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硫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公司接手欧洲锂电池巨头后,无一车企愿与其合作
鑫椤锂电· 2025-08-28 07:55
北伏破产与资产收购 - 瑞典锂电池制造商北伏于2024年3月12日申请破产 债务总额超80亿美元 此前筹集资金约150亿美元[1] - 北伏成立于2016年 曾获欧盟资助及大众 宝马 沃尔沃等车企注资 最高获得550亿美元电池供应合同[2] - 美国锂硫电池制造商Lyten于2024年8月7日收购北伏在瑞典和德国的剩余资产[2] 北伏经营失败原因 - 公司因经营问题陷入低产能和低良品率困境 2023年实际产量仅为设计产能的1%[2] - 2024年主要客户取消订单 导致企业最终破产[2] Lyten公司背景与计划 - Lyten为新兴锂硫电池制造商 已在试点工厂小批量生产锂硫电池 投资者包括Stellantis 联邦快递和美国政府[2] - 收购北伏旨在利用其生产设备加速锂硫电池量产 目标2028年底实现电动汽车锂硫电池大规模生产[4] - 公司CEO表示若能以良好质量持续交付产品 北伏原有客户有望回归[3] 车企对Lyten的冷淡反应 - 前北伏投资方斯堪尼亚称讨论订购电池为时尚早 Stellantis表示需满足技术验证和产业化规模等条件[3] - 宝马称增加新供应商需漫长过程 北伏继任者可能被考虑但尚未明确[3] - 某欧洲车企因Lyten仅具备小批量研发生产能力 于六个月前放弃合作[3] 锂硫电池行业前景 - 电池专家认为锂硫电池在2030年前不太可能应用于新能源汽车[4] - 行业观点指出中国耗费15-20年及1500亿美元才达到当前电池制造水平 强调技术发展无捷径[4]
美国公司接手欧洲锂电池巨头后,无一车企愿与其合作
观察者网· 2025-08-27 02:08
公司破产与收购 - 瑞典锂电池制造商北伏于2025年3月12日正式向斯德哥尔摩地方法院提交破产申请 成为瑞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企业破产事件[1] - 北伏破产前向政府和投资者筹资约150亿美元 其关联企业在破产程序中的债务总额超过80亿美元[3] - 美国锂硫电池制造商Lyten于8月7日宣布收购北伏在瑞典和德国的所有剩余资产[3] 公司发展历程 - 北伏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 在初创阶段获得欧洲政界大力扶持 旨在与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等厂商竞争[3] - 公司获得欧盟资助及多家欧洲车企注资 包括大众、宝马、沃尔沃等 最高获得价值550亿美元的电池供应合同[3] - 由于经营存在严重问题 北伏始终无法突破低产能和低良品率局面 2023年谢莱夫特奥工厂实际产量仅为设计产能的1%[3] 行业技术发展 - 收购方Lyten是一家新兴美国锂硫电池制造商 目前在其试点工厂小批量生产锂硫电池[3] - Lyten计划借助北伏的研发和生产设施 在2028年底之前实现电动汽车锂硫电池的大规模量产[5] - 电池专家认为在2030年之前 锂硫电池不太可能应用于新能源汽车[7] 客户与合作伙伴关系 - 北伏的主要客户在2024年纷纷取消订单 导致企业最终走向破产[3] - Lyten现有合作伙伴包括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 投资者包括美国联邦快递和美国政府[3] - 在Lyten收购北伏后 没有任何汽车制造商表现出恢复合作的意向 前投资方斯堪尼亚表示讨论订购电池为时过早[5] 产能与制造挑战 - 美国硅阳极材料公司GDI的CEO指出中国花费15到20年和1500亿美元才达到当前电池制造水平 强调技术发展需要长期投入[7] - 有欧洲车企电池负责人表示六个月前放弃与Lyten合作 原因是其只具备支持研发的小批量生产能力[5] - Stellantis发言人表示任何供应协议都将取决于技术验证、产业化规模提升、本地生产能力以及商业条款[5]
五年十年后,新能源车能够进化到什么程度?
36氪· 2025-08-25 08:16
核心观点 - 新能源车产业正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 能源系统 机械载体和智能交互等领域出现突破性进展 推动车辆从交通工具演变为移动能源节点和智能空间 产业格局和社会伦理面临重构 [1][2][12][17][22][25] 能源系统转型 -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突破500Wh/kg 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800公里 [2] - 钠离子与锂硫电池使成本下降50% 车辆成为分布式能源网络节点 [2] - V2G技术普及:1000辆80kWh新能源车可提供小型抽水蓄能电站级调峰能力 车主峰段售电收益可覆盖车辆保险费用 [4] - 重卡搭载兆瓦时级电池包 运输途中可反向供电支持偏远地区临时设施 [7] - 光伏高速公路与无线充电结合 车辆行驶中获取能量 [2] 机械载体进化 - 4D打印底盘和材料自修复技术可在碰撞后72小时内恢复结构强度 [8] - 模块化平台允许用户更换电池组 驱动电机和座舱模块 车辆寿命从物理报废转向功能迭代 [8] - 碳纤维-液态金属复合材料使车身轻量化程度突破60% 材料在-30℃至80℃环境自动调节刚性 [9] - 风阻系数低于0.15的车型普及 每度电行驶里程从7公里提升至12公里 [11] - 自诊断芯片与3D打印维修站使重大故障维修时间缩短90% [11] 智能交互升级 - 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突破2000TOPS 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界限模糊 [12] - 脑电波传感检测乘客疲劳度 对突发心脏病预警准确率达89% [14] - 全国完成7000多公里智能化道路改造 2030年主要城市建成数字孪生交通系统 [14] - 云控平台使暴雨天气事故率下降76% 路侧毫米波雷达可穿透水雾感知百米外障碍物 [14] - L4级以上事故由车企 云平台和基础设施运营商按动态比例担责 [16] 产业格局重塑 - 2030年国内市场形成"6+N"格局 6家年销百万级巨头与若干小众品牌共存 [17] - 中小型企业深耕场景:车辆转型为移动便利店 车顶无人机实现5分钟生鲜送达 [17] - 纯电货船配备自动系缆系统 船体光伏日发电量满足80%动力需求 [17] - 欧盟碳关税政策倒逼中国车企在塞尔维亚建设零碳工厂 利用风能生产电池使出口车辆税费降低34% [20] 社会伦理重构 - 车辆空闲时段授权给社区作为移动自习室或远程医疗点 共享收益抵扣月供使家庭拥车成本下降57% [22] - "微电桩"计划使老旧小区充电设施覆盖率从不足30%提升至95% [24] - 农村微型电动车结合光伏车棚使运输成本降至燃油车1/8 自动驾驶运输队通过云端调度优化物流路径 [24] 产业发展现状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2500万辆 中国品牌以60%全球份额主导市场 [1] - 新能源车续航超过800公里 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 [1]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 [28]
赣锋锂业20250822
2025-08-24 14:47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负5.31亿元 经营性现金流为3亿元 总营收为83.7亿元[3] * 公司综合毛利率约为11% 其中锂化工板块毛利率为8.36% 锂电池板块毛利率为14.1%[2][3] * 公司投资收益为3.14亿元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为2.77亿元 资产减值损失为1.94亿元[2][3] * 公司业务结构为锂化工板块占比56.7% 锂电池板块占比35.5% 其他业务占比7.7%[3] * 公司通过处置部分易处资产改善现金流状况 上半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收益共计5亿元 其中易储交付电站带来2.4亿元收益[35][41] 上游资源项目进展 * 马里古拉米纳项目正常运营 计划全年发出30万吨矿石 已发出两船货物 第三船即将发出[2][8][9] * 阿根廷Quechua盐湖项目全年生产指引为3到3.5万吨 上半年已完成一半产量[2][5] * Mariana盐湖项目处于逐步小批量出产阶段 今年预计实现小几千吨产出 当前成本较高[34] * CEO盐湖项目降本效果显著 现金成本从2024年第四季度6800美元/吨降至2025年上半年6000美元/吨[12][13] * PPG项目与阿根廷锂业签署合作协议 计划将产能从5万吨提升至15万吨 赣锋占67%股份[2][15] * 四川省年产能5万吨大型项目及青海省1000吨金属锂项目已启动[5] 锂电池与储能业务 * 公司电池业务计划2025年出货33G瓦时 上半年储能电芯供不应求[4][19] * 电芯价格上涨适用于部分客户 主要受需求旺盛及锂价上涨影响[4][20] * 公司在建新电池产能主要集中在重庆 预计2026年逐步增加产能[4][20] * 公司通过深圳易储和汇储两个平台完成多个共享储能电站交付并网[7] * 公司计划通过易储方式销售约10G瓦时电池 上半年出货量约为2G瓦时[28]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子公司锋锂实现软包和圆柱固态电池生产 软包能量密度覆盖320至550瓦时/千克 圆柱能量密度高达330至420瓦时/千克[6] * 软包固态电池循环寿命高达1000圈 已通过车规级认证 与无人机及EVATO企业达成合作[6] * 圆柱形固态电池日产量达到5万支21,700型号 计划2026年初实现量产[6] * 公司推出304安时方形储能固态电池 并计划推出314安时及392安时新型产品[5][7] * 公司在硫化物材料和对应电解质生产方面没有遇到特别大问题 2025年或2026年将在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出货[29] 成本与产能管理 * 马里矿成本不稳定 主要因设备产能利用率仅70% 正在进行技术改造和新增设备[23] * 马里矿目前使用柴油发电 未来计划采用光伏配储能方案以降低能源成本[23] * 镁金项目年产量约为6000吨碳酸锂 云母选矿成本较低[24] * CO项目一期满产3.5万吨 中试线投入后总产能将提升至4万吨[40] * 公司锂盐端库存下降明显 目前库存水平可能只有一周左右[27] 行业环境与市场观点 * 公司预计未来锂价将维持在更高水平 如8万或9万元/吨 以满足170-180万吨需求[29] * 澳矿经营态度谨慎 高成本项目面临经营压力 中资企业参与澳矿投资增多[4][16] * 南美国家要求外资企业与本国国企组建合资公司并确保当地持股比例不低于35% 实施存在难度[30] * 智利 阿根廷和玻利维亚计划成立"里OPEC" 但实际约束力存疑[33] 战略规划与风险应对 * 公司一体化战略初步显效 下游锂电池与储能业务弥补上游资源端冲击[2][8] * 公司优先开采成本最低的资源 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固态电池出货量指引[4][29] * 公司债务杠杆率有所上升 但增长速度和斜率已经明显变缓[39] * 公司二期扩展计划尚在内部权衡阶段 包括CO项目二期 古拉米娜项目二期以及PPG一期等方向[38] * 马里近期的暴乱未对生产和运输造成显著影响 公司升级了安保系统并寻求政府和军队支持[8][9]
全球锂电持续整合 “欧洲的宁德时代”主要资产要被收购,曾是天齐锂业长协客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2:29
锂电池行业资本整合动态 - 美国锂硫电池制造商Lyten能源宣布收购破产电池制造商Northvolt的多数资产 包括瑞典和德国的生产设施、研发中心及知识产权 涉及资产价值约50亿美元 [1][2] - 被收购资产包含16GWh现有电池产能、超过15GWh在建产能 以及扩展至100GWh的规划产能 [2] - Lyten能源计划重新聘用部分被裁员工 并根据各设施情况评估人员配置 [3] Northvolt历史背景与行业地位 - Northvolt成立于2016年 创始团队包括前特斯拉高管 累计融资超150亿美元 获得宝马、沃尔沃等车企550亿美元订单 [1] - 曾被寄望成为"欧洲的宁德时代" 但2024年3月因产能瓶颈申请破产 [3] - 2021年瑞典谢莱夫特奥工厂投产 被视为欧洲锂电产业希望 [3] 技术路线差异分析 - Lyten专注锂硫电池技术 Northvolt采用传统锂离子技术 两者技术路线不同引发行业关注 [1][5] - 锂硫电池采用3D石墨烯阴极结构 具有高比能量、低成本优势 但存在循环寿命短、高温稳定性差等缺陷 [5] - 锂硫电池可能先在无人机、储能等对寿命要求低的领域商业化 [5] 上游锂矿资源布局 - 赣锋锂业计划与Lithium Argentina AG合作开发阿根廷盐湖 规划年产能15万吨LCE锂产品 [2] - Northvolt曾与天齐锂业签订氢氧化锂长协 2020-2025年约定采购量占奎纳纳工厂年产能6%-10% [4] 供应链财务影响 - 天齐锂业2023年对Northvolt履行合同金额6.7亿元 应收账款回款正常 [4] - 2024年履行金额骤降至1.16亿元 出现应收账款逾期情况 [5]
Northvolt“易主”美国电池企业
高工锂电· 2025-08-12 10:57
锂硫电池行业动态 - 美国锂硫电池初创公司Lyten收购欧洲电池企业Northvolt在瑞典和德国的剩余资产,估值约50亿美元,包含16GWh现有锂电池产能、15GWh未建成产能及相关知识产权[3] - Lyten此前已收购Northvolt位于美国的电池工厂和波兰的储能系统制造工厂及知识产权[3] - Lyten锂硫电池已在无人机及国防市场商业化,未来将拓展至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空间站等领域[4] - Lyten目前拥有数十亿美元储能系统订单,计划通过收购提升电池生产能力[5] 储能市场前景 - 美国储能电池出货量预计从2024年78GWh增长至2030年400GWh[5] - 欧洲储能电池出货量预计从2024年50GWh增长至2030年160GWh[5] - Northvolt原计划2030年在欧洲占据25%市场份额,相当于年产能150GWh[5] 锂硫电池技术优势 - 锂硫电池理论能量密度达2600Wh/kg,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优势[6] - Lyten锂硫电池采用3D石墨烯,不含钴和镍[6] - 该技术已在国际空间站进行演示验证太空兼容性[6] 行业竞争格局 - 欧美本土集成商如Nextera、Fluence、Tesla等已开始采购中国储能电池[5] - Lyten聚焦储能业务,拥有核心电池技术和本土化供应链[6] - 全球贸易保护抬头背景下,美系电池企业正建立竞争壁垒[6] 科达利公司信息 -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850[7] - 主要产品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便携式锂电池精密结构件[9] - 在国内重点锂电地区完成制造基地全覆盖[7]
欧洲电池新星被美国锂硫电池企业全资收购
收购交易概述 - 美国锂硫电池企业Lyten收购欧洲锂离子电池初创公司Northvolt几乎所有资产,包括瑞典和德国的超级工厂以及全部知识产权[2] - 收购资产包括Northvolt Ett现有的16GWh电池生产能力,以及正在建设中的超过15GWh产能[3] - Northvolt曾被视为欧洲电池产业最大希望,是迄今融资额最高的企业,2024年底在美国申请破产,2025年3月在瑞典申请破产[3] 收购资产详情 - 收购标的包括瑞典旗舰超级工厂Northvolt Ett、瑞典电池研发实验室Northvolt Labs、德国超级工厂Northvolt Drei以及所有剩余知识产权[4] - Lyten还有意收购Northvolt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工厂Northvolt Six,该工厂集成了电芯、活性正极材料生产及回收设施[3] - Northvolt现任管理团队多名成员计划加入Lyten[3] 公司战略与规划 - Lyten计划立即恢复Northvolt Ett和Northvolt Labs的运营,并与核心客户继续合作,Drei项目仍在建设中[5] - 公司将对Northvolt Dwa采取同样做法,专注于利用现有锂离子生产线复工、扩产和订单履行,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出货[5] - 最终计划是根据锂硫电池储能项目需求,将锂硫电池技术"直接导入"这些生产线[5] 资金安排 - Lyten于7月底完成2亿美元融资,资金将部分用于收购Dwa,部分用于扩展Cube资产,部分用于确保供应链和启动交付所需营运资金[5] - 剩余资金将用于"在美国或欧洲的其他收购机会",可能主要指本次交易[5] 公司背景 - Lyten是一家总部位于硅谷的锂硫电池制造商,专注于无人机和国防市场[3] - 本次交易使公司正式进入锂离子领域,并覆盖更多细分市场[3]
年均27艘刷新纪录,外高桥造船交付第600艘船舶;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3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8-09 04:13
船舶制造行业 - 上海外高桥造船累计交付600艘船舶及海工平台 总载重吨达1亿202万吨 年均交付效率为27艘/4637万载重吨 创中国造船业纪录 [2] - 最新交付项目为意大利Grimaldi公司建造的9000车位汽车运输船"GRANDE TIANJIN"号 [2] - 首制船为2003年交付的15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海洋石油111" [2] 人形机器人产业 - 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总量1/3 产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2] - 2023年上半年北京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近40% [2] - 北京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2] 电池与新能源产业 - 美国锂硫电池公司Lyten将收购破产企业Northvolt在瑞典和德国的剩余资产及全部知识产权 [2] - Lyten计划重启Northvolt谢莱夫特奥超级工厂和研发园区运营 并保留原高管团队多名成员 [2] - 交易完成后将与Northvolt原有主要客户开展合作 具体财务条款未披露 [2] 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 - 软银集团收购富士康俄亥俄州电动汽车工厂 用于推进"星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项目 [2] - 软银此前与富士康就美国数据中心建设计划进行合作洽谈 [2] - 此次收购是软银为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举措 [2]
行将就木的Northvolt有救了?美国电池初创公司欲收购其资产
观察者网· 2025-08-08 09:31
【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据英国《金融时报》8月7日报道,美国电池初创公司Lyten正在收购 已破产的Northvolt的关键资产,旨在重振这家倒闭的瑞典电池企业的工厂和研发中心,并实现其在德国 和加拿大的扩张计划。 Lyten的投资者包括Stellantis集团、联邦快递、霍尼韦尔和麦肯锡等公司,其目标是为更广泛的行业生产 电池,而非仅仅为电动汽车供货。 Lyten金融时报 Lyten首席执行官(CEO)丹·库克(Dan Cook)表示,Lyten正在以"大幅折扣"收购Northvolt位于瑞典谢 莱夫特奥(Skellefteå)的亚北极电池工厂、位于韦斯特罗斯(Västerås)的研发中心和计划在德国海德 (Heide)建设的工厂,但没有披露价格。 "我们很高兴在美国和欧洲都得到了客户支持。"库克表示,从"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这非 常重要。 据库克透露,Lyten仍在制定收购Northvolt资产的计划,希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收购。该公司还将重 新雇佣Northvolt的部分员工和高管,并与包括奥迪、保时捷和卡车制造商斯堪尼亚在内的前客户达成协 议。 Northvolt的破产受托人米 ...
“欧洲的希望”将被美国收购
36氪· 2025-08-08 02:37
收购交易 - 美国锂硫电池制造商Lyten收购瑞典电池制造商北方伏特在瑞典和德国的所有剩余资产 [1] - 收购包括估值约50亿美元的资产,涵盖16吉瓦时现有产能、超过15吉瓦时在建产能及相关基础设施 [2] - 交易还包括欧洲最大且最先进的电池研发中心 [2] - 收购价格较原始资产价值"有很大折扣",但具体金额未披露 [2] - 此次收购消除了北方伏特"完全关停"的风险 [2] 公司战略 - Lyten计划迅速重启瑞典北部谢莱夫特奥的旗舰工厂,2026年恢复锂离子电池生产交付 [3] - 公司致力于成为北美和欧洲市场本地采购、本地生产电池的领导者 [3] - Lyten将首先专注于为单一客户提供高产量电池,以证明自身价值 [3] - 北方伏特多位高管将加入Lyten,但创始人兼前CEO彼得·卡尔松不在其中 [3] - 公司7月已获得超过2亿美元额外股权投资支持收购和扩张计划 [3] 市场影响 - 交易使瑞典"成为欧洲能源独立的关键" [2] - 北方伏特此前曾从宝马、大众和奥迪等汽车制造商处获得超过500亿美元订单 [3] - 北方伏特最大客户斯堪尼亚对收购结果表示满意,但尚未确定是否向Lyten下订单 [2] - Lyten瞄准欧洲汽车、国防和储能市场 [3] - 7月Lyten已收购北方伏特位于波兰的储能业务 [3] 行业背景 - 北方伏特3月申请破产,成为瑞典最大企业破产案之一 [2] - 破产前北方伏特曾尝试在大西洋彼岸扩张,后重心转回瑞典 [3] - Lyten专注于开发锂硫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更环保替代品 [1] - 公司得到Jeep母公司Stellantis和联邦快递支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