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汾系列

搜索文档
高度酒库存积压,低度酒预售秒空!白酒企业要靠“降度”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9-03 13:40
行业趋势 - "降度"成为2025年中国白酒行业最热门关键词 行业头部企业纷纷推出低度酒产品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2][3][14] - 中国低度白酒市场规模从2020年200亿元攀升至2024年570亿元 预计2025年突破74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30% [4] - 低度酒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25% 增速远超白酒行业整体水平 成为酒企开辟新增量市场的重要方向 [15] 消费群体变化 - 90后 00后成为酒水消费主力人群 白酒在年轻人喜爱的酒饮品类中仅占19% 远低于啤酒的52%及洋酒 果酒类的29% [5] - 年轻人普遍排斥高度白酒的辛辣刺激感 对低度酒偏好度较高 低度酒成为年轻人"微醺消费"与"轻松社交"的载体 [3][5] 企业产品布局 - 五粮液推出29度"一见倾心"低度酒新品 采用双规格策略 500ml单瓶装定价399元 100ml×3礼盒装售价300元 精准锁定300-400元价格带 [7] - 泸州老窖成功研发28度国窖1573 同时6度 16度的超低度产品进入测试阶段 其38度国窖1573已成为首个破百亿的低度白酒大单品 在国窖品系中销售占比提升至50%左右 [12] - 贵州茅台通过悠蜜品牌推出33.8度白酒和覆盆子白兰地等14款新品 并完成酱香系列低度酒体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 [6] - 洋河股份计划升级33.8度微分子白酒系列 集中上市果酒 露酒和低度潮饮等产品 形成多元化低度酒产品矩阵 [11] - 舍得酒业推出29度"舍得自在" 强调"自在饮酒"的生活态度 瞄准年轻消费者的轻社交需求 [9] - 山西汾酒推出30-45度低度青花汾系列和果味清香型白酒 营销上创新采用"日咖夜酒"模式 [10] - 酒鬼酒推进"两低一小"产品战略 完成33度 28度 21度 18度等多款低度产品储备 [13] 技术挑战 - 低度酒存在浑浊 口感寡淡和水解"三道坎"技术难题 需要企业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和老酒储备 [16] - 舍得酒业采用负压膜过滤及梯度温和降度固香技术 低温无氧保鲜等工艺 五粮液选用高品级老酒作为基酒和风味酒支撑 [16] 市场机遇与挑战 - 国内潜在年轻酒饮人群规模达4.9亿 支撑起的市场规模高达4000亿元 [15] - 2025年上半年白酒消费三大核心场景(政务 商务 聚饮)均呈现下滑态势 酒企亟需开拓新市场空间寻找增长突破口 [15] - 低度酒产品同质化已不可避免 需要实现差异化竞争 年轻消费者对白酒的消费习惯尚未完全形成 需要加强市场教育 [18] - 不同区域市场对低度酒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北方部分传统白酒消费区域仍以高度酒为主 [18]
高度酒库存积压,低度酒预售秒空:白酒企业要靠“降度”突围?
新浪财经· 2025-09-03 13:16
行业趋势 - "降度"成为2025年中国白酒行业最热门关键词 白酒企业纷纷通过推出低度酒产品实现品牌年轻化转型[1][2][4] - 中国低度白酒市场规模从2020年200亿元增长至2024年570亿元 预计2025年突破74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30%[4] - 低度酒市场规模预计达74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5% 增速远超白酒行业整体水平[14] 消费群体变化 - 90后 00后成为酒水消费主力人群 白酒在年轻人喜爱的酒饮品类中仅占19% 远低于啤酒52%及洋酒 果酒类29%[4] - 年轻消费者排斥高度白酒的辛辣刺激感 对低度酒偏好度较高 支撑起4000亿元市场规模[4][14] - 低度酒产品成为年轻人"微醺消费"与"轻松社交"载体 打破传统白酒厚重的商务标签[2] 企业产品布局 - 五粮液推出29度"一见倾心"低度酒新品 采用双规格策略 500ml单瓶装定价399元 100ml×3礼盒装售价300元[2][7] - 泸州老窖成功研发28度国窖1573 同时6度 16度超低度产品进入测试阶段[11] - 洋河股份计划升级33 8度微分子白酒系列 集中上市果酒 露酒和低度潮饮等产品[10] - 舍得酒业推出29度"舍得自在"产品 强调"自在饮酒"生活态度[8] - 山西汾酒推出30-45度低度青花汾系列和果味清香型白酒 采用"日咖夜酒"营销模式[9] - 贵州茅台通过悠蜜品牌推出33 8度白酒和覆盆子白兰地等14款新品[5] - 酒鬼酒推进"两低一小"产品战略 完成33度 28度 21度 18度等多款低度产品储备[12] 技术挑战 - 低度白酒存在浑浊 口感寡淡和水解"三道坎"技术难题[15] - 降低酒度同时保留白酒风味需要较强技术实力和老酒储备 导致生产成本上升[14][15] - 舍得酒业采用负压膜过滤及梯度温和降度固香技术 五粮液选用高品级老酒作为基酒和风味酒支撑[15] 市场竞争 - 低度酒产品同质化已不可避免 需要实现差异化竞争[17] - 不同区域市场对低度酒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北方部分传统白酒消费区域仍以高度酒为主[17] - 五粮液29度新品上市两天预售订单破万 显示市场接受度正在提升[16]
“像素级复刻汾酒”的汾阳王,为什么不被认可? | 酒业内参
新浪科技· 2025-08-19 00:42
公司战略与目标 - 公司提出"进击全国清香第二品牌"的战略目标 旨在从产区第二奔赴行业品类第二 [2][8] - 公司加速全国化布局 在广州 内蒙古 江门 咸阳等多地开展推介会 并与大商粤强合作在广东16个地级市密集布局网点 计划年底实现3万个网点落地 [2][8] - 公司采用"前置性投入"策略绑定全国性超级经销商 以利润换时间快速完成全国化铺货 [8] 产品策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产品实行"像素级复刻汾酒"策略 典藏黄盖/府藏红盖包装设计与汾酒玻汾黄盖/红盖高度相似 青花系列与汾酒青花汾系列在定位 包装及命名方式上高度雷同 [4][5] - 产品定价策略紧密对标汾酒 典藏黄盖均价25.3元/瓶(475ml)较汾酒黄盖53元/瓶低约52% 青花20定价590元/瓶较汾酒青花汾20的450元/瓶高约31% [5] - 公司依循"汾酒十诀"工艺酿酒 采用与汾酒高度相仿的"12382"工艺核心及三曲酿酒法 生产基地与汾酒同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杏花村镇核心产区 [7] 销售表现与市场规模 - 公司当前销售规模在10亿-50亿元区间 虽增速可观但未达全国化关键阶段 [2][9] - 客单价较低 中高端产品矩阵销售占比势微 消费者心智占位模糊且社交属性不强 [9] - 渠道流通性较差 百荣市场仅流行小酒和青绿瓶产品 利润空间有限且终端拿货意愿低 [9] 竞争环境与行业挑战 - 公司面临与湖北黄鹤楼和河南宝丰酒的直接竞争 但在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知名度方面存在显著差距 [7][9] - 山西本地消费者认知度有限 部分消费者因价格低廉选择购买(黄盖玻汾价格可购买两瓶典藏黄盖) 且易被误认为汾酒子品牌 [5][7] - 品牌全国化与营销全国化人才缺失 成为省外发展的主要障碍 [2][9]
“汾酒速度”再进阶:三大势能叠加,中国名酒奏响“价值回归”序章
长江商报· 2025-08-06 03:2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360.11亿元 同比增长12.7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43亿元 同比增长17.29%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65.22亿元 同比增长7.72% 一季度净利润66.48亿元 同比增长6.15% [1] - 2024年中高端产品营收占比提升至73.97% 中高价酒类销售收入265.32亿元 同比增长14.35% [6][7] 高端化战略 - 青花汾系列2022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大关 2024年保持增长势头 通过香型加价格双重优势在商务宴请场景替代部分竞品 [7] - 实施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策略 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玻汾控量 老白汾上量 青花20放量 青花26及以上增量 [6] - 玻汾系列预计未来2至3年销售额突破百亿元 凭借品牌势能工艺优势与渠道穿透力重塑光瓶酒行业格局 [7] 全国化布局 - 2024年山西省内市场销售额135亿元 同比增长11.72% 省外市场销售额223.74亿元 同比增长13.81% 省外销售占比达62.37% [10] - 经销商总数4553家 构建金字塔型体系 包括57家亿元以上经销商和768家千万以上经销商 平均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 [8] - 在16个国家级都市圈及北京上海等重点市场加大投入 通过上山下乡战略加速渗透 提升品牌知名度 [10] 品牌与营销 - 2025中国酒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TOP30显示品牌价值增幅24.4% 位居白酒行业第一 [10] - 2024年营销费用37.26亿元 营销费效比10.35% 通过五码合一和汾享礼遇等数字化手段提升营销效率 [10] - 名酒企业的品质势能品牌势能文化势能通过科学经营转化为经营成果 释放覆盖全国的能量 [3] 行业地位 - 白酒行业集中度向名酒产区及名酒企业集聚 清香型白酒市场持续扩容 汾酒引领清香复兴 [3] - 在消费疲软价格倒挂库存高压的行业背景下 公司逆势保持增长 延续汾酒速度 巩固行业前三地位 [4] - 飞轮效应体现为品质品牌品类市场文化多重优势叠加 完成从战略蓄力到动销提升的动能释放 [6]
2024年汾酒逆势实现双位数增长,增长动能充沛彰显发展韧性
第一财经· 2025-05-06 08:32
核心观点 - 山西汾酒在2024年白酒行业整体承压背景下实现营收360 1亿元(同比+12 8%)和归母净利润122 4亿元(同比+17 3%)的双位数增长 营收规模稳居行业前三 [1] - 公司通过"复兴纲领"战略在产品矩阵优化与市场扩张方面取得关键突破 构建了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1] - 2025年公司提出全国化2 0 年轻化1 0 国际化1 0三大重点方向 推动清香品类从"品类热"迈向"产业强" [7][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产销率95 96% 生产量 销售量 库存量均保持正向增长 [3] - 中高价酒类(每升130元及以上)收入增长14 4%至265 3亿元 占总收入74% 毛利率微升至84 5% [3] - 其他酒类(每升130元以下)收入提升9 4%至93 4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65 2亿元(同比+7 7%) 净利润66 5亿元(同比+6 2%) [7] 产品策略 - 青花汾系列2024年继续放量 成为业绩增长核心动能 并发布新品青花26强化中高端产品定位 [3] - 玻汾凭借高性价比实现近百亿销售额 坐稳光瓶酒市场头把交椅 [4] - 通过"香型+价格"双重优势 青花系列成功卡位次高端商务场景 部分替代浓香型竞品 [3] 市场扩张 - 2024年省外收入增速(13 8%)超省内(11 7%) 省外销售额223 7亿元 占比达62 37% [4] - 经销商数量增至4553家 包括51家亿元级大商和768家千万级以上经销商 [4] - 全国化2 0战略重点突破长三角 珠三角等核心经济圈 并通过"上山下乡"渗透县级市场 [8] 战略布局 - 通过"五码合一"技术和"汾享礼遇"数字化工具提升终端动销效率 费效比优化至10 4% [4] - 年轻化1 0策略侧重低度化产品和国潮营销(如封藏大典)触达Z世代 [8] - 国际化1 0依托"一带一路"布局海外市场 打造中国特色酒文化表达体系 [8] 文化赋能 - 通过打造可品鉴的文化 高品位的品牌 有故事的产品来传播汾酒文化 [9] - 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提升品牌形象 [9] - 挖掘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增强消费者精神共鸣 [9]
逆境突围!解密汾酒 2024 年报背后的增长密码
经济观察网· 2025-05-02 12:41
行业背景 - 白酒行业面临结构性变革,消费疲软、价格倒挂、库存高压等问题突出,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个性化 [1] 公司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360.11亿元,同比增长12.79%,净利润122.43亿元,同比增长17.29%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65.22亿元,同比增长7.72%,净利润66.48亿元,同比增长6.15% [1] - 公司业绩延续"汾酒速度",巩固行业前三地位 [1] 产品策略 - 采用"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策略,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2] - 玻汾连续多年稳居光瓶酒市场销量前列,年消费量超2亿瓶,90后消费占比超50% [2] - 老白汾作为腰部产品,具备清香品类大单品潜质,是第二阶段重要增长点 [3] - 青花汾系列2024年营收占比超50%,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 [3] - 推出青花汾酒26复兴新品,填补产品线空白,强化高端市场竞争力 [3] - 实施4个百亿单品策略,竹叶青酒瞄准银发市场和泛预调酒市场,杏花村系列计划2025-2026年全国化布局 [4] 市场布局 - 2024年经销商数量达4553家,亿元以上经销商增至51家,平均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 [5] - 山西市场销售额135亿元,同比增长11.72%,省外市场销售额223.74亿元,同比增长13.81%,占比提升至62.1% [6] - 对16个国家级都市圈及重点市场统筹规划,实施"上山下乡"战略加速渗透 [6] - 产品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出口额同比增长35% [7] - 在"一带一路"市场设立文化体验中心,活动曝光超3000万次 [7] - 2015年颁布食品安全企业内控国际标准,国际化布局先行 [7] 品牌建设 - 举办"走进汾酒第一车间"、封藏大典等活动,强化品牌传播 [9] - 牵头成立中国酒业活态文化研究院,传承汾酒文化 [9] - 青花26延续"伏曲冬酿"传统工艺,增强产品竞争力 [9] - 2025年品牌价值增幅24.4%,位居白酒前列 [9] - 数字化赋能营销,推出"五码合一"和"汾享礼遇"等创新举措 [10] - 清香型白酒2023年销售收入900亿元,同比增长10%,市场份额15%,汾酒引领清香复兴浪潮 [10] 可持续发展 - 推进绿色酿造,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 [12] - 参与乡村振兴,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创造就业岗位 [12]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 [12] 未来战略 - 实施"全国化2.0、年轻化1.0、国际化1.0"三大营销重点 [13] - 全国化2.0以"上山下乡战略、商业共同体战略"为主体思路 [13] - 年轻化1.0围绕多个年轻化维度贴近年轻消费者 [13] - 国际化1.0通过七大国际化举措推动全球市场拓展 [13]
山西汾酒2024年营收超360亿 清香龙头的三重进阶密码
北京商报· 2025-04-30 12:11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360.11亿元,同比增长12.79%,净利润122.43亿元,同比增长17.29%,稳居行业前三 [1] - 中高价酒类产品销售收入265.32亿元,同比增长14.35%,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73.68% [3] - 省外市场营收223.74亿元,同比增长13.81%,省外经销商数量达3718家,新增598家 [4] 产品战略 - 青花汾系列为核心战略产品,2024年12月推出"青花汾酒26·复兴"拓展高端及新兴消费群体 [3] - 明确推动玻汾系列、老白汾系列、青花20系列、青花30系列全面突破百亿规模的目标 [3] 品牌建设 - 通过京剧联名文创、杏花节文化活动、"走进汾酒第一车间"等强化文化赋能 [5] - 连续举办三届抖音挑战赛,打造"汾·动24H"快闪店,采用"日咖夜酒"模式推动年轻化 [5] - 2025年启动"年轻化1.0战略",作为复兴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5] 市场扩张 - 省外市场营收占比提升,全国化布局稳步推进,经销商网络持续扩张 [4] 可持续发展 - 2025年目标全要素高质量增长,保持营收稳健增长,扎根行业第一方阵 [7] - 发布ESG报告,将环境、社会、治理责任融入发展战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7] - 启动碳达峰行动,原粮水源等环节贯彻ESG理念,强化长期竞争力 [7]
2024年营收突破360亿元,清香白酒龙头延续发展韧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07:53
核心观点 - 山西汾酒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实现逆势增长,2024年营收360.11亿元(+12.79%),净利润122.43亿元(+17.29%),2025年Q1营收165.22亿元(+7.72%),净利润66.48亿元(+6.15%)[1] - 公司通过高端化战略和全国化布局实现突围,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73.97%,青花汾系列销售额超百亿且同比增长14.35%[3] - 省外市场销售额223.74亿元(+13.81%),占比达62.37%,全国化战略取得实质性突破[5] - 清香型白酒市场持续扩容,汾酒引领行业品质升级与文化复兴[6] 高端产品战略 - 实施"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策略,青花20新品精准发力,青花26填补价格空白带,推动产品结构优化[3] - 青花汾系列2024年销售收入265.32亿元(+14.35%),在次高端市场成功卡位[3] - 玻汾系列计划未来2-3年突破百亿销售额,凭借品牌势能重塑光瓶酒行业格局[3] 全国化布局 - 构建4553家经销商的金字塔体系,包括57家亿元级和768家千万级经销商,平均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5] - 在16个国家级都市圈及北京、上海等重点市场加大投入,实施"上山下乡"战略加速渗透[6] - 山西市场销售额135亿元(+11.72%),省外10亿级市场持续增加,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潜力显著[5][6] 品牌与营销 - 品牌价值增幅24.4%位居白酒行业第一,营销费用37.26亿元,费效比10.35%[6] - 通过"五码合一"和"汾享礼遇"等数字化手段提升营销效率[6] - 营销活动提升省外市场知名度,推动市场渗透率提升[6] 行业地位 - 稳居行业前三,在"产能过剩""价格倒挂""库存高压"的行业环境下展现穿越周期的韧性[1] - 引领清香型白酒复兴,为行业品质升级与文化复兴树立标杆[6]
“汾酒速度”再进阶:三大势能叠加 奏响“价值回归”序章
南方都市报· 2025-04-29 14:4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360.11亿元,同比增长12.79%,归母净利润122.43亿元,同比增长17.29%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65.22亿元,同比增长7.72%,净利润66.48亿元,同比增长6.15% [2] - 中高端产品营收占比提升至73.97%,产品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4] 高端化战略 - 青花汾系列2024年销售收入265.32亿元,同比增长14.35%,次高端市场卡位成功 [5] - "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策略推动价格带上移,青花20在商务场景替代竞品 [4][5] - 玻汾系列计划2-3年内突破百亿销售额,重塑光瓶酒行业格局 [5] 全国化布局 - 省外市场销售额223.74亿元,同比增长13.81%,占比达62.37% [6] - 经销商总数4553家,57家亿元级经销商,平均销售收入近1000万元 [6] - 在16个国家级都市圈及北上广深重点布局,"上山下乡"战略加速渗透 [6] 品牌与营销 - 品牌价值增幅24.4%,位居白酒行业第一 [7] - 2024年营销费用37.26亿元,费效比10.35%,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 [7] - "五码合一"和"汾享礼遇"等创新模式强化终端动销 [7] 行业地位 - 清香型白酒市场持续扩容,公司引领品类复兴趋势 [2][3] - 行业集中度向名酒企业集聚,品质、品牌、文化势能转化为经营成果 [2] - 证券机构看好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突破潜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