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加工食品

搜索文档
新研究:超加工食品摄入过量会提升体内炎症水平
新华网· 2025-09-29 06:10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过量食用超加工食品会显著提升体内炎症水平,且在 老年人、吸烟者和肥胖人群中更为明显。科研人员警告说,超加工食品可能会增加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 风险,并呼吁出台更严格的健康政策。 超加工食品,是指经过工业化处理的食品,如汽水、零食和加工肉类。这类食品通常富含添加剂、营养 价值大打折扣,并容易导致过量摄入。此前研究已表明,过量摄入此类食品与肥胖、癌症、心血管等疾 病,甚至过早死亡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由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施密特医学院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基于9000余名美国成年人的国家健康 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了其饮食习惯、体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他健康因素。研究显示,摄入超加 工食品最多的人体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更高,该蛋白是炎症的敏感标志物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 测指标。 研究团队依据超加工食品摄入占总能量的比例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每日能量摄入 的中位数有35%来自超加工食品,最低组为0%至19%,最高组为60%至79%。在调整年龄、性别、吸 烟、运动及其他健康指标后,研究人员发现,最高组人群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炎症风险比 最低组 ...
新研究:多食超加工食品对男性生育能力有害
新华社· 2025-08-29 07:09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研究纳入43名20至35岁健康男性参与者进行两种热量相同饮食方案的交叉对照实验 [1] - 方案一热量77%来自超加工食品(如牛肉汉堡、奶油培根意面) [1] - 方案二热量66%来自未加工食品(如水果、蔬菜、谷物) [1] - 每种饮食方案持续三周后间隔三个月日常饮食再进行交叉实验 [1] 超加工食品定义 - 指经过复杂工业加工并添加香料、色素、增味剂、乳化剂等添加剂的食品 [1] - 普遍具有高糖、高盐、高脂肪、低蛋白、低膳食纤维、低微量营养素特征 [1] - 典型代表包括糖果、饼干、冰淇淋、薯条和含糖饮料等 [1] 对男性生殖健康影响 - 超加工食品饮食导致多数参与者促卵泡激素(刺激精子生成激素)水平下降 [1] - 睾酮(男性生育能力关键激素)水平出现显著降低 [1] - 观察到精子运动能力呈现下降趋势 [1] 研究局限性 - 实验未涉及女性参与者因卵细胞采集过程复杂 [2] - 研究人员认为观察到的负面效应可能不仅限于男性群体 [2]
世卫组织呼吁:大幅提高烟酒和含糖饮料价格
财联社· 2025-07-03 08:45
世卫组织"3by35"健康税倡议 - 世卫组织发起"3by35"倡议 计划到2035年通过征收健康税将烟草 酒精和含糖饮料的实际价格提高至少50% [1] - 该倡议旨在减少导致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产品消费 同时在开发性援助和公共债务上升时增加财政收入 [1] - 健康税被描述为最有效工具之一 能减少有害产品消费并创造收入供政府重新投资于卫生保健 教育和社会保障 [1] 倡议背景与实施情况 - 这是世卫组织首次为烟草 酒精和含糖饮料三种产品提出目标提价幅度 [2] - 哥伦比亚和南非等国的健康税证据表明 该税收倡议到2035年可能筹集一万亿美元 [1] - 目前近140个国家已平均将烟草税及价格提高了50%以上 表明大规模改变是可能的 [2] 行业影响与潜在扩展 - 世卫组织未来几个月完成对超加工食品的定义后 考虑就此类食品提出更广泛的税收建议 [3] - 预计相关行业会对税收建议产生抵制 [3] - 许多国家继续向包括烟草业在内的不健康行业提供税收优惠 [2] 国际支持与呼吁 - 倡议得到彭博慈善基金会 世界银行和OECD的支持 包括为有意采取行动的国家提供援助 [4] - 世卫组织呼吁各国 民间社会和发展伙伴支持"3by35"倡议 推行更明智 更公平的税收政策 [4] 具体实施案例 - 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的政府需提高相关产品税收 将价格从如今的4美元推高至2035年的10美元 [2] - 与烟草业达成限制烟草税上调的长期投资协议可能会损害国家健康目标 [2]
中国胖子,即将反超美国
虎嗅APP· 2025-04-01 14:18
中国肥胖趋势分析 - 2000年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比例为20%,2024年上升至41%,翻了一番[4] - 预测显示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可能达到70.5%,接近美国水平[7][18] - 国内肥胖存在地域差异,北方地区因气候寒冷、饮食高热量导致肥胖率更高[31][32] 超加工食品与肥胖关联 - 超加工食品供能比每增加10%,超重风险上升7%,日均多摄入508卡路里[11] - 中国工业加工食品供能比从1990年1.5%飙升至2019年28.7%,超加工食品渗透率显著提升[12] - 发达国家超加工食品供能比极高:美国57.9%、英国56.8%、加拿大45.1%[12] 健康饮食替代方案 - 乳制品可提供蛋白质和钙,餐后生热作用是碳水化合物的2倍,并能减少脂肪吸收[23][25][26] - 膳食纤维能延长饱腹感,裹挟脂肪排出体外,建议每日摄入300-500g蔬菜[27][28][38] - 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41.5kg/年,仅为减肥推荐量(300-500mL/日)的38%[39]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国家卫健委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结合地方饮食特色制定食谱[35][36] - 指南明确排除超加工食品,强调乳制品和蔬菜的核心地位[37][38] - 2024年启动"体重管理年"行动,推动营养均衡理念普及[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