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上运动
icon
搜索文档
“什么值得买”发布8月消费关键词:夏日经济
新华财经· 2025-09-01 23:11
核心观点 - 消费平台数据显示8月消费呈现"夏日经济"特征 娱乐偏好明显 亲水热情延续 旅游热度攀升 体现"享受夏日尾声"集中体验感 [1][2][3][4] 电影消费 - 平台观影关键词GMV同比增长24.37% 国产动画表现突出 [1]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电影票/盲盒/冰箱贴/绘本/毛绒挂件等周边消费走高 [1] - 《罗小黑战记》相关消费环比增长181.58% [1] - 动画电影从现象级爆款走向票房灵药 消费者乐于为动画IP长期价值买单 [1] 游戏消费 - 游戏机GMV同比增长122.55% [2] - Switch2主机GMV环比增长88.58% 刷新全球销售记录 [2] 水上运动消费 - 桨板GMV同比增长27.51% [2] - 溯溪GMV同比增长24.55% [2] - 冲浪GMV同比增长54.26% [2] - 皮划艇热度同比增长23.89% [2] - 水上乐园热度同比增长135.94% [2] 衍生消费市场 - 电解质水GMV同比增长60.78% [3] - 男士防晒GMV环比提升15% 欧莱雅男士高倍防晒为最畅销单品 [3] - 救生衣/水母衣/手机防水袋/专业桨板搜索量明显上升 [3] 旅游消费 - 机票热度同比增长21.96% [3] - 短途高频和长短结合为出游特征 [3] - 大理旅游相关消费GMV同比增长41.15% [3] - 云南/海南/东南亚/澳洲成为热门目的地 [3] 文化消费 - 非遗相关热度同比增长119.09% [4] - 越王勾践剑冰箱贴/黄鹤楼发光冰箱贴/杜甫草堂毛绒玩具等文创产品成为人气商品 [4] 消费类型特征 - 实用型消费包括冷饮/防晒/电子产品 [4] - 体验型消费包括水上运动/文博/电影 [4] - 消费呈现品质化/个性化特征 [4]
国常会明确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苏超带动江苏消费380亿元的场景该如何复制?
搜狐财经· 2025-08-23 06:10
体育消费潜力释放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增加体育产品供给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 培育产业增长点[2] -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6]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1][4] - 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加速城市发展进程 提高城市国际影响力 带动消费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5] - 十四五期间举办五场国际综合性运动会 十五五期间继续承办田径游泳体操等世界锦标赛[5] 体育产业规模增长 - 2024年水上运动参与人数突破1.2亿 产业规模达4386亿元 同比增长18.7%[10] - 钓鱼爱好者约1.5亿人 全国飞盘玩家约300万人 相关社团超1500个[10] 基础设施与场景建设 -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推动运动场景丰富 创造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机会[8] - 体育赛事需要运动员观众流动 形成多场景消费链条[8] - 需通过文旅推广和服务创新将赛事游客流量转化为旅游消费留量[10]
柔道之城肇庆:运动“新秀”布局体育旅游|粤动21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3:47
核心观点 - 肇庆市借助十五运会契机 通过柔道特色项目发展和体育旅游融合 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2][6][10] 体育产业基础 - 肇庆拥有水上运动 航空运动 马拉松 龙舟等多元运动项目 是大湾区唯一同时具备小众和大众运动项目的城市 [2] - 形成集健身观光 运动体验 休闲度假 体育养生为主的户外运动产业体系 水陆空多元赛事全面发展 [7] - 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2160万人次(同比增长27.8%) 旅游收入198.7亿元(同比增长12.5%) [7] - 砚洲岛航空运动营地采用"极限运动+观光体验"模式 2023年暑期接待游客108.8万人次(同比增长56%) [7] 柔道特色发展 - 四会市拥有14所柔道特色学校(占全省30所中的近半数) 构建从校园到专业队的完整人才培养梯队 [4] - 通过体教融合 赛事品牌塑造和"选星计划" 形成以点带面发展格局 [3][4] - 承办全国柔道锦标赛 柔道大师赛等高水平赛事 提升项目影响力 [4] - 采用"学校打基础+机构提水平"模式 柔道培训机构招生情况良好 形成人才反哺产业良性循环 [6] 产业协同效应 - 体育旅游经济发展带动装备制造业崛起 包括全品体育一号仓(国内最大仓储设施之一)和肇庆元龙木制品(国内最大滑板工厂) [8] - 砚洲岛航空运动营地推动低空经济企业落户肇庆 [8] - 2024年"肇庆旅游"抖音搜索热度同比增长76.79% 体育赛事显著促进文旅复苏 [7] 发展战略 - 计划5-10年内将四会市打造为全国一流柔道运动和文化交流中心 [5] - 重点推进星湖水上运动目的地建设 发展柔道 铁人三项 体操 足球四大项目 [10] - 推动体育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增强体育项目与乡村景区关联度 [2][7] - 通过资源高效配置和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文旅体产业格局 培育户外运动作为新经济增长点 [8] 发展挑战 - 柔道产业布局相对薄弱 缺乏相关企业 商业化程度低 发展模式单一 [5] - 体育产业规模偏小 缺乏新型体育消费空间和消费场景 时尚型消费新业态不丰富 [9] - 虽拥有茶文化 南药基地等优质资源 但未形成具有穿透力的城市记忆点 [9]
国家体育总局:2024年我国户外运动线上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8-19 05:26
行业规模与消费数据 - 2024年户外运动线上消费人次约2亿人次 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1] - 水上运动参与人数突破1.2亿 产业规模达4386亿元 同比增长18.7% [2] - 钓鱼爱好者约1.5亿人 飞盘玩家约300万人 相关社团超1500个 [2] 基础设施发展 - 健身步道达17.18万条 总长度40.75万公里 [2] - 飞行营地及汽车营地达2055个 滑雪场地914个 [2] - 场地设施覆盖山水陆空 贯穿春夏秋冬 [2] 政策与标准建设 - 实施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 [2] - 发布路跑 登山 攀岩 滑雪等户外运动体育标准 [2] - 深化产教融合 完善专业资质认证体系 [2] 市场发展趋势 - 新兴项目持续更替 产业稳步发展 [2] - 户外赛事持续增加 用户版图不断扩张 [2] - 加快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 [3]
约2亿人次参与 2024年我国户外运动线上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央视新闻· 2025-08-19 03:05
户外运动行业规模与消费 - 2024年线上消费人次约2亿人次 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1] - 水上运动参与人数突破1.2亿 产业规模达4386亿元 同比增长18.7% [1] - 钓鱼爱好者约1.5亿人 飞盘玩家约300万人 相关社团超1500个 [1] 户外运动设施建设 - 健身步道达17.18万条 总长度40.75万公里 [1] - 全国飞行及汽车等营地数量达2055个 滑雪场地914个 [1] - 设施覆盖山水陆空多元场景 贯穿四季使用周期 [1]
规范文旅业态,让暑期游玩更安心
新华网· 2025-08-18 23:24
旅拍行业规范 - 杭州西溪湿地景区将拍摄区域划分为免费区和收费区,收费区商拍需提前预约并支付管理费,每日限10组团队 [2] - 商业拍摄定义为携带多套服装、道具或大型专业摄影器材的活动,普通游客使用单反或手机拍照不受限制 [2] - 武林夜市管委会对3家商业拍摄服务商家进行规范,拍摄价格普遍在250-300元之间,防止恶性竞争和价格虚高 [3] - 桐洲岛枫杨林景点通过统一收费标准并公示,既增加村集体收入又改善游客体验 [2] - 专家建议借鉴"分区管理+预约限流"模式,加强执法部门协同配合,推动旅拍成为文旅产业新兴亮点 [4] 沉浸式体验监管 - 晋城市建立由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形成"一处发现、多方联动"的执法格局 [5] - 天启室内活动体验店初期因多项制度不健全被要求规范经营,包括取得备案证、建立限入标志等 [6] - 密室逃脱行业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如装修材料可燃、疏散指示标志不合理等问题 [6] - 部分沉浸式项目存在篡改历史、内容低俗、服务灰色擦边等问题 [6] - 专家建议制定内容分类分级指导方案和技术伦理指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文化建设 [6] 水上运动安全保障 - 万平口景区建立"海陆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配备冲锋舟、救生机器人、无人机巡航系统等装备 [7] - 景区6个浴场配备救生员20名、瞭望员12名、岸巡员12名,组建30人专业救生员队伍 [8] - 如意桥附近建成安全瞭望塔,视野覆盖1.4万平方米浴场,配备高倍望远镜和应急报警装置 [8] - 遭遇恶劣天气时,景区会关闭涉海区域并暂停海上项目,救援队伍全员备勤待命 [9] - 景区与气象、海事、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提前获取天气预警信息 [9]
广东水经济累计投资约120亿元,开辟社会资本投资新赛道
第一财经· 2025-08-15 11:02
行业规模与投资 - 水经济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3] - 已完成投资约120亿元 其中社会资本投资占比80%[2][3] - 谋划总投资1000多亿元的储备项目[1][3] - 水经济新业态项目产值从2022年114亿元增长至2024年近320亿元 增长率179%[4] 发展模式与业态 - 涵盖传统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水产业六大发展模式[3][5] - 传统产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 供水 发电 航运 养殖[3] - 新兴产业包括优质水利用 滨水休闲康养 水上运动 水系旅游 水生态修复 节水治污 水科技 水金融[3] - 文旅类省级水经济试点近两年共接待游客3500多万人次[3] 区域发展策略 - 珠三角地区重点发展水上运动 水系旅游 水利装备智能制造 水科技 水金融新业态[4] - 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重点发展滨水休闲康养 优质水利用 湖库生态养殖新业态[4] - 广州市规划布局89处水上运动场所发展帆船 皮划艇 龙舟 桨板等运动[3] 政策与金融支持 - 全国首个通过立法保障绿色水经济发展的省份[5] - 全国首个成立省级水经济社会组织的省份[5] - 鼓励开展用水权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和水域岸线经营权抵押质押等绿色信贷业务[5] - 推动利用REITs等绿色金融工具拓宽投融资渠道[5]
万亿水经济崛起!广东发布《广东省绿色水经济发展》白皮书
南方农村报· 2025-08-15 07:01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绿色水经济发展》白皮书 提出"1364"发展路径 目标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 规划2023年7月至2025年6月水经济项目累计投资约120亿元 全省水经济产业规模约1万亿元 [1][2][3][4][6] 投资规划与产业规模 - 2023年7月至2025年6月水经济项目累计投资约120亿元 [3] - 各地谋划总投资1000多亿元的储备项目 [4] - 广东省水经济产业规模约1万亿元 [4] - 2023年、2024年全省水利投资均超过1000亿元 [15] 发展路径与模式 - 提出"1364"发展路径:锚定1个目标 做好3个统筹(发展保护、市场政府、供给需求) 形成6种模式(水城融合、特色产业驱动、工程盘活利用、生态保护导向、优质资源增值、文旅品牌赋能) 取得4项成效(区域协调、绿色消费、社会资本投资、水利高质量发展) [6][7][8][9][12] 资源基础与基础设施 - 广东拥有河流2.38万条 总长度10.3万公里 水库7500座 规模以上水闸8300多座 小水电8000多宗 [20] - 71%耕地、82%建设用地、70%活动人群、75%高新技术企业分布在水系周边2公里范围内 [13] -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 开展河湖库"清四乱"行动 加快万里碧道、幸福河湖、水利风景区建设 [15][16] 区域发展案例与成效 - 河源市打造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 发展水文化、水经济等产业 2024年万绿湖水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9亿元 同比增长5.1% [21][22][44] - 清远市北江内河项目收购56艘游船 2024年吸引游客22万人次 实现运营收入3200万元 [25][26] - 揭阳普宁市南溪水乡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27万人次 同比增长125% 创造直接就业300多个岗位 带动低收入村民户均年收入增加3万余元 [30][31][37] - 江门市大沙山水茶乡项目投入约1000万元 年吸引游客逾30万人次 [33][34][35] - 深圳、佛山、江门、汕尾等市依托万里碧道建设 构建特色生态滨水空间 发展水上运动、水系旅游等业态 [23][24] 消费市场与运营数据 - "90后""00后"成为涉水旅游消费主力军 "银发族"出游需求大幅增长 [38] - 2023年试点项目累计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 运营收入超3.4亿元 [39] - 2024年试点项目接待游客超2400万人次 运营收入超8.3亿元 [39] - 2024年省级水经济试点滨水休闲康养业态吸引游客超220万人次 创造运营收入超4.1亿元 [40][41] 优质水资源开发 - 广东已鉴定矿泉水水源地330处 可用于高品质天然饮用水开发 [42][43] - 江门水都产业园引入投资3亿元的恩州山泉项目已投产运营 [44] - 惠州等多地聚焦优质天然山泉水开发 开创区域饮用水自有品牌 [45][46]
【媒体解读】广州发布体育强市建设规划 全力建设三大国际中心
广州日报· 2025-07-25 02:10
粤港澳联合申办世界杯 - 广州提出推进粤港澳联合申办世界杯等高水平国际赛事 [2] - 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办赛经验与国际资源谋划共同引进足球、篮球、网球等高水平国际赛事 [8] 体育强市建设目标 - 到203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4平方米 [2]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 [2][11] -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4% [2] - 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体育头部企业和体育产业集群 [2] 体育设施建设 - 补齐区级"两场一馆一池一中心"配套短板 [3] - 利用老旧厂房、桥下空间等增加公共活动场地 [3] - 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免费开放体育场地设施 [3] 青少年体育发展 - 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3] -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 [3] - 帮助学生掌握1-3项运动技能 [3] 竞技体育发展 - 做大做强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 [4] - 发展羽毛球、跳水、体操等优势项目 [4] - 推广冰雪项目和电子竞技等新兴项目 [4] - 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俱乐部 [5] 体育消费与赛事经济 - 发展电子竞技、冰雪、马术等新兴运动业态 [6] - 打造"体育+商业+旅游+文化+娱乐+会展"消费场景 [6] - 培育"体育消费季"、体育嘉年华等主题活动 [6] - 推动体育赛事与夜间消费联动发展 [6] 体育产业发展 - 提升运动服装、球类运动装备等制造领域优势 [6] - 鼓励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品 [6] - 引进国际级帆船赛事培育热点赛事活动 [7] - 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体育龙头企业 [7] 国际体育赛事中心建设 - 高水平办好广州马拉松赛等国际赛事 [10] - 争取申办10项以上国际A类赛事 [10] - 培育黄埔马拉松赛等自主品牌赛事 [10] 穗港澳体育合作 - 建立穗港澳体育交流合作机制 [8] - 推动三地在体育产业、场馆、赛事等领域资源共享 [8] - 谋划建设大湾区奥林匹克学院 [8]
广州:积极发展电子竞技、低空运动、新能源赛车等新兴潮流运动业态
快讯· 2025-07-23 09:35
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 推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高度融合发展 推动体育事业与产业循环互补 [1] - 建立商业性体育资源面向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竞技体育的反哺机制 动态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 体育市场化运作 - 积极推进体育场地与公共体育场馆建设运营、赛事活动举办、体育运动员培养等领域的市场化、产业化运作 提升体育事业造血能力 [1] 新兴运动业态发展 - 积极发展电子竞技、冰雪、马术、水上运动、低空运动、新能源赛车等新兴潮流运动业态 [1] 体育消费场景打造 - 融合精品赛事、全民健身活动和传统商圈功能 打造"体育+商业+旅游+文化+娱乐+会展"消费场景 [1] - 打造若干主题鲜明、示范性强的体育产业功能区 做大做强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