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期国债ETF

搜索文档
股牛来了,债市全无机会?
虎嗅· 2025-08-22 03:46
核心观点 - 股债市场呈现跷跷板效应 A股年内上涨12.8% 创业板指涨22% 而30年期国债ETF下跌逾2% 6月以来跌幅扩大至4% [1] - 债市趋势由经济基本面主导 而非股市波动 利率预期反映宏观经济、通胀及货币政策变化 [1][2] - 当前经济边际走弱 7月新增贷款自2005年首次负增长 社融同比下滑 但债市受股市强势和政策扰动出现背离 [2] - 债市存在波段操作机会 建议跟踪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 当前分别徘徊在1.76%和2.06%附近 [4][5] 股债市场关系 - 资金风险偏好转换导致股债跷跷板效应 股市上涨阶段资金流向权益市场 债市资金流出 [1] - 基本面因素比股市波动更具决定性和持久性 包括经济增长、通胀水平和货币政策 [1][2] - 经济走弱时央行降息预期推高现有债券价值 通胀预期上升则导致债券价格下跌 [2] 债市历史表现与现状 - 10年国债ETF累计回报超30% 但过程伴随多轮债牛熊切换 [5] - 2006-2013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冲上4.8% 2020-2024年受疫情和宽松政策影响一度跌至1.6% [5] - 当前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 但利率存在进一步下行可能 短期仍会波动 [5][6] 操作策略 - 场内操作宜低吸高抛 收益率上行时债券价格下探带来低吸机会 收益率回落时考虑获利了结 [4][6]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市场基准 30年期反映长期经济预期 债券价格与收益率呈反向变化 [4][5] - 场外债券基金需关注久期选择 短债波动小适合防御 中长期债在利率下行周期收益更优 [7] - 风险收益权衡需关注夏普比率 高比率代表风险调整后收益更优 [7] 配置逻辑 - 场外投资适合中长期配置 需匹配市场环境 利率下行周期侧重中长期债 利率上行风险时选择短债或货币基金 [7] - 投资者需保持理性 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配置 不盲目追随股市热度或债市低谷 [7]
量化点评报告:为什么不看好长债:资产赔率、宏观胜率与价量特征
国盛证券· 2025-07-23 01:35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利率债预期收益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分解利率债收益为票息收益、骑乘收益、久期收益和凸性收益四个分项,结合利率预测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预测任意期限国债的持有一年预期收益[8]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R~\approx~r_{N}+\,r o l l\,y i e l d\,+\,D u r\cdot(-\Delta r)\,+\,\frac{1}{2}C x\cdot\Delta r^{2}$$ 其中: - \(r_N\)为票息收益,\(roll\,yield\)为骑乘收益,\(Dur\)为久期,\(\Delta r\)为利率变化,\(Cx\)为凸性调整项[8] - **模型评价**:能够量化评估不同期限国债的预期收益差异,但依赖利率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2. **模型名称**:月度利率预测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利率短期运行的均值回复、短期动量(1个月)和长期动量(12个月)特征构建[1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Delta r_{t+1}\,=\,\beta_{1}(\mu-r_{t})+\beta_{2}(r_{t}-r_{t-1})+\,\beta_{3}(r_{t}-r_{t-12})+\sigma\sqrt{r_{t}}\cdot\varepsilon$$ 其中: - \(\mu\)为利率中枢,\(\beta_1\)为均值回复系数,\(\beta_2\)为短期动量系数,\(\beta_3\)为长期动量系数[14] - **模型评价**:适用于短期(1个月)利率走势预测,但对参数敏感性较高 3. **模型名称**:宏观胜率评分卡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货币、信用、增长、通胀与海外五因子合成大类资产的宏观胜率评分[1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未披露具体公式,但基于中长贷同比、PMI、主权CDS等指标动态调整胜率分值[11] - **模型评价**:能够捕捉经济韧性变化,但需依赖宏观数据的及时性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利率债赔率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定义为10Y与1Y国债未来一年预期收益差,反映长债相对短债的收益吸引力[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赔率 = 10Y国债预期收益 - 1Y国债预期收益,通过预期收益模型计算[8] 2. **因子名称**:交易拥挤度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长债换手率(成交额/余额)和成交占比(长债成交额/全市场国债成交额)刻画交易热度[17][1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换手率 = 10Y以上国债成交额 ÷ 余额 - 成交占比 = 10Y以上国债成交额 ÷ 所有国债成交额[17][18]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利率债预期收益模型**: - 截至2025年7月18日,10Y-1Y预期收益差为-3.2%,处于2011年以来低位[8] 2. **月度利率预测模型**: - 年化收益6.6%,最大回撤2.3%,2025年1月底起建议配置短端国债规避Q1回撤[14] 3. **宏观胜率评分卡模型**: - 当前债券胜率降至0%,反映经济韧性增强[11]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利率债赔率因子**: - 历史极低赔率(-3.2%)隐含长债配置风险[8] 2. **交易拥挤度因子**: - 当前换手率位于1.0倍标准差,成交占比位于2.2倍标准差,超过2倍标准差时未来1~3个月收益为负[17][1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