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鲜商品
icon
搜索文档
永辉超市石景山“胖改店”开业,新增30多项便民服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7 03:59
门店调改与商品优化 - 永辉超市鲁谷店经过59天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后重新开业 提供更丰富商品和30多种便民服务 [1] - 门店商品汰换率超过50% 商品结构中超80%实现与胖东来对标 [5] - 调改采纳超过60%的居民建议 包括上班族需求的预加工食品和小包装有机菜等 [5] 商品品类扩充 - 肉禽区新增10多种细分肉品 包括进口澳洲谷饲牛排 潮汕现切牛肉和国产炖卤牛肉 [1] - 蔬菜区设立花青素专区 新增紫白菜 紫苏叶等品种 并引入南方水八仙食材如莲蓬 鸡头米 [3] - 水产区新增24小时内鲜活到店的梭子蟹 以及帝王蟹 乳山生蚝 三文鱼等经典水产 [3] 门店布局与服务升级 - 超市主通道宽度扩至3.5米 整体迁移至二层 一层转型为社区生活枢纽 [5] - 一层餐饮小店占比达40% 并配备健身房 药店 干洗等多类型业态 [5] - 新增30多项便民服务 包括爱心驿站 母婴室和送货司机休息室等专项服务设施 [5]
叮咚买菜第二季度营收59.8亿元 GAAP净利润同比增长近六成
证券日报· 2025-08-22 08:4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GMV达65亿元 同比增长4.5% [2] - 营收59.8亿元 同比增长6.7% [2] - Non-GAAP净利润1.3亿元 同比增长23.9% [2] - GAAP净利润1.1亿元 同比增长59.7% [2] - 连续11个季度Non-GAAP盈利及6个季度GAAP盈利 [2]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等余额达40.1亿元 [6] 4G战略实施成效 - 好用户群体占比近30% 贡献68.5%的GMV [3] - 新客中好用户占比高达80% [3] - 大盘用户月均下单频次4.4次 好用户达8.1次 [3] - 江浙沪地区GMV同比增长11% 其中10个城市增速超20% [3] - 上海地区GMV在较高渗透率基础上仍增长3.5% [3] 运营策略升级 - 采用"一寸窄 一公里深"的聚焦策略 [3] - 实施APP"品质之爱"升级及商品开发事业部拆分 [3] - 通过较小规模SKU精准匹配用户需求 [6] - 优化供应链调度效率平衡控损与控缺 [6] - 聚焦城市仓密度、单量密度和买手制选品精准度 [6] 技术能力建设 - "数智大脑"系统升级为业务创新核心引擎 [4] - 应用AI技术提升全链路经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4] - 形成"快(30分钟达)+鲜(产地直采)+准(算法荐品)"差异化竞争力 [4] 业务拓展进展 - ToB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9.4% 占比提升1.6个百分点 [5] - 通过生鲜直采、自有农场和工厂保障商品稳定供应 [5] - 以供应商形式向海外B端渠道拓展 [5] 行业背景 - 生鲜电商行业规模从2020年3641亿元增长至2024年7368亿元 [5] - 2024年生鲜电商线上渗透率14.9% 较实物商品26.8%的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5] - 平台差异化聚焦品质家庭用户需求 与流量补贴模式形成错位 [3]
叮咚买菜二季度营收59.8亿元 GAAP净利润同比增长近六成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4:4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GMV达65亿元 同比增长4.5% [2] - 营收59.8亿元 同比增长6.7% [2] - Non-GAAP净利润1.3亿元 同比增长23.9% [2] - GAAP净利润1.1亿元 同比增长59.7% [2] - 连续11个季度Non-GAAP盈利及6个季度GAAP盈利 [3]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等余额达40.1亿元 [4] 区域业绩 - 上海地区二季度GMV同比增长3.5% [3] - 江浙地区二季度GMV同比增长11% 其中10个城市增幅超20% [3] 战略实施 - 推行"4G战略"聚焦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 [3] - 好用户占比近30% 贡献68.5%的GMV [3] - 新客中好用户占比达80% [3] - 累计汰换超4000款商品 [3] - 好商品SKU占比达40% GMV占比较年初提升30个百分点 [3] 业务拓展 - to B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9.4% 收入占比提升1.6个百分点 [4] - 通过生鲜直采、自有农场工厂及开发团队保障商品供应 [4] - 依托APP及全渠道提升销售规模化与效率 [4] - 计划推动供应链to B及出海业务 [3][4] 业绩展望 - 对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保持信心 预计维持去年同期规模并持续盈利 [4]
叮咚买菜二季度GMV 65亿元,GAAP净利润1.1亿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8-21 13:37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GMV达65亿元 同比增长4.5% [1] - 营收实现59.8亿元 同比增长6.7% [1] - Non-GAAP净利润1.3亿元 同比增长23.9% [1] - GAAP净利润1.1亿元 同比增长59.7% [1] - 连续11个季度Non-GAAP盈利和6个季度GAAP盈利 [1] - 现金及等价物等余额为40.1亿元 [2] 区域市场表现 - 上海地区GMV同比增长3.5% [1] - 江浙地区GMV同比增长11% [1] - 江浙地区10个城市同比增速超20% [1] 战略实施成效 - 4G战略聚焦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 [1] - 执行"一寸窄 一公里深"策略并进行APP升级 [1] - 大盘用户月均下单频次达4.4次且保持增长 [2] - 好用户群体月下单频次达8.1次 [2] 用户结构优化 - 好用户占比接近30% [2] - 好用户贡献68.5%的GMV [2] - 新客中好用户占比达80% [2] 商品体系升级 - 累计汰换4000多支商品 [2] - 好商品SKU占比达40% [2] - 好商品GMV占比相比年初提升约30个百分点 [2] 业务拓展 - toB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达69.4% [2] - toB业务收入占比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 [2] 业绩展望 - 公司有信心维持同期规模并持续盈利 [2]
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不参与行业内卷,专注“一寸窄、一公里深”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7-22 07:57
核心战略调整 - 公司发布"4G"战略,聚焦"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四大核心方向,旨在保持行业竞争力并坚持家庭饮食场景的初心[2] - 明确差异化竞争路径,避开行业价格战和流量争夺,专注提升商品品质与供应链建设[4] - 提出"一寸窄、一公里深"策略,用商品和生态思维取代流量平台思维,深耕生鲜食品赛道全链路[5] 商品开发策略 - 汰换超4000支平庸商品,好商品SKU占比已达40%,实施"人有我优"和"人无我有"双轨开发策略[7] - 重点布局低GI健康食品市场,专区销售额从2023上半年不足百万增长至2024上半年近6000万[13] - 配料干净标签商品上半年销售额突破5亿,健康概念商品销售快速攀升[13] 供应链升级 - 直投上游建立黑猪养殖基地和数字渔仓,实现生鲜全链路管控与品质提升[9] - 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合作制定低GI标准,推动供应链生态圈形成[11] - 计划将国内优质生鲜供应链能力输出至海外市场,参与全球供需平衡[17] 数字化能力建设 - 打造"数智大脑"系统,实现全链路智能化管理及商品生命周期管理[16] - 开发求真溯源系统,实现农产品种植/养殖到配送的全链路透明化[16] - AI技术深度参与商品开发流程,支持未来智能生态场建设[15] 行业趋势把握 - 观察到消费者饮食品质要求提升,健康化饮食场景需求巨大但供给不足[9] - 瞄准低GI等早期健康饮食市场,解决伪概念商品和标准混乱问题[10] - 零售渠道向智能生态化转型,生鲜产业呈现上游化趋势[17]
中国进入大零售时代
36氪· 2025-07-14 08:40
中国零售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零售行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 面临商业模式与消费习惯不匹配的核心矛盾 传统零售调改成本高且效果有限 存在被淘汰风险[3] - 2025年上半年社零数据虽有所改善 但该指标已不能全面反映现实消费状况 过度关注可能导致政策制定脱离实际[3] - 行业分化为生存型与发展型两种模式 生存型通过关店减负短期见效但前景有限 发展型则持续投入基础设施与数字化建设 向服务零售拓展[4] 零售调改实践与困境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占比已达25% 部分大城市超过40% 实体零售价值被削弱 关店与调改需同步推进[5] - 调改投入成本高昂 起步需数百万元 部分企业反映比新开店更昂贵 且面临老店新规的合规挑战与税负增加[5] - 现制现售模式成为调改方向 但需实践检验 最终可能回归中央厨房与现场制作结合模式[5][7] - 日本My Basket案例显示 中央厨房+冷链物流模式可降低人力成本20% 打破小店难卖生鲜行规 门店数达1200家[6] 政策与监管瓶颈 - 药品流通体制僵化 超市无法销售药品 医保卡使用限制多 外地药品采购效率低下 与老龄化社会就近购物需求矛盾[9] - 物流配送受行政限制 外地车辆白天无法进入市区 严重影响供应链效率[8] - 政府需从资金补贴转向破除制度障碍 打破行政割裂 建立统一大市场[8][10] - 15分钟生活圈需配套法规改革 凡是不便消费的制度都需调整[10] 业态创新与风险 - 生鲜大店模式风险加剧 营运成本高 客流不足 损耗大 上海清美鲜家虽开上千家门店 但新开大店面临价格竞争力不足问题[11][12] - 老龄化推动离车化趋势 70岁以上老年人减少开车 就近购物成为主流 大型生鲜店选址不当将面临挑战[12] - 小型生鲜店与社区超市成为未来方向 沃尔玛山姆在深圳开设500平方米社区超市 采用前置仓模式结合线上配送[13] - 上海城市超市因开设1万平方米旗舰店拖累整体运营[11] 即时零售崛起与影响 - 美团、阿里巴巴、京东三大平台全面布局即时零售 京东外卖日单量突破2500万单 骑手人数达12万 预计月底超15万[14] - 消费习惯从计划性囤货转向即时补货 29%消费者选择随时补货不等折扣 较上年增长9个百分点[15] - 即时零售推动高频率小订单模式 倒逼实体店接入平台配送体系 可能导致平台通过排他协议控制商户资源[16] - 技术赋能提升效率 城市仓+前置仓+门店仓多级网络降低配送成本 智能分单技术向中小零售商开放[16] 未来零售发展趋势 - 大零售时代以诚信为基础 数字化为支撑 满足即时需求为核心 平台生态为主导[19] - 商品与服务全面融合 线上线下彻底打通 平台跨界融合 消费场景无限扩展[20] - 零售主体分化为平台商(集商成市)与集约商(集货成商)两类[20] - 最终竞争是体验与效率的平衡 效率提升是体验改善的基础[20] - 零售大效率提升需缩短顾客决策时间 培育认牌消费群体 建立品牌信任机制[21]
巨头环伺之下,叮咚买菜是如何活下来的?
36氪· 2025-05-27 12:20
前置仓模式对比 -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同为前置仓模式代表企业 前置仓指设立在社区或商业区的小型仓库 用于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 [2] - 每日优鲜2014-2022年累计融资超110亿元 但2018-2021年累计亏损超百亿元 2022年7月关闭几乎全部前置仓 [2] - 叮咚买菜2019-2021年前置仓数量从600个增至1400个 覆盖城市达37个 同期营收从38.8亿元增至201.2亿元 但亏损从18.73亿元扩大至64.29亿元 [3] 叮咚买菜战略调整 - 2022年关闭低效城市站点 前置仓数量缩减至不到原来的八成 2022年四季度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3] - 2024年实现GAAP标准下首次年度盈利 净利润达3亿元 2025年一季度Non-GAAP净利润0.3亿元 GAAP净利润801.7万元 [4] - 2021年8月将战略从"规模优先"调整为"效率优先" 覆盖城市从37个缩减至25个 其中江浙沪占64% [25] 数字化与供应链 - 叮咚买菜端到端损耗率从5%降至1.5% 远低于行业平均8%和传统生鲜行业25%-30% [11][12] - 预测系统对订单和热门单品预测准确率达95%以上 2023年深度学习模型升级使转化率和预测准确性各提升10% [19][20] - 2025年一季度履约费用率从2019年49.9%降至22.9% 客单价从2021年58.6元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72.9元 [25][27] 竞争格局与差异化 - 2024年行业竞争加剧 京东、盒马、美团等巨头入局前置仓赛道 [29] - 叮咚买菜生鲜商品占比超60% 聚焦"餐桌"和"茶几"场景 SKU精简至三四千个 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达35% [30] - 江浙沪区域2025年一季度GMV同比增长5%-17.8% 但其他区域经营难度较大 [25][26] 运营优化 - 前置仓面积优化至三四百平方米 通过算法进行仓网规划和配送范围调整 2024年江浙沪新开130个算法主导前置仓 [24][25] - 建立"七点临期占比"指标体系 通过阶梯促销控制损耗 销售毛利率从2019年17.14%提升至2024年30.11% [20][27] - 2024年启动组织变革 将商品开发中心重组为十个独立事业部 由高管直接领导 [33][34]
京东七鲜内部会议要求价格力做到同行业第一
快讯· 2025-05-23 01:33
京东七鲜价格策略 - 公司内部会议要求价格竞争力做到同行业第一,在商品品质优于其他平台的基础上 [1] - 今年618期间将全面升级击穿价,核心击穿价商品从原本便宜10%提升到接近便宜20% [1] - 击穿价策略从去年开始持续通过供应链优化提升品质和价格竞争力,目标是提供"又好又快又便宜"的购物体验 [1] 618促销计划 - 公司未正面回应会议具体要求,但强调击穿价并非今年618才开始实施 [1] - 供应链优化是价格竞争力提升的核心手段,与品质改善同步推进 [1]
永辉超市遵义调改首店开业 全国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规模扩至69家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0:23
门店调改策略 - 永辉超市遵义吾悦广场店成为全国调改样板店之一,从商品结构、购物环境到服务体系全面升级 [1] - 截至4月30日,公司累计有69家胖东来模式调改门店开业 [1] - 门店商品结构调整显著,原有20543种商品中下架14169个单品,新增4345种商品,调整后商品结构与胖东来相似度达80% [1] - 进口商品占比提升至12%,形成"本土特色+品质优选+胖东来同款"三重竞争力 [1] 商品运营优化 - 生鲜区通过定向种植合作缩短供应链,实行商品包装化以减少损耗 [3] - 熟食区推出小分量、口味多的网红"懒人小吃"和"养生+创意"烘焙新品 [3] - 食品百货区通过"本土特色+品质优选"构建差异化竞争力,胖东来品牌产品与永辉优选自有品牌形成互补 [3] 门店环境升级 - 中岛货架高度从2.4米降至1.6米,主通道拓宽至2.4米,提升空间通透性 [3] - 散装食品区标注"1斤约几个"换算提示,生鲜与日用品交界处放置隔离袋 [3] - 执行"468鲜度管控"标准(4小时八折、6小时六折、8小时下架),部分商品严格执行日清政策 [3] 服务体系创新 - 肉禽柜台提供切丝、剔骨等定制服务,海鲜区提供活鱼现杀、打氧包装服务 [3] - 水果区提供免费清洗分切服务 [3] 员工福利提升 - 门店员工从75人扩招至180人,平均薪资提升至4000元 [4] - 满一年员工可享10天带薪年假,新增员工休息室及免费员工餐 [4]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以胖东来模式为标杆,通过在地化发展与品质零售战略参与区域经济价值重构 [4] - 未来将坚定学习胖东来模式,走品质零售路线,以高质价比、优质服务与差异化商品开发为目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