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磷酸锰铁锂
icon
搜索文档
国轩高科(002074):业绩保持较好增速 新产品、新业务加快布局
新浪财经· 2025-09-17 12: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93.94亿元 同比增长15.48% 归母净利润3.67亿元 同比增长35.22% 扣非净利润0.73亿元 同比增长48.53% [1]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03.38亿元 同比增长11.33% 归母净利润2.66亿元 同比增长31.68% 扣非净利润0.58亿元 同比增长51.55% [1] - 第二季度公司投资收益0.45亿元 资产减值损失1.54亿元 信用减值损失0.43亿元 其他收益3.18亿元 [2] 分业务收入与毛利率 - 动力电池收入140.34亿元 同比增长19.94% 毛利率14.24% 同比提升2.16个百分点 [2] - 储能电池收入45.62亿元 同比增长5.14% 毛利率19.35% 同比下降3.21个百分点 [2] - 输配电产品收入2.47亿元 同比下降16.20% 毛利率18.07% 同比下降3.98个百分点 [2] - 其他业务收入5.50亿元 同比增长19.72% 毛利率46.81% 同比下降18.88个百分点 [2] 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 - 推出G垣准固态电池 能量密度达300Wh/kg 金石全固态电池首条实验线贯通 [3] - 发布全球首款LMFP超充电芯启晨二代电芯 能量密度240Wh/kg 采用5C快充技术 [3] - 发布G行超级重卡标准箱 单包电量达116kWh 实现3000次循环容量零衰减 [3] - 发布乾元智储20MWh储能电池系统 [3] 市场与战略布局 - 国内动力市场实现产品与客户结构升级 通过B级车客户配套提升份额并改善盈利 [3] - 海外市场积极推进产能布局 美国、捷克、摩洛哥基地后续增量值得期待 [3] - 公司出货保持高于行业增速 第二季度出货环比保持较好增长 [2]
国轩高科(002074):2025年中报点评:业绩保持较好增速,新产品、新业务加快布局
长江证券· 2025-09-17 10:1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6][1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93.94亿元 同比增长15.48% 归母净利润3.67亿元 同比增长35.22% 扣非净利润0.73亿元 同比增长48.53% [2][4] - 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收入103.38亿元 同比增长11.33% 归母净利润2.66亿元 同比增长31.68% 扣非净利润0.58亿元 同比增长51.55% [2][4]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0.83元 2026年1.19元 2027年1.65元 [15] - 2025年第二季度投资收益0.45亿元 资产减值损失1.54亿元 信用减值损失0.43亿元 其他收益3.18亿元 [10] 业务分部表现 - 动力电池收入140.34亿元 同比增长19.94% 毛利率14.24% 同比提升2.16个百分点 [10] - 储能电池收入45.62亿元 同比增长5.14% 毛利率19.35% 同比下降3.21个百分点 [10] - 输配电产品收入2.47亿元 同比下降16.20% 毛利率18.07% 同比下降3.98个百分点 [10] - 其他业务收入5.50亿元 同比增长19.72% 毛利率46.81% 同比下降18.88个百分点 [10] 新产品与技术突破 - 推出G垣准固态电池 能量密度达300Wh/kg [10] - "金石"全固态电池首条实验线贯通 实现技术突破 [10] - 发布全球首款LMFP超充电芯"启晨二代电芯" 能量密度达240Wh/kg 采用5C快充技术 [10] - 发布"G行超级重卡标准箱" 单包电量达116kWh 实现3,000次循环容量零衰减 [10] - 发布"乾元智储20MWh储能电池系统" [10] 市场前景与战略布局 - 国内动力市场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和客户结构升级 [10] - 通过B级车客户配套实现市场份额提升和盈利改善 [10] - 海外市场积极推动产能布局 美国、捷克、摩洛哥基地后续增量值得期待 [10] - 公司出货保持高于行业的增速 [10]
特斯拉“神车”上海焕新 产业链公司争相驶入磷酸锰铁锂赛道
新华网· 2025-08-12 05:48
产品更新与市场定位 - 特斯拉Model 3焕新版于中国市场开启预售 起售价25.99万元 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交付 [1] - 新车价格较老款提高2.8万元 长续航版续航达713公里(CLTC预估值) [5] - 上海超级工厂承担全球产能爬升重任 产线已完成调试 [1][4] 销售表现与产能布局 - Model 3全球累计销量达205.8万辆 占特斯拉历史总销量454万辆的45% [2] - 2023年1-7月特斯拉中国累计销量54.08万辆 同比增长67.5% [4] - 上海工厂供应链国产化率达84% 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等出口市场 [2][4] 电池技术升级 - 高性能版Model 3将搭载磷酸锰铁锂电池 能量密度较磷酸铁锂提升15% [5] - 宁德时代推出M3P电池 电芯能量密度提升20% 已应用于华为与奇瑞合作车型 [6] - 国轩高科推出L600启晨电池 亿纬锂能、比亚迪加速研发锰铁锂电池 [6] 产业链扩产动态 - 容百科技启动磷酸锰铁锂全球发展战略 第三季度业绩同环比大幅增长 [6] - 湖南裕能拟定增募资65亿元 用于年产32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 [6] - 德方纳米已建成11万吨磷酸锰铁锂产能 欣旺达产品能量密度达235Wh/kg [7] 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变革 - 新款Model 3移除激光雷达 采用纯视觉感知方案(8个摄像头) [8][9] - 博世放弃激光雷达开发 采埃孚因Ibeo破产退出激光雷达赛道 [9] - 比亚迪腾势N7成为品牌首款搭载激光雷达车型 下半年计划推出多款激光雷达车型 [10]
容百科技(688005):减值和新业务投入影响盈利 固态电池正极布局领先
新浪财经· 2025-08-08 08:2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48亿元,同比下降9.28%,归母净利润亏损0.68亿元,同比转亏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32.85亿元,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亏损0.53亿元,同比转亏且环比亏损扩大 [1] - 扣除新业务投入后三元业务实际盈利约0.77亿元,但受减值事项影响整体净利润下降,该减值有望在下半年部分转回 [1] - 第二季度毛利率8.94%,环比增加0.79个百分点 [1] 业务运营 - 2025年上半年三元材料销量5万吨,受美国补贴和关税政策扰动影响,部分需求订单前置 [1] - 韩国工厂首期2万吨/年高镍正极通过国际客户认证,二期4万吨/年产线建设完成并启动认证流程 [1] - 公司有望在波兰建成欧洲首条磷酸铁锂产线,以满足欧洲供应链本土化要求 [1] 新业务发展 - 钠电正极产品在动力、储能等领域卡位头部客户,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产销规模有望提升,已启动仙桃6000吨聚阴离子正极产线 [2] - 磷酸锰铁锂2025年上半年商用车领域销量突破千吨,二代产品通过稳定性测试,年内有望实现乘用车纯用方案上车 [2] - 高镍及超高镍全固态正极实现吨级出货,可满足400Wh/kg电芯开发需求 [2] - 硫化物电解质材料性能行业领先,中试线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竣工,2026年初投产 [2] - 富锂锰基正极在全固态领域实现百公斤级出货并获得批量订单 [2] - 尖晶石镍锰正极2025年上半年实现吨级出货,客户端预计2026年可实现量产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88%/53%/50%至0.97/4.75/6.09亿元,对应市盈率159/33/25倍 [3] - 海外产能具有稀缺性,新业务拐点将至,锰铁锂和钠电正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3] - 固态电池正极技术和验证领先,但新业务持续投入影响利润释放 [3]
圆柱电池市场“洗牌”酝酿,场景争夺战打响
高工锂电· 2025-04-20 07:16
圆柱电池市场结构性变革 - 全球圆柱电池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核心驱动力来自技术进步和制造效率提升 [2] - 圆柱电池制造商竞相布局多元化应用场景,包括电动汽车、航空、人形机器人等 [2] - 行业洗牌正在酝酿,终端应用争夺战已打响 [2] 大圆柱电池技术突破与商业化 - 宝马宣布下一代电动车型采用大圆柱电池,证实其在中高端乘用车市场的商业可行性 [3] - 全极耳技术成熟应用,激光焊接工艺提升制造控制性、精度与良率 [4] - 大圆柱电池展现"六边形战士"综合性能,包括快速充电、高能量密度和结构安全性 [4] - 宝马合作企业采用9系高镍正极和硅碳负极,预留能量密度提升空间 [4] - 圆柱电池产线效率比方形或软包电池高出50%,头部企业生产效率达300PPM以上 [5] 圆柱电池应用场景多元化 - 圆柱电池在动力市场出货量下滑,但电动二轮车、电动工具领域增速显著 [7] - 中国企业全球圆柱电池市场份额提升至40%,成功切入电动二轮车、电动工具、户用储能等市场 [7][8] - 小圆柱电池在物流车辆、高端跑车(如保时捷911 GTS)等领域找到新增长空间 [9] - 电动航空(eVTOL、无人机)成为圆柱电池新战场,小圆柱电池功率密度达2.65 kW/kg [10] 中国企业技术路线与市场策略 - 蔚蓝锂芯子公司天鹏电源2024年出货量增速达100%,受益于电动工具市场国产化替代 [9] - 中创新航选择大圆柱路线为飞行汽车供应电池,赣锋锂电开发能量密度330-400Wh/kg的小圆柱电芯 [12] - 亿纬锂能针对320Wh/kg以下需求采用圆柱路线,320Wh/kg以上倾向软包电池 [12][13] - 比克电池采取大小圆柱并行策略,21700小圆柱支持8C放电,4680大圆柱能量密度达300Wh/Kg [13] 磷酸铁锂技术渗透与市场影响 - 磷酸铁锂(LFP)及磷酸锰铁锂(LMFP)在圆柱电池中加速渗透 [15] - 中国市场政策推动铁锂替代三元小圆柱,亿纬锂能推出LMX小圆柱电池,比克电池推出PRO-M系列 [17] - 磷酸铁锂为大圆柱打开大众出行和储能市场,亿纬锂能在三元和铁锂路线同步布局产能 [18][19] - 大圆柱电池在锂电二轮车市场渗透率向50%目标靠近,国轩高科3系大圆柱电池产能超5GWh [19][21] 产业链上游支持与设备升级 - 设备商逸飞激光大圆柱设备订单加速增长,华冠科技向韩国客户交付定制化设备 [23][24] - 全极耳技术和材料体系创新推动圆柱电池性能、成本与安全性平衡 [25] 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 圆柱电池竞争核心转向特定场景争夺,包括高端电动汽车、飞行器、机器人、二轮车和储能等领域 [25] - 行业洗牌结果可能重塑未来几年圆柱电池及整个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