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票票

搜索文档
大麦娱乐20250915
2025-09-15 14:57
**大麦娱乐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综合性娱乐公司大麦娱乐 前身为阿里影业 于2014年借壳上市[3] * 行业涉及现场娱乐票务 IP授权衍生品 电影票务 以及影视内容投资制作[2][4] **核心业务板块表现** * 大麦现场票务平台2024年收入达21亿 毛利率64% 是国内领先的现场娱乐票务服务商[2][6] * 阿里鱼IP授权业务收入从2019年的2亿增长至14亿 截至24财年总代理金额约40亿美元[2][10] * 影视相关业务中 淘票票电影票务市占率稳定在30%-40%[4][15] 剧集业务在24年实现约5亿元收入[4][16] **业务运营与战略** * 大麦票务平台服务费率在7-8%左右[6] 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6] * 阿里鱼采用"IP to B to C"全链路模式 已与超过200个品牌达成授权合作 累计推出超过3万个SKU[4][13] * 阿里影业实行"双龙驱动"战略 深入参与优质内容制作 拥有6家自制工作室[15][16] **市场动态与用户增长** * 疫情后大型演唱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从16-19年的三四十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00亿元左右[2][9] * Livehouse和专业场馆收入从几亿元增长到接近100亿元[9] * 大麦MAU从疫情前几百万级别增长至2024年的2000万 高峰时达5000万[2][7] **重要合作与IP资源** * 阿里鱼主要IP合作伙伴包括三丽鸥 宝可梦和奇卡哇等[11] 其中三丽鸥占到公司收入的一半左右[12] * 公司与三丽鸥的独家代理合作始于2023年 为期五年[11] 并于2024年10月获得奇卡哇独家代理权[11] **行业趋势与风险提示** * 中国正版授权市场增长迅速 预计2025年将成为全球第四大授权市场[14] * IP授权行业采用保底加分成模式运营[14] * 与头部IP合作导致阿里鱼毛利率有所下降[2][10] 内容定制化生产导致剧集业务毛利率较低[16]
覆盖全国近80城超300个影厅,淘票票“轮椅友好厅”迈入规模化推广阶段
中国经济网· 2025-08-28 03:49
项目背景与初衷 - 淘票票联合阿里公益发起"轮椅友好厅"项目 旨在解决轮椅用户无法预知影厅通道及座位情况的问题 避免其只能坐在第一排仰头观影的体验困境 [2] - "轮椅友好厅"定义为轮椅可直达中间排或其他舒适位置 且相邻过道足够宽敞的影厅 具备黄金位置观影条件 [2] 项目进展与覆盖规模 - 2024年5月率先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地的60余个影厅试点上线标注功能 [2] - 2025年通过与万达影城合作 实现全国近80个城市超300个影厅的规模化覆盖 [1][3] - 项目获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一周年标志性示范性100项成果 [2] 功能使用与用户体验 - 用户在淘票票APP首页搜索"轮椅友好厅"可直达专题页 查看符合无障碍条件的影院和影厅详情 [3] - 选座页面"观影贴士"位置标注轮椅可直达的具体位置 方便用户购买适合座位 [3] - 轮椅用户反馈该功能带来信息普惠和便捷体验 更愿意走进影院 并期待拓展至其他线下娱乐场景 [7] 合作伙伴与服务体系 - 万达影城构建全场景服务体系 涵盖专业放映、精细化服务及无障碍设施落地 与淘票票合作为轮椅使用者提供明确选座指引 [7] - 项目持续扩充覆盖规模 期待更多影管院线、组织机构和爱心人士加入公益行动 [8] 相关公益项目拓展 - 优酷无障碍剧场拥有超8000部(集)无障碍影视作品 每周更新3集电视剧 每月更新2部新热电影 [8] - 淘票票"星光点点"公益放映项目携16部影片深入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 完成超2300场放映 建设10个固定放映点 惠及超30万人次 [8]
大麦娱乐(01060):泛文娱全产业链发展,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IP衍生业务表现强劲,演出市场扩大品牌影响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20 03:15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给予大麦娱乐"增持"评级,目标价1.94港元(基于PE和PS估值法平均值)[5][9] - 当前股价1.29港元,52周区间0.35-1.35港元,市值38.54亿港元[5][6] - 预计2026-2028财年EPS分别为0.03/0.04/0.05元,对应PE 37.6/28.9/23.1倍[3][9]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财年营收67.02亿元(+33%),净利润3.64亿元(+28%),EBITA 8.09亿元(+61%)[9] - 2026-2028财年营收预测76.13/92.17/109.84亿元,CAGR 17.9%[3][12] - 毛利率稳定在36-38%区间,ROE将从2025年2.2%提升至2028年7.9%[10] 核心业务分析 IP衍生业务 - 2025财年收入14.33亿元(+73%),阿里鱼授权收入增长超90%,贡献分部业绩3.8亿元(+75%)[9] - 拥有三丽鸥/宝可梦/环球影业等头部IP矩阵,自主研发"锦鲤拿趣"潮玩品牌及10+原创IP[9] - 预计2026-2028年收入增速60%/50%/40%,将成为最大增长引擎[12][13] 大麦票务业务 - 2025财年收入20.57亿元(+236%),分部业绩12.30亿元(+339%)[9] - 行业领先的演唱会票务平台,2025年交付3800+场大型项目,覆盖港澳头部场馆[9] - 拓展旅游演艺及海外购票业务,与淘票票联合推出VIP会员体系[13] 其他业务 - 电影业务2025年收入27.12亿元(-10%),储备40+部影片,灯塔AI接入大模型[13] - 剧集制作收入5亿元(-16%),重点储备20+部,开发中项目30+部[13] 行业与估值比较 - 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 50倍/PS 13倍,泡泡玛特市值3441亿元居首[13][14] - 公司PE估值低于光线传媒(198倍)等影视同行,但高于泡泡玛特(33倍)[13]
电影在线票务是时候加入第三个玩家搅局了
36氪· 2025-07-23 10:40
行业格局演变 - 电影在线票务市场从多平台混战演变为猫眼与淘票票双寡头垄断格局 两者合计占据超过90%市场份额[6][8] - 行业第三大平台万达电影APP/小程序2024年市占率为6.89% 基于其院线1.65亿观影人次中的6000万购票人次计算得出[8] - 二线购票平台如爱奇艺票务、咪咕影院等面临发展困境 主要受限于价格优势仅能覆盖年內4-5部影片且APP打开率持续下降[10] 市场数据指标 - 中国电影在线购票渗透率从2012年18.4%持续提升至2024年86.3%[2] - 电商服务费从2017年34.52亿元增长至2024年40.29亿元 占票房比例从6.18%上升至9.48%[14] - 服务费单价从2017年2.62元/张增长至2024年4.63元/张 增幅达76.7%[14] 历史发展进程 - 2008年格瓦拉生活网成立标志行业进入1.0时代 初期采用团购票模式需线下兑换选座[2] - 2014年猫眼参与发行《心花路放》通过票补获国庆档冠军 在线购票占比首超40%进入2.0时代[3] - 2015年行业进入整合期 华谊兄弟2.66亿元收购卖座网51%股权 阿里影业8.3亿元收购粤科软件 光线传媒收购网票网[5] 竞争策略分析 - 猫眼依托美团、大众点评、QQ、微信等流量入口 淘票票背靠支付宝、手机淘宝、饿了么等阿里系资源[6] - 百度糯米曾在2016年春节档实现40%市场份额 但50亿元票补消耗后份额急剧下滑 2022年正式下线[9] - 格瓦拉采用银行信用卡合作模式减轻票补压力 主打深度社区运营但仍不敌资本规模竞争于2017年破产[6] 新兴机会领域 - 演出票务市场快速崛起 猫眼已转型为"猫眼电影演出"平台 大麦娱乐将演出票务作为核心战略方向[11][13] - 京东外卖通过物流效率差异化策略切入市场 半年内在部分城市取得10%份额 为票务市场提供破局参考[15] - 新平台机会在于解决高服务费、抢票难等痛点 并可借票务切入更广泛的O2O服务市场[15]
大麦娱乐(01060):首次覆盖:"演艺+IP"双引擎,重构线下娱乐新基建
中泰证券· 2025-07-02 07:4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大麦娱乐是国内领先的全产业链现实娱乐平台,“演艺 + IP”双引擎发展,23 年起架构调整激活组织活力,增长进入快车道,规模效应明显。预计 FY26 - 28 实现总收入 78.91/95.34/116.83 亿元,同比 +18%/+21%/+23%;实现经调整 EBITA 为 10.12/14.98/21.33 亿元,同比 +25%/+48%/+42%。公司系演出及 IP 转授权领域龙头而当前估值具备性价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大麦娱乐:国内领先的全产业链现实娱乐平台 - 大麦娱乐是从事内容制作、宣传和发行等业务的投资控股公司,通过内容、票务及科技平台、知识产权(IP)衍生品及其他业务三个分部开展业务。旗下电影业务参与 300 余部电影出品发行推广,演出业务覆盖全品类现实娱乐票务类型[11] - 公司发展分三个阶段:2014 - 2017 年业务整合与初拓展;2018 - 2021 年全产业链布局与 IP 深化;2021 年至今“内容 + 科技”双轮驱动[12][13] - 阿里巴巴集团系控股股东,管理层参与持股。2023 年架构调整激活组织活力,管理层互联网行业经验丰富[14][16] - F2023、F2024、F2025 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35.0 亿元、50.4 亿元、67.0 亿元,FY24、FY25 同比分别 +44%、+33%;经调整 EBITA 分别为 3.1 亿元、5.0 亿元、8.1 亿元,FY24、FY25 同比分别 +61%、+61%;毛利率分别为 32%、40%、37%,FY24、FY25 同比分别 +8pcts、-3pcts;经调整 EBITA Margin 分别为 9%、10%、12%,FY24、FY25 同比分别 +1pcts、+2pcts[21] IP:蓝海市场细分龙头,上下游双向延展 - IP 行业参与方为授权商和被授权商,授权方式多样。中国 IP 行业千亿规模,增速快,潜力大,商品授权是主要模式,单位授权金能“撬动”25 倍以上商品 GMV,对标美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30][31][35] - 阿里鱼是中国最大的 IP 授权代理平台,与三丽鸥等达成主授权协议,IP 矩阵丰富。未来向上游获取更多头部 IP 授权,深化签约 IP 合作;向下游强化 IP 运营,布局 2C 业务。具备海量客户、大数据匹配、联合营销、自动追踪结算等竞争优势[40][42][54] 演出:量价齐升空间广阔,大麦占据半壁江山 - 2024 年全国线下演出票房达 579 亿元,大型演出占比过半。量价齐升逻辑顺畅,政策助力行业扩容,演出经济具备溢出效益[61][62] - 大麦深度整合阿里系资源,全链路布局内容、场馆、票务三大现场娱乐领域,票务市占显著领先,演唱会头部项目覆盖率近 100%。未来大型演出向海外市场延伸,国内市场进行多品类拓展。以技术和现场服务为代表的新基建构筑护城河,票务平台分成在大型演出收入分成中占比较小,主办方更注重综合服务能力[67][70][7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电影投资制作与宣发预计 FY26 - 28 营收增速为 -5%/-5%/-5%,经营利润率稳中有升;剧集制作预计 FY26 - 28 营收维持 FY25 水平,经营利润率保持在 5.1%;大麦预计 FY26 - 28 营收增速为 15.6%/13%/12%,经营利润率保持在 59.8%;IP 衍生业务预计 FY26 - 28 营收增速为 70%/60%/50%,经营利润率稳中有升[75] - 选取猫眼娱乐、泡泡玛特、上海电影、阅文集团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 25 年动态 PE 中位数为 39x。公司系演出及 IP 转授权领域龙头而当前估值具备性价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77]
港股异动 | 阿里影业(01060)大涨超17% 近半个月来累涨近1.4倍 公司聚焦大麦演出以及IP衍生品
智通财经网· 2025-06-09 02:39
股价表现 - 阿里影业(01060)大涨17.89%至1.12港元,成交额6.13亿港元,自5月20日至今累计涨幅近1.4倍 [1] 战略调整 - 公司拟将名称改为大麦娱乐,提出四大未来策略方向:内容领先、用户增长、强化商业衍生能力及积极布局海外 [1] - 中金认为公司旨在建立综合娱乐平台,发展多元化业务 [1] 演出业务 - 5月至10月为行业旺季,2025年五一假期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票房同比增长5.1% [1] - 大麦一级市场演出票务市占率领先,预计2025年现场演出大盘保持增长 [2] - 公司拥有用户大数据优势,内容布局加速向上游延伸 [2] IP衍生业务 - 2024年新签Chiikawa和蜡笔小新等IP,持续丰富IP矩阵 [1] - 阿里鱼自2016年积累数百个优质IP包括三丽鸥、宝可梦、环球、吉伊卡哇等 [2] - 未来将加强电商渠道建设,通过类目运营把握货物品类趋势,孵化C端品牌 [2] 影视内容储备 - 淘票票市占率稳定,储备《抓特务》《东极岛》《无名之辈2》等头部影片待释放 [2] 行业对标 - 演出业务对标海外龙头Live Nation,IP衍生业务对标泡泡玛特,市场认为估值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1]
好片尽在淘票票《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上映
环球网· 2025-06-01 08:58
电影上映与市场表现 - 《哆啦A梦:大雄的绘画奇遇记》于2025年5月31日正式上映 讲述哆啦A梦一行人穿越到13世纪雅托利亚公国的冒险故事 [1] - 影片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完成亚洲超前展映 获得不俗口碑 并在5月25日中国首映活动中收获粉丝和家长高度认可 [3] - 该片是大麦娱乐旗下"好片尽在淘票票"内容厂牌继《幽灵公主》后主推的又一部引进动画电影 也是阿里影业拟更名后首部引进片 [3] 公司战略与行业布局 - 阿里影业持续为观众提供全球优质电影 在引进动画电影领域涵盖宫崎骏作品及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加菲猫等经典IP [3] - 近一年来由中影引进、阿里影业助推的多部引进动画电影如《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加菲猫家族》等均取得超预期口碑和票房 [3] - 自2015年起《哆啦A梦》系列电影以每年一部节奏引进中国 其中《伴我同行2》等三部作品背后均有阿里影业助推 [4] IP价值与市场定位 - 《哆啦A梦》系列成为六一档"常青树" 源于IP多年积淀、引人入胜故事和精良制作 精准契合节日观影需求 [4] - 该系列多次在中国市场取得亮眼表现 证明经典动画IP具有持续的商业价值和观众吸引力 [4]
阿里影业20250528
2025-05-28 15:1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现场演出行业、IP 产业链、潮玩行业、电影行业 - **公司**:阿里影业、大麦、阿里鱼、锦鲤拿趣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阿里影业整体情况 - **战略转变**:战略重心转向现场娱乐和 IP 授权,更名为“大麦娱乐”体现对高质量内容和现场娱乐业务的重视,与注入优质资产、优化业务结构一致[2][6] - **业务结构**:2025 财年收入结构分为电影(约 40%)、大麦(约 30%)、IP 衍生品及创新业务(约 20%),从影视资产主导转变为多元化发展,阿里鱼和大麦增长潜力显著[4] - **财务表现**:2020 - 2023 年营收受疫情影响波动,2024 - 2025 财年重回增长轨道,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经调整后的 EBITDA 稳步上升,经营状况改善[9] - **未来盈利预测和估值**:预计 26 - 28 财年收入分别为 80 亿元、90.8 亿元和 105.5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79 亿元、10.35 亿元和 11 亿元,目标市值 329 亿港币,对应目标价 1.1 亿港元,维持强推评级[24] 现场演出行业及大麦情况 - **行业表现**:2023 年票房收入同比增长 29%,较 2019 年增幅达 150%,2024 年演唱会场次同比增长 50%,由供需共振驱动,00 后成主要受众占比超 40%,未来三年预计保持双位数增长[2][10][11] - **大麦地位及优势**:国内领先的现场演出全产业综合服务提供商,票务市场龙头,一级市场市占率可能达 57% - 70%,在艺人、场馆和用户维度积累深厚,整合上下游能力强,具备线上平台高流量承载能力,竞争优势明显且稳定[12][13] - **大麦发展策略**:积极布局上游内容策划、制作和投资,如旗下虾米音乐等项目,挖掘上游弹性,参考海外龙头,电影投资成本低、生命周期长,ROI 可能更高,平台型内容厂牌有市场洞察数据与宣发能力优势[14] IP 产业链及潮玩行业情况 - **行业前景**:高速增长,自 2024 年 8 月关注以来增速达百分之四五十以上,年轻消费群体需求旺盛,是长期发展方向,相关标的有较好投资前景[7] - **阿里鱼情况**:中国第一、全球第六的 IP 授权公司,单独增速达 90%,采用 IP ToB to C 模式,从终端 GMV 中获 5% - 7.5%分成,全球授权零售额从 23 年的 27.5 亿美元增长到 41 亿美元,整合大量顶级头部 IP 资源,具备双边资源获取、标准化运营、生态赋能技术与营销三重优势[2][19][20][21] - **锦鲤拿趣情况**:占 IP 衍生品市场约 10%,类似影视版 IP 泡泡玛特,开发许多影视剧相关潮玩,是公司 ToC 业务重要组成部分[18][23] 电影业务情况 - **行业趋势**:预计 2025 年进入新一轮产品释放周期,因影视制作周期和疫情前库存积压,2024 年市场供给缺乏,25 年行业将迎来释放[15] - **公司策略**:票务平台承接行业好转,ToC 平台淘票票线上化程度高且格局稳定,ToB 平台凤凰云智市场占有率相对稳定,公司作为头部电影发行商,不缺席重要档期及头部影片,发行履历排名稳步上升,战略收缩注重原有投资库存释放,2025 - 2027 年将陆续上线储备影片[15][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大麦积极拓展国际化方向,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5] - 阿里鱼 2024 年下半年获得日本知名 IP 奇伊卡哇的全中国所有权利,推动 B 端转授权业务发展,还与淘宝淘天联合运营潮玩类目,孵化线上旗舰店,计划推出更多 ToC 产品[22] - IP 潮玩赛道产业景气度高,线下商业体提升 IP 潮玩含量,代表中国文化出海的企业崛起,新兴创业公司不断涌现,上市公司转型进入该领域,产业链各环节均有发展机会[25][26]
大麦,何以“吃了”阿里影业?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07:17
阿里影业更名大麦娱乐的战略转型 - 公司宣布从阿里影业更名为大麦娱乐,业务重心转向现实娱乐平台,强调现场体验、互动和沉浸式娱乐 [3][4] - 电影业务仍为公司最大板块,但收入占比持续收缩,2025财年电影业务收入27.12亿元(同比下滑10%),分部业绩0.73亿元(同比下滑91%)[6][7] - 资本市场对转型反应积极,更名当日市值暴涨超40亿港元 [15] 大麦业务的增长与行业地位 - 大麦2025财年营收20.57亿元(同比增长38.8%),分部业绩12.30亿元(同比增长338.5%),增速显著高于电影业务 [5] - 在演出票务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头部明星演唱会覆盖率近100%,2023年二季度GMV超40亿元,占全国演出票房的57%以上 [8] - 对比淘票票在电影票务市场的劣势:2018年猫眼市占率61.3%,淘票票仅34.3% [9] 电影与演出行业的市场分化 - 演出行业高速增长: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260亿元(同比+78.1%),观众2900万人次(同比+45%)[11] - 电影行业持续萎缩:2024年总票房425.02亿元(同比-23%),五一档票房7.47亿元(同比-51.1%)[11][13] - 电影市场两极分化严重:超头部项目(如《哪吒》154亿元票房)暴利,腰部项目普遍亏损 [13][15] 行业转型趋势 - 光线传媒等传统影企转向IP长线运营,以抵御电影市场波动 [15] - 电影融资与盈利难度加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14][15]
老有所“数”,残有所“联”:多方合力书写数字时代的民生答卷
华夏时报· 2025-05-27 09:11
数字社会建设与适老化无障碍环境 - 当前我国数字社会建设成果显著,但老年人和残疾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突出,涉及3.1亿老年群体及8500万残疾人[1] - 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联合启动"推进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行动",主题为"数字技术助老助残"[1] - 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环境建设不完善,信息服务对特殊群体友好度较低,升级改造工作迫切[1] 政策与法规进展 -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超3000家与特殊群体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和APP完成高质量升级改造[3] - 法规落实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部分政务服务平台改造滞后,企业改造动力不足[3] - 中国残联将完善信息无障碍长效机制,加强技术创新与标准建设,加速互联网平台改造进程[3]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众多互联网平台及智能终端未达无障碍标准,辅助产品研发因市场动力不足而滞后[4] - 听障群体在互联网音频、视频内容获取上存在明显障碍,缺乏准确字幕和手语翻译服务[6] - 科技企业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自动字幕生成技术,开发专业手语翻译工具[6] 企业实践与公益行动 - 量子之歌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提升老年教育可及性,采用"公益+普惠+商业"模式促进教育均衡[10] - 阿里巴巴公益推出"轮椅友好厅"标注功能和高德地图轮椅导航项目,覆盖国内60个城市[10] - 阿里巴巴每年超过25%的公益项目与助残有关,致力于用科技力量改善残障人士生活[10] 阶段性目标与规划 - 到2026年底,实现各地市财政资金建设的互联网网站、服务平台100%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技术升级,达标率不低于90%[6] - 到2028年底,达成全国政府政务、民生服务全领域互联网网站及服务平台适老化及无障碍技术升级全覆盖,达标率提升至90%[6] - 上海"数字伙伴计划"已联动超百家单位,未来将深化实践、加强跨区域合作,输出数字包容的"上海方案"[9] 社会协作与多方参与 - 互联网行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作为产品服务的重要标准[2] - 中国老龄协会将组织基层涉老组织开展社会监督,参与标准制定,协同各方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3] - 中国盲协培育专业体验评测队伍,未来将深度参与标准制定,确保规范贴合实际需求[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