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期健康险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人寿、人保健康、太保产险、太平人寿等2025年上半年保险公司短期健康险的综合赔付率均超50%
经济观察网· 2025-09-24 09:00
行业综合赔付率水平 - 短期健康险行业综合赔付率中位数为42.12% 平均值45% [2] - 行业普遍认为50%-70%为更合理水平 当前45%左右偏低 [2] 高赔付率保险公司名单 - 中国人寿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超50% [1][2] - 人保健康 太保产险 太平人寿 人保寿险 安盛天平等公司赔付率均超50% [1] 指标定义与解读 - 综合赔付率是衡量保险产品保障力度的关键指标 数值越高代表消费者实际获得赔付越多 [1]
平均赔付率45%,你买的短期健康险真的赔到了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02:45
(原标题:平均赔付率45%,你买的短期健康险真的赔到了吗?)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今年,"90后"小李因肾结石做了一场小手术,总共花费13000余元。医保报销8000元后,他自付5000余元。想到年初曾在互联网平台购买过医疗 险,他整理好单据申请理赔,却被告知"未达到1万元免赔额",无法赔付。 一顿"火锅钱"的保费,真能换来百万元保障吗?现实似乎并没有那么美好。 近期,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了2025年上半年保险公司短期健康险的综合赔付率数据。120家险企披露的信息显示,行业中位数仅为42.12%,剔除 极端值后平均值为45%。 综合赔付率是衡量保险产品保障力度的重要指标,数值越高,说明消费者实际获得的赔付越多。 记者统计发现,在披露2025年上半年数据的保险公司中,综合赔付率为负的有11家,超过100%的有9家,0%—40%之间的有44家,40%—60%之 间的有33家,60%—100%区间的仅有23家,占比为19.1%。 具体而言,爱心人寿、瑞泰人寿、鑫安汽车财险、燕赵财险、北京人寿、渤海人寿、弘康人寿、和谐健康、黄河财险、中华人寿等保险公司的综 合赔付率为负值;华海财险、昆仑健康险、长城人寿、国宝人寿、 ...
平均赔付率45%,你买的短期健康险真的赔到了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02:30
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现状 - 2025年上半年行业综合赔付率中位数为42.12% 剔除极端值后平均值为45% [1][3] - 60%以上赔付率公司仅占19.1% 44家公司赔付率处于0%-40%区间 [6] - 赔付率负值公司包括爱心人寿(-958.4%)、瑞泰人寿等11家 超高赔付率公司包括华海财险、比亚迪财险等9家 [7] 头部保险公司表现差异 - 中国人寿、人保健康、太保产险等公司赔付率超50% 平安健康、众安保险(30.7%)、泰康在线(11.93%)低于40% [11] - 头部公司医疗险保费超100亿元 但线上获客成本高企挤压赔付空间 [9][13] - 业务结构影响赔付率 百万医疗险与补充医疗险存在显著差异 [14] 行业合理赔付率标准 - 保险从业者认为50%-70%为理想区间 当前水平低20个百分点 [4][17] - 基本医保保障力度为商业健康险6.8倍 2023年商业健康险赔付金额3600亿元 [15] - 三级医院次均住院费用12031.3元(2024年1-11月) 同比下降6.6% [16] 赔付率偏低成因分析 - 万元免赔额设计导致实际赔付门槛高 案例显示5000元自付费用无法获赔 [2] - 新保业务占比高拉低赔付率 互联网渠道客户留存率低影响短期赔付表现 [13] - 线上流量费用与渠道成本压缩赔付空间 数字营销获客成本高昂 [13] 行业改进方向与探索 - 上海试点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团体健康险 推动医保商保同步结算 [20] - 扩大保障范围至亚健康群体 增加创新药械覆盖 [18] - 通过数字化运营与流程优化提升服务效率 非单纯依赖健康管理干预 [19]
平均赔付率45% 你买的短期健康险真的赔到了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02:16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今年,"90后"小李因肾结石做了一场小手术,总共花费13000余元。医保报销8000元后,他自付5000余 元。想到年初曾在互联网平台购买过医疗险,他整理好单据申请理赔,却被告知"未达到1万元免赔 额",无法赔付。 近期,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了2025年上半年保险公司短期健康险的综合赔付率数据。120家险企披露的 信息显示,行业中位数仅为42.12%,剔除极端值后平均值为45%。 综合赔付率是衡量保险产品保障力度的重要指标,数值越高,说明消费者实际获得的赔付越多。 多位保险从业者表示,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维持在45%左右是偏低的。一方面,消费者获得感不强, 产品保障力度不足,影响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另一方面,赔付率较低也反映出保险公司的中间费用偏 高,挤压实际赔付支出,长期来看不利于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上述保险从业者认为,短期健康险的综合赔付率处于50%—70%之间,才是更合理的水平,既可保障消 费者体验,也有助于保险公司稳健经营。 赔付率整体偏低 能达到60%以上综合赔付率的保险公司并不多。 记者统计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中位数从38.83 ...
无法“续保”的短期健康险,先抛弃脆皮打工人
36氪· 2025-09-24 00:10
7岁的儿子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两个月后,魏乔向保险公司申请续保的邮件依旧没有回音。 反复高热,呼吸咳喘,伴随着骨头的刺痛感,煎熬着一家人。化疗期长达半年,每天的治疗费还在滚雪球似的增长。距离一年期健康险到期仅有两月,此 时被拒绝续保,很难再买到其他商业医疗保险作为补充。 魏乔给保险公司打了上百通电话,收到的只有重复的机械回答:等待核保部门复工。 花费万元投保短期健康险,是为了给自己预防风险。但孩子一旦确诊疾病,就成了保司要第一时间甩掉的风险。 魏乔很后悔:其实,一年前,保司就曾以孩子患有过敏性鼻炎为由,要求重新协商续保。如果当时自己能意识到,短期健康险存在的风险,或许也不会陷 入这样一场身心俱疲的拉锯战。 社交媒体上,短期健康险的选择五花八门 这个情况并非个例,自从执业以来,几乎每月,保险律师周平都会接触到短期健康险续保问题的相关咨询。即便被查出4mm不到的结节,也会被拒绝续 保。有人尝试维权,然而金融监管部门"一年期保险不保证续保"的刚性规定,让胜诉的希望变得格外渺茫。 本想靠短期健康险避险,可如果患病风险提高,他们就被先一步拦在了保障门外。 脆皮打工人,选择短期健康险避险 疫情结束后,魏乔就患上了医疗资 ...
无法续保的短期健康险,先抛弃脆皮打工人
虎嗅· 2025-09-23 14:04
7岁的儿子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两个月后,魏乔向保险公司申请续保的邮件依旧没有回音。 反复高热,呼吸咳喘,伴随着骨头的刺痛感,煎熬着一家人。化疗期长达半年,每天的治疗费还在滚雪球似地增长。距离一年期健康险到期仅有两月,此 时被拒绝续保,很难再买到其他商业医疗保险作为补充。 魏乔给保险公司打了上百通电话,收到的只有重复的机械回答:等待核保部门复工。 花费万元投保短期健康险,是为了给自己预防风险。但孩子一旦确诊疾病,就成了保司要第一时间甩掉的风险。 魏乔很后悔:其实,一年前,保司就曾以孩子患有过敏性鼻炎为由,要求重新协商续保。如果当时自己能意识到,短期健康险存在的风险,或许也不会陷 入这样一场身心俱疲的拉锯战。 社交媒体上,短期健康险的选择五花八门 这个情况并非个例,自从执业以来,几乎每月,保险律师周平都会接触到短期健康险续保问题的相关咨询。即便被查出4mm不到的结节,也会被拒绝续 保。有人尝试维权,然而金融监管部门"一年期保险不保证续保"的刚性规定,让胜诉的希望变得格外渺茫。 本想靠短期健康险避险,可如果患病风险提高,他们就被先一步拦在了保障门外。 脆皮打工人,选择短期健康险避险 疫情结束后,魏乔就患上了医疗资 ...
养老险公司迎“消保新规”:销售误导、理赔难戴上“紧箍咒”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10:45
监管新规核心内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印发《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 将养老保险公司首次纳入核心评价对象并立即施行[2] - 评价体系设定7大要素包括体制机制 适当性管理 营销行为管理 纠纷化解 金融教育 消费者服务和个人信息保护 其中营销行为管理与纠纷化解权重合计高达50%[3] - 评价结果分为1-5级 2级和3级细分为A B C档 1级和2A级机构获正向激励如降低检查频率 3级及以下机构面临增加检查频率等约束 5级机构可能被暂停业务并追究高管责任[3] 评价执行与整改要求 - 保险机构需针对评价结果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 3级 4级和5级机构应在90日内提交整改进展报告[4] - 新规倒逼保险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承担消保最终责任 推动机构转变重业务轻消保观念 将消保要求融入企业文化 绩效考核与业务流程[5] 行业经营与投诉现状 - 国民养老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48.08亿元同比增长329.67% 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36.51% 但收到投诉70件[6] - 新华养老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仅1.20亿元 收到投诉5件 恒安标准养老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96.14%至0.13亿元 收到投诉14件[6] - 2025年上半年国民养老保费收入25.20亿元同比下降38.93% 大家养老保费收入11.80亿元同比下降5.25%[7] - 新华养老保费从0.12亿元增至7.97亿元 恒安标准养老从0.07亿元增至0.28亿元[7] 行业影响与发展趋势 - 养老保险公司需聚焦养老主业并逐步剥离短期健康险等个人业务 预计投诉量将显著下降但保费规模面临下行压力[7] - 消保评价结果与机构发展直接挂钩 消保合规能力将成为与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并列的核心竞争力[7] - 新规推动销售误导减少和理赔效率提升 促进行业走向更规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8]
中国再保险(1508.HK)盈利优化,乘港股慢牛释放长期价值
格隆汇· 2025-09-11 08:18
港股市场行情 - 2025年港股呈现慢牛行情 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涨超30% 月线五连阳 [1] - 新消费 创新药 硬科技板块成为市场焦点 带动市场人气攀升 [1] - 大金融板块占恒生指数30%-40%权重 是行情重要推动力量 部分低估值金融股迎价值修复契机 [1] 公司股价表现 - 中国再保年内股价累计上涨超过91% 受益于港股行情及基本面改善 [1] 盈利能力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保费收入1038.35亿元 同比增长3.4% [4] -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2.44亿元 同比增长9% [4] - 净资产1167.81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7% [4] 财产再保险业务 - 境内财产再保险综合成本率95.83% 承保持续盈利 剔除农险因素后与去年同期持平 [5] - 境外财产再保险总保费收入175.43亿元 同比增长7.4% 保险服务收入128.24亿元 同比增17.2% [5] - 桥社业务总保费收入145.17亿元 同比增长7.3% 保险服务收入110.59亿元 同比增20.0% 综合成本率84.41% [5] 人身再保险与直保业务 - 人身再保险净利润28.53亿元 同比增长13.6% 保障型业务综合成本率保持较好水平 [6] - 财产险直保原保费收入300.82亿元 同比增长7.1% 综合成本率96.99% 同比下降2.58个百分点 [6] 投资业绩 - 总投资资产4488.77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1% [6] - 总投资收益95.84亿元 净投资收益73.21亿元 同比增长4.9% [6] - 股票综合投资收益率跑赢市场基准超过900个BP [6] 业务结构优化 - 新兴业务分保费收入22.49亿元 同比增长31.6% 聚焦IDI保险 短期健康险 巨灾保险等领域 [8] - 责任险和农业险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7.0% 农业险在33个省份取得经营资格 开发创新产品82款 [12] - 车险续保率67.6% 家用车续保率69.6% 家用车保费占比62.1% 承保数量同比增长1.4% [12] 产品创新与战略 - 人身再保险创新发展保障型业务 围绕互联网门诊 特药 慢病管理开展创新支付合作 [11] - 深度融入国家医疗与养老保障体系 探索长期护理保险 失能保险领域 [11] -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给予A评级 贝氏评级"A(优秀)" 展望稳定 [6]
中国再保险(01508)发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润62.44亿元 同比增加9.03%
智通财经· 2025-08-29 09:2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610.28亿元 同比增长0.56% [1] - 归母净利润62.44亿元 同比增长9.03% [1] - 基本每股收益0.15元 [1] 业务分部表现 - 财产再保险分部保险服务收入229.59亿元 同比下降2.2% 占集团保险服务收入44.3% [2] - 财产再保险分部净利润23.38亿元 同比下降9.3% [2] 收入下降原因 - 财产再保险收入下降主要因国内农业险业务分入已赚保费规模减少 [2] - 财产再保险净利润下降受承保业绩下滑及投资业绩波动双重影响 [2] 承保业绩影响因素 - 国内业务结构调整导致承保业绩下降 [2] - 国际业务巨灾事件对承保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2] 投资业绩表现 - 交易类债券公允价值上涨幅度弱于去年同期 [2] - 利率波动对投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 战略发展重点 - 巩固境内再保险市场主渠道地位 [1] - 推动国内商业保险业务及国家政策导向型业务平台建设 [1] - 强化创新驱动和科技应用 提升创新成果转化 [1] 业务拓展领域 - 重点发展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及短期健康险 [1] - 积极拓展巨灾保险、农业指数及涉农保险业务 [1] - 布局网络安全保险等新兴业务领域 [1] 运营能力提升 - 持续升级客户服务体系 [1] - 充实承保团队力量并提升技术实力 [1] - 坚持风险减量服务以创造新价值 [1]
中国再保险发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润62.44亿元 同比增加9.03%
智通财经· 2025-08-29 09: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合计610.28亿元 同比增长0.56%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2.44亿元 同比增长9.03% [1] - 每股基本盈利0.15元 [1] - 财产再保险分部保险服务收入229.59亿元 同比下降2.2% 占集团保险服务收入44.3% [2] - 财产再保险分部净利润23.38亿元 同比下降9.3% [2] 业务发展 - 巩固境内再保险市场主渠道地位 [1] - 推动国内商业保险业务及国家政策导向型业务平台建设 [1] - 强化创新驱动和科技应用 提升创新成果转化 [1] - 持续升级客户服务体系 充实承保团队力量 [1] - 重点拓展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短期健康险 巨灾保险 农业指数及涉农保险 网络安全保险等新兴业务 [1] 业绩驱动因素 - 财产再保险收入下降主因国内农业险业务分入已赚保费规模下降 [2] - 净利润下降受国内业务结构调整及国际业务巨灾事件影响 [2] - 投资业绩受利率波动影响 交易类债券公允价值上涨弱于去年同期 [2] - 坚持风险减量服务 在专业优势中创造新价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