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直连卫星

搜索文档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低轨卫星行业产业链全景、项目部署、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分析:星座组网加速建设,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大关[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5 01:12
低轨卫星行业概述 - 低轨卫星在距地球160公里到2000公里轨道运行 具有运行周期短和可频繁重访特定区域的特点 [1][2] - 按应用领域可分为通信卫星 遥感卫星和导航增强卫星 按通信服务类型可分为宽带星座和移动通信星座 [3][4] - 卫星通信具备高可靠性 广域覆盖等优势 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 应急通信和互联网接入等领域 [7] 中国政策支持 - 商业航天产业在"十四五"以来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推动 被明确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代表 [1][5] - 2024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要求与低空经济 生物制造等协同发展 成为新增长引擎 [1][5] - 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 从频谱协调 业务准入 设备管理等多维度为行业提供制度保障与发展指引 [6]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形成上游技术攻坚 中游生态整合 下游场景爆发的协同格局 [6] - 上游以航天科技 航天科工等国家队及银河航天等民企为主导 聚焦卫星平台与载荷研发 [6] - 中游由星网集团 中国卫通等统筹星座规划与运营 海格通信等布局地面信关站与用户终端 [6] - 下游向消费级与行业级场景深度渗透 包括手机直连卫星 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等新兴市场 [6] 全球发展现状 - 全球低轨卫星网络领域形成以美国为引领 多国激烈角逐的竞争格局 [8] - 美国依托SpaceX 亚马逊 波音等企业构建成熟产业生态 持续扩大星座规模与技术优势 [8] - 中国加速推进虹云 鸿雁及"星网"等重大工程 系统构建覆盖全球的高性能卫星互联网体系 [8] 星座项目进展 - Starlink已成功发射8926颗卫星 其中在轨运行数量达7731颗 计划2027年将总规模扩展至4.2万颗 [9] - 中国启动"国网星座"和"千帆星座"等万颗级低轨星座计划 "国网星座"计划2035年前完成约1.3万颗卫星组网 [9] - "国网星座"在2025年7月27日至8月26日的30天内完成6次发射 目前在轨卫星达72颗 [9] 市场规模预测 - 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从2020年265.59亿元上升至2024年353.3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4% [10]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76亿元 2026年国内低轨通信卫星发射量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 [10] - 预计到2030年低轨卫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甚至1500-2000亿元 [11][12] 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 工信部明确2030年前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等新型业务规模应用 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过千万 [11] - 2025年底推出商用终端 2026年实现偏远地区应急通信覆盖 2027年扩展至大众消费市场 [11] - 中国联通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标志着我国卫星互联网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11] 技术发展趋势 - 星间激光通信技术持续升级 千帆星座卫星已实现每秒30GB的数据传输能力 [13] - 相控阵天线借助AI驱动波束成形算法 向更轻薄 低功耗方向发展 [13] - 华为Mate系列手机内置天线接收灵敏度达-128dBm 推动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普及 [13] 产业生态完善 - 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 向民营企业开放新型卫星通信业务 [15] -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更加紧密 共同开发智慧城市 智能交通等新兴应用场景 [16] - 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平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推动整个产业稳健发展 [16]
“万星计划”加速落地 空地通信融合是大势所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14:28
政策与监管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应用适时开展商用试验 鼓励电信运营商依托低轨卫星互联网拓展服务 支持企业为地面网络无法覆盖区域提供广域物联网连接服务[1]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近期向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正式颁发卫星互联网牌照 标志着卫星通信商业化进入前期准备阶段[1][13]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全球在轨运行卫星数量从2019年2272颗大幅跃升至2023年8862颗 2020-2023年复合增速达35% 增长主要来源于SpaceX"星链"卫星大批量发射[3] - 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明显加速 2024年12月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后已发射10组卫星 其中2024年7月27日至8月26日一个月内发射6组低轨卫星[1][8] - 低轨卫星互联网具有低延迟(10-30毫秒接近5G)、高带宽、低成本三大技术优势 单星成本可降至百万美元级[5] - 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无法上网 地面移动通信网络仅覆盖全球陆地面积不到20%(地球总面积约6%) 低轨卫星可解决通信最后一公里问题[8][9] 产业链影响与市场机会 - 卫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建设到运营均有望逐步获益 包括卫星制造中的相控阵天线、太阳能电池、通信载荷等上游企业 以及各类卫星终端和运营企业[4] - 低轨卫星及配套商业火箭制造需求将成为我国内需新增量 银河航天卫星智能制造工厂将卫星研制周期缩短80% 可实现年产百颗以上中型卫星[4][12] - 手机直连卫星成为商业化重点发展方向 需要复用地面移动通信产业链 但面临星地网络架构协同难、建设成本高、性能差距大三大挑战[16] 技术发展与竞争格局 - SpaceX"星链"计划扩展到4.2万颗卫星 截至2025年2月末在轨卫星已超过6750颗 与我国1200万个地面基站相比覆盖能力相差250倍[7][11] -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从3G跟随到4G并跑再到5G领先 在技术和成本上有基础和优势 低轨卫星相关协议将与蜂窝通信相融合并纳入6G标准[8] - 火箭可回收技术大幅降低发射成本 猎鹰9号火箭可回收后发射成本大幅度降低 "星舰"成功后将进一步降低成本[10] 应用场景与生态建设 - 低轨卫星组网可弥补地面网络覆盖盲区 为偏远地区提供高速宽带 成为应急通信生命线 为远洋船舶、民航客机提供稳定联网服务[9] - 作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核心环节 可与地面5G/6G、无人机、物联网协同 赋能多行业数字化转型 为海量低功耗设备提供广域连接[9] - 核心应用目前集中在应急通信和偏远地区宽带 消费级市场场景尚未成熟 需培育更多杀手级应用支撑商业回报[15] 面临挑战 - 技术方面需解决星间链路与协同控制问题 攻克高精度轨道控制技术 地面接收终端体积大成本高难以普及 频谱干扰问题需解决[14] - 成本方面规模化组网总发射成本仍极高 卫星寿命5-7年需持续补发 运维与退役成本高 地面关口站建设运营需巨额投入[14] - 监管方面需通过国际电信联盟协调轨道与频谱资源 遵守不同国家通信监管政策 缺乏全球统一太空交通规则规范卫星离轨[15] - 生态方面应用场景落地不足 产业链协同不够 部分核心技术如星载芯片、高精度导航仍依赖少数国家[15][16]
卫星通信产业战略地位凸显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1:54
政策指导与产业发展目标 - 工信部发布指导意见推动卫星通信业务有序开放 目标2030年用户规模超千万[1] - 政策将完善管理制度法规 提升基础设施 产业供给 技术标准及国际合作水平[1] - 明确支持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实现规模应用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 产业战略与制度保障 - 卫星通信产业战略地位凸显 政策导向明确 预期牌照发放将加速推进[1] - 相关部门职能有望整合 提升产业协同推进合力与统筹协调性[1] 产业链发展机遇 - 2025年下半年产业迎来拐点 火箭运力和发射成本瓶颈或将解决[2] - 民营火箭公司计划2025年下半年进行中型可回收运载火箭首飞测试[2] - 试验成功后可参与GW星座和千帆星座发射 加速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2] 投资关注领域 - 优先关注潜在获得业务牌照的卫星运营服务商[2] - 关注卫星制造领域核心配套 导航/遥感载荷 设计总装企业[2] - 关注卫星发射和地面设备相关企业[2]
万联晨会-20250901
万联证券· 2025-09-01 00:40
市场表现回顾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上证指数涨0.37%至3857.93点 深证成指涨0.99%至12696.15点 创业板指涨2.23%至2890.13点 [1][4][6] - 沪深两市A股成交额约2.80万亿元人民币 超3900只个股上涨 [1][6] - 申万行业涨幅前二为综合与电力设备 家用电器行业领跌 概念板块中兵装重组概念、钠离子电池、石墨电极涨幅居前 [1][6] - 港股恒生指数涨0.32% 恒生科技指数涨0.54% 美股三大指数全线下跌 道指跌0.20% 标普500跌0.64% 纳指跌1.15% [1][4][6] 卫星通信产业政策推动 - 工信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目标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推动手机直连卫星等新业态规模应用 [8][10] - 政策从有序扩大市场开放、拓展应用场景、培育产业生态等六个方面提出19条具体建议 促进卫星通信与5G/6G、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 [9][10] - 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实现全球宽带网络覆盖 [10] - 明确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 通过共建共享利用高低轨卫星资源 加速卫星通信向大众领域普及 [10] 卫星通信产业发展动态 - 2025年7月27日至8月26日期间完成6次发射任务 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10组共6组卫星 反映组网进程提速 [11] - 政策将加速低轨卫星组网进程 同时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潜力 [11] - 推动手机、汽车、船舶、飞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的推广应用 促进天地融合与地面移动通信深度结合 [11] 产业投资关注方向 - 关注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上游成本降低和技术突破 [12] - 重点关注"千帆星座"和"国网星座"等低轨卫星"星网"的加速部署 [12] - 跟踪应急通信、惠民领域等场景的卫星通信应用创新发展 [12] - 关注地面基础设施加强建设及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的创新突破 [12] - 聚焦手机、汽车等终端直连卫星应用的商业化规模化落地进程 [12]
通信行业快评报告:推动卫星通信产业有序发展,手机、汽车直连卫星等新业态规模应用进程有望提速
万联证券· 2025-08-29 10:58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4] 核心观点 - 工信部《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推动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2] - 政策推动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发展,促进与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融赋能,构建天地一体信息通信基础设施[3] - 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全球宽带网络覆盖;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加快卫星通信应用向大众领域普及[3] - 我国卫星互联网组网进程提速,2025年7月27日至8月26日一个月内完成6次发射任务,成功发射低轨05组-10组共6组卫星[7] 产业推动措施 - 从有序扩大市场开放、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培育壮大产业生态、优化电信资源供给、加强卫星通信监管、提升协同推进合力六个方面提出19条优化发展建议[3] - 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研究设立新型卫星通信业务,进一步扩大向民营企业开放[3] - 加快手机、汽车、船舶、飞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的推广应用[7] 投资建议关注方向 -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上游成本降低和技术突破[8] - "千帆星座"和"国网星座"等我国低轨卫星"星网"的加速部署[8] - 应急通信、惠民领域等场景的卫星通信应用创新发展[8] - 地面基础设施加强建设以及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的创新突破[8] - 手机、汽车等终端直连卫星应用的商业化规模化落地[8]
中信建投:卫星、火箭、应用共振 关注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投资机会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3:49
政策指导 - 工信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规模应用 [1][2] - 政策从市场开放、应用场景拓展、产业生态培育、资源供给优化、监管强化及系统协同六方面提出要求,推动构建规范有序的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格局 [2] - 支持民营企业租用卫星资源、开展增值服务及分销代理,进一步扩大向民营企业开放卫星通信业务 [4] 手机直连卫星 - 手机直连卫星(direct to cell, DTC)指普通智能手机直接与卫星建立连接,无需地面基站中转,用户群体从行业用户扩展至公众用户 [6] - 分为存量手机直连、在轨卫星直连和NTN手机直连三种技术路径,最终目标是实现星地融合与无感切换 [7] - 中美均重点发展手机直连:美国SpaceX获FCC授权使用T-Mobile频段,计划发射840颗支持直连的星链卫星,目标7500颗二代星均实现直连;AST采用64-200平方米大型天线,单星通信容量提升10倍,与全球超40家运营商合作 [8] - 中国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完成国内首次NR-NTN低轨卫星实验室验证,国网(GW)、千帆(G60)星座未来提供相关服务,华为计划2025年下半年开启低轨卫星互联网众测 [9] 应用场景拓展 - 加快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为偏远地区、边疆及复杂地形气候区提供多样化网络接入服务 [3] - 鼓励卫星通信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城市治理等领域创新应用,与车联网、低空智联网等新一代基础设施融合 [3] - 支持企业为天空、海洋等地面网络无法覆盖区域提供广域物联网连接服务 [3] 国际合作与标准 - 支持企业申请国际码号并拓展国际市场,探索将卫星通信纳入"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 [3] - 共同构建天地融合的卫星通信标准体系,积极参与ITU、3GPP等国际标准组织工作 [3] 产业生态与资金保障 - 发挥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引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支持卫星通信重点企业,鼓励地方设立专项资金 [4] - 我国GW星座组网速度自7月底明显加快,力箭二号、朱雀三号、天龙三号、长征十二号改等多款大型液体火箭将于年内首飞,提升发射运力并降低成本 [1][10] 产业链投资机会 - 手机直连领域关注国博电子、海格通信 [10] - 卫星制造领域关注航天电子、臻镭科技、上海瀚讯、国博电子、航天环宇 [10] - 火箭发射领域关注铂力特、斯瑞新材、航天电子、派克新材、华曙高科 [10]
券商晨会精华 | 工信部发文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 手机直连打开卫星应用市场空间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0:48
市场表现 - 8月29日市场午后V型反弹 创业板指涨3.82% 科创50指数涨超7% 寒武纪和中芯国际创历史新高 [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97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948亿元 [1] - 板块方面 CPO 半导体 铜箔 PCB等涨幅居前 农业 减肥药 服装 白酒等跌幅居前 [1] 卫星通信产业 - 工信部发文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 目标到2030年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规模应用 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1] - 手机直连将充分打开卫星应用市场空间 卫星端GW组网速度明显加快 火箭端多款大型液体火箭将于年内首飞 [1] - 卫星 火箭 应用三端共振 关注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投资机会 [1] 市场逻辑分析 - 政策对稳定资本市场仍然重视 稳市逻辑目前仍受政策支撑 [2] - 科技进展已然发生 主线行情难以证伪 AI相关品种走强 通信行业成为31个SW一级行业中唯一上涨行业 涨幅1.66% [2] - 反内卷叙事仍有演绎空间 企业盈利确认修复 行情存在上涨动能 [2]
中信建投:工信部发文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 手机直连打开卫星应用市场空间
第一财经· 2025-08-28 23:52
政策导向 - 工信部发文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 目标到2030年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 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1] - 《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 [1] 卫星端发展 - 中国GW组网速度自7月底以来明显加快 [1] - 手机直连将充分打开卫星应用市场空间 [1] 火箭端进展 - 力箭二号 朱雀三号 天龙三号 长征十二号改等多款大型液体火箭将于年内首飞 [1] - 新型火箭首飞有望提升发射运力并降低发射成本 [1] 产业链投资 - 卫星 火箭 应用三端共振形成产业协同 [1] -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存在显著投资机会 [1]
中国版星链要来了 手机直连卫星对普通人有何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12:33
政策目标与愿景 - 到2030年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规模应用 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1] - 推动卫星通信融入新发展格局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产业发展基础与现状 - 商业航天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成为助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 - 全球卫星发射数量快速增长 低轨卫星因制造成本低、信号强、运行速度快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3] - 中国星网GW星座进入密集组网阶段 27天内连续6发共入轨47颗卫星 [3] - 2025年中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预计达400亿元 [3] - 现行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制约产业发展 需通过优化准入释放市场潜力 [4] 政策影响维度 - 促进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 与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融赋能 [5] - 支持国有卫星通信企业如中国星网、中国卫通加快发展低轨卫星互联网 [5] - 传统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将利用地面网络优势拓展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6] - 支持民营企业探索卫星物联网等新型业务 扩大卫星网络资源向民营企业开放 [6] - 带动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和终端制造、应用服务等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6] - 优先满足应急通信需求 其次推进数字惠民服务 最后推动各行业融合应用创新 [6] 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特征 - 中国形成国家队主导、商业力量协同的星座格局:中国星网规划12992颗卫星 2030年前完成10%部署 上海垣信千帆星座规划超1.5万颗 2025年底实现648颗卫星区域覆盖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2025年底完成一期全球覆盖 [7] - 技术路径强调高低轨协同 利用高轨卫星广覆盖与低轨卫星低时延优势 [8] - 应用场景注重军民融合、通导遥一体化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8] - 产业生态坚持开放合作 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租用卫星资源、开展增值服务参与 [8] - 构建多星座互补、多主体参与的中国特色卫星互联网生态体系 [8] 手机直连卫星应用与成本 - 支持电信运营商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 探索不换卡不换号模式 [8] - 使山区、海洋、沙漠等地面网络盲区实现无缝通信 降低使用门槛 [9] - 支持卫星通信智能手机价格已降至3000元档 未来两年成本预计下降30%以上 [10] - 行业用户套餐费用目前每月数百元 民用套餐资费可能降至每月50-100元 [11] 行业融合应用前景 - 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助力偏远地区工厂、矿山、新能源设施实现高效通信 [11] - 与车联网融合突破地面网络限制 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向全域场景拓展 吉利星座规划支持全球超2亿用户车规级服务 [11] - 与船舶航运融合实现海上实时高速通信 提升航行安全并开展执法、运维等增值服务 [12] - 与航空融合使机上高速上网成为标配 可能取消手机飞行模式 [12] - 消除产业数字化地理限制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形成新质生产力重要路径 [12]
中国版星链要来了?手机直连卫星对普通人有哪些影响?成本如何?赛迪研究院专家解读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03:12
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指导意见 旨在优化卫星通信业务准入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目标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实现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规模应用 [1][2][5] - 政策将促进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 形成多星座互补的中国特色生态体系 预计2025年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达400亿元 [2][5][6] -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将降低使用门槛 终端价格预计下降30%以上 民用资费或降至每月50-100元 实现通信无死角 [7][8][9][10] - 卫星通信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融合 将消除产业数字化地理限制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10][1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政策提出到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推动卫星通信融入新发展格局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 2024年商业航天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工信部前瞻布局卫星互联网及手机直连卫星技术 [1] - 现行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制约产业发展 需通过优化准入释放市场潜力 [3] 技术发展与产业基础 - 全球卫星发射数量快速增长 低轨卫星因成本低、信号强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为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2] - 中国星网GW星座进入密集组网阶段 27天内发射6次共入轨47颗卫星 [2] - 我国形成国家队主导、商业力量协同的星座格局:中国星网规划12992颗卫星 2030年前完成10%部署 上海垣信千帆星座超1.5万颗 2025年底实现648颗区域覆盖 吉利星座2025年底完成一期全球覆盖 [6] 市场主体与产业生态 - 支持国有卫星通信企业如中国星网、中国卫通加快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4] - 传统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利用地面网络优势拓展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4] - 扩大卫星网络资源向民营企业开放 支持探索卫星物联网等新型业务 [5] - 政策促进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地面设备、终端制造和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5] 应用场景与用户体验 - 优先满足应急通信需求 其次推进数字惠民服务 最后推动行业融合应用创新 [5] - 手机直连卫星实现不换卡不换号模式 在山区、海洋等地面盲区无缝切换通信网络 [7][8] - 终端价格从3000元档预计未来两年下降30%以上 行业套餐目前每月数百元 民用资费可能降至每月50-100元 [9][10] 行业融合与影响 - 工业互联网:提升偏远地区工厂、矿山及新能源设施通信效率 [10] - 车联网:突破地面网络限制 支持全球精准定位和实时决策 吉利星座规划服务超2亿车规级用户 [10] - 船舶航运:实现海上实时高速通信 提升安全并开展执法、运维等增值服务 [10] - 航空领域:低轨卫星部署使机上高速上网成为标配 可能取消手机飞行模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