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衍生

搜索文档
猫眼娱乐(01896):线下演出保持较高热度,积极探索IP衍生业务
西部证券· 2025-08-27 07:0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4]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72亿元,同比增长13.9%,但期内利润同比下降37.3%至1.7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33.2%至2.35亿元 [1] - 在线娱乐票务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2.81%至11.80亿元,娱乐内容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8.04%至12.09亿元 [2][3] - 宣发实力显著,主控发行影片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并积极参与头部影片发行 [3] - 积极探索IP衍生业务,布局自有IP及联动合作,未来将深度参与头部游戏IP大电影等项目 [3] - 预计2025-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56亿元、7.75亿元、9.64亿元,同比增长47%、70%、24%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7.9%,同比下降15.4个百分点 [1]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为48.22亿元,同比增长18%,2026年及2027年分别增长9%和6%至52.32亿元和55.26亿元 [3]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为0.28元,2026年及2027年分别为0.55元和0.71元 [3] - 预计2025年市盈率为31.18倍,2026年及2027年分别降至15.84倍和12.29倍 [3] 业务运营 - 1H25全国电影总票房292.31亿元,同比增长22.91%,观影人次6.41亿,同比增长16.89% [2] - 二季度电影大盘票房表现疲软,总票房67.71亿元,同比下降33.68%,但暑期档彰显韧性,截至8月24日档期累计票房超110亿元 [2] - 线下演出市场保持较高热度,地方曲艺、休闲展览和脱口秀等品类GMV同比增长均超过80% [2] - 2025年上半年主控发行影片24部,开发影片4部,票房前5的国产影片中参与4部的发行/出品 [3] - 后续内容储备包括《刺杀小说家2》《熊猫计划2》《匿杀》《飞驰人生3》《志愿军3》《人·鱼》等 [3]
数字技术如何改变阅读生态
经济日报· 2025-08-26 22:36
市场规模与增长 - 数字阅读市场营收规模从2020年351.60亿元增长至2024年661.4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7.11% [1] - 2024年市场营收较2023年567.02亿元增长近100亿元 [1] - 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从2020年4.94亿增至2024年6.7亿,5年累计增加1.76亿,增幅达35.63% [2] 用户结构与行为特征 - 2024年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80.6%,78.7%通过手机阅读,38.5%选择听书,23.6%使用平板电脑阅读 [3][4] - 用户平均每天阅读时长2小时,通过14次启动应用完成阅读过程 [5] - Z世代与银发群体共同推动市场扩容,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亿,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阅读体验 [2][3] 技术驱动与阅读形态演变 - AI赋能数字阅读,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偏好推荐书籍,提供AI辅助阅读功能 [5] - 阅读方式从集中连续深阅读转向碎片化、场景化阅读,移动阅读突破时空限制 [4][5] - 多模态融合成为趋势,包括语音朗读、视频讲书(占比5.7%)等形态 [4][13] IP衍生与营收结构变化 - 2024年大众阅读市场规模488.85亿元,占数字阅读总营收73.91% [7] - 网络文学IP衍生及周边服务成为增长主力,2024年新增各类改编授权约3万项 [7][8] - 广告及其他营收首次超越传统订阅收入,平台流量变现取得突破 [7][9] 企业战略与业务转型 - 掌阅科技2024年总营收25.83亿元,其中短剧等衍生业务收入7.76亿元,占比30.02%,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9] - 中文在线于2021年布局短剧赛道,业务从数字出版拓展至音频、影视等多形态内容 [9] - 行业从早期扩张进入深度转型期,平台积极调整运营思路开发IP衍生业务 [11] 行业挑战与生态构建 - 算法推荐可能导致信息茧房,分散读者注意力,影响深度思考能力 [5][6] - 版权保护面临新挑战,2024年作品总量6307余万部(同比增长6.31%),但AI融梗、套路剧复刻等侵权判定难度大 [11] - 需平衡商业算法与人文价值,加强内容价值导向,避免流量绑架创作 [12][14] 未来发展趋势 - 沉浸式阅读场景体验将更加多元精细,包括VR阅读、AI眼镜等智能应用 [13][14] - 网络文学向多模态、视频化发展,微短剧改编2024年新增超1600部(同比增长81%) [8][9] - 行业将构建技术先进、体验丰富、覆盖广泛的全民阅读新生态,坚持"内容为王"核心 [13][14]
芒果超媒寻求“增长第二曲线”,瞄准IP衍生、动漫游戏等赛道
国际金融报· 2025-08-22 14:1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9.64亿元 归母净利润7.63亿元 [1] - 会员业务收入24.96亿元实现小幅增长 广告业务收入15.87亿元 其中第二季度广告环比明显回暖 [1] - 运营商业务收入8亿元 同比增长7% 重新进入增长通道 [1] 成本与投入 - 互联网视频业务成本同比上升11.78%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6.41% 对当期利润造成短期影响 [1] - 在行业普遍缩减内容成本的背景下逆势加大内容投入 [1] 用户指标 - 芒果TV用户月活均值同比增长14.24% 人均单日使用时长稳居行业前列 [1] 新业务布局 - 微短剧业务快速发展 报告期内上线微短剧1179部 较去年同期增长近7倍 [2] - 暑期档累计上线1139部竖屏短剧 与红果短剧建立战略合作并开创双平台联合分账新模式 [2] - 小芒电商借助IP衍生品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线下已在全国近3000家门店铺货 [2] - 国内IP衍生品市场规模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超15% 2025年总额有望突破2000亿元 [2] 业务拓展 - 通过金鹰卡通平台构建动漫生态圈 瞄准小游戏市场推出"芒好玩"平台 [3] - 现有100多个DEMO小游戏处于孵化状态 30多款优质小游戏确认开发 [3] 行业动态 - 流媒体平台主要营收仍依赖会员业务 广告主投放意愿相对谨慎 品牌广告市场复苏滞后 [1] - 各大平台在维持传统核心业务的同时积极寻找新增长点 [1] - 腾讯、爱奇艺、优酷、芒果TV等主流平台持续加码微短剧业务 [2]
大麦娱乐(1060.HK):IP衍生业务表现强劲 演出市场扩大品牌影响 泛文娱全产业链发展 加速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格隆汇· 2025-08-20 18:5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财年总营收67.02亿元同比增长33% 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增长28% 经调整EBITA为8.09亿元同比增长61% [1] - IP衍生业务收入14.33亿元同比增长73% 成为营收增速第一大板块 阿里鱼授权收入增长超90% [2] - 大麦业务收入20.57亿元同比增长236% 分部业绩12.30亿元同比增长339% 交付超3800场大型项目 [3] - 公司通过IP衍生生态与票务科技双轮驱动 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1]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总营收67.02亿元同比增长33% 经调整EBITA为8.09亿元同比增长61% 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增长28% [1] - 预计2026-2028财年EPS分别为0.03元、0.04元和0.05元 [1] - 基于PE与PS估值法平均值 对应2026财年目标价1.94港元 [1] IP衍生业务 - IP衍生业务收入14.33亿元同比增长73% 分部业绩3.8亿元同比增长75% [2] - 阿里鱼平台签约三丽鸥家族、宝可梦、环球影业、蜡笔小新、Chiikawa等全球头部IP [2] - 拥有超10个原创潮玩IP和二次元IP 合作超40部影视作品 [2] - 主要从事IP转授权业务 为品牌商家提供整体IP授权解决方案 [2] 票务服务业务 - 大麦业务收入20.57亿元同比增长236% 分部业绩12.30亿元同比增长339% [3] - 票务平台覆盖国内大型演唱会服务 与内地及港澳头部场馆深度合作 [3] - 2025财年交付超3800场大型项目 拓展旅游演艺及海外购票业务 [3] - 布局六大内容厂牌包括虾米音乐娱乐、Mailive、当然有戏、酷小麦等 [3]
华立科技: 2025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8-12 16:23
发行方案核心内容 - 公司拟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4,860.00万元,发行价格为24.21元/股,发行数量为6,137,959股 [3][18][19] - 发行对象包括兴证全球基金、正合智远6号私募基金、金泰吉祥一号私募基金等8家机构投资者,均以现金方式认购 [3][17][18] - 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入动漫卡片设备投放及运营项目(10,660.00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4,200.00万元) [3][25][26] 行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 游戏游艺设备行业受到政策支持,2016年文化部发布《关于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2024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鼓励设备更新升级 [12][13][31] - 行业呈现消费体验升级趋势,商业中心通过引入沉浸式业态吸引客流,游乐场成为重要引流业态 [13][27][34] - 技术革新推动行业发展中,VR、AR等新技术应用提升设备体验感,IP资源整合成为行业发展方向 [13][15][35] 募集资金使用规划 - 动漫卡片设备投放及运营项目总投资14,728.68万元,预计税后内部收益率21.44%,静态投资回收期4.46年 [26][36][37] - 项目通过增加设备投放数量提升市场覆盖率,优化运营能力,带动动漫IP衍生产品销售 [26][28][30] - 补充流动资金4,200.00万元用于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需求,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16][38][39] 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与微软、万代南梦宫、世嘉等全球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获得多款IP在游戏游艺设备领域的代理权 [15][31][35] - 下游渠道资源丰富,与风云再起、永旺幻想、星际传奇等国内外知名连锁品牌保持紧密合作 [15][35][36] - 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涵盖设计、研发、生产、销售、运营各环节,形成"研发支持销售,销售引领运营,运营促进研发"的良性循环 [15][28][35] 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9.71%,2024年营业收入101,747.40万元 [39]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2.9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2.78% [52]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1.43%(合并口径),拥有210项国内注册商标权和多项专利技术 [49][51]
暑期档冷清背后,大麦娱乐新野望,用演出+IP衍生再造一个阿里影业
36氪· 2025-07-29 09:06
2025年暑期档票房表现 - 今年暑期档票房刚破50亿 相比2024年同期6-7月76亿票房显著下滑[1] - 仅《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达2.6亿元 预测总票房突破10亿 其他影片表现冷清[1][4] - 7月18日上映的《长安的荔枝》累计票房5亿 预测内地总票房9.15亿[4] 阿里大文娱战略转型 - 阿里大文娱集团5月21日正式更名为虎鲸文娱 旗下阿里影业同步更名为大麦娱乐[1] - 战略从电影制作转向提供娱乐服务 覆盖演出、IP衍生、艺人经纪等全场景娱乐体验[3][6] - 2023年9月阿里影业收购大麦 为此次转型埋下伏笔[8] 公司财务及业务表现 - 阿里影业2025财年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分部收入27.12亿元 同比下降9.59% 分部业绩7321万元 同比下降90.98%[6] - 大麦板块收入20.5亿元 呈上升趋势 电影板块收入27.1亿元 占比下降[8] - 2025年春节档参与投资《封神第二部》获分账收入不超过2亿元 作为第七出品方参与度保守[5][6] 行业格局变化 - 国内电影公司90%-95%收入依赖票房分账 好莱坞巨头仅30%依赖票房[6] - 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48.84万场 同比增长10.85% 票房收入579.54亿元 同比增长15.37%[7] - 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元 同比增长78.1% 成为演出市场最突出品类[7] 战略调整逻辑 - 通过多品类娱乐服务对冲电影市场风险 实现业务多元化[3][10] - 大麦票务平台为IP衍生业务提供差异化优势 整合演出、数据服务构建变现网络[8][12] - 暑期娱乐注意力分散至电视剧、游戏、演出、赛事、旅行、展览等多领域[7][12]
“短”中见真章,盐言故事撬动网文与IP衍生新蓝海
北京青年报· 2025-07-22 06:56
网络视听行业趋势 - "短剧更精,长剧更短"成为行业必然趋势,内容产业升级背景下知乎盐言故事以短篇悬疑模式实现叙事张力、艺术价值与社会思考三重突破 [1] - 盐言故事融合网络文学基因与当代审美需求,确立"新时代好故事"标准,为网络文学开辟新航道并以原创IP撬动网生内容生态重构 [1] - 中国作协评价盐言故事弥补了网络文学中"现实"类型的短板,具有重大意义 [1] 盐言故事创作特点 - "短"成为凝练叙事艺术的独特优势,知乎社区为短篇网文提供土壤,激发新创作形式与产业价值 [3] - 悬疑题材在短篇中构建跌宕故事,盐言故事培育高质量悬疑短篇作品,精准把握网络阅读节奏感实现艺术与传播双赢 [3] - 形成"盐言叙事美学"——高度凝练结构承载创新表达,重新定义网络悬疑文学可能性 [3][4] 内容价值与时代意义 - 盐言故事强调"内容为王",其故事性背后体现社会价值,贴合快节奏生活需求满足碎片化阅读 [4] - 知乎社区基底孕育独特讨论氛围,从"知乎三绝"到"盐言三绝"推动类型化创作,故事源于真实问答与生活经历 [4][5] - 开放式创作互动构建群众基础生态,产生与时代共鸣的短篇佳作 [5] IP开发与商业化进展 - 盐言故事IP影视化潜力显著:数百部售出影视版权,5000多部改编为有声剧,如热播剧《为有暗香来》、爆款短剧《执笔》(打破平台分账纪录) [6] - 中式志怪系列如《胤都异妖录》形成"古典文化新解"风格,展现IP成长性,成为短剧产业首选剧本库 [6] - 知乎推出版权合作中心"盐珍阁",储备上万部作品加速影视化进程,计划深化与短剧平台矩阵化合作 [7] 行业生态与市场规模 - 网络文学年产超300亿元,带动3000亿产业链价值,盐言故事以短篇文学为支点推动内容生态转型升级 [9] - 盐言故事成功源于短篇幅方法论、高立意价值观及平台商业化能力保障,反映文学形态创新引发全产业链变革的趋势 [9]
短剧大咖共话提高盈利:当单部成本破200万,为“产品”找买家不丢人
第一财经· 2025-06-27 09:30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预计2027年将超过1000亿元 [2] - 行业迅速崛起吸引了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微信小程序、独立短剧APP等多类玩家 [2] - 小红书作为后来者上线精品短剧剧场,爆款短剧《痴人之爱》累计播放量近8千万 [2] 盈利模式与收益 - 收益较高的短剧净利润能达到成本的30至40倍 [1] - 爆款短剧净利润是成本的几倍到上百倍,非爆款则可能亏损 [6] - 电商植入与产业联动开辟新收益蓝海,某爆款短剧演员服饰带来的电商流水金额超预期 [7] 成本与竞争格局 - 行业出现两极分化,单部成本突破200万 [1] - 微短剧制作成本从最初一二十万上涨至普遍七八十万,部分量产成本达两三百万 [6] - 成本未来可能继续增长,行业进入"烧钱竞赛"阶段 [6] 精品化趋势 - 精品化成为平台与制作方共同追求,绝非简单追加预算而是内容全面升级 [1][3] - 小红书用户审美倒逼内容升级,获得"像电影,不像短剧"的评价 [3] - 专业团队取代非专业团队,创作方向、产业方向、价值方向均有升级 [3] IP与商业模式创新 - 头部玩家着眼IP价值构建,打造原创IP而非改编长剧 [3] - IP衍生旨在增强生命力而非吃长剧老本 [4] - 商业模式从单集付费扩展到品牌广告植入、效果广告与电商结合 [7] 爆款方法论 - 爆款模型存在底层创作逻辑相似性,需创新而非简单模仿 [6] - 需要平衡成本与收益,探索可复制的模型与方法论 [6] - 行业呼吁让资本重新看到影视行业价值,认为必须实现盈利 [7]
阿里影业(01060.HK):大麦为基 IP衍生提供弹性
格隆汇· 2025-05-31 01:59
公司近况 - 阿里影业建议将公司名称更改为大麦娱乐 [1] - 公司提出FY25四大战略方向:内容领先、用户增长、强化商业衍生能力及积极布局海外 [1] - 投资人关注度提升,市场核心问题集中在演出行业景气度、IP衍生业务及电影业务战略规划 [1][2] 近期业务动态 - 公司致力于打造综合娱乐平台,发展多元化业务 [1] - 大麦业务5-10月为旺季,2025年五一假期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票房同比增长5.1% [1] - 新签Chiikawa和蜡笔小新等IP,6月与百联ZX造趣场进行Chiikawa快闪店活动 [1] 市场关注焦点 - 大麦业务具有先发优势,预计维持行业领先地位 [2] - 中长期可通过扩充内容品类、布局海外市场及发展内容投制业务实现增长 [2] - IP衍生业务受益于国内新消费结构变化,开始探索To C业务 [2] - 电影业务强调稳健发展,FY26重点项目包括《东极岛》《抓特务》《镖人》 [2] 财务与估值 - FY25大麦和IP衍生业务收入同比增速预计分别为39%和73% [2] - 中性预估FY26大麦和IP衍生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和25% [2] - 现价对应19.5/17.5倍FY26/FY27 Non-IFRS P/E [3] - 目标价上调40%至0.98港元,对应22/20倍FY26/FY27 Non-IFRS P/E [3] 未来展望 - 公司有望更加聚焦主业,经营效率或持续优化 [3] - 市场看重大麦业务的长期现金流稳健性和IP衍生业务的发展弹性 [2]
百亿营收背后,卡游如何与IP「双向赋能」?
华尔街见闻· 2025-04-19 12:00
谷子经济与卡牌市场发展 - 中国收藏卡市场规模2023年达158.9亿元,同比增长40.5%,预计2027年突破35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20% [2] - 卡牌市场龙头企业卡游2024年营收100.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4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倍和3.8倍 [3][13] - 卡游在泛娱乐玩具行业集换式卡牌领域市场份额达71.1%,行业排名第一 [16] 卡游的核心竞争优势 - 产品设计端拥有11个专业工作室、455名设计人才,支持单张卡牌超200个文化符号细节的工艺实现 [5] - 全产业链布局包括3个生产基地和1个物流中心,新产品从开发到上市仅需20-30天 [6] - 与70个知名IP合作(如奥特曼、小马宝莉、火影忍者),并通过玩法创新(如拼图、亲签卡)提升IP价值 [7][14] IP运营与市场拓展案例 - 哪吒系列卡牌首批450万包一周售罄,后续推出导演签名卡等新品带动二次销售热潮 [5] - 小马宝莉卡牌小红书话题浏览量51亿,成年女性用户占比48%,推动IP商业价值提升 [10] - 取得小马宝莉全球授权,英文版、日文版卡牌将登陆日韩及东南亚市场 [11][12] 财务表现与现金流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51.13亿元,同比增长458%,期末现金及短期存款53.4亿元 [17] - 文创及文具类业务快速崛起,2024年人偶与其他玩具收入合计13.44亿元(同比增长451%) [19][20] - 文具业务收入从2022年2090万元跃升至2024年5.125亿元,制笔新工厂建设中 [21] 产品多元化与文化创新 - 推出《卡游三国》《戴敦邦红楼梦》等传统文化主题产品,结合特殊工艺还原文物质感 [17] - 与国内外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开发文化收藏卡 [8][17] - 产品结构延伸至泛娱乐生态,包括徽章、立牌、手帐等周边,覆盖Z世代个性化需求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