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区域经济

搜索文档
“文化客厅”为何一座难求(连线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25-09-22 22:21
对话人: 同时,也需警惕"为创新而创新"的误区。部分主创将重心放在形式包装上,噱头大于内容,这种短视行 为不仅会透支自身口碑,更会消耗整个市场的信任。另一方面,当舞台科技成为便捷的"解决方案",容 易导致作品形态、风格趋同。创作者应坚持从内容和表达出发,避免陷入技术驱动下的思维固化。 周珊珊:网络既助力传播,又带来短视频、短剧等"竞品"。找准剧场演出的独特价值,借力互联网的赋 能作用,这不仅关乎剧场自身发展,更体现着文化产业在多元业态中找准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智 慧。 罗群:实际上,剧场演出与短视频、微短剧等线上内容的主要受众并非高度重叠,不同文艺形式也未必 相互分流。 剧场演出的独特优势,在于稍纵即逝、不可复制、不能倍速的现场感——观众与演员身处同一时空,面 对面表演形成独一无二的观演氛围,即便"白璧微瑕"也能成为专属记忆。这种体验是线上无法复刻的, 也是剧场演出立足的根本。 向互联网借力,关键在于推动演艺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让优质内容与知音相遇。社交网络既是宣发利 器,也能倒逼创作者、演出方提升创作演出水平,形成"品质—口碑—收益"的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 中,应尊重市场规律,让行业在创新中拔节生长。 周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