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场馆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树上挂票”提出场馆运营考题
经济日报· 2025-09-26 21:49
体育场馆运营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前期建设投入大、日常维护成本高、使用效率不足等问题,常常导致 一些场馆"建得起、养不起",甚至在盛会过后陷入"沉睡",造成资源闲置与浪费。这种现象提示我们, 必须扭转重建设、轻运营的传统思维。 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是运营核心。场馆不能是"孤芳自赏"的建筑标本,而应成为服务全民健身、承接赛事 活动、促进体育消费的活力中心。运营方需深入调研市民需要什么样的体育服务,积极引入群众喜闻乐 见的赛事、培训和文化活动,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吸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最近,一份《"树上挂票"使用指南》登上热搜。事情是这样的:2025湖南省足球联赛("湘超")第二 轮,永州队首个主场对阵湘潭队的比赛,因看台票已卖光,永州市足协向球迷推出了"树上挂票",并发 布《"树上挂票"使用指南》。 消息一出,引发热议。有人说,"树上观赛视野一定很好"。也有人说,"保障球迷安全才是重点"。当地 足协回应此为"网络梗",因场地承接量有限,无法满足更多球迷观赛需求,导致很多人爬树观赛,这才 顺势发布了这份指南,目的是以幽默的方式提醒球迷注意观赛秩序和安全。"湘超"这份调侃版指南,既 是群众体育赛事如火如 ...
【深圳特区报】体育消费场景多元裂变 消费链条深度延展 人均消费去年已突破四千元
搜狐财经· 2025-09-20 14:28
金秋时节的深圳,体育激情与消费活力碰撞出耀眼火花。 不止是这两场赛事,深圳近年来举办的国际赛事众多,仅今年就举行了乒乓球亚洲杯、女子冰球世锦 赛、男女篮亚洲杯、U20男足亚洲杯等等,这些国际大赛持续推动着文旅体消费的协同增长。 更值得关注的是,深圳不只满足于赛事拉动消费,而是擅长将赛事与文化深度结合,打造"赛事+文 化"的独特体验。 两项大赛,中国羽毛球大师赛与比利·简·金杯网球赛于深圳激战正酣。走进场馆,座无虚席的观众席 上,呐喊声此起彼伏,热烈氛围扑面而来。这场体育盛会不仅为体育爱好者带来了顶级竞技盛宴,更恰 是深圳体育消费活力迸发、赛事营城实践成效的生动缩影——从赛事周边运动装备的销量暴涨,到场馆 周边餐饮、酒店订单量的翻倍,再到"观赛+旅游"短途出行热潮的兴起,处处彰显着体育赛事对城市消 费的强大拉动作用。而这背后,是深圳推动体育消费的多维度布局在发力。深圳,正全力构建极具活力 的体育消费生态,让体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力量。 今年2月,2025深港马拉松在深圳湾体育中心鸣枪开跑。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赛事+文化" 推动文旅体融合消费热潮 重大赛事向来是激活体育消费的 " ...
“黄金地块”挥别最后一杆,深圳第一家高尔夫球场变身体育公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1:17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晓慧 深圳报道 位于深圳福田区黄金区位的深高球场,即将告别它的传统使命。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深圳市特发文体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特发文体")公告,深高球场 将于9月20日起停止高尔夫打球业务。 深圳高尔夫俱乐部1982年申报立项,球场于1985年开业,坐落于深南大道6003号。球场的土地使用权人 为香港华联实业公司旗下的深圳高尔夫俱乐部有限公司(简称"深高公司"),运营方特发文体则隶属于 深圳市特发集团。 据公开信息,该球场是深圳第一家高尔夫球场,也是中国首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早在2015 年,球场的土地使用期限就已届满,此后续期未果。 按照规划,原球场西区41.2公顷土地已被纳入深圳2025年土地整备计划,高尔夫球场绿茵地上将建起一 座体育公园。 这意味着位于香蜜湖畔的深圳核心区再获稀缺可开发空间,深圳将在金融业聚集区,按照总部经济+轨 道交通+公园绿地的复合开发模式,打造一块城市中心休闲区。 随着深圳高尔夫球场官宣停打,土地使用期限到期10年后,深圳高尔夫球场的收地工作迎来新进展。 上述文章中,还有两个关键信息值得关注:一是收地补偿工作完成后,深圳高尔夫俱乐部球场 ...
巨星传奇战略入股鸟巢运营主体
北京商报· 2025-09-16 13:03
公司战略举措 - 巨星传奇通过子公司收购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1.17%股权 [1] - 该举措被分析认为并非简单财务投资 而是为获取顶级线下场景和国家级文化传播平台 [1] - 收购旨在为IP内容落地和大型演艺活动提供战略支点 推动国际顶级文体资源与国内IP深度融合 [1] 业务生态布局 - 公司长期深耕IP运营与内容孵化 已构建跨明星、跨平台、跨业态的IP生态体系 [1] - 未来可能与国际知名艺术家和体育明星合作 引进和打造高规格国际盛事 [1] - 通过鸟巢这一象征性场地实现资源整合和产融结合 走向国内外双向联动新阶段 [1] 行业政策背景 - 国家正大力推进文化强国与体育强国战略 推动文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该收购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 体现企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眼光 [1] - 预示文化传媒企业不再局限于内容生产 逐步走向资源整合新阶段 [1]
“黑科技”渗透体育全场景 驱动产业数智化跃迁
证券时报· 2025-09-16 00:08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 5G 虚拟现实等技术正从概念落地为重塑体育消费场景和革新体验模式的核心动能 从个人运动精准指导到赛事观赛沉浸互动再到体育场馆智能运营 黑科技正以全链条赋能姿态为体育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 推动产业向数智化时代加速迈进[2] 科技创造全新体验价值 - 深圳市体育中心通过5年升级改造完成从传统场馆到国内体育+科技深度融合新标杆的蜕变 配备1707个无线网络接入点和4707个5G探头构建双千兆网络 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通信等前沿技术全方位渗透[4] - 体育中心打造AI安防AI巡检智能场景和建筑能耗系统 通过场地智能调控光储充一体化等技术实现高效精细化管理[4] - 智能装备让个性化运动成为可能 新一代智能装备向精准指导升级 体育器械呈现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新特征[5] - 体育科技深度融合成为拉动消费超级引擎 深圳体育中心举行的女篮亚洲杯吸引超5.4万人次观赛 带动周边商圈日均客流增长9.4% 餐饮营业额提升21.2% 酒店入住率增长9.5%[5] 推动产业革新 - 金陵体育打造篮球公园 硬件识别设备实现财务数据与运动大数据自动记录分析 打造无人值守智慧化运动场景[7] - 产业龙头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与资源整合能力拓展产业边界 在体育赛事运营体育用品研发及城市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等领域加速布局[7] - 跨领域科技企业丰富智慧体育应用场景 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将智能监控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体育场馆管理 当虹科技针对赛事直播需求研发定制化解决方案[8] - 金陵体育构建赛事级智能硬件+云端数据服务+智慧场馆三位一体业务布局 推出集成人脸识别闸机智能球馆运营管理智慧视频动作捕捉等功能的整体解决方案[8] - 传统体育企业需以技术整合为核心 通过跨界合作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科技+文化+消费生态圈 推动产业从单一赛事向全场景生态进化[8] 释放长期潜力 - 国务院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加大体育科技研发和转化力度 鼓励体育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研发中心[10] - 全国体育器械生产企业超过6.3万家 产业产值从2015年1.12万亿元提升至1.5万亿元以上 增长34% 年营收超百亿元上市公司有8家 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家[10] - 未来体育产业将从单一赛事向全场景生态演进 AI运动算法将在运动姿态矫正个性化训练方案制定赛事战术分析等场景深化应用[11] - 运动材料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运动装备场馆设施等领域 体育机器人涵盖训练辅助场馆服务赛事保障等品类将逐步落地应用[11] - 2024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运动设备市场规模达1324亿美元 预计2029年增至2659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5%[11]
苏州奥体中心实现“水—能—碳”全要素节能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核心观点 - 苏州奥体中心通过构建覆盖水能碳全要素的绿色场馆体系 累计降低运营成本超185万元 [1][2] 水资源管理 - 采用透水混凝土地面总面积5万平方米 占比超40% 实现雨水回收用于绿化喷灌和景观水池 年节约水费约12万元 [1] - 游泳馆中水回用系统年收集量约3万立方米 主要回用泳池淋浴排水 [1] 能源优化 - 利用谷时电价进行夜间制冰 通过冰蓄冷系统实现多模式供冷 降低空调系统能耗约30% 年节约电费达68万元 [1] - 将传统金卤灯替换为LED灯 照明能耗降低30% [2] - 车库采用光感自适应灯具结合自然采光自动调节亮度 中央车库改造后节电68% [2] - 安装13套导光管系统将室外光线导入地下车库 [2] 碳资产储备 - 累计储备40吨碳资产 用于支持未来各类碳中和赛事举办 [2]
建成各类体育设施4.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2.52平方米 深圳全民健身从场馆迈向山海
深圳商报· 2025-08-14 17:25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 深圳已建成各类体育设施4.6万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2.52平方米 [2] - 通过山海连城计划构建立体运动网络 包括200公里鲲鹏径和200公里滨海骑行道 [2] - 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每平方公里体育场地面积达1.87万平方米 场地使用率再提高10% [2] 全民健身参与规模 - 超过800万深圳市民常年参加体育锻炼 占常住人口45%以上 [3] - 2024年超10万市民接受公益体质测试服务 科学健身指导开展5.8万场 [3] - 2025年全民健身日推出57项全年龄段赛事活动 [1][3] 品牌活动体系 - 形成深圳杯业余联赛 户外运动季 深圳街超足球 深圳100越野挑战等成熟品牌活动 [3] - 将举办骑行深圳 深港徒步 帆船运动 千园定向 模型运动等系列户外活动 [3] - 组织羽毛球 网球 乒乓球 足球和篮球等一键预约杯系列赛事 [3] 数字化服务平台 - 一键预约平台接入2000+体育场馆 通过i深圳小程序提供免下载预约服务 [4] - 平台配套全年4000万元惠民消费券 实行即领即用直接抵扣 [4] - 社会场馆通过惠民券提供市场价格约6折优惠 学校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4] 户外运动发展规划 - 重点发展徒步越野 水上运动和低空运动三类优势户外项目 [2] - 统筹推进大鹏半岛 马峦山-梧桐山 鲲鹏径 滨海骑行道四个重点区域建设 [2] - 正在申报全国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2]
夏日夜练“火”起来,点燃夜间消费新热潮
央视网· 2025-08-09 02:22
夜间健身消费热潮 - 湖北黄石福客体育运动中心夜间客流量达300人/晚,是前几个月的两倍[1] - 运动中心推出差异化夜间体育服务产品,包括10个组别的全民篮球挑战赛吸引500+参与者[1] - 场馆新增360度进球捕捉系统实现比赛记录与精彩瞬间回放功能[1] 体育服务创新模式 - 运动中心提供乒乓球羽毛球等10+培训课程,结合积分兑换优惠券促进消费转化[1] - 湖南益阳沅江市开发摩托艇桨板等亲水项目,融合自然景观提升体验吸引力[1] 行业运营策略 - 通过延长营业时间阶梯式产品设计满足多元需求[1] - 硬件升级(如智能记录系统)与软性活动(积分体系)双驱动提升用户粘性[1]
全省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覆盖率超97%将运动空间“嵌”入城市肌理
新华日报· 2025-08-08 23:47
场馆开放与运营 - 全省体育场馆全面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 建成体育场地36.37万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46平方米 [1] - 五台山体育中心推出20小时惠民开放接力 游泳馆暑期日均客流量达1600余人次 羽毛球馆夜间低收费时段16片场地基本满场 [2] - 常州市奥体中心新增10片羽毛球场地低免开放 扬州市游泳健身中心全年对外开放350天以上 法定节假日每日免费开放8小时以上 [3] 城市健身设施建设 - 利用桥下空间和社区空地建设足球场地 吴江江陵高架运动中心占地近2万平方米 含两片五人制足球场试营业3天日均接待超1000人次 [3] - 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覆盖率超97% 今年计划新改扩建1000片功能性球场和200公里健身步道 [4] - 江心洲E^3PARK体育公园通过空间活化改造 自7月投入使用后成为周边居民热门健身场所 [3] 全民健身参与趋势 - 青少年体育培训从竞技导向转向兴趣培养 棒垒球训练基地暑期报名人数明显增加 网球跑酷班供不应求 [5] - 智能穿戴设备和运动App促进健身社交化 上班族通过线上组队和直播健身提升运动黏性 [5] - 老年群体运动需求升级 各地老年大学运动课程报名火爆 从广场舞转向柔力球等技木型项目 [5]
“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启动 139家场馆免费或优惠开放
深圳商报· 2025-08-08 21:44
全民健身日活动 - 2025年深圳市"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福田区深业上城举行,吸引近1500名市民参与[1] - 活动创新打造"运动+消费"场景,联动周围商家发放消费券,引入"赛事进商圈"模式[1] - 深圳在"全民健身日"期间组织57项群众赛事活动,涵盖球类、徒步、骑行、水上等项目,139家体育场馆免费或优惠开放[1] 体育设施建设 - 深圳建成各类体育设施4.6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2.52平方米[2] - 已建成200公里鲲鹏径和200公里滨海骑行道[2] - 深圳正在申报全国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重点发展徒步越野、水上运动和低空运动三类户外运动[2] 品牌活动与参与情况 - 深圳打造"深圳杯"、户外运动季、深圳街超、深圳100等品牌活动[2] - 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5.8万场,2024年为超10万市民提供公益体质测试服务[2] - 常年参加体育锻炼市民超800万[2] 未来活动规划 - 将举办骑行深圳、深港交流徒步、帆船运动、全民定向运动挑战赛、模型运动等户外活动[2] - 组织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足球和篮球等"一键预约杯"系列赛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