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金融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260家展商、拉动千万元消费,深圳智慧养老展成果丰硕
南方都市报· 2025-09-16 13:25
首届"深业健康杯"乐龄艺术节举办,181支团队近2000人参与展演,线上投票超5.8万人次。银龄消费节 与适老化补贴政策联动,受理补贴申请超1000份,带动消费超千万元。 展会还举办了20余场高水平论坛,推动中国养老解决方案走向国际。"银龄无界·全球共益"计划获十余 个国家和地区响应,多家国内企业签订国际协议,智慧养老产品将规模化进入东南亚市场。深港"双城 联展"合作机制正式启动,共同推动大湾区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国际化发展。 展会现场,一批科技感足、贴近老人需求的产品成为焦点,涵盖康复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智能护理设 备等。首届"兴业银行杯"深圳康养机器人大赛同步举办,200余款机器人同台竞技,120余名"乐龄体验 官"及50余名投资机构负责人参与评审。 市长青老龄大学与市旅游协会各发布10条银发旅游线路,推动银发旅游发展。8家金融机构集中发布17 款养老金融产品,推动养老与金融深度融合。 9月14日,2025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落幕。展会吸引国内外260余家企 业参展,智慧养老产品超2000款,接待专业观众6.3万人次,云观展超10万人次。展会由深圳市民政局 指导,以"科技赋能,激 ...
北京市银发经济消费需求调查报告,一图带您了解——
搜狐财经· 2025-09-15 11:56
银发经济消费需求概况 - 北京市银发经济消费需求调查展示了老年群体高频消费需求、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1] 老年食品需求 - 老年食品需求率达89.5% 反映老年群体高度关注饮食健康与营养[3] - 老年食品月均消费1033元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 显示支付意愿强劲[4] - 影响消费的核心因素为健康与营养(68.9%)和食品安全性(68.5%)[5] - 建议以食品安全与营养为核心开发产品 引领老年健康新"食"尚[6] 老年教育需求 - 老年教育需求率达84.5% 健康类、艺术类和社交类教育需求最突出[3] - 超六成老年人倾向低成本教育 上课地点便利(56.2%)和课程内容丰富度(52.2%)是关键影响因素[4][5] - 建议以社区场景为核心 线上平台为补充 提供多样化周期性更新的课程[6] 老年健康服务需求 - 健康服务需求率达75.8% 主要聚焦健康体检和慢病管理[3] - 价格合理性(66.2%)和服务资质及安全性(60.4%)是核心决策因素[5] - 建议以普惠定价和安全认证提升服务可及性与满意度[6] 机构养老需求 - 机构养老需求率为75.7% 社区环境中医养结合照护机构更受欢迎[3] - 近八成老年人月支出预期不超过6000元 医疗条件(78.3%)和居住环境(69.4%)是关键考量[4][5] - 建议优先布局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机构 构建经济舒适就近可及的养老体系[6] 老年旅游需求 - 旅游需求率为64.8% 老年人偏好慢节奏深度体验[3] - 72.3%消费者倾向5000元以下中低价位产品 气候环境适宜性(73.0%)和交通通达度(53.8%)影响显著[4][5] - 建议开发气候宜人环境友好交通便利价格亲民的旅居目的地[6] 居家助老服务需求 - 居家助老需求率为47.4% 低于预期 due to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和私密性顾虑[3] - 服务质量(76.7%)和服务价格(54.3%)是主要决策依据[5] - 建议强化行业监管与质量管控 实施价格分层满足可靠实惠安全的核心需求[6] 养老金融产品需求 - 金融产品需求率45.7% 处于较低水平 due to 产品认知不足和缺乏爆款产品[3] - 74.6%消费者关注资金安全性和低风险 53.8%关注收益情况[5] - 建议优先推出稳健型产品 配套金融风险预警和知识普及服务[6] 适老化改造需求 - 适老化改造需求率42.7% 居末位 due to 认知度不足和决策审慎[3] - 安全性(66.3%)和政策补贴情况(55.1%)是主要考量因素[5] 银发消费转化建议 - 需加大民生保障让老年人敢于消费 营造安全环境让老年人放心消费[5] - 需完善产品供给让老年人愿意消费 重视细分市场研究让老年人享受消费[5][6]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江苏发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9-11 16:14
行动方案总体框架 - 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联合多部门共同起草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动方案 涵盖七部分25条内容 系统规划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养老金融 数字金融的发展路径 [1][3] - 核心目标为到2027年实现重大战略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可得性显著提升 金融产品与服务供需适配度持续优化 并健全江苏特色管理机制与考核评价体系 [3] 科技金融领域举措 - 通过"股贷债保"联动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 构建全链条服务机制 推广投贷联动与并购贷款试点 组建科技金融联盟 [3] - 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发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作用 落实再贷款与贴息政策 推进知识产权试点 [3] - 推动金融监管总局"四项试点"在江苏实施 包括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推进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 [6] - 支持苏州开展科技金融创新与国际合作 [6] 绿色金融领域举措 - 开展提质增效行动 多渠道扩大绿色低碳领域融资供给 推动绿色政银产品扩容并给予再贷款支持 [3] - 扩大绿色融资主体库 引导差异化信贷 健全转型金融体系 指导创新转型产品 [3] - 推进环境信息披露与ESG评价 编制评价指南 [3] 普惠金融领域举措 - 聚焦增量扩面 强化民营经济服务 建设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 开展"万家民营企业评银行"活动 [4] - 通过展期等方式降低中小微企业成本 试点明示融资成本 助力乡村振兴 稳定脱贫信贷 加大农业金融支持 [4] - 实施富民创业担保贷款 探索商业医疗补充保险 [4] - 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201万户 助力48.53万户中小微企业获得6.49万亿元授信 [5] - 2024年已组织62场线下融资对接活动 帮助企业解决约60亿元融资需求 建成42家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 [5] - 在全省建设100个金融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点 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 [5] 养老金融领域举措 - 实施护航发展行动 用好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建立"银发经济重点企业清单" [4] - 构建"投 贷 债 租 证 保"协同体系 鼓励设立养老金融专营机构 [4] - 支持开发养老金融产品 探索投资顾问业务 推动网点适老化改造 建立养老金融教育联盟 [4] 数字金融领域举措 - 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创新数字产品与场景 支持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 推动数据资产融资 [4] - 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 推动数据共享 探索新技术与数字人民币试点 [4] 转型金融工作成果与规划 - 江苏已建立"1+N+N"转型金融体系 完善基础设施 出台认定标准和行业目录 [7] - 投放超20亿元贷款激励企业转型 健全激励机制 单列再贷款额度并提升评估分值占比 [7] - 未来将持续健全体系 推动政策宣传与标准应用 创新更多优质转型金融产品 [7]
长江养老:规模和业绩双跃升 跑出养老金融加速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4:41
核心观点 - 长江养老2025年上半年通过投研提升、服务优化和产品创新实现管理规模与投资业绩双跃升 资产管理规模达1.41万亿元 近三年养老金管理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近16% [2][3][5] 服务优化 - 建立规范化、体系化、品牌化客户服务体系 强化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化管理 [3] - 优化省级年金中心布局 完善属地化服务网络 加强一线人才引进与培训 [3] - 深度融合中国太保"保险保障+财富管理+健养服务"资源 接入养老金融产品、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增值服务 [3] 投研能力 - 完成养老金特色投资决策系统自主研发 实现研究-配置-策略-组合-绩效全链条管理 [5] - 构建股票、基金、短债等资产的标准化策略标签体系 推动投资管理向精细化方法论升级 [5] - 建立长周期考核与差异化激励机制 形成四类人才标准 培养专业投研梯队 [5] - 企业年金投资业绩表现突出:集合固收和单一固收累计收益率分列行业第1位和第2位 单一含权和集合含权业绩位居行业前1/3和前1/2 [5] 业务创新 - 中选临港新片区人才年金计划受托人 成为雄安新区企业年金自动加入机制首批服务机构 [6] - 提供覆盖方案设计、实施落地到长期运营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打造可复制服务模式 [6] - 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养老金融课题合作 搭建产学研融合生态 [6] 战略方向 - 在中国太保"大康养""人工智能+""国际化"战略引领下 持续提升养老金资产管理能力 [6] - 构建"保险+投资+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助力养老金融新时代发展 [6]
长江养老:规模和业绩双跃升,跑出养老金融加速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2:3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41万亿元[2] - 近三年养老金管理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近16%[2] - 企业年金集合固收和单一固收累计收益率分别位居行业第1位和第2位[3] - 单一含权和集合含权累计业绩分别位居行业前1/3和前1/2[3] 业务战略与服务体系 - 构建规范化、体系化、品牌化的客户服务体系[2] - 优化省级年金中心布局并完善属地化服务网络[2] - 深度融合保险保障、财富管理及健养服务资源[2] - 自主研发养老金特色投资决策系统实现全链条管理[3] - 建立股票、基金、短债等资产的标准化策略标签体系[3] - 推行长周期考核与差异化激励机制培养四类人才[3] 产品创新与试点突破 - 中选临港新片区人才年金计划受托人[4] - 成为雄安新区企业年金自动加入机制首批服务机构[4] - 提供覆盖方案设计、实施落地到长期运营的解决方案[4] - 与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养老金融课题合作[4] 行业发展趋势 - 人口结构变化与居民养老需求持续升级[1] - 养老金融改革步入快车道[4] - 区域试点与政策创新拓宽年金覆盖率[4]
“匀速或许是最快的,平衡或许是最好的”!工行行长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8-30 01:53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4090.82亿元 同比增长1.8% 为近三年同期最好表现 [1][2][4] - 净利润1688.03亿元 拟派发现金股息503.96亿元 每10股派1.414元 [1][3][4] - 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67% 年化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8.82% 处于合理区间 [1][4] 资产负债规模 - 总资产52.32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2% 客户存款36.90万亿元 增长5.9% [1] - 各项贷款30.1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4% 客户贷款规模保持市场引领 [1][4] - 个人客户金融资产突破24万亿元 保持全市场领先地位 [16][17]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不良贷款率1.33% 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5][6][7] - 资本充足率19.54% 拨备覆盖率217.71% 分别较上年末上升0.15和2.80个百分点 [5] - 通过"三道口、七彩池"智能信贷风控体系强化全周期信用风险管理 [7][8] 业务结构优化 - 制造业贷款余额超5万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超4万亿元 绿色贷款超6万亿元 均为市场第一 [4] - 科技贷款余额6万亿元 增速20% 绿色贷款增速16.4% 规模稳居同业第一 [11][12] - 普惠贷款余额3.4万亿元 增速17.3% 普惠客户超243万户 增加34.7万户 [13] 战略业务发展 - 养老金管理规模5.4万亿元 增速7.3% 服务55岁以上客群超2.1亿户 [14]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突破1万亿元 增速19.3% 个人手机银行客户规模保持市场领先 [15] - 财富管理产品超5000款 覆盖存款、基金、理财、保险等类别 服务金融资产20万以上客户超2600万人 [17] 创新与平台建设 - 创新打造开放式财富管理平台"工银财富" 31家基金、保险、理财公司入驻 [17][18] - 社区累计发布资讯超30000篇 开展营销活动200余次 浏览量近20亿次 [18] - 通过"行业—区域—产业链"三维政策体系强化风险筛查预警机制 [8]
阳光保险发布年中答卷,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7.3%
经济观察网· 2025-08-28 09: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保费收入808.1亿元,同比增长5.7% [2] - 保险服务收入324.4亿元,同比增长3.0% [2] - 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7.8% [2] - 集团内含价值128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 [2] 寿险业务增长 - 新业务价值(NBV)达40.1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7.3% [3] - 寿险合同服务边际(CSM)余额56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3% [3] - 个险总保费153.4亿元,同比增长12.1%,新单保费34.4亿元 [3] - 寿险净利润29.22亿元,同比增长5.6% [3] 渠道战略与产能提升 - 银保渠道总保费354.4亿元,同比增长4.2%,新单保费128.7亿元 [5] - 银保渠道活动网点数同比增长7.6%,活动人均产能15.3万元 [5] - 月均人力5.0万人,传统队伍活动人均产能2.4万元,新人活动人均产能1.8万元 [4] - 精英团队月均活动人力同比提升4.7%,人均产能达传统队伍两倍以上 [4] 产品结构优化 - 浮动收益型与保障型产品占比超过50% [3] - 银保新单期缴中浮动收益产品占比27.1%,提高11.0个百分点 [5] - 形成4大类13款财富管理产品矩阵 [5] - 健康险重点布局医保目录外创新药、特药保障 [5] 财险业务表现 - 原保费收入252.7亿元,同比增长2.5% [6] - 综合成本率98.8%,同比优化0.3个百分点 [6] - 承保利润2.9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 [6] - 非车险保费占比50.6%,提高4.5个百分点,保费同比增长12.5% [6] 细分险种业绩 - 车险原保费125.0亿元,家用车与新能源车险占比分别提升3.0和2.1个百分点 [6] - 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8.1%,优化1.6个百分点,实现承保利润2.6亿元 [6] - 意外伤害和短期健康险保费52.1亿元,同比增长20.0%,承保利润0.79亿元 [7] - 保证险保费24.6亿元,同比增长34.9%,承保综合成本率99.3% [7] 客户经营与战略 - 中高客户经营推进,有效保单首年标准保费15万元及以上客户数增长20.5% [5] - 实施"知心阳光"战略,启动客户需求感知计划 [5] - 推进"一身两翼"战略,实施差异化管理 [3] - 拓展职业领域创新模式,构筑持续价值增长基础 [3] 社会责任与实体经济服务 - 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保障35万亿元,投资余额超4800亿元 [8] -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近1.2万亿元 [8] - 绿色保险提供保障近7.5万亿元,绿色产业投资余额超640亿元 [9] - 农业保险及涉农保险保障830亿元,服务"一带一路"项目336个 [8] 普惠金融与创新布局 - 科技保险保障约370亿元,覆盖科技研发全链条 [9] - 普惠性保障16万亿元,向近60万人次支付赔款约20亿元 [9] - 融入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社商融合 [7] - 创新产品设计,完善个养产品矩阵,拓展高龄客群 [5]
阳光保险发布年中答卷,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7.3%
经济观察报· 2025-08-28 08:12
核心观点 - 阳光保险2025年上半年实现内含价值128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47.3%,财险非车业务占比过半,综合成本率优化,同时公司持续践行社会责任,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保障35万亿元 [1][2][4][8][12] 寿险业务表现 - 新业务价值(NBV)达40.1亿元,同比增长47.3%,寿险合同服务边际(CSM)余额56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3% [4] - 个险总保费收入153.4亿元,同比增长12.1%,新单保费34.4亿元,保险服务业绩同比增长15.6%,净利润29.22亿元,同比增长5.6% [5] - 月均人力5.0万人,传统队伍活动人均产能2.4万元,新人活动人均产能1.8万元,精英团队月均活动人力同比提升4.7%,人均产能达传统队伍两倍以上 [6] - 银保渠道总保费收入354.4亿元,同比增长4.2%,新单保费128.7亿元,新单期缴保费中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27.1%,提高11.0个百分点,活动网点数同比增长7.6%,活动人力提升2.1%,活动人均产能15.3万元 [6] - 中高客户经营稳步推进,有效保单首年标准保费达15万元及以上的客户数增长20.5%,5万元及以上客户数增长17.5% [6] 产品与客户战略 - 公司深入推进"一身两翼"战略,实施差异化管理,拓展职业领域创新模式,推动营销队伍转型,加强多元产品销售能力,浮动收益型与保障型产品占比超过50% [5] - 深化"知心阳光"战略,启动客户需求感知计划,优化客户分类经营体系,完善产品与服务布局 [6] - 全面升级产品战略,在养老金融方面创新产品设计,完善个养产品矩阵,健康保障方面重点布局医保目录外的创新药、特药保障,财富管理产品形成4大类13款产品矩阵 [7] 财险业务表现 - 原保费收入252.7亿元,同比增长2.5%,综合成本率同比优化0.3个百分点至98.8%,承保利润2.9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 [9] - 非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5%,占比50.6%,提高4.5个百分点 [9] - 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25.0亿元,家用车与新能源车险占比分别提升3.0和2.1个百分点,承保综合成本率98.1%,优化1.6个百分点,实现承保利润2.6亿元 [9] - 意外伤害和短期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2.1亿元,同比增长20.0%,承保综合成本率97.7%,实现承保利润0.79亿元 [10] - 保证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34.9%,承保综合成本率99.3% [10] 社会责任与实体经济支持 - 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保障35万亿元,投资余额超48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近1.2万亿元 [12] - 在乡村振兴方面提供农业保险、涉农保险和乡村人口人身保险共计830亿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336个项目提供风险保障739亿元,覆盖63个国家和地区 [12] - 科技金融方面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370亿元,覆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推广全链条 [13] - 普惠民生侧提供大病保险、惠民保、长护险、防贫保等各类普惠性保障16万亿元,向近60万人次支付赔款约20亿元 [14] - 绿色保险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保障近7.5万亿元,支付赔款约27亿元,绿色产业投资余额超过640亿元,其中绿色投资超220亿元 [14] - 公益践行方面动员志愿者5029人次,服务总时长13399小时,累计在全国25个省份援建博爱学校77所,培训乡村医生23291人次,父母赡养津贴已惠及员工父母超过7万人 [14]
广东个人养老金开户数超2100万 养老金融产品种类和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25 08:04
会议背景与参与方 - 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养老健康产业博览会举办养老金融专题会议暨金融与养老产业对接活动 汇聚政府部门 金融机构 学界和养老产业界百余位嘉宾 [1] - 活动由广州老博会组委会和广东财经大学共同举办 旨在搭建银政校企对话平台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金融与养老产业及银发经济协同发展 [1] -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郑秉文 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鲁晓明 省委金融办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及中国银行 太平养老 中英人寿 中意人寿 粤财中垠 嘉实财富等金融机构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言 [1] 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 广东省69家金融机构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试点 提供超过350款养老金融产品 种类和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1] - 全省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等第二支柱资金规模超过4500亿元 个人养老金开户数超2100万 缴存资金超160亿元 [2] - 保险资金投资广东省医疗养老事业项目金额超过300亿元 [2] 政策与制度推进 - 广东将加快出台省级层面养老金融指导性文件 加快建立养老领域白名单融资机制 推动政策探索走向制度落地 [1] - 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 包括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白名单融资机制引导多元化资金支持养老产业 运用国家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及省级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 学术观点与研究方向 - 郑秉文教授指出养老金融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抓手 需政策支持与市场化工具结合 推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2] - 杨碧云教授从家庭视角强调家庭理财与养老规划结合的重要性 [2]
中银理财副总裁蒋海军:投研和服务为资管机构破局“双引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06:33
行业趋势与增长点 - 固收增强型产品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 成为理财行业新的增长点[1][3] - 受益于股市行情向好 固收增强型产品业绩得到改善并实现收益增强[3] - 理财公司大力提升多资产多策略配置能力 含权益产品明显发展[4] 资产配置策略 - 债市可能长期维持震荡格局 对股票市场寄予更高期望[3] - 中银理财资产配置发生明显变化 权益占比稳步提升[3] - 重点发展固收+产品及偏债混合类产品 作为战略性发展重点[3] - 推动理财产品从债券投资为主向多资产配置发展 改善对债券投资回报的依赖[4] 投研能力建设 - 资管机构再造竞争力重点在于提高投研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1] - 形成研究-决策-投资-后评价的投研一体化全链条管理体系[3] - 持续提升多资产多策略配置能力 深化细化各类资产投资研究[3][4] 产品布局方向 - 从养老支持和含权产品方向加大理财业务布局力度[4] - 大力发展养老金融产品 为不同投资者提供合适策略组合[4] - 持续引导理财资金入市 坚持布局含权产品并研究战略新兴行业[4] 客户服务与渠道管理 - 渠道数量增长和产品种类丰富对理财公司渠道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5] - 需要从产品销售导向转为投资者需求导向[5] - 完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 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服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