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铁水联运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7万标箱
人民网· 2025-07-09 11:04
武汉港发展现状 - 2024年武汉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7 63万标箱 占湖北省总量的76 7% 长江中上游港口总量的33 7% 稳居长江中上游第一港 [3] - 武汉港拥有生产性泊位150个 形成以阳逻港为核心 多港协同的集装箱港口群 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超400万标箱 年吞吐能力达1 5亿吨 [3] - 武汉建成内陆最大铁水联运枢纽 累计开辟通道超50条 2024年完成铁水联运量23 16万标箱 同比增长44% 总量与增幅均列全国内河首位 [3] 长江新区规划 - 长江新区被定位为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阳逻港临港片区已集聚企业2000余家 其中80%为工业企业 涵盖钢材深加工 装备制造 大健康等产业 [3] - 新区将实施港口+通道+网络+平台+产业发展路径 壮大临港产业 稳定运行印尼拉博塔港—武汉阳逻港直航航线 打造华中钢铁贸易基地 构建进口肉品冷链供应链 [4] - 发展钢铁深加工 新材料 绿色建材 船舶制造及维修产业 推动港口枢纽向经济枢纽升级 [3][4] 多式联运与通关效率 - 武汉港花山 汉南港区获临时开放 开放区域扩至3港区7个泊位 车谷造汽车实现本地直办海关手续 单车出海成本降1000元 [4] - 通过联合登临检查 直装直提 先查验后装运等创新模式 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单船检查时间压缩至3小时 提速50%以上 待港时间缩短35% [4] - 2025年上半年武汉港国际直航船舶达84艘次 货运量13 2万吨 超2024年全年总量 稳居中上游首位 [4] 综保区与产业链建设 - 扩大氢氧化镍 农产品 整车进出口 拓展大宗商品分拨 壮大保税加工 打造原料—仓储—加工—销售产业链生态 [4] - 建设跨境电商孵化器 培育集群 织密多式联运网络 完善水铁公现代化集疏运体系 推进上游全中转 下游全分流模式 [4] - 支持研发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型 构建全球江海联运网 [4]
向区位优势要“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武汉港坐上内河铁水联运“头把交椅”
长江日报· 2025-07-09 01:05
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发展现状 - 2024年武汉港完成铁水联运量23.16万标箱 同比增长44% 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内河港口铁水联运总量和增幅第一 [3] - 阳逻港作为核心枢纽 实现货物"下船即上车"无缝衔接 已开通50多条铁水联运线路 包括中欧班列和中亚班列第二始发站 [5][13] - 铁水联运模式较传统分段运输节省大量时间和成本 例如东风汽车整车铁海联运专列较全程水运节约12天 [5][6] 基础设施与智能化升级 - 阳逻港是长江中上游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智能系统实现24小时运转 智能理货和无人集卡提升效率 [8] - 武汉口岸智能闸口覆盖率100% 支持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动放行 "AR鹰眼"等技术实现跨境贸易一站式办理 [8] - 航道条件显著改善 武汉至安庆段水深达6米 汉江33公里航道提升至二级 水深每增加0.1米可使2000吨级货船多载170吨货物 [10] 港口规模与国际拓展 - 武汉港形成9大港区150个泊位布局 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超400万标箱 年吞吐量达1.5亿吨 [10] - 2024年阳逻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7万标箱 出入境船舶超100艘次 两项数据领跑长江中上游 [10] - 已开通直达日韩俄等国的国际直航航线 并与中欧班列对接形成海铁联运新通道 例如"武汉阳逻港-印尼拉博塔港"专轮航线 [10][15] 未来发展规划 - 目标到2027年改善三级以上航道42公里 国际多式联运通道年均新增3条以上 集装箱水水中转占比超50% [14] - 将构建"上游全中转 下游全分流"运输模式 打造全球性江海联运网络 推动绿色智能船舶示范应用 [14] - 武汉港计划建成更具影响力的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成为赋能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 [14]
国铁北京局今日启动暑期运输 预计发送旅客8045万人次
北京商报· 2025-07-01 02:43
暑期铁路运输安排 - 2025年铁路暑期运输自7月1日至8月31日共计62天 国铁北京局预计发送旅客8045万人次 日均129 8万人次 同比增长5 1% [1] - 公司优化高铁和客运专线效能 扩大普速客车运输能力 在7月1日实施三季度运行图基础上同步实施暑期临客列车运行图 安排108对运行线 包括63对长途旅客列车和45对京津冀内始发终到旅客列车 [1] - 中铁旅集团将开行"京藏号""京和号"等银发旅游列车 计划开行沧州 唐山 塞罕坝等方向京津冀旅游班列 [1] 电煤及物资运输保障 - 公司密切对接管内电厂 开辟电煤运输绿色通道 在重要站点派专人盯控卸车 确保电煤应装尽装 快装快运 为迎峰度夏提供稳定能源保障 [2] - 与地方部门沟通制定粮食 成品油等重点物资运输方案 依托天津港 曹妃甸港 黄骅港等集疏港通道 实行路港双向合署办公 共享物流信息 提升铁水联运效率 [2] - 加快"物流总包"与"一单制"服务 降低企业成本 持续运营港城班列 北京-广州 石家庄-广州多式联运快速班列和天津-成都汽车零配件快运班列等品牌项目 拓展货物品类至20余类商品 [2] 汛期防洪措施 - 公司全面启动汛期防洪备战 聚焦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 从智能监测 物料保障到全民联防 全面构建防洪安全屏障 [3] - 与京津冀三地防汛部门数据共享 安排专业人员入驻地方防汛应急管理部门 通过"数据共享 联合研判 制度约束"三维联动 及时掌握信息 超前预警布控 大幅缩短防洪响应时间 [3] - 在管内各条铁路线开展全员防洪工作 鼓励民众参与汛期铁路行车安全防范工作 对及时报告险情信息的人员给予10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奖励 [3]
武汉港其实不是一个港
长江日报· 2025-05-09 00:41
武汉港概况 - 武汉港拥有349公里黄金岸线,规划岸线长80公里的港口集群正在建设中 [1] - 武汉港由9个港区组成,包括阳逻、经开、白浒山、江夏、主城、青山、林四房、蔡甸、东西湖 [5] - 阳逻港是核心港区,具备集装箱中转运输和水铁联运功能 [5] 港区功能分工 - 阳逻港区:集装箱中转运输核心枢纽,服务国家战略和物流枢纽建设 [9] - 经开港和江夏港区:商品汽车滚装运输,其中经开港"车谷号"滚装船可载650辆新能源汽车 [5][9] - 白浒山港区:液体散货运输,支撑湖北省化工制造业 [5][9] - 主城港区:客运码头体系,单日吞吐1.5万名游客 [5][9] - 青山港区:金属矿石和大宗散货运输,服务临港工业 [5][9] - 东西湖港区:与中欧班列衔接,提供铁水联运补充 [9] 运营数据 - 2024年核心港区集装箱吞吐量238.1万标箱,可装满5.5万列中欧班列 [6] - 国际船舶往来量106艘次,超过皖赣湘三省总和 [6] - 拥有40条多式联运通道,为光谷光纤、车谷新能源等产业年省数亿物流成本 [6] - 正在推进315个规划泊位建设,将形成2.8亿吨年吞吐能力 [6] 发展规划 - 到2035年目标:由内河港口向国际化综合枢纽转型,成为战略新支点 [6] - 由运输节点向物流供应链节点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物流枢纽 [6] - 与中部地区其他港口协同发展,成为长江中游港口群重要组成部分 [6] - 正在形成244万辆商品车滚装能力与千万标箱处理系统 [6]
中国铁水联运增速放缓 阿拉山口成中欧班列最大口岸
中国经营报· 2025-05-08 10:27
中国铁水联运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总量1335万TEU,同比增长15.4%,连续两年低于十年来21.9%的年均增长率 [1] - 集装箱吞吐量大港成为铁水联运新的增长主力,上海港、广州港分别达到96.5万TEU和60.5万TEU,分别增长33%和38.8% [1] - 铁水联运量集中分布在环渤海和长三角港口群,两港口群占铁水联运总量的87.9% [1] 主要港口铁水联运表现 - 上海港2024年完成95.6万TEU,同比增长33%,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目标 [1] - 青岛港2024年完成254.6万TEU,同比增长15.3%,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1] - 湖北港口铁水联运量居内河港口首位,2024年达到24.9万TEU,同比增长41.6% [2] - 2024年内河港口铁水联运量共72.2万TEU,同比增长22.1% [2] 国际铁路联运发展 - 2024年中欧班列发送量突破200万TEU,全年共开行1.94万列,发送207.7万TEU,同比分别增长10.7%和9.2% [2] - 西安继续保持中欧班列领先地位,2024年开行超过3800列 [2] - 阿拉山口口岸2024年通行中欧班列6797列,同比增长34.9%,占总通行量的35% [2] 近期铁路联运趋势变化 - 2025年一季度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250列,同比下滑6.4%,发送44.58万个标箱,同比下滑9.7% [3] - 2024年中亚班列开行1.19万列,发送货物88.3万TEU,同比分别增长11.3%和13.2% [3] - 中越班列经凭祥口岸2024年开行592列,发送货物2.3万TEU,同比分别增长580.5%和512.7% [3] 大宗物资运输与铁路转型 - 铁路大宗物资"散改集"比例整体不足10%,疆煤外运、白货"公转铁"运输同比增长分别达到47%和2.8% [4] - 国铁集团95306平台可受理铁水联运全程物流业务,与航运企业联合签发多式联运运单 [4][5] - 截至4月23日,2025年铁路集装箱运量同比增长17%,集装箱铁路海运量同比增长1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