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终端
icon
搜索文档
工信部出台系列重点行业稳增长政策
新浪财经· 2025-09-28 23:29
《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拓展人工 智能在轻工领域的应用,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打通消费和生产环节,实 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在家电、运动器材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研发一批人工智能创新 应用产品,培育工业垂类大模型产品,形成一批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和标杆应用案例。培育一批智能家 居、适老化产品体验中心,拓展多场景体验和增值服务。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快汽车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的应用,持续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和推广工 作,支持企业分级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改造。 《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中提出,要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人工智能 +建材"行动,优先面向水泥、平板玻璃行业,部署一批针对行业典型单元操作需求的场景模型,训练 建设建材行业大模型,遴选发布一批带动性强的典型案例。 《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 ...
《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商务部网站· 2025-09-25 12:03
图读懂 《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大力发展 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 的指导意见》 政策解读 《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消费发 展。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 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2024 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对发展数字 消费作出部署。商务部积极推进抓好落 实,在开展数字消费内涵外延研究、实施 数字消费提升行动的基础上,坚持目标导 向、问题导向,聚焦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联合7部门印发《指导意见》。通过扩大 数字消费多元化供给,创新和丰富数字消 费场景,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数字消费 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助力构建 新发展格局。 我国数字消费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数字消费包括 数字产品消费 0 数字服务消费 e 数字内容消费 0 通过数字渠道实现的消费 0 代表以科技创新为牵引的消费新领 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成为 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影响最广 泛的消费领域之一。 据商务部测算 2024年我国居民 / 23.8万亿元 相当于当年居民消费的 44.2% 主要特点 1 数字产品 可 H 我国智能网联产品、通讯产品、数 字媒体产品等增势稳、创新多。 据国家统计局数 ...
稳住70%工业基本盘!十大行业放大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13:19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推出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政策 旨在稳定工业经济基本盘并推动产业升级 十大行业包括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 机械 汽车 电力装备 轻工业和电子信息制造 合计占工业总量70% [1] - 政策通过供给端创新和需求端刺激双管齐下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 新能源 智能电网装备等赛道 并强调重大项目引领作用 [1][2] - 政策目标为对冲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 实现"质""量"双升 同时规范市场秩序避免非理性竞争 [2] 行业覆盖范围 - 十大重点行业包括钢铁 有色 石化 化工 建材 机械 汽车 电力装备 轻工业和电子信息制造 这些行业合计占工业总量70% [1] - 电力装备和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已发布具体方案 其他行业方案正在推进中 [2] 政策实施方向 - 供给端推动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 包括制定AI终端标准 建设智能工厂 实现传统行业与人工智能结合 [2] - 需求端通过重大工程带动投资和消费 包括推进设备更新 新能源基地建设 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措施 [2] - 政策明确支持XR设备 智能电网 首台套装备试验等项目 为不同规模企业提供发展机会 [2] 重点投资赛道 - 新能源 智能电网装备 人工智能终端被列为重点关注赛道 [1] - 电力设备和电子信息制造方案强调重大工程对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 [1]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政策出台时点为应对三季度PMI和金融数据回落 企业面临压力的情况 [2] - 旨在稳定三季度经济并为四季度增长预留空间 同时作为"十四五"收官和供给侧改革十周年关键举措 [2] - 通过行业稳增长实现工业经济底盘稳定 进而巩固整体经济基本盘 [1]
稳住70%工业基本盘!十大行业放大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09:48
政策覆盖范围 - 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政策覆盖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及电子信息制造业 [1] - 十大行业合计占工业整体规模70% 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超级主力 [1] - 政策强调通过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引领投资与消费 电力设备及电子信息制造方案已明确此导向 [1] 政策目标与背景 - 政策旨在稳住三季度经济并预留四季度增长空间 实现质与量双升 [2] - 推出时机基于十四五收官年及供给侧改革十周年背景 同时应对三季度PMI与金融数据回落压力 [2] - 通过供给端创新(如人工智能终端标准、智能工厂)与需求端刺激(设备更新、新能源基地建设)实现精准发力 [2] 行业升级方向 - 政策引导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品牌及差异化竞争 明确支持XR设备、智能电网及首台套装备试验 [2] - 十大行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 涵盖上游材料(有色、钢铁)与下游场景(汽车、电子) [1] - 新能源、智能电网装备及人工智能终端被列为重点投资赛道 [1] 实施进展 - 电子、电力及汽车行业方案已发布 其他行业方案正在加速制定中 [2] - 政策同步规范市场秩序并治理低价竞争 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2]
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9-04 18:37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至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左右 [1] - 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1] -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细分领域发展目标 - 到2026年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 [1] - 个人计算机和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1] - 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元 [1] 供给侧优化措施 - 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 [2] - 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 [2] -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2]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破除内卷式竞争 [2]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和锂电池产业 [2] 需求侧挖掘策略 - 指导企业利用社交媒体线上广告产品发布会行业展会和体验店等多渠道宣传新技术新产品 [2] - 唱响国货潮牌激发消费潜力 [2] - 推进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建设 [3] - 面向工业文旅教育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需求遴选推广北斗规模应用先进计算应用智能体育等典型解决方案 [3] 产业链协同创新 - 鼓励地方定期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 [2] - 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 [2] - 支持深化供应链金融体系 [2] - 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常态化和长效化沟通机制 [2] 产业融合与升级 - 支持汽车电子海洋电子航空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 [3] - 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3] - 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与重大项目建设 [3] - 坚持国货国用政策 [3] 金融与资本支持 - 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 [3] - 利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纽带作用 [3]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3] - 指导耐心智慧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 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 [3]
两部门重磅发布:支持人工智能、全固态电池,依法治理光伏等低价竞争
DT新材料· 2025-09-04 16:04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 [2]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超过5% [2] -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预期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首位 [2] - 目标推动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突破万亿元 [2] - 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4000亿元 [2]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2] 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 - 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分级标准制定,鼓励终端创新应用 [3] - 促进手机、个人计算机等整机及零部件迭代升级 [3] - 发展新型显示、智能安防、车载计算、智能可穿戴、智慧健康养老及智慧家庭等新兴产品 [3] - 研发高性能轻量级扩展现实(XR)新型终端设备 [3] - 推动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技术攻关,加强6G技术储备 [3] -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及软硬件协同攻关 [4] - 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 [4] - 提升元器件、零部件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 [4] 产业链与生态建设 - 编制产业链图谱,推动先进计算、新型显示、服务器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布局 [4] - 打造以跨平台计算框架为核心的计算生态,提升芯片、软件及系统兼容性 [4] - 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器、芯片及关键模块兼容适配能力 [4] - 推动"国货国用",强化产业链关键企业政策支持 [4] - 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4] 区域发展与产业转移 - 打造国际领先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5] - 推动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5] - 完善产业国内梯度有序转移协作机制 [5] 光伏与锂电池产业规范 - 依法治理光伏产品低价竞争,破除"内卷式"竞争 [5]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梳理产能情况 [5] - 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5] - 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 [5] 前沿技术研发支持 - 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集成电路、先进计算、未来显示等领域科技创新 [6] - 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三维异构集成芯片、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基础研究 [6] - 开展高速光芯片、光电共封等领域研发投入,推动光架构与电架构生态融合 [6] - 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水平,增加智慧健康养老终端供给 [6] - 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 [6] - 支持汽车电子、海洋电子、航空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 [6] - 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融合 [6]
中国两部门: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15:41
行业政策目标 - 2025-2026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为7% [1]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超过5% [1] -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预期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首位 [1] - 目标实现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突破万亿元 [1] 细分领域发展指标 - 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4000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1] - 个人计算机和手机产品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1] 产业布局优化措施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问题 破除"内卷式"竞争 [1]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指导产能梳理工作 [1] - 打造国际领先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 - 推动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1] 技术创新方向 - 推动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 [2] - 促进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 [2] -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2] - 加快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技术攻关 [2] - 加强6G技术成果储备 [2]
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方案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4:39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至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 [1]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超过5% [1] -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 目标推动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突破万亿元 [1] - 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4000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1] 产业升级方向 - 推动电子整机高端化并提升产品供给水平 [2] - 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 [2] -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2] - 加快提升新一代整机装备供给能力 [2] - 推动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等技术攻关 [2] - 加强6G技术成果储备 [2] 人工智能终端发展挑战 - 技术标准碎片化导致软硬件兼容适配成本高 [3] - 大模型、智能体、智能芯片技术路线分散造成资源重复投入 [3] - 应用场景创新不足 现有应用多为功能叠加而非范式革新 [3] - 用户体验存在断层 交互复杂度与实用性失衡 [3] - 产业生态割裂形成信息孤岛 [3] 潜在突破领域 - 沉浸式交互场景中人工智能与AR/VR融合可能成为突破口 [4] - 健康医疗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健康管理系统可能颠覆传统医疗模式 [4] - 工业元宇宙场景中智能终端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可实现生产全流程实时监控与优化 [4] 技术攻关与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等攻关力度 [5] - 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 [5] - 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5] - 提升各地已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 [5] - 强化服务器、芯片和关键模块的兼容适配 [5] 人工智能芯片测试必要性 - 不同架构AI芯片对大模型支持存在显著差异 如ASIC芯片能效比突出但灵活性不足 [6] - GPU训练大模型时功耗高达千瓦级 [6] - 通过测试可优化模型架构 如在NPU上采用低秩分解技术将矩阵运算量减少40% [6] - 端侧AI对能耗敏感 手机端部署10B参数模型需将功耗控制在500毫瓦以内 [6] - 当前主流SoC的AI算力密度仅为20TOPS/W [6] - 测试可推动模型量化与芯片架构创新使能效比提升3至5倍 [6][7] - 测试可完善工具链实现一次开发、多芯片部署 [7] - 测试可提升边缘节点模型压缩率同时减少推理精度损失率 [7]
事关芯片、人工智能终端、锂电池等领域,两部门联合发文
搜狐财经· 2025-09-04 08:44
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提出16项具体举措 涵盖产业升级 需求挖掘和技术创新三大方向 [1]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7% [3] - 包含锂电池 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超5% [3] - 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预期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首位 [3] - 2026年目标实现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超万亿元 [3] - 2026年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4000亿元 [3] - 2026年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40% [3] 产业升级措施 - 推动电子整机高端化 提升产品供给水平 [3] - 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 [3] -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3] - 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 [3]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 破除"内卷式"竞争 [4] - 实施光伏组件 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4] - 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 [4] 技术创新与融合 - 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 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 [4] - 提升智算云服务水平 赋能科学研究 自动驾驶 生物医药等高算力场景 [4] - 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 [4] - 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 智能网联汽车 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 [4] 市场拓展方向 - 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水平 增加智慧健康养老优质终端产品供给 [4] - 支持汽车电子 海洋电子 航空电子 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 [4]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 锂电池产业 [4] - 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加强重点行业监测预警 [4]
事关电子信息制造业建设 重磅文件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04 08:28
行业定位与目标 - 电子信息制造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和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 [1]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左右 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达到5%以上 [2] - 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 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 [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3] - 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 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 [4] -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等攻关力度 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 [7] - 推进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高集成度北斗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7] - 指导举办第五代精简指令集(RISC-V)产业大会等活动 [7][8] 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 加快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 强化电子信息服务化水平 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5] - 编制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及要素清单 培育一批面向典型场景的数字化转型通用工具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商 [5] - 鼓励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CMM)评估 加强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5] - 实施电子信息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7] 资金支持与产业整合 - 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 [6] - 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指导耐心智慧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6] - 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转型升级 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6] - 探索建立电子信息产融结合行业组织 鼓励金融机构为重点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 [6] 供应链安全与国产化 - 坚定不移推动"国货国用" 加大对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政策支持 [7] - 提高企业根植性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7] - 强化计算等领域芯片、零部件、整机系统等研发应用和配套适配 [7] - 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服务器、芯片和关键模块的兼容适配 [7] 国际市场与贸易 - 引导企业稳步走出去 深度嵌入国际体系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展会 [8] - 深度参与电子信息领域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提升产业国际话语权 [8] - 帮扶企业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稳定手机、电脑、电视等重点产品贸易水平 [9] - 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 优化跨境贸易结算 [9] 细分领域规范发展 - 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 [10]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 [10] - 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强化与投资、金融、安全等政策联动 [10] - 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