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衍生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猫眼娱乐(1896.HK)1H25财报点评:本地演出票务亮眼 看好IP衍生业务布局
格隆汇· 2025-08-29 11:28
核心观点 - 娱乐内容业务维持行业头部地位 上半年票房前五电影中参与4部 国庆档和跨年档各定档2部主发电影 另有多部重磅待定档电影储备 [1][2] - 票务业务表现亮眼 国内本地演出曲艺/展览/脱口秀品类GMV同比增长超80% 境外演出GMV同比增长超300% 服务滨崎步/权志龙等海外巡演 [1][2][3] - 首次在财报中重点提及IP衍生业务布局 与《罗小黑战记2》开展电影宣发+IP衍生联动 通过实验性运营积累经验 未来有望规模化展开 [1][3][4]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3.75/4.90/6.05亿元 同比增长106.01%/30.82%/23.36% 对应PE为22.57/17.25/13.98倍 [1][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24.72亿元 同比增长13.9% 净利润1.79亿元 同比减少37.3% 经调整净利润2.35亿元 同比减少33.2% [2] 娱乐内容业务 - 上半年参与出品发行国产片29部 进口片9部 主发电影24部(同比增9部) 开发电影4部 均创新高 [2] - 参与《唐探1900》《熊出没·重启未来》等头部影片发行出品 [2] - 国庆档参与《刺杀小说家2》《熊猫计划2》主发出品 跨年档参与《朗朗人生》《匿杀》主发出品 [2] - 待定档储备包括《飞驰人生3》《志愿军3》《得闲谨制》《飞行家》等8部重点影片 [2] 娱乐票务业务 - 为张学友/周杰伦/陈奕迅/林俊杰等头部艺人提供票务服务 同时服务Travis Scott/Imagine Dragons等海外艺人国内演出 [2] - 下半年将为五月天/张艺兴/周深/陶喆/王力宏等艺人提供票务服务 [2] - 境外演出服务项目同比增长超300% 包括滨崎步新加坡巡演/权志龙菲律宾巡演/Superpop 2025 Korea等 [3] IP衍生业务 - 深度参与顶流游戏IP电影和顶流国漫IP电影项目 动漫IP/明星IP/影视周边等内容丰富 [3] - 通过快闪主题首映礼+上千家影城快闪店+线上商城等模式开展IP衍生联动 [3]
猫眼娱乐(1896.HK):线下演出保持较高热度 积极探索IP衍生业务
格隆汇· 2025-08-27 19:29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72亿元,同比增长13.9% [1] - 期内利润1.78亿元,同比下降37.3%,经调整净利润2.35亿元,同比下降33.2% [1] - 毛利率37.9%,同比下降15.4个百分点 [1] 业务板块表现 - 在线娱乐票务服务收入11.80亿元,同比增长12.81% [1] - 娱乐内容服务收入12.09亿元,同比增长18.04% [2] - 线下演出市场中地方曲艺、休闲展览和脱口秀等品类GMV同比增长超80% [1] 行业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2.31亿元,同比增长22.91%,观影人次6.41亿,同比增长16.89% [1] - 二季度电影大盘票房67.71亿元,同比下降33.68% [1] - 暑期档截至8月24日累计票房超110亿元,接近去年整体水平 [1] 内容开发与IP布局 - 上半年主控发行影片24部,开发影片4部,主控宣传/发行影片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2] - 参与上半年票房前5国产影片中4部的发行/出品,主控发行《唐探1900》获春节档票房亚军 [2] - 已打造《熊猫计划》系列、《时间之子》等自有IP,并与《罗小黑战记2》等开展IP衍生品联动合作 [2] 未来发展展望 - 内容储备包括《刺杀小说家2》《熊猫计划2》《匿杀》《飞驰人生3》《志愿军3》《人·鱼》等项目 [2] - 未来将深度参与头部游戏IP大电影、国漫IP大电影等项目 [2] - 预计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56/7.75/9.64亿元,同比增长47%/70%/24% [2]
猫眼娱乐(01896.HK):电影需求仍具备韧性 积极探索IP衍生业务
格隆汇· 2025-08-27 19:29
核心业绩表现 - 1H25营业收入24.72亿元 同比增长13.9% 落入业绩预告24-25亿元区间 [1] - 1H25净利润1.8亿元 落入业绩预告1.6-2亿元区间 [1] - Non-IFRS净利润2.35亿元 符合市场预期 [1] 票务业务发展 - 在线娱乐票务服务收入11.80亿元 同比增长12.8% [1] - 2025年全国含服务费票房超380亿元 同比增长17% [1] - 维持2025年电影大盘票房中性预测490亿元 [1] - 线下演出行业2025年规模预计同比增长10% [1] - 预计2025年在线娱乐票务收入同比增长4.8%至20.14亿元 [1] 娱乐内容服务 - 娱乐内容服务收入12.09亿元 同比增长18% [1] - 1H25主控发行24部影片 开发4部影片 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主控发行及出品影片包括《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志愿军3》等 [1] - 主控开发及出品影片包括《熊猫计划2》《匿杀》《即兴谋杀》等 [1] 毛利率与成本结构 - 1H25毛利率37.9% 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1] - 毛利率下降主要因演出业务投入增加对基础设施成本的影响 以及自制影片总额记账且部分影片亏损 [1] IP衍生业务布局 - 积极探索布局IP衍生业务 以电影内容为出发点延展IP衍生业务 [2] - 打造《熊猫计划》系列、《时间之子》等自有IP [2] - 与《罗小黑战记2》等影片开展电影宣发+IP衍生品联动合作 [2] - 计划深度参与头部游戏IP和国漫IP的大电影项目 实现IP与电影深度融合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025/2026年盈利预测 [2] - 现价对应2025/2026年18.4/12.2倍Non-IFRS P/E [2] - 上调目标价15.5%至9.7港元 对应2025/2026年22/15倍Non-IFRS P/E [2]
猫眼娱乐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3.9%
证券日报· 2025-08-25 16:1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24.72亿元,同比增长13.9% [1] - 净利润1.7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2.35亿元 [1] - 第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同比增长22.91% [1] 电影业务表现 - 参与宣发及出品国产片29部,进口片9部 [2] - 主控发行影片24部达历史同期新高 [2] - 上半年票房前五国产影片中参与四部发行出品 [2] - 暑期档主控作品《浪浪山小妖怪》登顶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票房冠军 [3] - 7月以来全国单日票房连续38天破亿元 [3] 演出业务拓展 - 线下演出票务业务涉及头部艺人演出及WTT澳门冠军赛、KPL职业联赛等大型赛事 [2] - 地方曲艺、休闲展览和脱口秀品类GMV增长超80% [2] - 东南亚地区演出项目GMV同比增长超300% [2] 技术能力建设 - 猫眼专业版累计服务用户超1.2亿人次 [2] - 票房预测及全球票房榜功能在春节档被高频使用 [2] - 与多家AI公司合作探索动画制作、视觉故事等领域技术应用 [2] 内容储备规划 - 国庆档定档《刺杀小说家2》《熊猫计划2》 [3][4] - 跨年档定档《浪浪人生》《匿杀》 [3][4] - 明年五一档定档《千金不换》 [3] - 待映片单包括《飞驰人生3》《志愿军3》《得闲谨制》《飞行家》《人.鱼》《怒火漫延》《蛮荒禁地》 [3] IP生态布局 - 已打造《熊猫计划》系列、《时间之子》等自有IP [4] - 与《罗小黑战记2》开展电影宣发+IP衍生品联动合作 [4] - 将深度参与顶流游戏IP大电影、顶流国漫IP大电影项目 [4] - 通过宣发能力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拓展IP衍生服务 [4] 行业环境观察 - 影视行业处于供给修复和信心回暖交汇点 [1] - 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推动行业供给侧加速修复 [1] - 优质内容推动观影需求抬升形成良性循环 [1] - 暑期档后半程国产片发力带动市场热度提升 [3]
爱奇艺二季度由盈转亏,高管首谈“广电21条”政策利好
搜狐财经· 2025-08-20 15:57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收入66.3亿元 同比下降11% [1] - 净亏损1.337亿元 去年同期净利润6870万元 [1] - Non-GAAP运营利润5870万元 连续14个季度保持盈利 [1] - 会员服务收入40.9亿元 同比下降9% [1] - 在线广告收入12.7亿元 同比下降13% [1] - 内容发行收入4.366亿元 同比下降37% [1] - 其他收入8.293亿元 同比增长6% [1] - 营收成本52.9亿元 同比下降7% [2] - 内容成本37.8亿元 同比下降8% [2] 内容与运营 - 剧集云合总市占率位居行业第一 [1] - 三部自制长剧集《临江仙》《朝雪录》《生万物》热度值破万 [4] - 微剧《成何体统》破平台微剧热度纪录 [4] - 综艺《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和《新说唱2025》领跑市场 [4] - 院线电影《捕风追影》票房突破3亿元 预计总票房超10亿元 [4] 战略布局 - 聚焦AI应用、微剧、体验业务和海外业务等重点增长领域 [1] - 积极探索站外发行、商业化植入和IP衍生等机会 [4] - IP消费品业务从授权转向自营 已尝试卡牌类产品 [6] - 线下体验业务包含全感剧场和乐园两种模式 [6] - 全感剧场覆盖30多个城市 运营50家门店 [6] - 爱奇艺乐园采用重资产合作模式 除扬州开封外年底前拟新增1-2家 [6] 行业政策影响 - "广电21条"政策缩短内容制作审核播出周期 [2] - 新政策提升内容创作灵活度与题材多样性 [2] - 网台联播模式扩大发行渠道并稳定发行价格 [2] - 政策吸引人才与资金进入内容制作领域 [2] - 政策涉及集数松绑、古装剧松绑及协审机制优化 [3]
大麦娱乐(01060):泛文娱全产业链发展,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IP衍生业务表现强劲,演出市场扩大品牌影响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20 03:15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给予大麦娱乐"增持"评级,目标价1.94港元(基于PE和PS估值法平均值)[5][9] - 当前股价1.29港元,52周区间0.35-1.35港元,市值38.54亿港元[5][6] - 预计2026-2028财年EPS分别为0.03/0.04/0.05元,对应PE 37.6/28.9/23.1倍[3][9]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财年营收67.02亿元(+33%),净利润3.64亿元(+28%),EBITA 8.09亿元(+61%)[9] - 2026-2028财年营收预测76.13/92.17/109.84亿元,CAGR 17.9%[3][12] - 毛利率稳定在36-38%区间,ROE将从2025年2.2%提升至2028年7.9%[10] 核心业务分析 IP衍生业务 - 2025财年收入14.33亿元(+73%),阿里鱼授权收入增长超90%,贡献分部业绩3.8亿元(+75%)[9] - 拥有三丽鸥/宝可梦/环球影业等头部IP矩阵,自主研发"锦鲤拿趣"潮玩品牌及10+原创IP[9] - 预计2026-2028年收入增速60%/50%/40%,将成为最大增长引擎[12][13] 大麦票务业务 - 2025财年收入20.57亿元(+236%),分部业绩12.30亿元(+339%)[9] - 行业领先的演唱会票务平台,2025年交付3800+场大型项目,覆盖港澳头部场馆[9] - 拓展旅游演艺及海外购票业务,与淘票票联合推出VIP会员体系[13] 其他业务 - 电影业务2025年收入27.12亿元(-10%),储备40+部影片,灯塔AI接入大模型[13] - 剧集制作收入5亿元(-16%),重点储备20+部,开发中项目30+部[13] 行业与估值比较 - 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 50倍/PS 13倍,泡泡玛特市值3441亿元居首[13][14] - 公司PE估值低于光线传媒(198倍)等影视同行,但高于泡泡玛特(33倍)[13]
横店影视(603103):业绩落入预告区间 深入降本增效成果显现
新浪财经· 2025-08-20 00:32
1H25业绩表现 - 1H25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17.8% 归母净利润2.0亿元,同比增长128.6%,落入预告区间1.8-2.3亿元 [1] - 2Q25收入2.0亿元,同比下降37.8% 归母净亏损1.4亿元,同比亏损扩大 但亏损情况好于预期,主要因降本增效致费用端改善 [1] 电影市场与市占率 - 1H25国内电影总票房292亿元,同比增长22.9% 观影人次6.4亿人,同比增长16.9% [2] - 1H25公司直营影院票房10.3亿元,市占率同比增至3.9% 加盟影院票房1.3亿元,市占率0.5% 同比基本持平 [2] - 2Q25电影大盘票房同环比大幅回落 公司放映收入受影响 但影投票房市占率整体稳定 未来或动态评估关停低效影院 [2] 成本与费用控制 - 2Q25毛利率为-56% 主要因放映业务收入回落而成本刚性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7.5%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6.6% [2] - 公司持续推进节约运营费用战略 精细化管理成果有望进一步显现 [2] 暑期档与IP衍生业务 - 参投影片《南京照相馆》累计票房26亿元(截至8月19日) 预测票房31亿元 3Q25业绩或受益于票房弹性 [3] - 计划双线并举发展IP衍生品业务 外部合作与自主开发并行 提前布局电影衍生品销售档期 [3]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 因电影放映业务承压 下调25/26年收入预测7%/5%至24.73/27.56亿元 [4] - 维持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46/3.57亿元 因电影投资业务表现良好且成本控制优于预期 [4] - 切换至26年32倍P/E估值 目标价上调20%至18元 较现价有3.2%上行空间 [4]
阿里虎鲸文娱旗下IP业务“锦鲤拿趣”关停|36氪独家
36氪未来消费· 2025-06-25 13:05
潮玩市场现状 - 没有文娱公司不想在潮玩市场分一杯羹,但不是所有潮玩品牌都能成为泡泡玛特 [2][8] 锦鲤拿趣关停事件 - 大麦娱乐决定关停旗下全资控股公司锦鲤拿趣,主要原因是经营不善,收入贡献占比太小 [4] - 锦鲤拿趣2024年收入不到5亿元人民币,仅占虎鲸文娱集团222.67亿元营收的2% [5] - 团队成员大部分当日收到裁撤通知,只有少部分人处理善后事宜 [4] 锦鲤拿趣业务表现 - 锦鲤拿趣依托大麦娱乐IP矩阵打造潮玩品牌,在原创IP和影视周边开发上付出努力 [5] - 《甄嬛传》系列盲盒周边是热卖产品,曾多次登上天猫盲盒热销榜前十 [5] - 已积累10余个原创潮玩IP,但除《甄嬛传》外没有爆款诞生 [5] 虎鲸文娱战略调整 - 阿里巴巴大文娱集团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阿里影业更名为大麦娱乐 [7] - 公司战略调整为降低对电影业务的依赖,提升对线下演出活动和IP衍生品的重视 [7] - 2025财年阿里影业营收67.02亿元,同比增长33.10%,其中大麦网收入20.57亿(增长236%),IP衍生业务收入14.33亿(增长73%) [7] - 锦鲤拿趣关停是集团侧重更赚钱业务的现实取舍 [7]
万达电影:院线影视业务稳健增长,积极布局潮玩领域-20250528
天风证券· 2025-05-28 00: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传媒/影视院线,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考虑25年整体电影大盘情况、儒意内容业务注入和潮玩布局,公司有望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预测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0.81/162.88/171.0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8%/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3/13.48/14.41亿元,25 - 27年PE分别为21/18/17倍,维持“买入”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62亿元,同比下降15.44%;归母净利润 - 9.4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 - 10.99亿元;基本每股收益 - 0.43元。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7.09亿元,同比增加23.23%;归母净利润8.3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4.72%;扣非归母净利润8.16亿元,同比增长165.72% [1] 院线放映业务 - 票房与市场份额稳固,2024年单银幕产出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两倍,票房TOP100影院中万达占41席,澳洲院线Hoyts市场份额提升至26.9%,广告业务逆势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直营影院票房34.2亿元,同比增长44.9%,观影人次达6397.9万,同比增长32.7% [2] - 经营策略升级创新,推出“时光里”品牌,打造“超级娱乐空间”,30家“时光里”艺术品商店落地,SKU超500个 [2] - 技术升级与扩张,新增7家直营影院,完成2600台激光放映设备改造,与IMAX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新增25块银幕并升级61家影厅 [2] 影视内容业务 - 电影制作及发行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85.49%;2024年出品《抓娃娃》《误杀3》等盈利影片,2025年第一季度出品发行的《唐探1900》和《熊出没·重启未来》表现抢眼,“唐探”系列影片累计票房已突破123亿元;2024年发起“时光青春跃幕计划”,孵化青年导演项目 [3] - 电视剧制作及发行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同比减少54.01%;2024年主投的《追风者》《我的阿勒泰》获口碑与奖项双丰收 [3] 游戏业务 - 2024年公司游戏发行及相关业务实现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54.71%;子公司互爱互动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62%,《暗影格斗3》国内公测超预期,新增《JOJO的奇幻冒险》等IP储备,营收同比增长超50% [4] - 2025年互爱互动将把更多经典IP游戏推向海外发行,《全职法师:猎人大师》等游戏预计年内上线 [4] 潮玩领域布局 - 2025年5月12日公告,全资子公司影时光与关联方儒意星辰共同投资52TOYS,完成后万达电影合计持有乐自天成7%的股权;万达不断丰富拓展IP版权池,52TOYS为中国IP玩具行业领先品牌,2024年度收入约6.3亿元,净利润约0.3亿元,双方合作有望实现非票收入及估值提升 [5] 财务数据 - 给出2023 - 2027E的营业收入、增长率、EBITDA、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EPS、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EV/EBITDA等数据 [7] - 给出2023 - 2027E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以及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 [14]
阿里影业(1060.HK):大麦及IP衍生业务成为核心成长点 公司拟更名为大麦娱乐
格隆汇· 2025-05-24 09:55
公司更名与品牌重塑 - 公司拟将名称从"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更改为"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 以提升在全娱乐生态特别是线下娱乐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重塑品牌策略 [1] - 阿里影业已有稳固的电影票务和投资业务 对业绩起到"稳定器"作用 线下娱乐业务在大麦加持下有望成为最重要的增长点 [1] 财务表现 - FY2025公司实现收入67.02亿元 yoy+33% 经调整EBITA为8.09亿元 yoy+61% Non-IFRS净利润5.24亿元 yoy+9.5% [1] - 公司已连续五年实现EBITA盈利 [1] 线下娱乐业务 - 线下娱乐市场仍在高速发展期 行业有望在三年内保持高速增长 [1] - 大麦在演出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ToC业务现金流稳健性高 [1] - 公司计划推出新大麦客户端 加速电影和演出购票用户合并与渗透 打造一站式票务平台 [1] - 大麦FY2025收入20.57亿元 分部业绩12.30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 [2] -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yoy+15.4% 大型演唱会yoy+78.1% [2] 电影相关业务 - FY25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业务收入27.12亿元 yoy-10% 分部业绩0.73亿 yoy-91% [2] - 电影业务承压主要由于2024年电影大盘影响及部分电影项目不及预期 [2] - 目前储备影片超40部 包括《东极岛》、《镖人》、《无名之辈》等重点项目 [2] - 剧集制作业务收入5亿元 yoy-16% 分部业绩0.25亿 yoy+76% [2] - 剧集重点储备项目超20部 开发中项目超30部 [2] IP衍生业务 - FY25 IP衍生业务营收14.33亿元 yoy+73% 分部业绩3.8亿 yoy+75% [3] - 阿里鱼授权IP商品零售额大幅增加 带动阿里鱼收入增长超90% [3] - 阿里鱼已签约三丽鸥、宝可梦、环球影业、蜡笔小新、Chiikawa等多个全球优质头部IP [3] - 新签Chiikawa/蜡笔小新等已开始贡献高增量 今年年初新签《黑神话》 [3] 战略方向与展望 - 公司提出内容领先、用户增长、强化商业衍生能力及积极布局海外四个未来重要战略方向 [3] - 预计FY2026-FY2027将实现营业收入73.9/82.5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为11.6/13.4亿元 [4] - 公司作为国内头部在线票务平台 向国产电影发行方及互联网娱乐综合营销平台深耕 布局贯穿产业上下游 [4] - 近年不断加大参与电影制作发行 提高参与度 持续向上游拓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