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平头哥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大摩闭门会-聚焦阿里云栖大会
2025-09-28 14:5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中心(IDC)、半导体制造、AI芯片、企业级软件[1][2][3] * 公司核心为阿里巴巴及其云业务阿里云 其他提及公司包括世纪互联、万国数据(GDS)、数据港、奥飞数据、中联数据、中金数据、华为、寒武纪、海光、百度(昆仑芯)、阿里巴巴(平头哥)、中芯国际(SMIC)、Oracle、NVIDIA、OpenAI、Anthropic[1][3][8][9][12][13][17][18] 核心观点与论据:资本支出与增长预期 * 阿里云未来三年资本支出计划为3800亿元人民币 但该数字有上调空间[1][3] * 阿里云业务2025年及2026年增速预计约为30% 且有潜力进一步提升[1][3] * 公司提出“十年十倍”产能扩展计划 以2022年底总IPC产能约2.25 GW为基准 目标到2032年达到13-15 GW 年新增需求约1-2 GW[1][7] * 阿里云自身现金流充足且近期有融资 能支撑资本开支 但承载集团大部分算力与AI投入 需集团其他业务收入综合支持[16] 核心观点与论据:产品与技术发布 * 阿里巴巴发布Queen Max模型 是千问家族中最大、token量最多的模型 在全球开源模型中规模最大 国内市场份额领先[1][5] * 国内AI模型货币化主要依赖云服务 主流收费模式是按token用量计费(即API调用次数) 每百万次调用费用仅几分钱人民币或美金[14][15] * 自研AI芯片(如百度昆仑、阿里平头哥)在内部特定工作流下性能可能与进口GPU相当甚至更优 但因无需考虑通用性 在外部通用场景下仍有差距[19] 核心观点与论据:估值与市场地位 * 对阿里云估值采用SOTP方法 给出200元估值 云业务存在重估空间[1][6] * 目前给予阿里云5倍PS估值 低于海外同行十几倍水平 需求和供给端均显示上涨潜力[1][6] * 阿里云利润率较低约8%-9% 短期内预计维持 中长期有望提升至10%以上 但与海外市场20%-30%利润率仍有显著差距[14] * 阿里云海外业务增长迅速 过去四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未来将加大海外市场投入[14] 核心观点与论据:供应链与产能挑战 * 国内Foundry产能有限 中芯国际7纳米节点产能当前每月约一两万片 其中一半需分配给华为手机芯片[12] * 2025年所有国产AI芯片总额约80亿元人民币 与阿里一年一两千亿人民币的AI服务花费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主要供货仍依赖进口芯片[12] * 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 阿里巴巴平头哥和百度昆仑芯片自2025年1月起无法由台积电和三星生产 库存有限 长期看或将转移至中芯国际等本地Foundry 但至少需一两年时间[13] * 2025年华为预计生产80-90万个GPU 中国总共生产近百万个 同期NVIDIA预计生产520万个GPU 以数量计中外比例约1:5 但性能比约1:4 总体算力比约1:20[17] * 中芯国际7纳米产能预计从2025年初1万片/月提升至年底2万片/月 2026年达4万片/月 后年可能翻倍至8万片/月 但当前良率仅约30%[17] * 国产AI芯片(如中芯国际版本)功耗比台积电版本高 同等算力下功耗增加约30% 多卡连接可提升性能但会增加成本和耗电[18] 核心观点与论据:竞争格局与未来分布 * 未来国产GPU和ASIC市场将由华为和寒武纪主导 预计占据七到八成份额 海光产品主要供应国企或国家机关[18] * 百度昆仑芯片正转向中芯国际开发下一代晶面 预计2027年才能看到国产ASIC大规模应用[18] * 国产AI芯片在全球竞争力方面面临挑战 因其效率较低、功耗较高、成本较高[18] 核心观点与论据:对产业链的影响 * 阿里投入强度如从三年扩展至十年 对上游IDC供应商是重大利好 建议关注世纪互联和万国数据(GDS) 它们是阿里重要供应商 在存量和增量上占重要份额 且在乌兰察布等地区有优势布局[8] * A股市场中相关公司(如数据港)在增长能力和估值方面缺乏竞争力 开发能力已大幅削减 无力参与大型项目 相对较好标的可考虑奥飞数据 亦可关注未上市但潜力大的公司如中联数据和中金数据[9] * AI技术发展对企业级软件市场形成压力 短期内AI将占据大量软件预算 “AI吃掉软件” 简单的AI Talk应用可能被大模型取代 商业化面临挑战[10][11] 其他重要内容 * token使用量每两三个月就会翻倍 需求持续增加并加速[2] * 预计到2032年全球数据中心用量将增加10倍[2] * 以Oracle为例 其计划在美国进行4.5G瓦特基建投资 每G瓦特需花费约20亿美元(相当于140亿人民币)[12]
阿里巴巴20250924
2025-09-26 02:29
公司战略与组织架构 * 阿里巴巴推动从分权到集权的战略转变 集中精力发展主业以改善整体业务表现[3] * 组织架构调整由吴泳铭领导 其作为早期员工对电商业务有深刻理解[3] 即时零售业务表现与市场前景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巨大 权威机构预测达2万亿至3万亿元[4] * 淘宝闪购表现亮眼 8月峰值订单突破1.2亿单 用户数增至3亿人[4] * 市场份额接近与美团五五开 公司投入500亿元补贴支持增长[4] 即时零售业务优化措施 * 调整品类结构 将补贴向非餐饮品类转移以提升高客单价和高毛利订单占比[5] * 增加线下门店和连锁品牌商合作 提高非餐饮品类供给[6] * 优化用户结构及履约效率 实现减亏目标[6][7] 风险应对策略 * 积极发展非餐饮类即时零售 应对补贴退坡后风险[7] * 通过提高高客单价订单占比和优化履约效率减少亏损[7] 基础设施与用户体验优化 * 在订单分配 路径规划和闪电仓的投入将优化用户体验[8] * 配送速度 骑手数量和供给商家数量有望接近美团水平[8] * 亏损将逐渐收敛 通过淘宝闪购提升用户活跃度并推动主站交叉销售[8] 淘宝闪购对整体业务影响 * 高频消费场景推升低频消费习惯 通过补贴吸引新用户[9] * 可能内嵌于淘宝APP 拉动主站流量和交叉销售[9] * 长期助推平台广告收入和客户关系管理 反哺主站并减少销售费用[9] * 促使转型为大消费平台 推出超级APP扭转流量匮乏趋势[9] 阿里云业务发展 * 收入增速持续加速 第二季度增长率达26% 高于第一季度不到20%[10] * 高增长受海外市场拉动及收入结构调整影响[10] * 高利润PaaS SaaS和AI业务占比提升 IaaS占比相对下降[10] * 海外市场增速较国内更高 具备强劲增长潜力[10] 阿里云AI领域优势 * 搭建AI全栈体系 IaaS层提供GPU弹性算力和智能算力编排调度[11] * PaaS层提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计算服务[11] * 核心驱动力来自AI业务 包括模型调用 后训练微调及部署环节[11] * 平头哥芯片具有领先优势 实现从英伟达芯片向自研芯片转换[14] * 云产品全面基于AI大模型进行能力增强 技术闭源保证高毛利[14] 阿里云业务趋势与客户拓展 * 增长来自传统ITC客户和互联网客户需求迁移[13] * 通过MAAS提升模型迭代效率并降低运维成本[13] * 与SAP等大型软件厂商合作 实现相互输出和双赢[15] * 自2025年以来新增8个数据中心 其中四五个在海外[14] 大模型应用与未来影响 * 通义千问大模型实现多场景落地 向各事业群输送不同尺寸模型[16] * 在淘宝店小蜜 飞猪行程规划 高德小高助手等应用AI技术[16] * AI技术融入重构云需求 突出技术差异化保证高毛利[17] * 通过繁花计划发挥头部客户牵引作用 吸引二三梯队客户关注AI[17] * 基于大模型和自主芯片 收入增速持续提升对业绩有强支撑作用[17]
全球最贵的问候
搜狐财经· 2025-09-17 16:28
美联储议息会议预期 -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降息25个基点 概率超过96% 降息50个基点概率仅4% [1] - 有神秘资金押注350万美元赌大幅降息50个基点 创联邦基金期货最高额交易纪录 [2] - 华尔街开发AI读唇术实时分析鲍威尔发言 通过"g"音和"h"音识别在0.3秒内自动交易 [2] 阿里巴巴股价表现与战略调整 - 阿里港股创4年来新高 年内涨幅达100% 美股涨幅超101% 接近2017年历史峰值 [3] - 公司决定斥资500亿补贴加入外卖大战 马云为最终决策者 系2019年后最高参与度 [3] - 股价从2020年10月峰值下跌83% 电商市场份额无法回到85%巅峰时期 [4] - 开辟AI(千问+阿里云)/外卖(大消费)/芯片(平头哥)三条新战线 资本开支从3年3800亿提升至5年1万亿 [5] - 开发国产AI芯片替代英伟达 为国内唯一兼容CUDA生态的芯片 [5] 百度AI业务进展 - 百度使用自研昆仑P800芯片训练文心一言模型 替代英伟达芯片 [6] - 昆仑芯获中国移动十亿级订单 头部科技企业开始大规模采购 [6] - AI新业务(含智能云)收入首次超100亿元 同比增长34% 成为关键增长引擎 [6] - 百度为国内最早布局AI的互联网大厂 2017年即宣布all in AI战略 [6] 行业技术竞争态势 - 华尔街对时间优势比拼达到极致 通过AI系统实现毫秒级交易决策 [2] - 科技企业推动AI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招商局集团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
很多都不能说
搜狐财经· 2025-09-17 11:16
昨晚阿里的平头哥芯片还上了新闻联播,信号意义不一般,外媒也在报道,但报道内容我也不能写。 樱桃大房子 很多都不能说 , 最近我的文章不是发了很快被删,就是内容敏感根本发不出去,前两天写了一篇全国房价跌了多少的, 当晚就被删了,我最近写就业差的也被删,分析金融数据也被删。 删了后很多人又来问我要文章,所以我每次发文你们想看的最好是当晚就看,第二天可能就没了。昨晚 写中美谈判的也发不出去,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号被管的严了。 你们老说我现在不怎么发房地产的内容了,但现在除了房价降,还有啥好讲的呢,但房价跌的多了又不 让我说啊,所以减少写房地产也是没办法的事。 还有最近我听说有些以分享躺平生活为主的博主也被X了,可能就是不能宣传这种躺平思想吧,年轻人 带有消极、躺平负面情绪的都不要传播,好好做牛马,为经济回升做出贡献。 现在大概只有资本市场好,可以大吹特吹了,特别是这几天阿里爆火,马云躺平几年后,从9月开始回 归阿里重振旗鼓的事,特别振奋市场信心。 大家都知道马云过去6年一直在躺平,之前已经淡出了阿里,但最近持续带着工牌出入阿里,开始深度 参与阿里业务,主要是主导AI战略及应对外卖市场竞争。 所以我现在重心就是关注投资市 ...
深度丨马云回归,阿里重启创始人模式,大厂创始人正集体重返舞台中心
搜狐财经· 2025-09-17 08:12
在经历数年消沉之后,阿里巴巴的内部论坛上,一度闪烁着一句既戏谑又振奋的口号——"MAGA",即"Make Alibaba Great Again(让阿里巴巴再次伟 大)"。如今,这一梦想似乎找到了最有力的执行者:马云。 自2020年的风暴过后,马云悄然淡出了公众视野。但知情人士透露,现年 61 岁的他正重新出现在阿里园区,且参与程度之深,为近五年来罕见。 2023 年 底,他重返蚂蚁集团发表演讲,不少老员工当场落泪。今年 4 月,他现身阿里云总部,走过写满员工心声的墙壁,在东京和香港的员工视频连线注视下, 重现昔日的激情:"技术不是征服星辰大海,而是点燃每个人心中的火花。" 马云的"隐形之手"正在显现: 无论是推动阿里向人工智能转型,还是拍板投入 500 亿元人民币补贴对抗京东和美团,马云的身影无处不在。据称,他甚 至在一天之内三次催问高管 AI 项目进展,显示出重回一线的迫切。同时, 他强调云计算、自研平头哥芯片和通义千问大模型的重要性,并要求每天汇报 最新进展。参会者称,那一刻仿佛回到阿里创业初期的第一天。 在外界看来,马云的回归不仅是阿里内部的信号,更可能是中国科技行业重新得到政策青睐的象征。与以往不同 ...
阿里市值重回3万亿,马云再度现身
第一财经· 2025-09-17 03:32
股价表现与市值变化 - 阿里巴巴港股9月17日开盘上涨3.84% 总市值重回3万亿元以上 [1] - 近250日股价上涨98.99% 续创三年新高 [1] - 人民币柜台报价145.500港元 涨幅3.71% [2] 战略方向与业务调整 - 公司强调"重新创业"理念 创始人马云回归后多次现身园区 [1][2] - 饿了么、飞猪等业务归入阿里电商集团 资源向淘宝闪购业务倾斜 [4] - 提出不单独考核外卖业务盈利 聚焦整体战略协同 [4] AI与科技领域投入 - 阿里云公布三年3800亿元AI及云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金额超过去十年总和 [4] - 发布下一代开源Qwen3-Next模型 主打训练和推理性价比 [4] - 市场传闻公司开发AI芯片 代工方由台积电转为国内企业 [4] 财务数据表现 - 2025年预测营业总收入9963亿元 同比增长5.86% [2] - 2025年预测净利润1301亿元 同比增长62.6% [2] - 2026年预测毛利率39.95% 净利率12.64% [2] 创始人动态与业务关注 - 马云2023年至2024年初多次在内网发声 反思公司战略方向 [3] - 2024年末起实地视察夸克、闲鱼办公区 重点关注AI业务发展 [3] - 为蚂蚁集团AI医疗业务亲自命名"AQ" 参与具体业务指导 [3]
紫光股份202509004
2025-09-04 14:36
**紫光股份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AI服务器 交换机 数据中心设备 国产芯片[2] * 公司:紫光股份 其子公司新华三 以及相关企业盛科通信 菲菱科思 中兴通讯[2][3][14][15] **核心业务表现与关键数据**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整体业绩强劲 收入和扣非规模利润增速超25%[3] * 子公司新华三表现突出 收入增长超40% 占公司总收入约70% 净利润占比约90%[3] * 新华三品牌自研服务器上半年增速接近70% 收入达230亿元 其中AI服务器贡献约60亿元[3] * AI服务器业务高速增长 上半年收入达60亿元[2] * 白牌服务器营收突破100亿元(去年同期为几十亿元) 虽毛利率较低仅6-7% 但整体毛利润实现高速增长[2][4] * 交换机业务增速超20%[5] * 数据中心交换机占比从去年40%提升至50%以上[5] * 高速交换机(400G/800G)有望实现翻倍增长 目前占比超25%[2][5] * 白盒交换机占比超20%[2][5] **技术布局与产品规划** * 推出64卡单机柜完全自研品牌 正向头部互联网厂商小批量推广 预计四季度量产[2][6] * 液冷服务器计划于2026年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6] * 浙江工厂正在积极扩产 同时委外代工需求快速增加[2][6] * 产品中使用多种国产芯片 如昆仑芯 寒武纪 平头哥等 自主芯片使用比例逐渐增加[2][7] * 进口GPU卡在公司产品中占比呈下降趋势[2][7] * 国产交换芯片(如盛科通信)已进入商用化 并在部分高端机型中实现小批量供货 2025上半年在高端机型中比例上升[2][9] **市场前景与预期** * 预计2025年全年各家国产算力卡出货量在200万颗以下[4][12] * 由于进口卡进一步管控 预计2026年国产算力卡出货量有望突破500万颗 将强力支撑公司服务器业务[4][12] * 国产GPU对交换机的需求配比将高于海外进口卡[4][12] * 预计公司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整体增长速度将优于上半年[2][9][11] * 下半年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采购开始 整体加速度预计比上半年更可观 三四季度业绩环比增长可期[11] * 国产芯片产能及良率预计将持续提升[2][8] **收购与估值** * 对子公司新华三的收购正在正常进行中 未来有望实现100%全面收购[10] * 公司当前估值具有优势 随着服务器和交换机业务盈利质量提升 业绩弹性和估值上修空间大[4][13] **产业链相关企业** * 盛科通信:25.6T交换芯片已进入商用环节 其51.2T交换芯片预计于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大规模用于国产算力交换机 价格是园区级交换芯片的4-5倍[14] * 菲菱科思:作为紫光最大的代工企业 将伴随紫光整体起量而快速增长[14] * 中兴通讯:作为传统老牌供应商 未来在交换机领域的使用也相对热络[15] * 行业已过拐点并进入高速增长阶段[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