期为84.2% 毛利额从1.12亿元增长至4.39亿元 [2] 核心产品商业化进展 - 普佑恒(普特利单抗)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 同比增长58.8% [3] - 产品已纳入CSCO指南 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和MSI-H/dMMR实体瘤 [3] - MRG003用于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新药申请获CDE优先审评 预计年内获批上市 [4] - MRG003关键临床数据显示:客观缓解率30.2%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82个月 中位总生存期17.08个月 [4] 研发管线布局 - ADC管线形成高能矩阵:MRG003(EGFR靶向)处于上市审批阶段 MRG004A(TF靶向)进入胰腺癌III期 MRG006A(GPC3靶向)作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同靶点药物 [6][8] - 溶瘤病毒CG0070针对BCG无应答膀胱癌 美国III期完成入组 中国进入注册临床沟通阶段 [10] - CG0070单药临床缓解率75.5%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27.9个月 未出现≥3级不良事件 [10] - 联合疗法取得突破:CG0070与PD-1联用显示85%缓解率 12个月持续缓解率68% [11] 业务发展与合作 - 通过BD授权实现收入3.09亿元 包括MRG007授权ArriVent获得47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1.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11][12] - 与Excalipoint就TOPAbody平台达成合作 获得1000万美元首付款及8.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同时取得对方10%股权 [12] - 采用NewCo模式出海 分散风险并开辟新现金流通道 [13] 技术平台与战略方向 - 拥有Hi-TOPi ADC平台和TOPAbody多特异性抗体平台 具备持续产出创新资产能力 [14] - 聚焦下一代ADC药物及IO双/三特异性抗体技术迭代 [14] - 布局"单药突破+联合疗法"双线策略 MRG003已开展与免疫治疗联合的三期临床 [5] - 针对肝癌领域未满足需求:全球年新发87万例 中国占37万例 MRG006A有望填补二线治疗空白 [8][9]
乐普生物-B(02157)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 收入显著增长2.5倍 研发管线成果丰硕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08:59
财务业绩 - 收入4.66亿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增长249.59%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4174.5万元 去年同期亏损1.92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1] - 每股基本盈利0.02元 [1] 收入构成 - 对外授权收入3.09亿元人民币 主要来自MRG007授权 [1] - 普佑恆®(普特利单抗注射液)销售收入1.51亿元 较2024年同期显著增长58.8% [1] - 提供CDMO服务收入630万元 [1] 产品管线布局 - 拥有1种临床/商业化阶段候选药物 [2] - 9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 包括7种靶向疗法药物和2种免疫治疗药物 [2] - 3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联合疗法 [2] - 持续建立和开发新技术平台作为创新引擎 [2] 监管进展与认证 - MRG003用于治疗NPC获FDA授予BTD、ODD及FTD 获CDE授予BTD [2] - MRG002用于治疗GC/GEJ获FDA授予ODD [2] - CMG901用于治疗GC/GEJ获FDA授予FTD及ODD 获CDE授予BTD [2] - MRG004A用于治疗PC获FDA授予ODD及FTD [2] - CG0070获CDE及FDA授予BTD [2] - MRG003及MRG006A获FDA的IND批准 [2] 商业化与合作伙伴关系 - 普佑恆®已完成商业化全流程 处于销售快速增长阶段 [3] - CMG901全球权益授权给AstraZeneca [3] - MRG007大中华区以外权益授权给ArriVent [3] - 建立国内端到端商业化能力 定位为全球生物科技公司 [3] - 在国际研发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方面参与度越来越高 [3]
乐普生物-B(02157.HK)中期扭亏为盈至2930万元
格隆汇· 2025-08-20 08:43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约为人民币4.66亿元 为2024年同期收入的3.5倍[1] - 首次实现盈利 期间利润约为人民币2930万元 对比2024年同期亏损人民币1.97亿元[1] - 公司拥有人期内应占亏损每股盈利0.02元人民币[1] 业务定位 - 公司是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 聚焦肿瘤治疗领域尤其是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1] - 致力于通过全面且先进的ADC技术开发平台开发创新型ADC药物[1] - 拥有从药物发现临床开发CMC及GMP合规生产的一体化端到端能力[1] 产品管线 - 战略性布局多个肿瘤产品管线 包括一种临床商业化阶段候选药物和九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2] - 九种临床阶段药物中七种为靶向疗法 两种为免疫治疗药物[2] - 三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联合疗法正在开发中[2] 药物进展与认证 - MRG003用于治疗NPC获FDA授予BTD ODD及FTD 并获CDE授予BTD[2] - MRG002用于治疗GC/GEJ获FDA授予ODD[2] - CMG901用于治疗GC/GEJ获FDA授予FTD及ODD 并获CDE授予BTD[2] - MRG004A用于治疗PC获FDA授予ODD及FTD[2] - CG0070获CDE及FDA授予BTD[2] - MRG003及MRG006A已获FDA的IND批准[2] 生产能力与战略 - 随着ADC候选药物进入商业化阶段 公司已建立并正在逐步扩大内部生产能力[1] - 致力于通过整合自主创新能力及战略合作持续开发市场差异化产品管线[1] - 不断探索协同治疗方法并努力建立新的技术平台作为创新引擎[1][2]
乐普生物20250818
2025-08-18 15:1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生物医药(ADC药物、肝癌治疗、鼻咽癌治疗、胰腺癌治疗) - 公司:乐普生物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专利纠纷与商业化风险** - 石药集团收购金曼特后重新开发EGFR ADC,引发与乐普生物的专利纠纷 - 乐普生物2015年获得金曼特抗体专利授权(合同至2032年),授权费用包括150万元预付款和550万元里程碑付款,销售分成为低个位数百分比[2][3] - 石药集团申请乐普生物专利无效,流程约18个月,可能结果包括专利无效、限制商业化或双方和解[4] 2 **产品研发进展** - **GP104 ADC**:一期临床试验显示多例肝癌患者肿瘤缩小(14例入组,2例PR),计划2026年SGO会议公布数据[2][5] - **MRG003(EGFR ADC)**: - 鼻咽癌适应症提交NDA并获优先审评,预计2026年初上市[2][6] - SGO会议数据:ORR 30.2%(化疗组11.5%),PFS 5.82个月(化疗组2.83个月),OS 17个月(化疗组12个月)[11] - **TF ADC**:改进自TV Duck,国内多家企业布局(新威诺、恒瑞),胰腺癌临床试验表现良好[13] - **溶瘤病毒**:引进CG公司产品,预计2025年底美国申报BLA,2027年国内上市[8] 3 **财务与商业化预测** - 2024年营收3.68亿元(+63%),2025年预计首次盈利超2000万元[2][6]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9亿、10亿多、18亿港元[9] - 核心产品MRG003销售峰值预测:鼻咽癌10亿元+头颈鳞癌17亿元=合计27亿元[12] 4 **技术平台与出海合作** - ADC平台从二代升级至三代,技术出海案例: - Clinton 18.2 ADC授权阿斯利康,007授权Arrivant(交易金额12亿美元)[6][7] - 第三代平台产品更易出海,合作方包括阿斯利康、Arrivant等[10] 5 **其他重要产品与市场** - **Claudin 18.2 ADC**: - 信达医药(EC毒素)、阿斯利康(MMAE毒素)、德琪(低表达有效)竞争,信达和阿斯利康预计最快上市[16] - 阿斯利康全球销售峰值预测21.8亿美元[17] - **胰腺癌治疗**:信达IBI343(18.2 ADC)、Panrash抑制剂(PFS 8.5个月)表现突出[15] 6 **估值与投资评级** - 基于管线销售峰值倍数估值:225亿港元(206亿人民币),仍有增长空间,给予买入评级[9][19] - 细分估值:溶瘤病毒(2倍PS)、TFADC胰腺癌(2倍)、宫颈癌(1.5倍)等[19] 可能被忽略的细节 - **专利纠纷历史**:乐普生物前CTO秦明明曾任职金曼特,美雅科为乐普主体公司[3] - **肝癌治疗空白**:GP104 ADC被《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为潜在填补者[5] - **不良反应数据**:EGFR ADC的≥3级不良反应率近50%,但仍优于化疗[11] - **溶瘤病毒潜力**:非激进膀胱癌CR达75.5%,海外上市进度领先[17][18]
艾力斯的大单品依赖症
36氪· 2025-08-04 01:13
公司核心专利与商业化成果 - 公司凭借伏美替尼的核心化合物专利"吡啶胺基嘧啶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获中国专利奖最高荣誉,该专利在分子结构设计和临床应用上实现创新突破 [1] - 伏美替尼是公司成立20年来唯一商业化单品,上市后迅速成为爆款产品,推动公司实现"研发-商业化"闭环,并带动业绩与市值同步飙升 [1] - 2024年伏美替尼单产品销售收入达35.06亿元,占总营收98%以上,贡献利润比例超99% [6]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转型 - 2004年由杜锦豪与郭建辉创立,早期聚焦高血压药物研发,2013年上市首款1类抗高血压药阿利沙坦,后以10.2亿元转让给信立泰 [3][4] - 战略转向肿瘤靶向药研发后,2021年伏美替尼获批成为国内第三款三代EGFR-TKI抑制剂,通过"以价换量"策略突破原研药垄断 [4] - 2021-2024年营收从5.3亿元增至35.58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88.6%,2024年净利润达14.3亿元 [4][6] 市场竞争格局与挑战 - 2024年中国EGFR抑制剂市场规模204.4亿元(+19.5%),第三代药物占比88%(179.9亿元),伏美替尼市场份额14.3% [7] - 短期受益于阿斯利康奥希替尼推广受阻(市场份额降至46.6%),但2023-2025年国内新增4款三代竞品,形成七雄并立局面 [7][8] - 第四代EGFR抑制剂(如强生埃万妥替尼)及ADC等新技术路线(如乐普生物MRG003 ORR达66.7%)对传统疗法形成替代压力 [8][9] 公司应对策略与未来布局 - 推进伏美替尼"全病程覆盖"战略,包括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及6项适应症拓展,中美突破性疗法认定助力市场扩容 [11] - 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合作"布局第四代EGFR抑制剂、KRAS G12C抑制剂(戈来雷塞)和RET抑制剂(普拉替尼),但短期仍依赖伏美替尼 [12] - 2025Q1营收10.98亿元(+47.86%)、净利润4.10亿元(+34.13%),增速较前期明显放缓,反映单品增长瓶颈 [12] 资本市场表现与核心变量 - 2022年以来股价涨幅超586%,市值突破400亿元,当前股价处于历史高位区间 [6][14] - 未来增长取决于伏美替尼潜力挖掘深度(适应症拓展)及第二增长极打造能力(管线商业化进度) [14]
医药健康:2025ASCO(二):国产新药口头汇报量攀升,聚焦肺癌耐药突破、疗法升级
华泰证券· 2025-06-26 02: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健康、生物医药行业投资评级均为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ASCO年会国产创新药参与度提升,约67项国产创新药研究入选口头汇报,较2024年增长约35%,9项国产创新药临床研究入选LBA,多款国产新药更新靓丽数据,有望革新治疗方案或填补治疗空缺,推荐石药集团、科伦博泰、和黄医药(港股及美股) [1] 各部分总结 IO耐药 - 国产新药有望攻克IO耐药难题,IBI363治疗IO耐药NSCLC展示卓越生存数据,3mg/kg剂量治疗肺鳞癌、EGFRwt肺腺癌的12个月OS率超达70.9/71.6%,明显优于竞品,有望打破治疗瓶颈;MRG003治疗PD - 1和含铂化疗耐药3L+ NPC的II期研究结果入选LBA汇报,PFS/OS较化疗显著延长,HR分别为0.63/0.73,且安全性优秀 [2][10] - IBI363治疗IO耐药NSCLC的12月OS率突破70%,为当前最优临床数据,在多项适应症更新数据入选口头汇报,在不同剂量、不同亚型、不同PD - L1表达水平及吸烟人群中均有优异疗效,且整体安全可控 [11][12][17] - MRG003 - 005临床中,MRG003治疗化疗及PD - 1耐药3L+ NPC取得30.2%的ORR,显著优于化疗的11.5%,PFS/OS为5.8/17.1月,对应HR分别为0.63/0.73,均显著优于化疗,非头对头比较下疗效优于竞品,且与化疗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 [21] 肺癌 - 国产新药III期数据靓丽,展现疗法革新潜力,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两项前线NSCLC III期临床研究结果入选LBA,有望提供前线治疗新选择,在1L NSCLC PD - L1阳性/高表达人群中的PFS分别为11.0/13.3月,头对头击败帕博利珠单抗;巩固治疗局晚期NSCLC的PFS达17.4月,非头对头优于竞品;赛沃替尼联合奥希替尼治疗2L EGFRm Met扩增NSCLC的PFS为6.9月,非头对头明显优于竞品,有望成为BIC方案 [3][23] - 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3项肺癌III期前线治疗研究成果入选口头汇报,在1L PD - L1+ NSCLC中击败帕博利珠单抗,在局晚期NSCLC中优于PD - (L)1单抗,已递交上市申请,有望重塑肺癌前线治疗格局 [24][25][29] - 赛沃替尼联合奥希替尼治疗2L Met扩增EGFRm NSCLC,ITT人群PFS较化疗获益显著,在三代TKI耐药、Met扩增人群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埃万妥单抗,为BIC潜力提供临床证据,且安全性良好 [32][33] 消化道肿瘤 - 国产创新药在胃癌、CRC等消化道肿瘤中取得多项突破,维迪西妥单抗在1L GC中具备BIC潜力,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在HER2高表达患者中ORR为82.4%,非头对头比较优于现有方案,在HER2中低表达患者中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化疗的PFS达9.7月,显著优于PD - 1单抗联合化疗;JMT101联合伊立替康治疗3L+ CRC的PFS为7.4月,疗效明显优于现有SoC [4][35] - 维迪西妥单抗1L GC HER2高/中/低表达均具备BIC潜力,2025年ASCO胃癌诊疗指南修订HER2表达状态定义,维迪西妥单抗联合PD - 1探索HER2高/中低表达疗效,II期数据入选LBA,在HER2高表达患者中疗效非头对头优于徳曲妥珠单抗,在HER2低表达患者中疗效优于PD - 1单抗联合化疗 [36][37][41] - JMT101 - 011研究中,JMT101治疗3L+ CRC的A组及B组患者PFS均显著优于瑞戈非尼组,安全性表现优秀,非头对头比较疗效明显优于现有SoC,有望成为后线CRC治疗新选择 [43] 重点推荐公司 - 石药集团1Q25收入/利润环比改善,重点看好其EGFR ADC海内外临床推进、高分红及可观回购、创新管线价值重塑,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5/26/27年EPS为0.49/0.50/0.57元,目标价10.12港币 [45][46] - 科伦博泰生物 - B 2024年收入增长、亏损减少,看好25年SKB264销售及数据读出,考虑海外临床及新品BD预期,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5 - 27年收入23.61/33.00/64.88亿元,DCF估值法下目标价352.23港元 [45][46] - 和黄医药2024年收入有波动但肿瘤销售增长,控费成效好,盈利且现金充裕,看好业绩增长潜力,调整25 - 26年经调整净利润,预计27年经调整净利润,上调港/美股目标价至33.01港币/21.63美元,维持“买入”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