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76份茶样现场比拼 金奖花落谁家? 首届西湖区九曲红梅斗茶大赛 看点多
每日商报· 2025-09-28 01:48
9月26日至27日,以"茶香九曲·红梅竞艳"为主题的首届西湖区九曲红梅斗茶大赛圆满落幕。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大赛不止于"斗",更注重"品"与"传"。主会场精心设置的三大体验区,为市民 游客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九曲红梅文化盛宴。 本次大赛是杭州市西湖区系统性振兴九曲红梅产业的成果缩影。据《2024年西湖区茶产业发展情 况》报告,2024年九曲红梅茶产量和产值同比分别大幅增长33%和59%。2025年九曲红梅春茶同比增长 10.8%,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九曲红梅不仅是杭州的城市记忆,更是西湖区茶文化的重要标识。依托西湖区"政策+协会+科技 +人才"的组合拳,九曲红梅必将以更自信的姿态,从西湖走向世界,成为传播中国茶文化、促进交流 互鉴的芬芳使者。 本次斗茶大赛共收到来自茶企和个人的九曲红梅茶样76份,其中企业组40份、个人组36份,这些茶 样代表着当前九曲红梅茶制作的最高水准。整个评审过程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和行 业标准《九曲红梅茶》执行,对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大因子进行精细化打分,并邀请公证 机构全程监督。 经过角逐,杭州加冠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企业组特别金奖,梅香隐(杭州)茶业有限 ...
新加坡媒体:“新式”茶饮,先看舌象再喝茶
环球时报· 2025-08-18 22:49
行业趋势 - 新式茶饮在新加坡饮品市场迅速崛起,以健康益处和生活方式属性受到消费者追捧 [1] - 传统茶文化正被现代手法重新演绎,花草茶、草本茶及茶球等创新产品逐渐流行 [1] - 茶饮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从大众连锁到精品茶馆,新品牌和新体验不断吸引消费者 [3] 产品创新 - 本土品牌推出22款功能性茶饮,如灵芝龙参饮结合灵芝、人参、茉莉茶和牛奶,主打增强免疫力和缓解疲劳 [1] - 部分门店计划引入AI智能镜,通过扫描顾客面部及舌象提供体质诊断并推荐适合茶饮 [1] - 无咖啡因的花草及冻干果茶成为新卖点,强调茶饮带来的内心平和与身心健康 [3] 消费场景 - 茶馆推动茶文化与静心生活结合,例如潮州工夫茶馆提供高级单丛乌龙、冰茶、冷泡茶及茶点 [1] - 高品质茶叶品鉴套餐旨在培养消费者对茶香层次的鉴赏水平 [3] - 茶饮被视为慢下来的社交方式,与咖啡的提神效果形成对比 [3] 市场动态 - 新加坡本土企业家引入中医药理念的养生茶饮品牌,替代甜味珍珠奶茶的健康需求 [1] - 5月新开茶馆主打潮州工夫茶,并推出茶香鲜奶油和果冻装饰的草莓单丛蛋糕等创新茶点 [1] - 行业竞争加剧但商家认为茶饮可见度提升是积极信号,有利于整体市场扩张 [3]
人挤人的暑假,这座云南小城避暑也避世
36氪· 2025-08-12 03:53
行业概况 - 普洱市是普洱茶的核心产区,茶园面积达221万亩[2][3] - 普洱市同时是中国咖啡豆的主要产区,已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咖啡主产区[4] - 当地形成"左手咖啡右手茶"的产业特色,咖啡因饮料占据当地饮料市场半壁江山[4][7] 文化遗产 - 景迈山拥有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包含5片古茶林和320万余株古茶树[3] - 茶马古道在普洱境内保留较为完好路段,成为重要历史文化遗迹[8] - 唐代《蛮书》记载的"银生城"即今普洱地区,为史籍最早记载云南茶叶的文献[2] 旅游资源 - 普洱年均气温19.5℃,植被覆盖率97.45%,拥有2000多种植物和800多种野生动物,被誉为"中国最后的动植物天堂"[8] - 太阳河森林公园夏季气温20摄氏度左右,可近距离观赏犀牛、小熊猫、猕猴、长臂猿等珍奇动物[8][9] - 当地拥有多个特色咖啡庄园,包括小凹子庄园、炬点庄园和大象庄园,提供咖啡种植加工全流程体验[5] 特色产业 - 咖啡品种主要包括卡蒂姆、铁皮卡、波旁,为都市SOE精品咖啡主要原料来源[5] - 夏季菌类资源丰富,曾出现单朵重达1.06公斤的巨型牛肝菌[9] - 当地特色小吃包括酸醋米线和米干,采用独特豆汤或花生汤烹饪工艺[9] 文化影响 - 电影《一点就到家》取景景迈山,成功推广当地云海景观和慢生活方式[3] - 市区精品咖啡店密集分布,简聿咖啡、Torch咖啡、多嚞咖啡成为网红打卡点[7] - 唐宋时期茶马古道成为茶叶贸易核心通道,长期作为商旅马帮交通命脉[8]
石矿墟变“零碳村” 一个浙江小山村的“生态经”
中国青年报· 2025-08-11 00:07
核心观点 - 径山村通过生态修复和文化创新实现从贫困村向零碳旅游乡村的转型 开发茶产业衍生品并联动周边村庄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模式 [1][2] 生态资源 - 森林覆盖率达96% 负氧离子浓度30000个/cm³ 形成天然碳汇库 [1] - 拥有3000亩茶园和万余亩毛竹林 发现192种野生动物和386种野生植物 [1] - 现存130株古树名木 柳杉群落平均树龄超300年 [1] 生态修复历程 - 2000年关闭里洪石矿 结束1996年开产的石矿对山体的破坏 [1] - 实施封山育林行动 2003年获评杭州市级生态村 [2] - 2024年入选全球环境基金首批"中国零碳村镇"试点 成为全国29个示范村镇之一 [2] 产业创新 - 开发径山红茶 福佑茶 抹茶 团茶等系列产品 延伸近百种茶科技衍生品包括牙膏和面膜 [2] - 创建旅游IP"径灵子" 推出点茶套装 抱枕等文创产品 [2] - 布局智慧路灯和光伏长椅等低碳设施 发展茶园碳汇经济 [2] 区域协同发展 - 2021年起联动周边4个村庄共同打造禅意旅游线路 [2] - 2024年累计接待1500余批次考察团 游客量超30万人次 [2] - 以1200年径山文化为核心开展研学旅游等精品业态 [2]
从智能窖藏到东方纳帕,解码传统茶业的破局新生
第一财经· 2025-07-28 06:01
景迈山茶文化核心价值 - 景迈山是全球唯一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拥有2.8万亩连片古茶林,展示茶树驯化文明序列[1][9] - 作为普洱茶核心产区,其"林下茶"种植技术实现茶林与森林共生,形成多民族共生的活态文化传承[9] - 布朗族将茶升华为生命信仰,通过茶祖节、茶魂树等仪式延续千年茶脉,奠定世界遗产的文明底气[9] 中国茶产业现状与挑战 - 2023年中国茶叶内销增速仅0.3%,出口量价连续两年双降,而立顿茶年营收达17.4亿欧元(约137亿元)[10] - 国际话语权失衡:绿茶受制于日欧标准,红茶由英国主导,缺乏国际品牌[10] - 普洱茶因陈化价值稀缺性和标准化潜力,或成中国茶争夺国际话语权突破口[10] 茶马古窖技术创新 - 采用AI茶纹识别+区块链技术构建普洱茶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解决28.6%年份造假问题[14] - 建立科学窖藏转化模型,部署150组机器人实现无人化仓储管理,APP实时监控窖藏环境[15] - 一期5000个智能茶窖将实现万吨级仓储,千万饼茶叶上链,推动价值评估从经验转向数字科学[18] 产业生态构建 - 对标纳帕谷模式,打造"普洱茶+"生态体系,规划"产-文-旅-医-养-康"六维融合[21] - 形成三大增长极:智能窖藏平台(产业层)、双IP文旅体验(安缦酒店等)、梯度康养服务体系[22] - 整合MASASTUO、LPA、KHA等12个国际顶级设计团队,构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24] 全球化文化输出 - 2024年"万国茶会"吸引60余国上千人参会,涵盖产业领袖、艺术家等多元主体[10][27] - 推出数字茶饼Teaken1号,建成1800人户外剧场孵化茶文化剧目,强化国际传播[29][30] - 纽约时代广场普洱茶外交、谭盾音茶共生等事件突破地理边界,塑造"和合"文化符号[30][31]
搜狐酒馆第27期|周重林:在茶香里溯源千年,让年轻人爱上中国茶
搜狐财经· 2025-07-04 03:45
茶文化历史与传承 - 茶文化在中国具有深厚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宋徽宗《大观茶论》提出"香甘重滑"的品茶标准和"七汤点茶法",成为宋代茶艺核心 [2][4] - 唐宋时期流行抹茶,宋代发展出"十二先生"茶具体系,明代转向叶子茶,清代形成工夫茶,现代茶文化进入最兴盛阶段 [7] - 茶文化传承需通过古籍解读、符号性人物引导以及贴近年轻人的实践方式,如书店、读书会等 [10] 茶艺标准与技术 - "香甘重滑"标准中,"香"指独特茶香如兰花香,"甘"强调回甘效应,"重"体现综合物质口感,"滑"指茶汤顺滑度 [4] - "七汤点茶法"包含调膏、缓展注水等七步骤,被视作宋代点茶复兴的"心法",使茶艺与书法、古琴并列艺术形式 [5] - 宋徽宗通过《文会图》记载的君臣共饮场景,以艺术家身份互动,强化茶艺仪式感与政治亲和力 [6] 现代茶饮行业创新 - 新茶饮品牌如霸王茶姬、喜茶等采用真奶真茶原料,年消耗原叶茶量超越传统茶企,推动茶文化年轻化 [9] - 新茶饮标准化模式契合Z世代生活方式,解决传统泡茶场景限制,同时健康化趋势受年轻人品质监督 [9] - 生普洱与熟普洱工艺差异显著,生茶未经渥堆发酵口感刺激,熟茶经发酵后色泽变深且口感醇厚 [8] 茶学研究与传播 - 茶学研究需结合古籍文献(如《茶经》《大观茶论》)与实地考察(如茶马古道研究),形成系统性学术脉络 [3] - 当代茶文化传播需建立学科体系,通过符号性作品(如《茶叶战争》《宋茶》)降低古籍理解门槛 [10]
茶饮店跨界卖“菜”一杯难求成新宠 解码“以茶会友”具象化“新”表达
央视网· 2025-07-02 05:44
新式茶饮市场趋势 - 茶饮市场掀起绿色果蔬风,羽衣甘蓝、苦瓜等成为"超级蔬菜",带动种植户发展机遇 [1] - 山东高密2000亩羽衣甘蓝基地迎来采收旺季,采用一年多茬种植,年产量超8000吨 [1][3] - 国内头部茶饮企业直接与农场对接合作,羽衣甘蓝提前一个月被客商预定 [4] 种植技术升级 - 提升羽衣甘蓝机械化、标准化种植技术,规范无土栽培、日光温室生产、冷链流通保鲜等技术 [5] - 云南石屏采用数字农场智慧化系统,实现土壤分析、生物肥和生物药剂精准供给的数据监管 [7] 产业链发展 - 河南温县茶饮产业园带动咖啡、果酱等生产线繁忙,包装马口铁罐企业年产量达2000万套 [8] - 产业园设备制造区可生产开水机、果糖机、净水器、智能奶茶机等,产品12小时内覆盖国内90%以上市县 [8] - 温县引进装备制造、原料供应、包装印刷等20余家产业链企业,带动就业4000多个 [10] 海外市场扩张 - 中国茶饮品牌在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地门店激增,出现排队盛况 [10] - 某品牌进入印尼市场4年,门店超2000家 [12] - 另一品牌在雅加达开业首日售出4000多杯,4个月扩张至5家门店 [13] - 海外门店直接创造约1.28万个就业岗位 [17] 供应链与文化输出 - 中国品牌针对东南亚消费者偏好设计产品,建立完整"端到端"供应链体系控制成本和品质 [15] - 新茶饮文化打破国际文化壁垒,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化和国家软实力提升 [19]
免费领门票!6月27日开幕!深圳茶博会超全攻略来啦
环球网· 2025-06-24 05:55
展会概况 - 第31届深圳春季茶博会将于6月27日-30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同期举办第五届世界绿茶大会 [1] - 展会涵盖全国多地政府展团及近千家品牌展商,展示数万款茶叶及茶衍生品 [4][5] - 活动包括论坛、赛事、颁奖、茶会等近50场,聚焦绿茶产业升级、茶文化传承及健康产业发展 [17][19][23] 参展内容 - **茶叶品类**:普洱茶、黑茶、绿茶、青茶(乌龙茶)、白茶、红茶、老茶、陈皮等全品类覆盖,重点展示黄山展团(17家品牌)、贵州绿茶产业集群、南涧白茶等区域特色 [5][7] - **茶器具与包装**:紫砂、瓷器、陶器、玻璃等中外茶具,以及前沿茶机械和包装设计展区 [8][14][16] - **衍生品与创新**:茶点、茶调饮、茶饮料等年轻化产品,结合中医茶疗与茶养大健康主题 [16][23] 核心活动 - **第五届世界绿茶大会**:6月27日主论坛发布《2025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聚焦绿茶产业升级与全球渠道趋势 [19] - **国际鼎承宋代斗茶大会**:6月28日举办,覆盖25省市,272名选手参赛,强化茶文化输出 [26][28] - **中医茶疗与茶养大会**:6月29日汇聚中医药、茶界及投资界专家,探讨茶疗创新 [25] - **紫金蝉茶产销对接会**:6月28日通过"展示+推介+招商"形式链接产区与渠道 [30][32] 参展商与区域代表 - **政府展团**:黄山、贵州、政和、南涧、紫金等15个地方政府组团参展 [4][7] - **品牌茶企**:土林凤凰(普洱茶)、宜茶集团(绿茶)、天之红(红茶)、玉鼎堂(白茶)等头部企业亮相 [7] - **国际与港澳台**:金占芭(老挝)、台湾茶之轩、尼泊尔茶叶馆等国际展商参与 [16] 展会服务与日程 - **参观时间**:6月27日-29日9:30-18:00,6月30日9:30-17:00 [39] - **活动排期**:每日安排品牌推介会(如凌云白毫、雷山银球茶)、茶文化论坛及颁奖典礼 [35][36] - **交通与天气**: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日均气温29-32℃,建议错峰出行并预登记门票 [38][39]
禅茶一味,一茶净心,喝的是茶,悟的是人生。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6-15 04:00
茶文化背景 -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中国是茶叶发源地且拥有四千余年饮茶历史[3] - 饮茶被赋予文化内涵 古人通过品茶感悟人生并作为精神养分[1] - 银制茶器在传统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 被陆羽誉为"至洁"并象征高雅[7][11][12] 银壶产品特性 - 采用瓷胎鎏银工艺 结合银器光泽与瓷器音色 三覆三烧工序复杂[22][23][25] - 运用唐代锤纹工艺 每纹需四锤衔接 呈现自然纹理如田野涟漪[29][33][34][35] - 999千足银鎏银处理 经高温特殊工艺 区别于普通镀银壶[37][39] - 西施壶造型设计 250ml容量配九孔滤网 出水流畅断水利落[43][49][51][53] 市场定位与销售策略 - 定价99元主打平替市场 相比传统手工银壶更具价格优势[18] - 礼盒装含一壶两杯 原价298元活动价138元 降幅达54%[65] - 定位高端礼品场景 包装精美适合赠礼 用户好评率高[58][59][61] 工艺技术亮点 - 德化白瓷胎体施锤纹 创新融合银器与瓷器工艺[26] - 纯手工打磨抛光三次 附权威机构成分检测证书[39][40] - 罗汉杯同步鎏银工艺 茶汤与银光交互呈现波光效果[55][57]
心手合一:千载一时的紫砂妙手时大彬|历史人物
经济观察报· 2025-06-09 22:42
紫砂壶行业发展背景 - 明万历年间宜兴陶业繁荣,几乎家家做陶,生产物美价廉的陶器,吸引全国商贩采购,形成"商贾场帆而晓夜行"的繁华景象 [3] - 明代茶文化推动紫砂壶需求,朱元璋和朱权倡导散茶冲泡方式,紫砂壶"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的特点契合文人雅士追求 [3] - 皇家推动下紫砂壶成为茶具翘楚,制作工艺和文化影响力迅速传播 [3] 紫砂壶工艺创新 - 供春首创紫砂茶壶,采用精细泥土捏制,壶身留有指纹纹理,色泽如铁器,造型古朴端正,确立紫砂壶基本造型 [4][5] - 供春壶价格随时间上涨,"用数十年则值金一笏",被收藏家视若珍宝 [5] - "紫砂四名家"继承供春风格,董翰创菱花样式,赵梁首创提梁式,元畅和时朋以古朴见长,但未有明显突破 [6] 时大彬的工艺革新 - 时大彬开创调砂法制壶,泥料中掺入砂,形成"砂粗质古肌理匀"的独特效果 [7] - 改进供春"斫木为模"制法,结合打身筒与镶身筒成形法,确立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基本方法 [7][8] - 首创方形、圆形壶式,成为紫砂壶典型壶式 [8] - 制壶品质要求苛刻,瑕疵品立即销毁,十把壶中八九把被毁 [11] 时大彬的市场影响 - 士大夫阶层追捧时大彬壶,需备礼书信才能求得,县令索要数十把仅得几把 [10] - 明末评论家周高起记载"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17] - 时大彬采用"指以柄上拇痕为标识"作为防伪标记,应对仿造乱象 [17] - 明末小说《拍案惊奇》将时大彬壶与名家画作并列,作为家境殷实的象征 [17] 产品创新与文人需求结合 - 时大彬受陈继儒启发,从大壶转向小壶制作,契合文人"独饮得茶神"的品茶理念 [15] - 明末官员冯可宾指出"茶壶以小为贵,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小壶迅速流行 [16] - 时大彬将文人美学融入制壶,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15][16] 传承与行业影响 - 时大彬收七位徒弟,徐友泉创新泥色品种和仿古铜器壶,李仲芳与师父并称"壶家妙手三大宗" [19][20] - 周高起评价时大彬为"大家","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 [21] - 紫砂壶具有十大特点:不夺茶香、吸收茶汁、透气性好、便于洗涤、冷热急变适应性强、耐烧、可塑性好、干燥收缩率小、双重气孔结构、不需施釉 [21][22][23][24][2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