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硫化物电解质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联化科技:公司无PVDF-HFP水性粘合剂、硫化物电解质材料
证券日报· 2025-09-22 08:15
产能规划 - 六氟磷酸锂产能规划为折固2万吨/年 [2] - 双氟磺酰亚胺锂产能规划为折固1万吨/年 [2] 生产状况 - 受市场行情影响 六氟磷酸锂和双氟磺酰亚胺锂产量有限 [2] - 无PVDF-HFP水性粘合剂和硫化物电解质材料产品 [2] 业务合作 - 与国内国际市场领先厂商形成战略合作 [2] - 结合自有的技术特长和生产资源为客户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产品服务 [2] - 与客户共同成长 开发和提供多种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化学品 [2]
容百科技(688005):2025年中报点评:短期经营业绩波动,静待新技术、海外产能落地
长江证券· 2025-09-04 08:4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收入62.48亿元,同比下降9.28% [2][4] - 2025H1归母净利润-0.68亿元,扣非净利润-0.79亿元 [2][4] - 2025Q2单季度收入32.85亿元,同比增长2.77%,环比增长10.82% [2][4] - 2025Q2归母净利润-0.53亿元,扣非净利润-0.54亿元 [2][4] - 2025H1三元销量5万吨,扣除新产业投入后实际盈利约0.77亿元 [9] - 上半年资产减值0.55亿元,信用减值0.04亿元 [9] - 估算上半年三元业务实际盈利预计在1.3-1.4亿元 [9] 业务运营分析 - 2025Q2三元业务单吨净利环比持平,单位盈利同比有增长但环比略有下降 [9] - 韩国基地受客户需求影响出货波动,影响盈利表现 [9] - 2025Q2资产减值较多与会计政策认定相关,后续有望转回 [9] 新技术与产能布局 - 钠电正极在仙桃启动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产线建设,2025H2-2026年有望放量 [9] - 锰铁锂2025H1出货达到2024年全年水平,商用车领域销量突破千吨 [9] - 与国际头部客户签订锰铁锂合作协议,二代产品有望年内实现乘用车纯用方案上车 [9] - 磷酸铁锂采用全新生产工艺,计划在波兰建成首条欧洲磷酸铁锂产线 [9] - 富锂锰基材料在全固态领域已有百公斤级出货,并拿到批量订单 [9] - 高镍及超高镍全固态正极材料均已实现吨级出货 [9] - 硫化物电解质材料性能行业领先,中试线建设进行中,预计2026年初投产 [9] 财务预测数据 - 2025E预测营业总收入178.03亿元,2026E预测210.97亿元,2027E预测248.94亿元 [13] - 2025E预测归母净利润1.06亿元,2026E预测5.61亿元,2027E预测8.07亿元 [13] - 2025E预测每股收益0.15元,2026E预测0.79元,2027E预测1.13元 [13] - 2025E预测市盈率154.27倍,2026E预测29.12倍,2027E预测20.24倍 [13] - 2025E预测净资产收益率1.2%,2026E预测6.0%,2027E预测8.0% [13]
容百科技(688005):减值和新业务投入影响盈利 固态电池正极布局领先
新浪财经· 2025-08-08 08:2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48亿元,同比下降9.28%,归母净利润亏损0.68亿元,同比转亏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32.85亿元,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亏损0.53亿元,同比转亏且环比亏损扩大 [1] - 扣除新业务投入后三元业务实际盈利约0.77亿元,但受减值事项影响整体净利润下降,该减值有望在下半年部分转回 [1] - 第二季度毛利率8.94%,环比增加0.79个百分点 [1] 业务运营 - 2025年上半年三元材料销量5万吨,受美国补贴和关税政策扰动影响,部分需求订单前置 [1] - 韩国工厂首期2万吨/年高镍正极通过国际客户认证,二期4万吨/年产线建设完成并启动认证流程 [1] - 公司有望在波兰建成欧洲首条磷酸铁锂产线,以满足欧洲供应链本土化要求 [1] 新业务发展 - 钠电正极产品在动力、储能等领域卡位头部客户,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产销规模有望提升,已启动仙桃6000吨聚阴离子正极产线 [2] - 磷酸锰铁锂2025年上半年商用车领域销量突破千吨,二代产品通过稳定性测试,年内有望实现乘用车纯用方案上车 [2] - 高镍及超高镍全固态正极实现吨级出货,可满足400Wh/kg电芯开发需求 [2] - 硫化物电解质材料性能行业领先,中试线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竣工,2026年初投产 [2] - 富锂锰基正极在全固态领域实现百公斤级出货并获得批量订单 [2] - 尖晶石镍锰正极2025年上半年实现吨级出货,客户端预计2026年可实现量产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88%/53%/50%至0.97/4.75/6.09亿元,对应市盈率159/33/25倍 [3] - 海外产能具有稀缺性,新业务拐点将至,锰铁锂和钠电正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3] - 固态电池正极技术和验证领先,但新业务持续投入影响利润释放 [3]
容百科技接待机构投资者调研:新兴业务拓展成效显著
证券日报网· 2025-08-05 07:41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在三元业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钠电、前驱体、锰铁锂等新产业的投入,部分新兴赛道已从初创期迈向成长期 [1] - 公司在钠电、锰铁锂、磷酸铁锂等新业务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并与国际头部客户达成合作 [1] - 公司在新材料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包括富锂锰基材料、液态电池产品和尖晶石镍锰正极材料等 [2] - 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为多家固态电池头部企业的第一供应商 [2] 业务发展情况 钠电业务 - 公司围绕动力、储能、启停电源等场景布局钠电业务,已在国内外头部电池厂商中占据领先地位 [1] - 公司已启动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 [1] 锰铁锂业务 - 受益于商用车电动化需求快速释放,2025年上半年公司磷酸锰铁锂产品出货量已达2024年全年总量 [1] - 上半年公司在商用车领域销量突破千吨,并与国际头部客户签订合作协议 [1] 磷酸铁锂业务 - 公司正式进军磷酸铁锂领域,凭借低成本、高性能的极简生产工艺切入赛道 [1] - 已启动海外市场开拓与产线设计工作,计划在波兰建成首条欧洲磷酸铁锂产线 [1] 新材料技术进展 富锂锰基材料 - 公司富锂锰基材料在全固态领域已实现百公斤级出货,并斩获批量订单 [2] 液态电池技术 - 公司液态电池产品成功突破高温存储、高温循环、产气等多项关键技术瓶颈,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 [2] 尖晶石镍锰正极材料 - 公司尖晶石镍锰正极材料性能领先,配合国际头部客户持续研发,高温存储性能显著提升 [2] - 上半年已实现吨级出货,客户端预计2026年可实现量产 [2] 固态电池领域 正极材料 - 公司高镍及超高镍全固态正极材料均已实现吨级出货,可满足400Wh/Kg电芯开发需求 [2] - 超高容量正极工艺已定型,容量可达230mAh/g [2] 电解质材料 - 公司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的粒度及离子电导率等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 - 正在推进中试线建设,部分量产设备已完成带料验证,预计四季度竣工,2026年初正式投产 [2] 市场地位 - 公司已成为多家固态电池头部企业的第一供应商 [2]
容百科技(688005)2024年及25Q1业绩点评:业绩出现波动 待新材料业务提供增量
新浪财经· 2025-05-22 06:2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50 88亿元 同比下降33 4% 实现归母净利润2 96亿元 同比下降49 0%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 44亿元 同比下降52 6% [2] - 24Q4实现营收37 64亿元 同比下降7 81% 环比下降15 1% 实现归母净利润1 80亿元 同比扭亏 环比增长69 2%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 55亿元 同比扭亏 环比增长67 9% [2] - 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0 15亿元 出现亏损 [2] - 下修2025-2026年EPS为0 70元(-0 04)、1 02元(-0 02) 新增2027年EPS为1 50元 [2] 三元正极业务 - 2024年全球三元材料产量为95 3万吨 同比下滑1 6% 海外市场三元占据约90%市场份额 [3] - 2024年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出货约12万吨 同比增长20% 全球市占率超12% [3] - 2024年三元正极业务全年盈利5 04亿元 25Q1盈利约6800万元 [3] - 公司三元正极出货量连续数年位列行业首位 龙头地位稳固 [1][3] 新产品布局 - 2024年在固态电池、锰铁锂、钠电等战略性业务投入约1 75亿元 [3] - 25Q1锰铁锂产能已实现满产满销 钠电层状材料获千吨级订单 聚阴离子获百吨级订单 [3] - 固态电池用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硫化物电解质材料获多家国内外客户认可 [3] - 硫化物电解质中试线预计2025年四季度竣工 2026年初放量投产 [3]
锂电龙头净利狂增600%
起点锂电· 2025-02-20 10:41
行业活动 - 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将于2月28日在深圳举办 主题聚焦新技术与新工艺探索 [2][3] - 活动由起点锂电和起点研究院主办 规模预计超过500人 [4] - 论坛将涵盖圆柱电池产业链企业巡访 包括国轩高科 利维能 欣旺达锂威等16家企业 [8] 容百科技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50 83亿元 同比下降33 43% 净利润2 92亿元 同比下降49 69% [3] - 业绩下滑主要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传导至产品售价下降及上半年盈利承压影响 [5] - 下半年业绩显著改善 第四季度净利润1 76亿元 同比增长602 5% 环比增长65 8% 创年内新高 [5] 业绩改善驱动因素 - 海外工厂盈利贡献:韩国工厂2万吨/年产能四季度实现单月满产并首次盈利 二期4万吨/年产线2025年试生产 [5] - 欧洲波兰项目完成低成本并购 北美子公司完成注册 [5] - 三元材料全年销量12万吨 逆势增长20% 全球市占率超12% 受益于4680大圆柱电池装车及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6] 产品与技术进展 - 锰铁锂材料销量翻番 向大动力市场渗透 钠电材料获海内外客户认证 预计2025年大规模量产 [6] - 全固态电池用超高镍三元正极及硫化物电解质材料获多家客户认证 [6] - 中镍高电压单晶产品工艺突破 获客户认可 9系超高镍产品累计销售2 7万吨 [6] 客户结构优化 - 海外客户占比提升 与全球前六大电池/电动汽车客户中的五家建立合作 [6] - 海外客户累计销售量超2万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