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龙井茶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到底算一线还是二线呢?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吧!其实这事儿挺有意思的
搜狐财经· 2025-09-10 11:22
城市定位与经济发展 - 杭州被归类为新一线城市 是浙江省省会 凭借经济活力 科技创新能力和宜居环境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 - 杭州房地产市场近年来备受瞩目 房价稳步上升 吸引大量投资者和购房者[1] - 从古代丝绸之府转型为现代互联网之都 保持开放包容姿态[2] 文化传承与特色产业 - 龙井茶文化传承悠久 其清香口感和独特制作工艺成为茶文化瑰宝[1] - 杭州丝绸 西湖藕粉等传统特产承载历史记忆 成为现代生活重要元素[1] - 民俗活动包括端午节龙舟竞渡 中秋节赏月品茶等 体现深厚文化底蕴[1] 城市发展与生活品质 - 古老寺庙园林与现代高楼大厦交相辉映 西湖 灵隐寺等历史遗迹与现代商业区和谐共存[2] - 公园绿地为市民提供充足户外活动空间 晨跑和傍晚散步等生活方式受推崇[4] - 医疗资源丰富 现代化医院与传统中医结合提供全面健康保障[4]
越发冷清的县域超市
虎嗅· 2025-07-31 01:16
代购模式在县域市场的兴起 - 山东北部县域出现山姆和胖东来代购群 群成员近500人 消费者通过群内预购或实体店购买商品[1][3] - 代购店提供分装及混装等个性化服务 尽管存在溢价但仍被接受[7] - 代购业务由90后年轻人运营 会分享新品并响应消费者对配料表、保质期等需求[7] 县域传统商超经营现状 - 县域人口约40万 新城区拥有两家连锁超市 综合大商超以生鲜和熟食为特色 二层客流集中[3] - 老城区连锁中超生意冷清 新城区中超因商品不全和价格不具吸引力而客流稀少[4] - 个体烟酒副食店因自有物业生存压力小 但均无生鲜品类[5] - 2023年传统超市客流明显减少 导购员数量下降且服务热情减退[5] 代购对传统商超的冲击 - 湖南某县城超市中高端客户减少约三成 30-45岁女性顾客流失显著[8] - 68%县域消费者通过代购买本地缺失商品 55%认品牌质量 32%认为性价比更优[8] - 代购导致传统超市客流分流、价格体系打乱及消费观念转变[9] 山姆与胖东来的商品优势 - 山姆以高品质和差异化商品著称 如麻薯面包、榴莲千层蛋糕等网红商品[9] - 胖东来通过严格商品筛选和极致服务赢得口碑[9] - 消费者频繁购买山姆的面包、烤鸡、瑞士卷及水果等品类[7] 县域传统商超的挑战与转型 - 河南某超市曾年营业额5000万元 市占率超40% 但2021年起增长停滞[13] - 传统超市优势包括地理位置便利、价格适中和本地化服务[13] - 固有劣势为供应链效率低、商品同质化、数字化程度不足及管理落后[13] - 2022年超60%县域超市客流下降20% 2023年43%经营者利润下滑超30%[15] - 行业需向线上线下融合、差异化定位及社区化服务转型[16][18]
165万茶农人均增收1.83万元 浙江多元解锁茶产业“共富密码”
今后,浙江将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壮大茶产业整体规模,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和"链主"茶企,在基地建 设、厂房改造、装备升级、产能提升、冷链储藏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吸纳更 多当地农民就业,更好发挥带头作用。健全"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提高合作社、茶农的组织 化程度,建立稳定的茶叶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支持村企联营股份合作模式,鼓励以资产、资金等方式入 股与茶企开展合作,实现农村集体资产增值增收。"今年的目标是茶农的人均茶叶收入力争突破1.95万 元,2027年突破2.1万元大关。"杨大海强调。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当下,乡村咖啡馆成为网红打卡地,乡村茶馆同样具备成为热门景点 的潜力。"杨大海说,为此,浙江将建设一批功能丰富的茶叶特色镇和特色村,深入挖掘茶文旅资源, 开发茶园+创意加工、茶园+主题民宿、茶园+风景名胜等特色茶旅线路,培育"学茶、玩茶、用茶、识 茶"的"新茶人",形成功能多样、产品丰富、业态多彩的浙茶新格局,助推茶产业连年增效,促进农民 农村共同富裕。 健全标准 让新茶饮也能"走出去" 当前,新茶饮、新茶食已成为茶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和新增长点。 "去年,浙江从事茶叶一 ...
淳安夏秋茶点“叶”成金富农家
杭州日报· 2025-06-27 02:42
茶产业发展现状 - 淳安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正推动夏秋茶成为促农增收的"金叶子"和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3] - 淳安今年新增夏秋茶生产规模主体30余家,预计夏秋茶产值将超过1.5亿元 [9] - 淳安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五个有机茶示范园区,新增有机茶园面积3.8万亩 [5] 政策支持与产业模式 - 淳安制定一揽子引导政策加速推广夏秋茶生产,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捆绑发展模式 [4][5] - 淳安县农业农村局大力推进茶园宜机化改造,合理布局大宗茶初制加工点 [6] - 淳安开展夏秋茶叶收入保险试点,探索市场价格回落或旱情灾害减产阶梯式赔付机制 [6] 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 淳安一品鸠坑毛尖茶叶有限公司以夏秋茶为原料炒制出高品质龙井茶,使青叶价格翻番 [8] - 里商乡燕窝茶厂应用专利技术优化茶多酚含量、降低苦涩味,生产"老白茶"带动茶农人均年增收超2000元 [8] - 杭州龙韵红舫茶业有限公司利用夏秋茶加工红茶,每月至少生产1.5吨红茶 [7] 农民增收与村集体示范 - 梓桐镇卢家村茶厂日均收购1000多公斤青叶,每天现结茶叶款约3000元 [11] - 黄村村集体茶厂去年春茶效益30万元,今年加入夏秋茶后效益有望突破50万元 [11] - 卢家村组织147名村民成立茶园培管施肥服务队,茶农可获得两份收入 [11] 产业链延伸与市场拓展 - 建德云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大墅镇成立千岛湖当春农业科技,打造千岛湖夏秋有机茶共富示范园 [4] - 汾口强龙茶厂延长青叶采摘期至10月中旬,帮采村民多的能增收1万多元 [7] - 淳安通过春茶与夏秋茶共同铺就"茶香共富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2]
还景于民 气象一新(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线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6-14 22:07
公共资源转型 - 杭州植物园内原高档商务会所"上林苑"转型为具有公益属性的植物资源馆 参观总人数达15万人次 开展研学活动20余场 科普活动40余场 [1] - 植物资源馆被列入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和杭州市科学家精神基地 并与杭州图书馆合作共建自然分馆 [1] - 西湖曲院风荷景点旁的"西湖会"从高档私人会所转型为湖畔居茶楼 提供20元龙井茶和30元套餐等平价消费 [5] 价格监管机制 - 杭州市开发"电子沙盘"数智监管系统 对700余处公共资源场所实行网格化监管 [5] - 网格员通过系统上传异常情况 监管办公室实时跟进处理 如发现经营场所菜品价格清单不详细等问题 [5] - 杭州将持续深化纠治"四风" 强化公共资源监管 严防私人会所回潮 确保公共资源公益属性 [5]
从龙井采摘到商圈购物,杭州入境游升温又“圈粉”
杭州日报· 2025-05-27 02:20
入境旅游市场增长 - 2024年杭州接待入境游客116.69万人次,同比增长107.8% [2] - 2024年1-4月杭州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7.6万人次,同比增长16.3%,日本、韩国游客增速领先,欧美游客接待量同比上涨25.6% [2] - 韩国、日本、欧美市场表现突出,东南亚客源市场客单量增速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4] 旅游产品与体验创新 - 龙井茶采摘体验、宋韵沉浸大戏《今夕共西溪》、西湖手划船、太阳马戏《X秀》等文化旅游项目成为吸引境外游客的新亮点 [2][3] - 杭州推出"轻松游"行李服务改革,实现游客与行李"分头行动",提升便利性 [9] - 茶文化体验延伸至生活方式领域,游客可参与采茶、炒茶、茶会雅集甚至学习茶艺 [10] 支付与退税便利化 - 杭州已有162家离境退税商店,其中15家支持即时退税,预计年内增至118家 [7] - 首创"现金+支付宝扫码"双通道退税模式,境外游客可享受9%的离境退税 [6][7] - 支付宝"外卡内绑"服务支持七大主流国际银行卡,实现扫码支付和碰一碰支付 [7] 科技赋能旅游服务 - "AI Hangzhou"小程序覆盖杭州一万多家酒店,境外游客可凭"住宿码"一碰入住 [10] - 外骨骼机器人、"凉宝宝"等科技产品成为吸引国际游客的"科技新特产" [6] 客源市场与季节性特征 - 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越南、泰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德国为杭州入境旅游十大客源国 [4] - 3-4月东南亚团队游客占比显著提升,7-9月欧美游客数量明显攀升 [5] - "五一"假期杭州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78%,跻身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前三 [5]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与“茶”的故事
新华社· 2025-05-21 14:04
茶文化传承与外交 - 茶作为全球健康饮品和文化象征,承载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1][2]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外交场合以茶会友,如2024年与越南领导人苏林茶叙[10],2025年访越时再次茶叙[11] - 2017年与越南领导人阮富仲茶叙时讲解"茶"字拆解为"人在草木间",体现道法自然理念[12][13] - 2014年用茶酒比喻中欧文化差异,提出"和而不同"的文明共存理念[14] 茶产业发展实践 - 福建省茶产量占全国近20%,居全国第一[14] - 2002年提出茶产业现代化路径:优化产品结构、实施名牌战略、发展茶文化产业[14] - 2021年考察武夷山生态茶园时强调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18] - 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生态种植提升茶叶品质,带动茶农增收[18] 地方茶业特色案例 - 宁德坦洋村通过党建联系点和工夫茶产业实现致富[8] - 四川黑茶制作传承传统工艺并创新品牌[19] - 浙江龙井茶炒制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19] - 陕西茶园走生态优先发展道路,海南黎族村寨手工茶坊促进村民增收[19]
退税率最高11%!杭州离境退税服务升级 国际游客“血拼”更尽兴
杭州日报· 2025-05-20 08:12
离境退税政策实施效果 - 杭州大厦作为首批"即买即退"试点商场,该服务显著拉动境外游客消费,部分游客在获得现金退税后会进行二次消费[1] - "即买即退"服务要求商品需在试点商店购买且属于可退税范围(服装、化妆品等,不包括食品),退税率分为8%和11%两档[1] - 杭州市2024年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达1.1亿元,同比增长130%,退税额1121.66万元,2024年1-4月销售额5452.82万元,同比增长70.37%[2] 离境退税政策具体要求 - 适用对象为境内连续居住不超过183天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同胞,单日单店消费需满200元人民币,商品需在购买后90天内离境[3] - "即买即退"需签订协议并办理信用卡预授权,购物后25日内需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离境,单次退税金额不超过20000元[3] - 杭州是全国唯一支持支付宝账户直接退税的城市,退税环节从机场前移至商场实现即时退税[2][3] 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 离境退税新政有效提升中国品牌国际竞争力,通过退税柜台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3] - 政策释放境外游客消费潜力,带动"中国游"吸引力提升,形成"中国购"消费热潮[3]
宗馥莉被困在“接班人”里20年,但不会是永远
36氪· 2025-04-28 10:25
娃哈哈品牌多元化尝试 - 公司近期推出"娃哈哈AD钙奶"板鞋,一个月销量近两万双,单价136元,发货周期15天 [1] - 抖音店铺"Wahaha娃哈哈运动鞋服旗舰店"认证主体为浙江娃哈哈服饰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与宗馥莉存在产权关系 [2] - 娃哈哈集团表示该店铺违反2021年商标授权约定,已终止授权并保留法律追责权利 [1] - 店铺总销量3.5万件中爆款鞋占比高,其他二十余款鞋子销量仅几百甚至个位数 [5] 娃哈哈服装业务历史 - 公司2002年跨界进入童装行业,曾规划一年开2000家门店,鼎盛时期仅800家加盟店 [3] - 2021年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被注销,同年娃哈哈服饰成立并由宗馥莉控股 [4] - 童装业务年利润约2000万元,但因款式多、耗精力被宗庆后认为不划算 [4] - 2022年"Wahaha娃哈哈童装天猫旗舰店"上线但销量惨淡,目前已搜索不到 [4] 宗馥莉接班与改革 - 宗馥莉2024年接任董事长后提出百亿销售目标,推出四款新品但市场反馈平淡 [8][9] - 上任后取消工厂班车、改革薪酬制度引发反弹,并将部分员工劳动关系转移至宏胜饮料 [14][15] - 娃哈哈系列商标正申请转让至宗馥莉最终控股62.47%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 [15] - 部分经销商2025年合同改为与宏胜饮料签订,涉及十四个市场 [15] 产品与市场竞争 - 2024年公司饮料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53%,主要依赖AD钙奶等经典产品 [6] - AD钙奶自1996年推出后已近30年,新品开发成效不显著 [6] - 宗师傅AD钙奶由宗泽后创立,包装高度相似,计划2025年实现50亿元销售目标 [10] - 宗师傅高管及经销商多来自娃哈哈体系,形成"叔侄"市场竞争格局 [10][11] 两代管理层差异 - 宗庆后坚持家文化,与经销商关系紧密,不开除45岁以上员工 [14] - 宗馥莉2007年创立宏胜饮料,利润率达30%高于娃哈哈,被宗庆后评价"比较会抠" [14] - 宗馥莉曾尝试提高营养快线价格1元被宗庆后叫停,认为消费者能察觉 [7] - 宏胜饮料与娃哈哈界限逐渐模糊,标志公司进入宗馥莉时代 [15][16]
资本为何不爱喝茶?
36氪· 2025-03-31 09:24
行业现状与资本态度 - 传统茶企不受资本市场待见,过去3年融资事件寥寥无几,2024年仅有两宗融资事件,分别为福建茶企闽东红(700万美元)和袋泡茶品牌茶里 [7][9] - A股几乎没有纯正茶企,主要因产品、品质及价格不透明,产区及茶品类多且难标准化 [9] - 茶企IPO困难重重,中国茶叶2020年冲刺A股收到证监会69个问题问询,近期主动撤回申请 [9] - 港股上市的澜沧古茶股价大跌、业绩大变脸、人事巨震,市场反应负面 [10] 市场供需与产能问题 - 中国茶叶市场供大于求,2022-2024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分别为318.10万吨、333.95万吨和345万吨,同期内销总量分别为239.75万吨、240.50万吨和241.3万吨 [14] - 内销均价持续下跌,从2022年141.62元/千克降至2024年135元/千克 [14] - 出口业务同样承压,2023年茶叶出口量37.41万吨(同比增1.79%),但均价降幅达19.83%至3.79美元/千克 [15] - 茶企普遍产能利用率不足,中国茶叶2019-2022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仅58.71%-75.49%,但仍计划募资2.90亿元扩产 [15] 存货与经营风险 - 茶企存货规模普遍高企,中国茶叶2022年上半年存货16.55亿元(占总资产52.07%),同比增长7.49% [15] - 澜沧古茶2024年上半年存货9.09亿元(占总资产55.36%),普洱茶存在3年最佳品饮期后减值风险 [17] - 八马茶业存货持续增长,2022-2024年前9个月存货分别为4.40亿元、4.36亿元及4.61亿元 [19] 产品标准化困境 - 茶叶制作工序复杂,缺乏行业统一标准,产品非标化严重 [23] - 袋泡茶未成主流,八马茶业、澜沧古茶等推出的袋泡茶产品仅作为补充,销量和推广有限 [24] - 小罐茶尝试将茶向快消品转型,但高营销投入(2018年1.47亿元)导致净利率仅5% [25][26] - 八马茶业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高,2022-2024年前9月占收入31.57%-33.94%,净利率维持在9%-13% [27] 行业历史与挑战 - 茶企资本市场表现不佳,龙润茶因披露失实、内控缺陷等被联交所强制退市 [11] - 新三板茶企普遍规模小且问题多,如白茶股份因虚增利润、贷款逾期等问题被摘牌 [11] - 多家传统茶企曾计划上市(铁观音集团、杭州龙井茶业集团等),但至今无实质进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