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音乐剧
icon
搜索文档
双节期间全省着力丰富优质演出
新华日报· 2025-09-28 23:32
今年国庆假期叠加中秋节,迎来8天超长假期,居民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将集中释放。双节期间,"跟 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依旧是潮流趋势,如何满足游客的新需求? 9月28日,记者从省文旅厅获悉,双节期间全省将举办营业性演出464场次,其中5000人以上大型营 业性演出25场次,预计观众总人数将超60万人次,形成集演唱会、音乐节、话剧、舞剧、音乐剧、脱口 秀等多种形态的演出品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庆,江苏优化了大型营业性演出的城市布局,依托"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 布局,与各地及演出举办单位商议联动,策划形成沿江音乐节群、沿大运河戏剧专场、沿海"烟花+无 人机秀"系列活动。其中,沿江音乐节群包括南京DNA音乐节、溧水咪豆音乐节、常州太湖湾音乐节、 苏州太仓元气森林音乐节、通州音乐盛典等;沿大运河戏剧专场包括宿迁《崇祯十七年》、淮安《女驸 马》、扬州《长安十二时辰》等;沿海"烟花+无人机秀"包括南通启唐城"信乐团演出+烟花秀"、连云港 园博园"西游圣境·焰舞港城"超大型焰火秀等。 进一步扩容演出"票根+"政策。南京再度升级"跟着演出游南京 乐享'1+3'优惠活动",凭观演票据即 可享受南京市域内景区景点、住宿 ...
2025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项目剧本推介会举办,66部作品入选
新京报· 2025-09-25 04:05
本届作品在艺术探索上兼具广度与深度。话剧创作以当代都市为画布,用先锋笔触勾勒都市生活百态, 同时依托经典文学创新改编,传递对现实与人性的深度关怀;戏曲创作坚持守正创新,既尝试新编西方 经典童话,也深情回望过往岁月,在传统程式中融入当代审美;音乐剧创作聚焦家国情怀,借历史人物 命运起伏引发观众共鸣;儿童剧创作想象力丰富,既呈现童趣寓言故事,也关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对 儿童成长的影响;杂技、舞剧等则大胆跨界,将经典传说与科技元素、肢体语汇巧妙融合,拓展了舞台 表现边界。 新京报讯(记者刘臻)9月24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宽友(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办 的"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项目"剧本推介会在垡头地区文化中心黑钻剧场成功举办。本次推介会上,7位 专家对66部入选储备孵化库的优秀剧本进行了专业推介。来自市属院团、民营院团、高校、演艺集团、 各区文化和旅游局及出品机构的百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助力优秀原创剧本从文本走向舞台。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处处长刘元霞介绍,新时代首都剧本孵化项目实施多年来,始终聚焦三方面: 在选题源头帮创作者找思路、定方向、接地气;在剧本打磨中助作品抓主题、优结构、升质感;在人才 培 ...
“文化客厅”为何一座难求(连线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25-09-22 22:21
对话人: 同时,也需警惕"为创新而创新"的误区。部分主创将重心放在形式包装上,噱头大于内容,这种短视行 为不仅会透支自身口碑,更会消耗整个市场的信任。另一方面,当舞台科技成为便捷的"解决方案",容 易导致作品形态、风格趋同。创作者应坚持从内容和表达出发,避免陷入技术驱动下的思维固化。 周珊珊:网络既助力传播,又带来短视频、短剧等"竞品"。找准剧场演出的独特价值,借力互联网的赋 能作用,这不仅关乎剧场自身发展,更体现着文化产业在多元业态中找准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智 慧。 罗群:实际上,剧场演出与短视频、微短剧等线上内容的主要受众并非高度重叠,不同文艺形式也未必 相互分流。 剧场演出的独特优势,在于稍纵即逝、不可复制、不能倍速的现场感——观众与演员身处同一时空,面 对面表演形成独一无二的观演氛围,即便"白璧微瑕"也能成为专属记忆。这种体验是线上无法复刻的, 也是剧场演出立足的根本。 向互联网借力,关键在于推动演艺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让优质内容与知音相遇。社交网络既是宣发利 器,也能倒逼创作者、演出方提升创作演出水平,形成"品质—口碑—收益"的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 中,应尊重市场规律,让行业在创新中拔节生长。 周珊 ...
推进落实广东演艺市场政策,深圳四方面发力建设国际演艺之都
搜狐财经· 2025-09-11 05:41
政策支持措施 - 广东省发布17条措施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 涵盖打造国际演艺城市群 培育市场主体 拓展产业链等九个方面 [2] - 深圳市对演艺新空间和舞台艺术精品制演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对大型营业性演出每场最高资助60万元 对票务平台建设最高资助500万元 [3] - 深圳市出台数字创意产业措施 支持演艺精品创作和票务平台建设 加快制定配套操作规程 [3] 国际演艺之都建设 - 深圳市锚定湾区引领 国内示范 国际一流发展定位 打造全球影响力文艺创作高地 演艺人才高地和市场高地 [4] - 积极引入香港优质演艺团体 人才及运营模式 共同打造特色品牌活动 [5] - 加快推进深圳歌剧院 龙岗国际艺术中心等大型场馆建设 龙岗国际艺术中心和龙华区大剧院计划2024年底建成 [5] 演艺空间体系完善 - 深圳市出台演艺新空间扶持管理措施 明确消防审批指引 启动新一批演艺新空间认定工作 [5] - 活化利用闲置公共空间 打造小而美 小而新的演艺新空间集聚区 开发沉浸式剧场 LiveHouse等小剧场群 [6] - 构建完善演艺生态 全市统筹演出剧场运营规划 研究制定重点场馆运营模式 [6] 市场主体与创作生态 - 支持演艺企业做大做强 加大对大型演唱会扶持资助 培育引进龙头演艺企业 [6] -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组建深圳话剧院 民族管弦乐团等院团 加大民营院团扶持力度 [6] -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定制剧场 移动剧场 支持专业机构打造舞剧 音乐剧等舞台艺术精品 [6] 消费联动机制 - 依托票根经济打通演艺与旅游消费全链条 设计演出+景区+酒店+商圈主题线路 [7] - 凭演出票享受景区门票减免 住宿餐饮折扣 购物满减等优惠 实现一券多场景消费 [7]
成都9月超百场演出来袭,“演艺经济”点燃消费新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9-06 21:13
演唱会带动消费增长 - 易烊千玺演唱会结束后粉丝前往电影取景面馆打卡 店内营业额翻倍 长队排到门外[1][4] - 面馆顾客增加两三百人 营业额增加一倍以上 未到营业时间就已售罄[6] - 周边杂货铺和打印店生意受带动 买水人数增加 雨伞售光 粉丝带动力大[8] 跨城追星拉动多行业消费 - 粉丝跨城追星直接拉动酒店住宿需求 场馆周边酒店多房型售罄 房客来自全国各地[1][12] - 李宇春演唱会周边2公里内舒适型酒店标准大床房、高级大床房和智能豪华大床房被抢空[12] - 张韶涵演唱会周边1.2公里酒店园景双床房、豪华湖景双床房和湖景大床套房等10余款房型被订完[12] 演出市场总体规模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796.29亿元 同比增长7.61% 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其他收入216.75亿元[12] - 2024年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 其他收入216.75亿元[12] 成都演出活动密集 - 成都9月有超百场演出 包括演唱会、钢琴音乐会、京剧、音乐剧等[3][9] - 具体演出包括张韶涵、李宇春、陈小春等明星演唱会 部分票已售罄[8][11] - 演出场所覆盖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城市音乐厅、四川大剧院等多个场地[11]
从剧场到Livehouse 北京重塑文化消费版图
北京商报· 2025-09-04 16:11
演艺新空间发展 - 北京市累计培育85家演艺新空间 预计年底达100家 [1][5] - 演艺新空间融合演艺、消费、社交与旅游功能 重塑观众体验并重绘文化消费地图 [1][4] - 福浪Livehouse作为市级演艺新空间之一 累计举办演出500余场及活动40余场 年引流周边区域近50万人次 [4] 演出市场表现 - 上半年北京营业性演出超2.9万场 观众697万人次 票房收入2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0%、10.5%、17.8% [2] - 天桥艺术中心十年累计上演1626部剧目(其中国外剧目占比40%) 演出场次6601场 观众超340万人次 [3] - 天桥艺术中心去年演出1013场 实现票房收入2.17亿元 [3] 业态多元化 - 演出类型涵盖话剧、舞剧、音乐剧、演唱会及音乐节 国内外精品剧目同台呈现 [2] - 天桥艺术中心构建以音乐剧为核心 戏剧、舞剧、亲子剧及新空间剧场为特色的多元演出体系 [3] - 大型演唱会(如张杰、凤凰传奇)及音乐节(如草莓音乐节)在鸟巢等知名场馆轮番上演 [2] 国际化与创作 - 北京国际音乐节将迎来26个国家700多位艺术家及8支乐团 多部作品为首演 [7] - 天桥艺术中心40%演出项目为国际项目 涵盖音乐剧、话剧等多种类型 [7] - 福浪Livehouse每年合作近200家国内外乐队及艺人 包括老狼、周迅及国际艺术家Cory Wong等 [7] 创新与科技赋能 - 天桥艺术中心推进"天桥一号"项目 集聚行业资源推动产业孵化 [4] - 通过改造创新空间推出新空间剧目 探索演艺与科技、商业等多业态融合模式 [4] - 北京市建立全链条艺术创作扶持机制 2025年市属14家院团计划推出42部新创剧目 目前已演出15部 [7] 文化品牌活动 - 北京开展品牌演艺活动约130个 中国戏曲文化周连续八届举办3180余场表演 吸引观众106.3万余人 [7] - 艺术人才培养高质量推进 2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创作扶持工程及人才培养计划 [7]
上半年北京市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9万场,票房收入超23亿元
新京报· 2025-09-04 07:24
北京演艺市场整体表现 - 2023年北京演艺之都建设首次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 [1] - 2024年上半年全市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9万场 观众超697万人次 票房收入超2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0% 10.5% 17.8% [1] - 2024年全市营业性演出约5.7万场 观众超1280万人次 票房收入超39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5.6% 12.5% 73.6% [7] - 2024年1-6月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102场 观众约224.8万人次 票房收入约1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3.3% 45.8% 35.7% [7] 天桥艺术中心运营数据 - 总占地面积1.65公顷 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拥有4个不同规模剧场及1万平方米配套空间 [2] - 2015年开幕至2024年累计上演1626部剧目 演出6601场 国外剧目占比40% 观众突破340万人次 [2] - 2024年共演出1013场 实现票房收入2.17亿元 [2] - 每年近1000场演出中40%为国际项目 涵盖音乐剧话剧舞剧等多种类型 [2] - 连续五年获评北京十大文化消费地标 入选北京市100家文旅体验基地 [2] 天桥艺术中心发展战略 - 推进天桥一号项目吸引创作人员演员和行业资源集聚 推动区域演艺产业孵化发展 [3] - 通过改造创新空间推出新空间剧目 探索演艺与科技商业等多业态融合创新模式 [3] - 从单一演出场地发展为全产业链平台 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经验 [3] 福浪LIVEHOUSE运营特色 - 由大小两个场馆构成 大场地容纳1200人 小场地容纳450人 [4] - 2023年3月试营业以来累计举办演出500余场 公益及商业活动40余场 年引流周边区域近50万人次 [4] - 每年约60%场次为国外乐队演出 [4] - 2023年12月入选朝阳区首批演艺新空间挂牌单位 一年后认定为北京市首批市级演艺新空间 [4] 福浪LIVEHOUSE行业影响 - 国际艺人主动成为推荐官 使福浪在海外音乐圈成为北京巡演选项 [5] - 突破传统演出场地单一模式 深度融合音乐社交娱乐多元业态 [4] - 接手运营奥森公园南门大草坪 打造沿城市中轴线向北延伸的演出经济带 [6] 北京市政策支持与规划 - 出台《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支持大型演出活动演艺新空间精品演出演艺企业四类项目 [8] - 已完成大型演出活动和精品演出第一批次申报 计划9月中旬开展第二批次申报 [8] - 累计培育85家演艺新空间 预计2025年底达到100家 [8] 2025年演出计划 - 市属14家院团计划推出42部新创剧目 目前已演出15部 [8] - 10月北京国际音乐节将迎来26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位艺术家及8支乐团 多部作品为首演 [8] - 2025年将举办张杰凤凰传奇刀郎孙燕姿等大型演唱会及草莓音乐节元气森林音乐节等大型活动 [7]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从剧场到Livehouse 北京演艺新空间重塑文化消费版图
北京商报· 2025-09-03 05:55
演艺市场整体表现 - 2024年1-6月北京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9万场 观众697万人次 票房收入2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0% 10.5% 17.8% [2] - 2025年预计举办张杰 凤凰传奇 刀郎 孙燕姿等大型演唱会及草莓音乐节 元气森林音乐节等多元演出活动 [2] - 天桥艺术中心十年累计上演1626部剧目 演出6601场 其中国外剧目占比40% 观众总数突破340万人次 [3] 演艺新空间发展 - 北京市已累计培育85家演艺新空间 预计2025年底达到100家 [1][5] - 福浪Livehouse作为市级演艺新空间 累计举办演出500余场 年引流周边区域50万人次 [4] - 开心麻花·花花世界 繁星戏剧村等推出《偷心晚宴》《朱莉小姐》等沉浸式戏剧作品 [5] 国际化与科技融合 - 天桥艺术中心每年40%演出项目为国际项目 涵盖音乐剧 话剧 舞剧等多种类型 [8] - 第28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将于2025年10月举办 来自26个国家700多位艺术家及8支乐团参演 [8] - 福浪Livehouse每年合作国内外艺人近200家 包括老狼 周迅及Cory Wong等国际艺术家 [8] 机构运营与创作 - 天桥艺术中心2024年演出1013场 实现票房收入2.17亿元 [3] - 北京市属14家院团2025年计划推出42部新创剧目 目前已演出15部 [8] - 天桥艺术中心推进"天桥一号"项目 推动演艺产业孵化与多业态融合 [4]
上半年剧场类演出票房收入超54亿元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18
行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剧场类演出总场次达16 05万场 票房收入54 02亿元 观众人数2055 01万人次 [1] - 票房收入前200名的剧场类演出IP在2025年场次 票房 观众人数较2024年均有显著提升 [1] - 口碑效应成为剧场类演出产品扩展观演人群的关键因素 [1] 品类分析 - 话剧保持演出品类优势地位 场次同比增长16% 票房同比增长3% [1] - 脱口秀因专业剧场演出场次激增 演出场次同比增长54 1% 票房同比增长134 9% 成为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 [1] - 音乐剧市场持续增长 票房同比增长15 1% [1] - 舞蹈演出市场整体趋稳 票房实现小幅增长 [1]
今年脱口秀、舞剧、音乐剧等市场杀疯了
36氪· 2025-08-05 23:44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剧场类演出市场涨势迅猛 呈现爆发式增长 [3] - 脱口秀场次同比增长54.1% 票房同比增长134.9% 成为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 [3] - 话剧场次同比增长16% 票房同比增长3% [3] - 音乐剧票房同比增长15.1% [3] 细分赛道表现 - 脱口秀个人专场巡演累计超千场 观演观众超60万人次 [8] - 单场500人以上脱口秀演出达650余场 同比增长8倍 [11] - 呼兰《草台班子》专场举办58场 超7.2万观众观演 场均超1200人 大麦评分9.6 [8] - 精品舞剧带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 现象级IP包括《只此青绿》《红楼梦》《孔雀》《咏春》等 [11] - 新国风音乐剧《锦衣卫之刀与花》成年度黑马 大麦评分9.8 [13] - 女性向音乐剧《她对此感到厌烦》大麦评分达9.9 [13] - 国际经典音乐剧引进加速 包括《巴黎圣母院》《日落大道》《芝加哥》等原版剧目 [13] - 音乐剧《SIX》引跨城观演比例达30.8% [13] 区域市场特征 - 上海北京为两大核心票仓 上半年票房占比分别达21.4%和21.1% [23] - 二线城市场次持续增加 带来小幅票房增量 [23] - 低线城市潜力显现 苏州进入票房TOP10城市 贡献占比2.8% [23] - 爆款IP下沉趋势明显 《只此青绿》巡演至衡阳、宁波、常州、青岛、厦门等低线城市 [6] 消费群体变化 - 00后观众在沉浸式演出、音乐剧、脱口秀中购票占比达23.0%以上 [23] - 人气舞剧A角如朱洁静、唐诗逸受到年轻观众追星式热捧 [11] 演出形式创新 - 沉浸式演出场次、票房、人次持续增长 [27] - 环境式音乐剧《时光代理人》《辛吉路的画材店》受年轻观众追捧 [27] - 复合类型沉浸式演出如惊悚喜剧《开关SWITCH》、悬疑音乐剧《怪物》《幽灵》市场反响热烈 [27] 行业发展趋势 - 爆款IP商业价值凸显 《只此青绿》《戏台》等IP通过巡演和影视改编扩大商业增量 [17] - 社媒化宣发和流量化追星现象突出 阿云嘎、陈丽君等人气演员带动市场消费 [27] - 行业持续走向精品化路线 优质内容成为市场核心竞争力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