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CUS(碳捕获和封存)
icon
搜索文档
新能源就近消纳补齐价格机制发布;服贸会绿意浓丨碳中和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2:0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李德尚玉 实习生王怡茵 北京报道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 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1、新能源就近消纳补齐价格机制发布 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 知》(下文简称《通知》)。包括绿电直连、零碳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模式, 是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满足企业绿色用能的重要途径。这些热门的新模式虽然声名在外,但是实际发 展进度偏慢,主要原因在于其项目边界和保供责任不清,相应的经济责任不明确。《通知》的出台,致 力于补齐这些安排,尤其是明确价格机制,界定权利义务边界。 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算力电力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 建立绿色、经济、安全、高效的算力用能模式。《实施意见》具体提出"构建算力、电力深度融合的算 电协同发展机制,不断提高算力中心绿电比例""针对人工智能计算耗能问题,加快突破人工智能绿色低 碳技术瓶颈",为算力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 ...
西贝致歉,多款菜品改为现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09:07
西贝餐饮调整 - 西贝承诺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 10月1日前全国门店陆续完成调整[1] - 西贝正与供应商沟通缩短食品保质期 在保证食品安全和库存周转的前提下进行[1] 东北雨姐关联公司处罚 - 朝阳县六河粉条制造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被强制执行671.76万元 公司注册资本仅3万元[1] - 该公司与"东北雨姐"的雨姐传媒分别被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165万及671.76万元[1] 气象经济与电力关系 - 全球风电光伏装机占比达31% 新能源规模扩大使气象成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关键因素[1] - 研究表明最高气温每升高1℃导致电力最高负荷增加4.5%[1] 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 中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14.1亿千瓦 占全国总装机容量42%[2] - 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连续15年和10年稳居世界第一[2] 全球气候与碳排放 - 2023年夏季为过去2000年最热 二氧化碳浓度超工业革命前水平1.5倍[2] - 化石燃料占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86% 实现碳中和需要深度减排[2] 绿色金融数据 - 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 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 两项指标全球领先[3] - 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38万亿元[3] 银行绿色金融实践 - 近20家银行在服贸会展示绿色可持续发展成果 包括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3] 氢能与碳捕获技术 -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等能源企业在服贸会展示氢能和CCUS等绿色低碳技术[4][5] - 零碳园区建设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标志中国绿色转型加速[5] 环保产业技术输出 - 中国环保产业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输出 核电光伏风电技术具先进性与成本优势[6] - 中国环保产业具备技术、装备材料、人才及产业"走出去"能力[6] 矿山安全事故 - 盛达资源二级子公司东晟矿业发生顶板冒落事故 承包商1名凿岩工被砸中后遇难[6] - 事故发生在已支护巷道距作业面7米处 局部块状岩石从锚杆支护巷道脱落[6] 小米人事变动 - 小米集团辞退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 因泄露公司机密及存在利益冲突等严重违规[7] - 公司职业道德委员会强调对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原则[7] ESG评级与捐赠关系 - 企业捐赠是ESG"加分项"非"替代项" 供应链存劳工问题时大额捐赠仍影响评级[8] - 全球前20大企业捐赠者中不足30%披露长期影响 企业需以成果导向评估捐赠价值[8]
西贝致歉,多款菜品改为现做|ESG热搜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08:47
西贝餐饮运营调整 - 西贝承诺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至门店现场加工 全国门店将于10月1日前完成调整[1] - 公司正与供应商沟通缩短食品保质期 以在保证食品安全和库存周转前提下满足顾客需求[1] 企业合规与处罚事件 - 朝阳县六河粉条制造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被强制执行671.76万元 该公司注册资本仅3万元[1] - 盛达资源二级子公司东晟矿业发生巷道顶板冒落事故 造成承包商1名凿岩工死亡[6] - 小米集团通报辞退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 原因为泄露机密及存在利益冲突等严重违规行为[7] 新能源与电力行业动态 - 全球风电光伏装机占比达31% 最高气温每升高1℃将导致电力最高负荷增加4.5%[1] - 中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14.1亿千瓦 占全国总装机容量42% 风电和太阳能装机量分别连续15年与10年居世界第一[2] - 化石燃料占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86% 中国风光发电技术位居国际前列并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能源转型[2] 绿色金融发展 - 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达42.4万亿元 绿色债券余额超2.2万亿元 两项指标全球领先[3] - 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1.38万亿元[3] - 近20家银行在服贸会展示绿色金融实践成果 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及四大国有银行等机构[3] 低碳技术应用与产业转型 - 中国石油等能源企业在服贸会展示氢能及CCUS等绿色低碳技术新方案[4] - 零碳园区建设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标志中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加速[4][5] - 中国环保产业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输出 核电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具备国际竞争优势[6] ESG与企业社会责任 - 企业ESG评级不能仅依赖捐赠 需避免"社会漂白"陷阱 供应链劳工问题仍会影响评级[8] - 中国企业捐赠模式从支票式转向战略性 腾讯等企业将科技能力融入公益[8] - 全球前20大企业捐赠者中不足30%披露长期影响 需以成果导向双轨衡量捐赠价值[8]
服贸会绿意浓:氢能应用深化,零碳园区落地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3:17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环境服务专题展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环境服务专题展在北京首钢园7号馆亮相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和零碳园区建设 [1] 能源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成果 - 中国石油高纯氢总产能达8100吨/年 同比增长23% 建成加氢站26座 同比增长24% [2] - 中国海油实施节能与低碳类项目400余项 实现节能量104万吨标准煤 减碳量31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2] - 中国石化推进氢能 CCUS 地热 风光绿电及生物燃料五大新能源服务领域协同发展 [3] CCUS与氢能技术发展 - CCUS技术在石化行业应用显著 成功降低炼油 化工生产和碳封存环节温室气体排放 [5] - 氢能与CCUS技术因与传统能源产业链协同性强 成为企业绿色转型优先方向 [5] - 未来CCUS技术将聚焦与新能源体系耦合应用 并通过智能监测和成本优化算法控制运营成本 [5] 碳汇项目与生态补偿机制 - 内蒙古森工集团开发8项造林碳汇项目 其中7个已完成公示 VCS碳汇产品交易额超6000万元 [5] - 集团探索生态司法与碳汇结合模式 被处罚人购买碳汇产品实现生态补偿 资金用于林区生态保护 [6] 零碳园区建设进展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零碳园区和零碳工厂 10余家中外企业在服贸会展示解决方案 [6][8] - 华通科技推出零碳园区能碳管理平台 集成虚拟电厂 工业能源管理 AI智慧供能等系统 [9] - 京能科技通过分布式光伏 水蓄冷 蓄热系统构建能源供给系统 并推进绿电直连技术 [10] 零碳园区系统化实施路径 - 工业园区是碳排放主要阵地 需加强绿电应用 新园区注重绿电建设 老园区推进绿电更新 [10] - 零碳园区需整合认证机制与经济激励措施 涵盖能源结构优化 政策协调 资金管理等多维度协作 [13] - 绿电直连技术涉及光伏和风电点对点供给用能单位 成为未来园区减碳核心手段 [10]
海洋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中国海油胡森林谈能源转型新路径
中国经济网· 2025-07-18 11:58
能源转型趋势 - 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成为油气行业转型大势[2] - 风电、光伏装机总规模达16.5亿千瓦 首次超过火电[2] - 中国构建全球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2] 中国海油转型战略 - 采取"稳油、增气、拓新"策略 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与清洁能源规模化[2][4] - 传统能源领域大幅提高天然气占比 新能源领域布局海上风电/CCUS/地热/氢能[2] - "十五五"期间计划扩大海上风电产业规模 首个海上CCUS项目已在恩平油田投用[2] 技术创新进展 - "深海一号""海葵一号"项目推动深海油气开发技术突破[3] - 形成300米至1500米水深自主创新体系 采用"项目牵引+前瞻布局"双轮驱动模式[3] - 2024年能耗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同比双降 实现"十四五"持续下降[3] 国际合作布局 - 作为全球第二大LNG进口商 构建覆盖30多国的资源网络[3] - 通过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 协同全球能源市场格局[3][4] 行业转型路径 - 传统能源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2] - 典型案例:传统业务低碳化与新能源布局并重 依托海洋产业优势探索转型[4] - 炼油结构调整方向:降低炼油占比 发展精细化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