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规MCU
icon
搜索文档
中颖电子(300327) - 300327中颖电子业绩说明会活动信息20250919
2025-09-19 09:36
财务与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57亿元 [7] - 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上半年受市场竞争影响同比下滑 [11][29] - 工规MCU营收占比接近60%,锂电池管理芯片(BMIC)占比约30% [7] - 预期2025年底库存水平接近半年内的正常水位 [3][10][33] - 整体毛利率预计2026年将有所改善 [29] 产品与技术进展 - 首款车规芯片已完成AEC-Q100认证 [2] - 车规级AFE芯片按原定研发计划进行中 [3] - 智能手机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已规划导入两款品牌手机,预计2025年底小批量生产 [3][12] - Wi-Fi/BLE Combo MCU已完成样品验证并进入客户设计导入阶段,预计下一报告期小批量产 [10][12] - 55nm制程MCU产品预计2026年陆续上市 [12] - 新一代变频空调室外机双电机+高频PFC控制单芯片方案预计2025年底批量生产 [12] - 机器人关节控制产品已在研发中 [12] - 32位MCU销售额占比逐年提升,但目前8位MCU销售额仍高于32位 [6] 战略与并购规划 - 远景目标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芯片设计公司 [2] - 经营策略注重内生式增长与外延式并购,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首要考量 [5][9][12] - 控股股东将提供资源整合及业务合作协助 [3][9] - 积极关注AI与产品结合的可能性 [5] - 国家模拟芯片反倾销政策可能带来经营利好机会 [5] 市场竞争与挑战 - 生活电器MCU主要竞争对手为国内友商,白色家电主控MCU以瑞萨等海外IDM厂商为主 [7] - 锂电池管理芯片主要竞争对手为德州仪器(TI)等海外大厂 [7] - 产品差异化和高端化是突破内卷竞争环境的核心策略 [5][10][28] - 芯片国产化替代是行业发展趋势 [33] 业务线与亏损情况 - OLED相关业务预期2025年及2026年亏损趋势缩小 [7][12] - WIFI MCU产品处于客户验证和小批量生产阶段 [7][10] - 汽车电子MCU销售上量较慢,目前对总体业绩影响小 [3] - 海外客户量产产品主要为家电主控和触控芯片 [7]
A股科技树 轮流开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07:39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9月16日沪指在3900点关口蓄势 日K线呈现三根小阴线 但科技主线板块轮番走强[1] - 科技板块呈现"轮流开花"态势 涵盖半导体、算力、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多个细分领域[1] 半导体板块表现 - 寒武纪午后涨幅一度超过6% 股价重回1500元关口[1] - 液冷服务器概念持续走强 淳中科技实现6天5板走势 公司澄清业务仅涉及液冷测试环节而不涉及生产制造[1] - 淳中科技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180.55%[1] 算力板块表现 - 华胜天成涨停 中科曙光涨幅超过7%[3] - 华胜天成交易数据显示:最新价21.51元 涨幅10.03% 成交额70.64亿元 换手率30.89%[3] - 华胜天成动态市盈率57.40倍 市净率84.37倍 流通市值236.17亿元[3]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表现 - 马斯克以372.37-396.54美元价格增持257万股特斯拉股票 价值约10亿美元 为2020年2月以来首次增持[4] - 豪恩汽电股价突破200元/股大关 续创历史新高 最新价193.06元 涨幅8.37%[5] - 万向钱潮、朗博科技、均胜电子等个股涨停[4] - 宁德时代报收353.42元 成交额133.26亿元[5] 券商观点:行情轮动分析 - 浙商证券指出行情发展需要主线引领 主线确立的量化线索是股票上涨集中度提升[6] - 资金必须形成合力与接力而非四面出击 主线确立后滞涨股票将有显著补涨需求[6] - 行情发展沿产业链进行价值传导 表现为由表及里(从终端向上游传导)和由点到面(从核心向周边扩散)[6] - 方正证券认为9月是行业轮动强度上行的传统窗口 市场倾向于轮动扩散寻找机会[7] - 近期科技产业趋势连续催化维持市场热度 产业趋势强化可使股价突破静态性价比约束[7] - 9月上半月"股价-业绩相关性"为负 市场交易预期 下半月业绩对股价影响开始提升[7] 配置建议 - 半导体自主可控主线:关注模拟芯片(国产替代率低于15%)、存储模组(受益20%-30%涨价)、先进封装和光刻胶(业绩环比扭亏)[8] - 新能源车主线:聚焦智能驾驶(L3级规模化落地)和固态电池产业链 关注车规MCU、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及电解质、硅碳负极等环节[8] - 生物医药主线:关注海外授权管线丰富、临床数据将于Q4公布的小市值公司[8]
【私募调研记录】鸿道投资调研中望软件、华翔股份等3只个股(附名单)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12
中望软件调研要点 - 中望CAD鸿蒙版完成对鸿蒙系统平板与电脑多终端的适配[1] 华翔股份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19.8亿元同比增长2.38% 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25.66%[1] - 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因高毛利精密件收入占比提升至80.8% 毛利率提升至23.3% 费用率下降[1] - 财务费用减少主因汇兑收益增加 可转债摘牌影响有限[1] 华翔股份业务发展 - 面对白电排产下滑通过汽车零部件放量对冲压力[1] - 布局机器人领域开展减速器金属结构件工艺验证 计划通过外延并购设立产业基金[1] - 下半年资本开支聚焦三园建设 推进汽车与工业装备产业园扩建[1] - 中期分红比例达40.11% 全年分红水平将后续公告[1] 复旦微电产品表现 - 2025年半年度FPGA产品线毛利率约75%[2] - 1xnmFinFET先进制程FPGA产品完成可靠性考核进入小批量量产销售[2] - 布局算力从4TOPS至128TOPS谱系化产品研发 首颗32TOPS算力芯片推广进展良好[2] - 2024年车规MCU年出货量超千万颗 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明显增长[2] 复旦微电公司治理 - 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今年12月进入最后一期归属[2]
破局与重塑:高性能芯片产业的“三重重构”与中国力量的崛起
36氪· 2025-08-27 03:39
德州仪器芯片涨价事件 - 德州仪器超6万款芯片价格暴涨10%-30%,工控与车规类核心器件涨幅突破25%,车用生物传感芯片单价一夜翻倍 [2] - 工业PLC模块交付周期从16周拉长至52周,头部新能源车企因BMS芯片断供被迫削减30%产能,5G基站建设因射频组件短缺大规模停滞 [2] - 德州仪器毛利率从2022年68.8%骤降至56.8%,通过涨价将美国制造业回流成本与中国芯片原产地追溯新规引发的125%关税转嫁给下游客户 [2]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脆弱性 - 美国商务部2025年加码芯片出口管制新规,将消费级显卡RTX 4090等高性能芯片纳入管制范围,阻止中国企业通过第三国获取芯片或云算力资源 [4] - 关键环节存在结构性垄断:ASML垄断7纳米以下光刻机,日本JSR掌控70%高端光刻胶,信越化学占据30%大硅片市场,中国高端芯片制造关键材料进口依赖度超80% [4] - 突发性冲击成为新常态:马来西亚封测厂停工、红海航运危机使芯片原材料运输周期延长成本飙升,俄乌冲突导致东欧替代基地面临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 [5] 供应链韧性重构战略 - 美国《芯片法案》以520亿美元补贴吸引台积电三星赴美建厂,欧盟《芯片法案》以430亿欧元推动本土产能,通过地理分散化对冲地缘政治风险 [7] - 近岸外包趋势增强:2022-2023年间外国企业在波兰匈牙利等15个近岸目的地承诺制造业投资达820亿美元,较疫情前增长62% [7] - 友岸外包政治筛选形成价值观贸易圈,RISC-V开源架构2024年出货量突破100亿颗,中国贡献超50% [7] 中国半导体产业突破 - 2024年中国成熟制程芯片自给率从30%飙升至70%,美国芯片对华出口额从1200亿美元跌至450亿美元 [9] - 新能源汽车领域车规级MCU国产化率从5%提升至12%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工业FPGA芯片国产替代率达8% [9] - 华为Mate 60 Pro的麒麟9000S芯片通过Chiplet异构集成与算法优化在7纳米制程限制下达到旗舰性能 [9] 中国技术路线创新 - 国产5纳米Chiplet封装产品量产,利用硅中介层实现百亿级晶体管互连性能媲美4纳米单芯片 [12] - 三维堆叠技术将28纳米芯片性能功耗比提升至接近7纳米水平,为智能座舱边缘计算等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12]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集成电路产量达3156亿块同比增长26%,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5万亿元 [13] 生态协同与标准制定 - 国产NA900成为全球首款通过ISO 26262 ASIL-B/D认证的RISC-V CPU IP,性能比肩ARM Cortex-M7 [14] - 国内企业纳米级等离子刻蚀机进入量产,支撑国产设备市占率从2020年15%升至2024年28% [14] - 国产光刻胶在248纳米KrF环节实现量产,湿电子化学品打入台积电供应链 [14] 技术路径分化趋势 - Chiplet与先进封装通过模块化集成突破单晶片局限,中科芯实现5μm线宽和10:1深宽比的硅通孔 [16] - RISC-V架构2024年全球出货量突破100亿颗,中国贡献超50%份额其中30%用于AI推理场景 [16] - 华为昇腾平台通过近存计算技术实现808 Tokens/s的推理吞吐,降低对HBM内存带宽依赖 [16] 中国硬核技术突破 - 车规MCU工作温度范围达-40°C~175°C,安全等级达到汽车行业最高要求,生产良品率高达98% [19] - 碳化硅芯片让电动车驱动系统效率高达99.2%,氮化镓快充芯片开关速度极快体积只有传统硅芯片三分之一 [21] - 国产高性能RISC-V处理器性能比早期翻倍,获得全球最高功能安全等级ASIL-D认证 [22] 产业价值链重构 - 3纳米先进制程研发成本飙升至78亿美元,台积电3nm代工报价超2万美元/片将设计企业利润压缩至15%以下 [28] - 美国2025年新规将消费级显卡RTX 4090等高性能芯片全面纳入出口管制,导致英伟达对华订单风险骤增股价单日暴跌8% [28] - 中国汽车芯片进口依赖度从85%降至52%,工业控制芯片本土采购率突破35%,超过300亿美元价值从欧美流向东亚 [31] 资本布局与投资策略 - 中国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二期募资900亿美元重点投向设备和材料领域,推动国产设备采购占比在2024年升至28% [32] - 2024年半导体领域VC/PE融资中Chiplet占比32%、RISC-V占比28%和存算一体占比18%成为三大热点 [32] - 特色工艺代工厂掌握90纳米BCD、SiC等车规工艺,产能利用率高达92.5%超出行业均值20% [40]
中颖电子2025上半年净利润4106.26万元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0.08%
全景网· 2025-08-22 13:45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6.52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06.26万元 [1]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09亿元 同比增长60.08% [1] - 毛利率同比减少1.93个百分点 [1] - 净利润同比下滑主要受产品售价竞争性下降及晶圆代工成本未降低影响 [1] 成本与费用 - 费用增加主因新增合肥中颖科技广场折旧费用及增值税进项加计扣除减少 [1] - 晶圆代工成本受长期协议制约未下降 [1] 经营策略与存货管理 - 2025年经营重心为维持市占率并降低存货水平 [1] - 预期年末存货将接近适当水平 [1] - 存货修正将有利于2026年采购议价 [1] - 合肥中颖科技广场已展开招商 后续将逐步减轻折旧压力 [1] 产品研发与技术进展 - 开发更多55nm制程产品 预计2026年陆续上市 [2] - 新一代变频空调控制单芯片采用55nm工艺 性能更强且成本更低 [2] - 新一代变频方案已配合客户设计导入 预计2025年底批量生产 [2] - Wi-Fi/BLE Combo MCU完成样品验证并进入推广阶段 [2] - 已有客户开始设计导入 预计下报告期进入小批量产 [2] 主营业务与产品布局 - 主要从事芯片设计研发与销售 属集成电路产业链环节 [2] - 主要产品涵盖工规/车规MCU 锂电池管理芯片及AMOLED显示驱动芯片 [2] - 技术应用包含数字逻辑 模拟及数模混合电路 [2]
中颖电子: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2:10
行业概况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9%,预计全年市场规模7,280亿美元,同比提高15.4% [6]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集成电路产量达2,395亿块,同比增长8.7%,出口集成电路1,678亿个,同比增长20.6%,出口额约905亿美元 [6] - 产业持续面临美国加征关税及技术限制出口等外部风险 [6]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芯片设计企业,采用Fabless模式,专注于工规MCU、车规MCU、锂电池管理芯片及AMOLED显示驱动芯片研发 [6][7] - 主要产品涵盖:工规MCU(智能家电、变频电机、智能物联)、锂电池管理芯片(手机、笔电、动力电池)、消费电子MCU(键盘、鼠标、医疗设备)及AMOLED显示驱动芯片(手机、智能穿戴) [7] - 工规MCU营收占比近60%,锂电池管理芯片占比约30% [7] - 销售以经销模式为主,通过经销商提供工程服务支持 [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2亿元,同比下滑0.20% [5][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06万元,同比下滑42.20% [5][9] - 毛利率同比下降1.93个百分点,主因产品售价竞争激烈及晶圆代工成本未下降 [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9亿元,同比增长60.08%,因采购金额同比减少 [5][10] - 研发投入1.57亿元,占营业收入24.09%,同比增长2.99% [9][13] 市场地位与竞争 - 生活电器MCU市占率处于国内领先群,高端应用(如多指触控)具技术优势 [8] - 白色家电MCU市占率处于国产领先,已进入国际品牌客户供应链 [8] - 锂电池管理芯片在手机及电动自行车市场处于国产领先,主要竞争对手为德州仪器等海外大厂 [9] - 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在二级市场领先,正推进品牌手机客户导入,预计年底小批量生产 [9] 研发与创新 - 重点开发55nm制程产品,预计2026年上市 [13] - 新一代变频空调控制单芯片方案采用55nm工艺,性能更强、成本更低,预计2025年底量产 [13] - Wi-Fi/BLE Combo MCU已完成样品验证,进入客户设计导入阶段 [13] - 累计获得国内外有效授权专利137项(其中发明专利135项),报告期内新增专利2项 [15] 经营策略与展望 - 2025年经营重心为维持市占率及降低存货水平,预期年末存货接近适当水平 [11] - 下游应用领域:家电变频化比例提升推动需求,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释放产能,AI PC带动键鼠MCU需求增长 [11][12] - 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4.2亿片,同比微增0.2%,中国厂商份额占比51.7% [12] 资产与投资 - 货币资金4.24亿元,较年初增长28.51% [16] - 存货5.37亿元,较年初下降12.63% [16] - 委托理财总额1.68亿元,其中银行理财1.2亿元,券商理财0.48亿元 [17] - 对子公司担保总额2.9亿元,均为连带责任担保 [31]
中颖电子: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2 12: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2亿元 同比微降0.2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106.26万元 同比大幅下滑42.20%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未披露具体数值 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9亿元 同比增长60.08% [1] - 基本每股收益0.1203元/股 同比下降42.08%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31% 较去年同期下降1.89个百分点 [1]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报告期末总资产22.23亿元 较上年度末下降2.6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8.01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3.37% [1] 业务结构分析 - 工规MCU营收占比接近60% 为主要收入来源 [5] - 锂电池管理芯片(BMIC)营收占比约30% [5] - 产品线涵盖工规/车规MCU、锂电池管理芯片及AMOLED显示驱动芯片 [5] - 技术领域覆盖数字逻辑、模拟及数模混合电路 [5] 季度经营动态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3.33亿元 环比增长4.42% [5] - 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2,304万元 环比大幅增长50.26% [5] - 研发费用1.57亿元 同比增长2.99% [5] 市场竞争与成本压力 - 产品售价受激烈竞争影响下滑 [6] - 晶圆代工成本受长期协议制约未下降 [6] - 综合毛利率同比减少1.93个百分点 [6] - 新增合肥中颖科技广场折旧费用及增值税进项抵扣减少 [6] 战略重点与发展规划 - 2025年经营重心为维持市占率并降低存货水平 [6] - 预计年末存货将接近适当水平 有利于明年采购议价 [6] - 合肥中颖科技广场已展开招商 将逐步减轻折旧压力 [6] - 55nm制程产品预计2026年陆续上市 [7] - 新一代变频空调控制芯片采用55nm工艺 性能更强成本更低 预计2025年底批量生产 [8] - Wi-Fi/BLE Combo MCU已完成样品验证 下一报告期进入小批量产 [8] 行业环境与市场需求 - 家电变频化比例持续提升 变频大家电市场保持增长 [6]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实施在即 市场需求确定化将释放前期抑制产能 [6] - AI PC推动整体PC市场复苏 游戏键鼠无线化趋势带动需求增长 [6] - 2025年上半年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4.2亿片 同比微增0.2% [7] - 中国厂商AMOLED面板份额占比51.7% 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 [7]
本土MCU大厂进入“无主时代”
是说芯语· 2025-06-15 01:27
股权转让交易 - 威朗国际及Win Channel拟合计转让14.20%公司股份给致能工电,转让价格为25.677元/股,总交易对价约12.45亿元 [1] - 转让价格较停牌前收盘价21.12元溢价约21.5% [4] - 威朗国际将剩余9.20%股份对应的表决权等委托给致能工电24个月,致能工电合计控制公司23.40%表决权 [4] - 交易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4] 原控股股东情况 - 傅启明通过威朗国际间接持有公司14.41%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 [3] - 傅启明现年67岁,拥有40余年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经验,曾任职联华电子、飞利浦等公司 [3] - 傅启明于2002年加入中颖电子 [3] 新控股股东情况 - 致能工电成立于2020年12月,注册资本24.46亿元 [7] - 由上海市政府、武岳峰科创及徐州市政府共同出资设立 [7] - 定位为高端智能工业电子产业平台,聚焦工业及汽车芯片领域 [9] -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51.7亿元,资产负债率仅1.32% [9] 公司业务概况 - 采用Fabless模式,主营工规MCU、电池管理芯片、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车规MCU [9] - 工规MCU营收占比近六成,BMIC占比约三成 [9] - 在家电MCU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9] - 2024年工业控制业务同比增长7.9% [10]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02亿元、13亿元和13.43亿元 [10] - 同期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23亿元、1.86亿元和1.34亿元 [10] 市场与技术进展 - 复牌首日股价涨幅达7.43%,次日回落1.83% [12] - WiFi/BLE Combo MCU及品牌手机规格AMOLED驱动芯片已进入客户端验证 [14] - 车规级芯片处于导入阶段 [14] 交易影响与展望 - 国资背景股东有望带来资金注入与政策扶持 [13] - 可能加速在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高附加值领域布局 [14] - 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可能影响决策效率和治理结构 [13] - 需完成经营者集中审查等程序后方能完成过户 [16] - 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背景下,产业协同效应成为关注焦点 [17]
半导体“老兵”交出控制权,中颖电子将进入“无主”时代
华夏时报· 2025-06-11 08:43
控制权变更 - 中颖电子控股股东威朗国际及股东WinChannel与致能工电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转让14.2%股份,交易总价12.45亿元,转让价格25.677元/股较停牌前收盘价溢价21.5% [2][3] - 交易完成后致能工电将持有14.2%股份并通过表决权委托控制9.2%股份,合计控制23.4%股份,公司实控人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3] - 致能工电承诺18个月内不转让受让股份,其成立于2020年12月,注册资本24.46亿元,2024年末总资产51.7亿元,净资产51.02亿元,资产负债率1.32%,2024年营收2.06亿元,净利润935万元 [4] 市场反应与股东背景 - 公告后中颖电子股价6月10日最高涨幅14.99%,收盘涨7.43%至23元/股,次日下跌1.83%至22.58元/股 [2] - 致能工电股东包括上海科创投资集团引导基金、武岳峰科创及徐州市政府出资平台,国资背景有望为公司带来资金与政策支持 [4] - 原实控人傅启明间接持有18.49%股份,公司2012-2024年累计净利润19.7亿元,分红11亿元,分红比例超50% [5] 公司业绩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02亿元、13亿元、13.43亿元,2023年下滑18.83%,2024年未恢复至2022年水平 [6] - 同期归属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分别为3.23亿元、1.86亿元、1.34亿元,同比降幅12.86%、42.32%、28.01% [6] - 公司主营工规MCU(营收占比近60%)、电池管理芯片(30%)、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及车规MCU,采用Fabless模式 [6] 行业竞争与市场趋势 - 2024年家电MCU终端需求微增但新竞争对手涌入导致价格承压,行业处于低端产能过剩、高端替代不足的结构性失衡状态 [6][8] - MCU市场从2021年缺芯潮转向供过于求,价格战加剧,车规级MCU国产替代率仍低,技术突破是关键机会 [8] - 行业处于主动去库存尾声,需求端依赖局部刚需,复苏需消费电子回暖及汽车/工业需求回升 [8][9] 公司未来策略 - 公司预期2025年集成电路行业受AI需求带动健康发展,芯片售价下行压力减缓,晶圆代工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9] - 2024年底存货偏高,目标2025年底降至5个月周转水平,计划从第二季度起加速去库存 [9]
中颖电子拟易主基金连续三个季度减仓 市场竞争加剧净利三年连降研发缩水
长江商报· 2025-06-09 23:36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威朗国际正在筹划控制权变更事宜 可能导致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1] - 目前各方尚未签署协议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 威朗国际直接持有公司18.49%股份 实控人傅启明间接持有14.42%股份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为国内家电MCU市场龙头企业 采用无晶圆厂轻资产经营模式 [1] - 主要产品包括工规MCU(占比近60%) 电池管理芯片(30%左右) AMOLED显示驱动芯片 车规MCU等 [2][3] - 工规MCU应用于智能家电 变频电机 智能物联 车规MCU涵盖电控 电机及电池管理 [2] 财务表现 - 2013-2021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双增 但2022年起业绩下滑 [3]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亿元(-12.86%) 1.86亿元(-42.32%) 1.34亿元(-28.01%) [3]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19亿元(同比+0.05%) 归母净利润1555.86万元(-50.08%) [3] - 资产负债率19.94% 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4.38亿元 有息负债约1亿元 [3] 研发与分红 - 上市以来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1.07亿元 平均分红率56.19% [4] - 研发投入从2022年3.23亿元降至2024年3亿元 但占营收比重仍达22.34% [4] 机构持仓 - 基金持续减仓 2024年一季度末持股396.36万股 较2024年6月底1275.45万股大幅减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