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

搜索文档
浙江聚力发展数字贸易
经济日报· 2025-09-14 05:59
浙江省数字贸易发展概况 - 浙江省数字贸易进出口额达4149.5亿元且同比增长13.2% [1] - 数字贸易额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数字技术、数字服务、跨境电商等业态蓬勃发展 [1] 数字贸易政策与布局 - 构建"1+3+N"发展布局包括1场全球数贸会、杭州宁波义乌3个中心及N个特色项目 [1] - 政策制度、平台载体、规则标准取得全方面进展 [1] - 第四届数贸会将聚焦数字贸易头部企业及生成式AI、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尖端技术 [1] 杭州市数字贸易建设 - 杭州构建以数贸会为牵引、3个自贸区块为产业承载区、6个特色基地为核心区的布局 [2] - 萧山区块成为首批浙江省数字贸易示范区并培育数字贸易示范企业 [2] - 钱塘区块围绕跨境电商、生物医药实施综保区建设等五大提升工程 [2] 数字贸易发展目标 - 杭州力争到2027年实现数字贸易额4400亿元 [2] - 打造集数贸高端会展、总部经济、数字博览、数贸服务于一体的数字贸易创新港 [2] - 数贸会作为国家级展会成为浙江数字贸易发展的金名片 [1]
完善规划布局 用好展会平台 江聚力发展数字贸易
经济日报· 2025-09-14 02:04
数字贸易发展态势 - 浙江省数字贸易进出口额达4149.5亿元 同比增长13.2% [1] - 数字贸易额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数字技术、数字服务、跨境电商等业态蓬勃发展 数字音乐、数字影视、数字游戏等产品远销海外 [1] 政策与战略布局 - 构建"1+3+N"发展布局 包括1场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杭州宁波义乌3个中心、N个数字贸易标志性项目 [1] - 杭州规划数贸港核心区布局 以萧山滨江钱塘3个自贸区块为产业承载区 6个数字贸易特色基地为重点 [2] - 萧山区块成为首批浙江省数字贸易示范区 钱塘区块围绕跨境电商生物医药实施五大提升工程 [2] 平台建设与产业促进 - 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作为国家级展会 聚焦数字贸易头部企业及新技术 展示生成式AI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尖端技术 [1] - 杭州打造数字贸易创新港 集成数贸高端会展、总部经济、数字博览等功能 目标2027年数字贸易额4400亿元 [2]
姚高员专题调研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8-28 02:19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 坚持文化+改革创新理念 发展文化贸易 培育文化品牌 推动文化新三样出海[1] - 依托新型传播平台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群 推动多元融合业态发展[2] - 健全完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文化产业各类企业梯度培育[3] 企业业务布局 - 杭州容量互娱文化传媒专注优质微短剧挖掘制作 研发设立面向海外的微短剧应用程序 覆盖欧美东南亚日韩等多个海外市场[1] - 咪咕数字传媒构建网文+短剧融合阅读平台 与国内外20多家平台机构达成内容出海合作 出口优秀作品超3000部[1] - 杭州玩心不止网络科技打造游戏创意策划开发制作发行运营产业投资品牌出海一站式孵化载体 出海游戏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 市场拓展成果 - 网文网剧网游文化新三样出海带动文化及相关产业快速增长 实现从创意策划到制作播出全链路发展[2] - 企业通过内容平台渠道发行等环节协同发力 面向海外市场推出现象级文化精品力作[3] 产品开发方向 - 将中华文化瑰宝与全球视野相结合 以更丰富题材更优美叙事更精良制作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文化产品[2] - 在内容制作中植入更多杭州元素 以文化产品传播力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2] - 创造出既有中国味又有国际范的优秀作品[2]
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新三样”圈粉 中国出口“含新量”更足
央广网· 2025-08-27 06:05
外贸结构优化 - 出口产品结构从服装、家具、家电等"老三样"转向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 [2] - "新三样"产品兼具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绿色转型特性 正成为出口新增长点和优势产业 [2] - 2024年"新三样"出口额较2020年增长2.6倍 体现出口"含新量"显著提升 [2] 产业竞争力提升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备产业链 [3] - 出口模式从拼"量"拼"价"转向竞"智"逐"新" 反映中国制造质变和外贸核心竞争力增强 [3] - 文化领域出现网文、网剧、网游等新增长点 《哪吒2》《黑神话:悟空》等作品成为全球消费新宠 [3] 创新支撑体系 - 海关部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2024年以来全国海关拦截183万件假冒LABUBU产品 [4] - 知识产权保护实行内外资一视同仁原则 既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也保护国外企业合法权益 [4] - 成熟供应链和新质生产力为创新提供坚实基础 海关在进出境口岸为创新创造保驾护航 [3][4]
广电视听内容重磅政策出台 千亿影视产业迎“及时雨”
证券时报· 2025-08-19 22:10
新政核心内容 - 广电总局印发《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 包含21条具体措施 涉及剧集管理、审查机制优化等内容 [2] - 取消电视剧40集限制 不再简单以集数为限 同时取消季播剧两季间隔1年的要求 对古装剧播出不再严格限制数量 [2][3] - 改进电视剧内容审查工作 压减完成片审查时限 优化协审机制 提高审核效率 [2][5] 市场反应 - A股影视板块8月18日、19日连续上涨 多家影视企业涨停 美股爱奇艺8月18日盘中一度大涨近27% [1] - 行业人士认为新政超出预期 直面行业痛点 对产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1][3] - 政策调整受到业内期待 被认为将释放行业活力 吸引资金回归 [3][4] 行业现状 - 电视剧产量持续低位:2024年全年获发行许可证剧目115部 2024年上半年仅51部 [4] - 网剧产量下降:2023年196部 2024年166部 2024年上半年55部 [4] - 面临投资退潮、资金压力 视频平台收紧内容预算 采购版权剧谨慎 自制剧开发慎重 [4] 创作环境变化 - 审核周期不确定性导致创作局限 企业多停留在"舒适区" 不敢尝试审核严格题材 [5] - 新政后预计更多企业尝试不同题材类型 改善资金周转和制播效率 [5] - 市场导向取代政策导向 剧集长度由观众和市场决定 视频平台采购量减少 尤其回避长剧集 [6] 内容趋势 - 行业形成精品化共识 缩短剧集长度成为趋势 [6] - 2024年新剧中32集以下剧集占比提升 12集以下剧集表现突出 [7] - 短集数剧集更匹配观众碎片化娱乐时间 有利于精品化 预计集数降低、节奏加快趋势将持续 [7] 业务转型 - 部分企业转向中剧和微短剧 中剧更易打造精品 微短剧利于资金快速周转 [7] - 行业需要时间消化政策并重拾信心 预计未来剧集质量将提升 短剧故事内容和制作水准将迭代升级 [7]
广电视听内容重磅政策出台千亿影视产业迎“及时雨”
证券时报· 2025-08-19 18:54
新政内容及行业影响 - 广电总局发布《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提出改进电视剧集数、季播剧间隔时长、内容审查等21条具体措施 [1][2] - 取消电视剧40集上限限制和季播剧两季间隔1年的要求,放宽古装剧播出数量限制 [2][3] - 优化审查机制,压减完成片审查时限,减少协审不确定性,提升制播效率 [2][5] 行业现状与新政作用 - 2024年国产电视剧产量仅115部,2024年上半年51部,网剧2023年196部、2024年166部,2024年上半年55部,产量持续低迷 [4] - 资金退潮导致长剧投资减少,视频平台收紧内容预算,版权剧采购和自制剧开发均趋谨慎 [4][5] - 新政通过放宽集数、季播间隔等限制,有望释放改编IP和续作开发潜力,吸引资金回归 [4][5] 市场趋势与行业转型 - 行业共识转向精品化,2024年新剧中32集以下占比提升,12集以下短剧表现突出(如《漫长的季节》《新生》《我的阿勒泰》) [6][7] - 短剧更匹配碎片化娱乐需求,制作方加速布局中剧和微短剧,追求资金快速周转与内容迭代 [7] - 市场倒逼内容提质,片方主动缩短集数,观众对"注水剧"容忍度降低 [6][7] 资本市场反应 - A股影视板块在8月18-19日连续上涨,多家企业涨停,美股爱奇艺8月18日盘中涨幅近27% [1]
中国软实力排名跃升至全球第二:自信开放更有魅力
经济日报· 2025-08-18 00:23
全球软实力排名提升 - 中国软实力排名从2024年全球第三跃升至2025年全球第二 [1] - 在八大支柱中的六项及三分之二具体指标上实现显著增长 [1] 文化载体海外表现 - 阅文集团旗下起点国际上线约6000部中国网文翻译作品 累计海外访问用户近3亿 [2] - 微短剧海外应用数量突破300款 全球累计下载量超过4.7亿次 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销售收入达185.57亿美元 [2] 文旅市场数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达32.85亿人次 同比增长20.6% [3] - 消费总额突破3.15万亿元 [3] - 离境退税销售额和退税额双双增长90%以上 [3] - 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364万人次 占入境外国人总量71.2% [3] 经济发展成就 - 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4] - 2024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1年增长24.7% [4] 国际理念认可度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连续8年写入联大决议 多次写入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 [6] - 三大全球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6] - 联合国秘书长表示该理念体现中国对多边主义的承诺和对联合国的支持 [6] 国际合作实践 - 共建"一带一路"开创全球协作新模式 成为全球共同繁荣之路 [7] - 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挖掘经济新动能 [5] - 去年10余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到深圳参观科技企业 [5]
张雪峰:创业者的“野蛮生长”|《珍知灼见》第五期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 2025-08-01 03:35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战略方向选择包括扩大老师队伍或做图书教辅 最终决定专注教辅业务 服务的学生和家长数量保持稳定不扩张 [19] - 2024年决定开展研学业务 2025年新增网剧业务 新业务初期由创始人亲自把控细节 例如所有教辅书需经其审核 质量不达标直接销毁 [19] - 计划将流量转化为产品 通过图书、网剧等形式沉淀 从流量变现模式转向产品变现模式 以缓解网红生命周期焦虑 [80][81] 企业管理与运营 - 采用高度分权管理模式 30万元以下支出由总经理和助理审批 创始人仅参与战略决策 [17][18] - 实行无KPI考核制度 强调员工开心而非业绩目标 通过分钱机制激励员工 例如将KOL佣金分配给内部老师 [31][32] - 员工规模不明确 但建立特色福利体系 包括向优秀员工母校捐赠助学金(年捐约500万元)及为员工父母发放羽绒服等 [10][13] 行业竞争与监管 - 支持监管部门严打天价志愿填报 认为服务价格应与价值匹配 全职专业团队与兼职机构存在本质差异 [53][57] - 不担心低价竞争者冲击 相信良币不会被劣币驱逐 强调公司提供全年跟踪服务与专业培训体系(要求老师熟记500+专业目录) [55][58] - 2025年服务费已涨价1000元 但承诺2026年不再提价 通过控制服务质量维持合理利润率 [64][66] 创始人特质与商业理念 - 提出"创业是分钱的艺术" 认为合理分配机制是企业成功关键 将短视频带货收益全额分配给内容创作者 [31] - 个人消费欲望极低 名下无房产车辆 商业决策不受物质驱动 [37][42] - 持续学习被视为保持9年热度的核心能力 每年重读《野蛮生长》并实践其中管理思想 [84][105] 产品与服务特色 - 建立系统化培训体系 要求老师一周内掌握14个学科门类500+专业信息 并淘汰考核不合格者 [58] - 提供"高考志愿+心理咨询"综合服务 案例显示曾帮助受伤学生逆袭考入西北工业大学 [59] - 服务周期覆盖高二至高三全程 区别于行业常见的短期志愿填报模式 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58][62]
从文化传播者到新文学形态的开拓者(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7-30 22:12
行业规模与用户增长 - 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达2亿 新增注册用户3000万[2] - 海外本土作者新增12万 海外本土创作作品达50万部[2] - 海外平台签约外国作者近百万名[2] 技术赋能与传播效率 - AIGC技术使翻译效率提升近百倍 成本降低超九成[2] - 头部平台年新增AI翻译作品3200部 占中文翻译作品总量近50%[2] - AI翻译覆盖多语种 包括中译英《神话纪元》及英语译西班牙语《公爵的蒙面夫人》等畅销作品[2] 内容生态与文化影响 - 网络文学构建网剧网游共同叙事逻辑 延伸至动漫影视等领域[1] - 创造"穿越""异能""仙侠"等文化符号 被海外创作者借鉴使用[1] - 形成"中国故事—本土表达—全球传播"创新链 增强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2] 产业模式与文学形态 - 互联网技术实现文艺创作领域共创共享 重构文艺生产链[3] - 建立大众共创共读互动的新文学景观 成为新大众文艺重要载体[3] - 推动世界通俗文学叙事方法创新 从文化传播者发展为新文学形态开拓者[3]
浙江上半年新型消费动能加快释放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16:14
消费市场表现 - 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去年下半年加快1.8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1.3个百分点 [1] - 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7.6%,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2.2% [1] - 6月份金饰品、银饰品、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0.1%、1.2%、10.7% [1] 新型消费模式 - 悦己消费、情绪消费、文娱消费持续增长,品质型消费增速加快 [1] - 网游、网剧、网文等文化"新三样"激发消费新增长点,例如《黑神话:悟空》主题艺术展观展突破20万人次,越剧《我的大观园》场场爆满 [2] 演艺与体育赛事 - 上半年浙江举办数十场大型演唱会,观众超150万人次,带动票房收入和综合消费 [2] - "浙BA"和"百县大战"预选赛推动"体育+消费"活动 [2] 绿色消费 - 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5.7%,节能家电零售额增长79.5% [2] 假日经济 - "五一"和"端午"假期浙江全域旅游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3.7%和8.3%,带动文体休闲、交通出行等服务消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