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定收益类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大额存单搬家!“与股市回暖显著关联”,商业银行大额存单转让区“热闹”起来
华夏时报· 2025-08-22 00:33
大额存单转让市场动态 - 近期银行大额存单转让区活跃度显著提升,转让量增加且出现折价出让现象,部分投资者通过蹲守成功购入年化收益率超过2.15%的产品[3] - 平安银行在售大额存单1/2/3年期利率分别为1.4%/1.4%/1.7%,但转让区出现原始年利率2.5%的3年期存单,因折价出让实际年化收益率达2.612%[4] - 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等机构APP转让区出现购入不足一个月即挂牌的大额存单,高利率产品常被"秒没"[6] 存款搬家与股市关联性 - 7月住户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显示资金加速流向权益市场[7] - 工商银行银证转账净值指数9月27日达7.04,创2021年以来三年半新高,印证资金入市迹象[6] - 专家认为存款利率下行与股市赚钱效应驱动下,"存款搬家"现象将持续,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可能延续中国股市牛市行情[6][10] 利率市场表现 - 7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平均利率:1年期1.278%(环比降0.9BP)、2年期1.369%、3年期1.702%[9] -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滑,7月固收类产品近三月收益0.55%(环比降8BP),近六月收益1.05%(环比降2BP)[9] - 股份行客户经理反映权益类理财相对"吃香",但整体咨询量未显著增加,显示投资者行为分化[10] 投资者行为分析 - 投资者群体风险偏好呈现两极化,稳健型仍是主流但保守型和进取型力量均在增强[10] - 部分机构认为居民存款搬家尚处早期阶段,受风险偏好未根本改善、替代渠道不足等因素制约[10] - 折价转让大额存单行为显示部分投资者为快速转手愿意让渡利息收益,反映入市意愿增强[6]
问佣金,问两融,券商咨询小高峰,调研:尚温和状态,不及924
凤凰网· 2025-08-18 22:30
客户咨询与业务变化 - 券商线上客户咨询量大幅增加 咨询电话及企业微信沟通量较平日大幅增长 主要咨询渠道为线上客服、电话和企业微信[1][3] - 佣金调整需求占据客户咨询绝大部分比例 因市场升温券商以低佣金吸引新客户 投资者被营销后要求降佣导致转户现象增多[1][4][9] - 基础账户操作咨询显著增加 包括银证转账、密码找回、手机App功能使用等问题 耗费较多人力资源[1][4] 交易权限与产品需求 - 权限开通咨询热度不减 新老投资者共同关注科创板、创业板开通条件 北交所、港股通、沪伦通等跨境交易权限办理方式[1][4] - 两融业务咨询量与开通量同步攀升 老股民因具备6个月以上交易经验和50万以上资产条件成为主力 融资规模增长较为明显[5] - 基金销售明显回暖 权益类产品更受投资者欢迎 ETF和私募产品销售情况较好且增幅明显 固定收益类基金相对遇冷[7] 资金流动与交易行为 - 新开户客户数量自七月以来有明显增长但增幅不大 当前银证转账指数远未达到去年"924行情"期间陡峭上升强度[2] - 老股民入金意愿强烈 银证转账频次明显增加 银行存款"搬家"趋势明显 新入市投资者则相对谨慎[8] - 投资者交易明显偏好中小盘股 中小盘股交易频率和成交量增幅显著 因弹性更大在行情上升阶段易获超额收益[8] 行业竞争态势 - 券商客户争夺日趋激烈 低佣金成为重要吸引客户手段 投资者在不同券商间流动性提高[9] - 券商对两融业务风险管控同步加强 对客户征信情况、交易记录、资产规模进行严格审核[6]
问佣金 问两融 券商营业部线上咨询小高峰 调研:尚处温和状态 不及924爆发式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13:17
券商客户咨询与业务动态 - 线上咨询渠道成为客户沟通主要方式 咨询电话及企业微信沟通量较平日大幅增加 与此前线下热闹场景形成明显差异 [1][3] - 佣金调整需求占据客户咨询绝大部分比例 因市场升温券商以低佣金吸引新客户 投资者在被营销后要求降佣导致咨询激增 [1][4] - 基础账户操作咨询显著增加 包括银证转账 密码找回 手机App功能使用等问题 耗费大量人力资源 [1][4] 交易权限与业务开通情况 - 权限开通咨询热度持续 科创板 创业板开通条件 北交所 港股通 沪伦通等交易权限办理方式受关注 反映投资者对多品种交易意愿增强 [1][4] - 两融业务咨询量与开通量同步攀升 老股民因具备6个月以上交易经验和50万以上资产门槛成为主力 融资规模增长显著 [5] - 两融业务风险管控同步加强 券商对客户征信情况 交易记录 资产规模进行严格审核 避免杠杆过高导致损失 [6] 基金销售与投资者偏好 - 基金销售回暖且权益类产品受追捧 投资者主动咨询基金产品成功率明显提高 更关注行业投向和赛道成长性 [7] - 权益类基金成为绝对主力 ETF和私募产品销售增幅明显 固定收益类基金相对遇冷 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 [7] - 资金入市呈温和增长态势 老股民银证转账频次增加 银行存款"搬家"趋势明显 新入市投资者相对谨慎 [8] 市场参与特征与竞争格局 - 新开户客户数量自七月以来有明显增长但增幅不大 工商银行银证转账指数未出现"爆表"式陡峭上升 市场处于温和状态 [2][8] - 投资者交易偏好明显倾向中小盘股 因其弹性更大易获超额收益 中小盘股交易频率和成交量增幅显著高于大盘股 [8] - 券商客户争夺日趋激烈 转户现象增多 低佣金成为重要营销手段 投资者在不同券商间流动性提高 [9]
6500亿兴证全球基金“换帅”,庄园芳代任董事长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6-24 09:23
公司高层变动 - 兴证全球基金原董事长杨华辉因年龄原因于2025年6月22日离任,同时辞去兴业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等全部职务 [1] - 庄园芳将代为履行兴证全球基金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职责,此前曾于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代理董事长职务 [1] - 杨华辉任职期间(2017-2025)兴业证券总资产从1531亿元增至3010亿元,净资产从359亿元增至629亿元 [1] 公司经营情况 - 兴证全球基金2024年总资产103.82亿元,净资产77.34亿元,营收32.79亿元(同比下降9.19%),净利润14.13亿元(同比上升3.21%) [2] - 2024年营收下滑主要因公募基金权益类管理费率从1.5%降至1.2%,但净利润增长受益于股市回暖及ETF、固收、REITs等业务发展 [2] - 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管理基金数量138只,管理规模6523亿元,较2024年末小幅上涨 [2] 产品结构 - 主动权益类基金55只,管理规模2187.29亿元(混合型1236.19亿元,股票型17.2亿元),较2021年二季度末的2354.69亿元有差距 [2] - 固定收益类基金46只,管理规模4975亿元 [2] 公司背景 - 兴证全球基金成立于2003年,是兴业证券与荷兰全球人寿保险国际公司合资组建(持股比例51%:49%)的头部公募机构 [2]
基金人的百万年薪,没了
虎嗅APP· 2025-03-31 14:19
文章核心观点 - 费率改革与市场震荡下,公募基金进入行业寒冬,多数公司营收下滑,部分公司凭借差异化布局和降本增效逆势增长或优化利润,行业正经历深层次洗牌,抢先布局多领域并提升运营效率是穿越周期关键 [4] 营收普降:主动权益类承压最重 - 40家基金管理人超半数净利润同比下滑,主动权益类产品占比高的公司受影响严重,如信达澳亚、东方红资管等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降 [7] - 2024年下半年A股回暖,但主动权益基金出现越涨越赎现象,加剧相关公司经营压力 [9] 逆势增长:REITs、固收与指数产品成突围利器 - 部分公司通过差异化布局逆势增长,2024年营收与净利润同时增长的有中金基金、国联基金等 [11] - REITs业务为小型基金公司提供超车机会,如中金基金营收增长30.3%,净利润增长170%,管理规模同比增63% [11] - 2024年债券牛市为固收规模占比高的公司提供营收基本盘,兴业基金非货基规模增15.23%,增量全来自债券基金 [11] - 指数基金成穿越2024年的利器,华泰柏瑞基金ETF规模破4700亿元,营收逆势增超30% [12] - 头部基金公司靠更全面资产工具箱发展,华夏基金多条业务线增长抵消主动权益压力,南方基金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惊人,博时基金平稳过渡 [12] - 招商基金2024年净利润下滑5.9%,受主动权益类基金拖累,混合型基金规模降21% [13] 降收增利:降薪降本显效 - 易方达、广发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出现“降收增利”现象,或因规模优势、自有资金投资收益及降费降薪、降本增效 [15][16] - 中邮基金2024年人均薪酬降17%,员工人数减少,职工薪酬总支出降21.6%,同时优化人员结构 [17] - 中邮基金各项业务费用压降,会议费、业务招待费等降幅明显,各项名目费用合计减少近1亿元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