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治沙样本”迎来车企力量:长安福特解锁企业社会责任的“绿色密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6 02:45
全球荒漠化治理现状 - 全球167个国家近20亿人面临荒漠化威胁 每年有1200万公顷耕地消失 [2] -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历时46年 用30万棵植被构筑3046公里绿色长城 [2] - 中国治沙技术跨洲移植至非洲萨赫勒地区 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三次杰出贡献奖 [2] 长安福特治沙行动实施 - 长安福特成为首个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展环保行动的车企 带领车主深入沙漠腹地赠送10000余棵幼苗并参与种植 [5][14] - 福探长行动自2021年启动以来已吸引超6.8万名车主加入 执行百余场公益行动 [12] - 公益活动覆盖鸟类栖息地保护 农产品助销 儿童心理关怀等多个领域 [12] 车辆性能与用户体验 - 探险者车队穿越奥陶纪地质运动形成的柯坪大湾沟刀片路 依托纵置后驱平台与纯机械托森差速器保持强劲牵引力 [15] - 在图昆公路风沙环境中 四驱系统实时感知路况变化并分配扭矩 [15] - 车辆后排座椅纯平放倒可形成近6㎡空间 配合B&O音响系统提供沙漠露营体验 [17] 企业战略与社会协同 - 福特汽车持续开展环保奖 员工志愿行动 福野守护计划等更美好世界公益项目 [12] - 将环保公益转化为可感知 可参与 可传承的用户深度体验 [14] - 社会力量与国家工程协同发力 构建企业车主共建共治的创新模式 [20][22]
青海省林草局与蒙草生态携手 科技赋能“三北”工程攻坚战
全景网· 2025-09-25 13:36
战略合作框架 -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与蒙草生态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聚焦三北工程攻坚战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高原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重点领域[1] - 双方将围绕生态修复 国家公园建设及乡土草种保育展开深度合作 为守护中华水塔 建设美丽青海提供科技与产业支撑[1] 合作基础与背景 - 合作源于前期坚实的互信与共识 青海省林草局局长杜平贵一行于9月17日专程赴蒙草生态调研 考察种质资源库 荒漠化治理示范区及智慧草种车间[3] - 青海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承担守护中华水塔重任 是我国第四大沙区和三北工程重点省区[6] - 公司自2017年起扎根青海 成立本地化公司 建立高寒植物种业研究所和生态修复示范区 针对高海拔寒冷干旱条件选育耐寒抗旱乡土草种[6] 技术能力与成果 - 公司在草种业与生态修复领域拥有105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其中25个草品种入选国家三北工程良种推荐目录[8] - 培育的蒙农1号蒙古冰草 巴尔虎羊草等国产草种新品种展现优异抗逆特性 成为攻坚青海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态治理难题的科技支撑[8] - 创新产品种子绳治沙提高种子成活率15%~20% 节水90%[11] - 为祁连山 三江源地区的黑土滩治理 重度退化草原修复提供适地适草解决方案[6] 合作意义 - 本次战略合作是青海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治理的重要实践[11] - 标志着三北工程建设正通过政企协同 科技创新的方式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11]
中国治沙奇迹迎来车企新力量,长安福特远征沙漠勇担社会责任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5 12:51
一条蜿蜒3046公里的绿色长城,将中国最大流动沙漠牢牢锁住。长安福特率领探险者车主奔赴沙海,投身这项历时46年的人类生态奇迹工程中,成 为"首个带领车主参与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的汽车企业",开创了汽车行业深度参与国家级生态工程的先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清晨,一支由探险者组成的车队,正沿着新修的图昆沙漠公路蜿蜒前行。车窗外,是风沙最猛烈、沙丘最活跃的区域;车窗内,50 余位"福探长"志愿者向着沙漠腹地进发。 这不仅仅是一次远征,更是一次汽车企业与国家级生态工程的深度交融。当探险者的车轮驶过松软的沙地,当"福探长"用双手种下万余棵希望的沙漠 绿植,一个关于企业与生态共生的故事,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 中国治沙奇迹 为"地球癌症"开出良方 中国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树立了典范。为此,《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三次授予我国"防治荒漠化杰出贡献奖",并评 价"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中国方案证明,通过持续创新和科学治理,人类能够有效遏制荒漠化趋势。 探险者车队向着沙漠腹地进发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扩绿福探长行动 车轮上的治沙力量 极致路况见证硬核实力 面对锁边工程合龙后的"扩绿"工作,单纯依赖政府 ...
“死亡之海”有新奇迹!新疆实现荒漠面积和沙地面积“双缩减”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23:05
二是,防沙治沙和治水兴农"双提升"。统筹推进节水、蓄水、调水和增水"四维治水",实现了"合理配 置、科学用水"。2024年,南疆防护林灌溉水量达到27.6亿方,利用塔里木和胡杨林生态补水20多亿方 水,使15万亩退化防护林和320万亩的胡杨林得到有效修复。 9月19日,国新办就《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举行新闻发布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 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介绍,新疆是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也 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塔克拉玛干沙漠更是强烈风沙活动和严重风沙的灾害区。越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 里,群众对美好生态的渴望越强烈。新疆坚决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2024年实现最后285公 里的锁边,就是在和田这个区域为重点,实现了"合龙",为生活在沙漠边缘的群众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生 态屏障。 艾尔肯·吐尼亚孜表示,这些年新疆生态治理的成效有目共睹,主要体现在"双缩减、双提升、双增长、 双促进"这12个字。 一是,荒漠化的面积和沙地面积"双缩减"。根据全国第六次荒漠化、沙化监测的结果,新疆荒漠化土地 减少了1955.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了242.8平方公里,首次出现沙化面积 ...
让文明互鉴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开花结果
人民日报· 2025-09-20 21:48
在宁夏科技馆体验人工智能,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学扎麦草方格,领略中国生态治 理的智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近日,由中国科协、科技部主办的第九 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在宁夏举行。120名中外青少年及科技教师围绕"筑绿色屏 障,享科技成果"主题,以科技、文化与创新为纽带,开展多元化实践探索与体验。 在宁夏科技馆的创客课程上,各国青少年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印度尼西亚青年胡 建丰表示:"这些课程把复杂技术变成趣味实验,值得其他国家在青少年知识能力培训中借鉴。" 宁夏被誉为"塞上江南",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将不少"小特产"培育成"大 产业"。活动中,青年们走进塞尚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观察全自动流水线作业,了解 其全球首创的低温膜分离技术;在昌盛光伏科技生态园的番茄温室里,感受智慧农业的绿色与高效,与 无土栽培的樱桃番茄等合影留念……"中国在科技领域不仅追求前沿突破,更注重将技术转化为解决实 际问题的工具,让创新成果真正服务于生产生活。"印度尼西亚教师吉林德拉·阿迪亚普拉达纳说。 "沙漠里怎么会有绿植?"来 ...
上海金山:以有力监督筑牢特色产业根基
在蘑菇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该区纪委监委紧盯产业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政策落实等关键环 节实施嵌入式监督。纪检监察干部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合作社和农户家中核查都市现代农业专项贷款 贴息贴费、秸秆离田利用补贴等惠农资金发放情况,严肃查处惠农项目核查不准、冒领补贴等问题11 个。通过专题座谈听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诉求,联合镇纪委建立问题直报绿色通道,先后向区农业 农村、生态环保等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跟踪督促相关单位健全完善制度机制8项,畅通企业基建 项目审批、科技与产业政策扶持申报、环评登记等环节,以有力监督执纪推动蘑菇产业有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好监督护航作用,探索跨区域联动监督机制,助力蘑菇产业持续健康发 展。"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纪委监委 || 责任编辑 于露) 走进该区廊下镇联中食用菌合作社,菌菇三次培养料车间内双孢菌菇缀满菇床。"全年菌种费省下200多 万,还能外销创收!"全国劳动模范陈林根轻指新培育的K6菌种,言语中透着自豪。 技术突破背后是刀刃向内的改革。针对"事业单位办实体""社会化服务虚化"等积弊,金山区纪委监委强 化监督,推动区农业农村委剥离经营性资产,重组 ...
多国议员探访新疆 点赞发展活力
新华网· 2025-09-19 00:18
9月10日至17日,以"共建全球合作关系 共促可持续共同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国际议员友好交流论坛在北京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办。 在新疆参访期间,来自五大洲的60余位外国议员走进喀什、克孜勒苏、阿克苏、伊犁、乌鲁木齐、昌吉等地,见证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了解繁 荣开放的真实面貌,触摸绿色发展的跃动脉搏,在新疆多维度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气象。 感受幸福味道 昔日的黄沙大漠展现盎然绿意,曾经的贫瘠土地如今硕果累累……从"种下一棵树"到"养活一片林",阿克苏地区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所创造的生 态治理奇迹令议员们连呼震撼。 对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长期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多米尼克议长约瑟夫·托马斯·伊萨克赞不绝口,表示希望借鉴新疆在生态治理中的科技与智慧。 在喀什古城纵横交错的巷弄间,土陶色的传统民居与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相映成趣,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吸引议员们驻足欣赏、打卡留念。 走进喀什市老城区保护综合治理纪念馆,议员们了解到古城改造工程为当地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古城民居均配有现代化水电气系统,"一户一 设计"的精细化改造方案"修旧如旧"…… 马达加斯加国民议会议员拉库图阿里苏阿·乔尼不由称赞:"对比过去的老照片,置身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加强库布其沙漠治理 生态工程也是富民工程
人民日报· 2025-09-18 21:52
文章核心观点 - 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显著 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 治理率达到40% 生态资源逐步恢复 沙区经济不断发展 沙漠治理已成为生态工程 富民工程和发展工程 [1] 治理模式创新 - 综合运用以路治沙 光伏治沙 工程治沙等手段 创新治理模式 [1] - 将公路交通布局与治沙工程重点项目有机结合 依托穿沙公路推动沙化土地治理向沙漠深处延伸 [3] - 重点以沿黄高速两侧贯通补齐库布其沙漠北缘420公里锁边林带 有效阻止沙漠扩张 [3] - 累计建成穿沙公路总里程超过4000公里 带动防沙治沙400多万亩 [3] - 形成以路划区 路定沙阻 路进沙退 路通业兴的治理格局 [3] 光伏治沙产业 - 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建设光伏长城治沙带 分段集中线性布局 [3] -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现从人工防沙到项目治沙再到产业兴沙的递进 [3] - 同步推进板下生态治理 促进生态建设与新能源开发互补共赢 [3] - 将形成约5公里宽 400多公里长的光伏治沙带 [4] 科技治沙应用 - 采用无人机飞播作业 效率高精度好播撒均匀成本低 [5] - 2023年6月至9月完成飞播约13万亩 播撒柠条花棒羊柴沙蓬等品种 [5] - 推广水冲插条 可降解容器造林等治理技术 [5] - 应用植树机器人 灌木平茬机 沙障铺设机等装备 [5] - 2023年以来累计新建锁边林 阻隔带 阻沙带340公里 [6] 生态经济效益 - 牧民收入显著提升 案例显示年纯收入达15-20万元 其中餐饮民宿占比超50% 另含甘草种植和牧业收入 [7] - 发展家庭林(草)场500余户 生态覆盖总面积达200多万亩 [7] - 培育生物质绿色甲醇 柠条饲草料加工等重点产业 年加工利用柠条沙柳等超5万吨 [8] - 2024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75亿元 [8] - 沙柳种苗销售年收入达数十万元 平茬材料作为沙障原料销售产生额外经济效益 [7]
当人工智能遇上生态治理,能带来哪些变革?
中国环境报· 2025-09-18 02:07
在数字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给各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 展的关键力量。《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共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 画卷",为人工智能在生态治理领域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为生态治理转型提供革命性技术路径 当前,生态环境治理正面临复合型、深层次的挑战,传统生态治理模式因碎片化特征、存在滞后性,在 应对复杂环境问题时逐渐显现出力不从心的局限。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为生态治 理转型提供了革命性技术路径。 人工智能让空天地海一体化动态感知网络有了"智慧大脑"。通过深度融合卫星遥感、航空观测、地面传 感与海洋探测等技术手段,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多源数据进行智能清洗、关联与分析,形成覆盖陆 地、空域、海洋的全域感知网络,能够实现从单点监测向全域协同、从静态记录向动态预警的跨越,为 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全方位、高精度的"智慧感知"支撑。 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人工智能在生态治理领域深度应用 展望未来,推动人工智能在生态治理领域的深度应用与健康发展,还需从技术突破、制度创新、人才培 养三方面协同发力。 在技术突破层面,要强化核心技术与 ...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首次在中国举办
经济日报· 2025-09-17 06:30
会议举办与生态建设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9月22日至25日在杭州举办 系该10年一届的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且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盛会 [1] - 中国目前拥有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数量居亚洲首位 [1] - 中国将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为契机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并聚焦关键技术攻关 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贡献 [1] 自然保护地发展 - 国家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将更多优质生态空间纳入保护地范围 解决生态系统分割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等问题 [1] - 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势头得到遏制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呈现回升趋势 [2] - 2021年至2024年长江流域累计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 较禁渔期前增加36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