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伏贴
icon
搜索文档
连夜跑路的药店老板,揭开行业遮羞布
商业洞察· 2025-09-12 09:25
行业现状与市场表现 - 2023年全国药店关闭3.9万家,闭店率达5.7%,预计2024年将继续关闭6-10万家[13] - 行业龙头国大药房一年半内关闭近20%门店,漱玉平民股东一年减持四轮,董事套现1.4亿元离场[16] - 上市连锁药店净利润大幅下滑:国药一致和健之佳预计最高下滑65%,一心堂最高下滑72.7%,漱玉平民从盈利1.33亿元转为最高亏损2.2亿元[31] 行业衰退原因分析 - 社区医院分流客源:年轻人偏好社区医院的医保性价比服务,慢病顾客被医保统筹政策吸引至社区医院[36][38][40] - 线上平台冲击:互联网巨头通过低价策略(如太极藿香正气液线上售价2元 vs 进货价14元)和医保比价系统削弱线下药店优势[44][46] - 医保政策收紧:虚假购药追溯系统、个人账户削减及飞行检查导致医保刷卡占比从营业额60%降至20%[49][50] 企业应对策略与转型尝试 - 跨界经营:白塔寺药店推出文创产品,童涵春堂销售中药奶茶,同仁堂开设养生餐厅,一心堂通过卖彩票年营收8000万元[54][56] - 服务与体验升级:通过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和会员社群扩大使用场景,增强用户粘性[65][67] - 技术赋能:引入AI问诊智能体中台和AI中医体质辨别系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68] 行业扩张模式问题 - 过度扩张导致管理问题:一心堂10年内门店数量从2389家增至11372家,大参林达16833家,漱玉平民加盟占比从22.4%升至50.9%[61] - 加盟模式缺陷:益丰药房2024年关闭1078家门店中多数为经营不善的加盟店[64] - 行业本质局限:药店属非刚需低频消费,无法复制奶茶咖啡店的高频次消费特性[64] 未来行业趋势 - 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重点提升专业能力、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70] - 行业洗牌加速:倒闭潮促使市场回归理性,存活企业需强化核心竞争壁垒[71]
新消费回潮,天猫宝藏新品牌「5力模型」,找到适配品牌阶段的增长路径
搜狐网· 2025-09-11 07:00
行业趋势转变 - 消费市场复苏 社零总额回暖 但新品牌面临有销量无品牌 有爆款无复购的增长焦虑 反映行业从流量驱动转向品牌驱动的根本性变化[1] - 品牌意识觉醒成为新消费品牌成熟关键标志 关注点从短期GMV和ROI转向搜索指数 会员占比 用户忠诚度等长期指标[2] 平台战略升级 - 天猫宝藏新品牌IP实现模式升级 从资源扶持转向能力共建 从打造标杆扩展至规模赋能 2024年已服务超500家品牌[4] - 联合天猫千星计划等多项扶持政策 从8000+潜力商家中精选2000+提供支持 317家千星商家二季度成交同比增超30% 41家首次单季度成交破千万 373家成为趋势赛道行业TOP1[6] - 联动TMIC 小黑盒 天猫U先等生态资源 构建覆盖趋势洞察-货品打磨-内容种草-明星助推-数据回流的全域营销链路[8] 新品牌成长方法论 - 首次发布行业定制版新品牌5力模型 从综合运营力 流量运营力 货品运营力 用户运营力 内容运营力五个维度系统评估品牌健康度[9] - 模型强调因行业而异因阶段而策 协助品牌绘制能力地图 识别强弱项 定位瓶颈与机会点 超过200家新品牌参与诊断与策略共创[9] 快消行业策略 - 行业竞争升级 爆品迭代加速 需把握研发创新速度 品类矩阵宽度 用户需求洞察锐度三大关键要素[12] - 高端护发品牌NEXXUS通过明星粉丝效应与头部直播间背书 618期间跃居美护发细分赛道头部[12] - 5力模型重点关注用户运营力的复购率及流量运营力的拉新效率 会员经济成为增长核心[14] 服饰行业策略 - 行业高度依赖趋势捕捉和用户粘性 2025年618期间新锐品牌成交同比增长超120% 千万级新品牌数量快速跃升[15] - 设计师品牌OGR借力平台趋势策略 实现大促爆发式增长与品类占位[15] - 5力模型重点关注内容运营力的种草转化和用户运营力的复购表现[17] 家电家装家居策略 - 行业用户决策链路长消费周期长 中古风 灵活移动式家具 疗愈悦己 品质升级 智慧家居等新兴趋势崛起[18] - 睡眠环境品牌躺岛通过挖掘多场景需求 实现从爆品猫肚皮枕到产品矩阵的战略升级[18] - 5力模型重点关注货品运营力和综合运营力 关键挑战在于打造货品矩阵 提升动销率 控制新品孵化成本[20] 健康行业策略 - 行业受代际变化 技术及政策多重驱动 专业信任成为突围核心 用户关注成分安全 临床验证与专家背书[21] - 养生品牌真不二通过内容方式将养生知识转化为情绪疗愈故事 新品三伏贴上市即突破百万销售额[21] - 5力模型重点关注内容运营力的科学传播和用户运营力的信任构建 以专业+内容双驱动赢得市场[23] 平台与品牌协同进化 - 平台与新品牌关系从单纯交易升级为共同创造 彼此赋能的深度伙伴 新品牌需要平台提供土壤和能力[24] - 趋势洞察 产品创新 用户运营 内容种草成为新品牌从网红走向长红的核心能力 平台通过数据赋能 工具提供 资源对接帮助构建能力[24]
年轻人的一杯中药奶茶,带火中医经济
吴晓波频道· 2025-09-03 00:30
中医养生消费趋势 - 中医馆数量从2015年3000余个增至2024年4.2万个 九年增长约13倍 [12][13] - 三伏贴销量在入伏前夕环比增长176% 上海广州深圳宁波杭州武汉为销量前列城市 [4] - 90后95后用户占比超50% 成为三伏贴养生主力人群 [7] - 浙江省中医院乌梅汤2023年创3天售20多万帖纪录 2024年新版24小时售115万帖 20-35岁年轻人消费占比超80% [8] - 小红书"中医养生"话题浏览量突破69亿 讨论量近2000万 [10] 中医服务与产业发展 - 连锁品牌固生堂2025年上半年总门诊人次274.7万同比增长15.3% 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41.6% [13] - 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从2017年54243个增至2023年92531个 接近翻倍 [13] - 2024年全国中医类总诊疗量超16亿人次 继2023年67.4%高增长后再度上涨 [13] - 超90%受访青年尝试过中医诊疗法 美团平台18-30岁中医养生消费人群占比达52% [14] 创新产品与市场扩张 - 中式养生饮市场规模2024-2028年复合增速超88% 预计2028年破百亿元 [16] - 元气森林"元气自在水"系列2024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16] - 盒马上半年推出近20款养生饮 通过自研或与同仁堂联名方式布局 [16] - 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0万亩较十年前翻番 2022年交易额1900亿元 [23] - 2023年中成药行业营业收入近5500亿元 中药行业整体规模预计2029年超2万亿元 [23] 中医文旅与科技融合 - 中医馆衍生文旅体验 方回春堂设文创店与义诊区 胡庆余堂推"三师合一"药膳馆 [18][20] - "十三五"期间各地举办中医药文化活动2.8万余场 参与辐射人数超1800万 [20] - 北京中医药文旅活动3天吸引游客2.7万人 磐安县2023年中医药旅游人次超100万 [20] - 中医AI供应商达1.26万家 头部企业售出超10万台中医AI一体机 [25] - AI中医服务商问止科技2024年7月二次递表港股 有望成"AI中医第一股" [25] 产业前景与驱动因素 - 中医大健康产业规模2025年有望超1.8万亿元 2030年预计达4.8-6.4万亿元 [28] - 84.4%人群存在健康困扰 超重肥胖心理压力睡眠问题为主要需求 [32] - 美国1970-2023年人均健康支出年均增7.4% 占GDP比重从6.74%升至17.7% [32] - 城镇富裕消费者2025年预计增加2.6%日常支出 重点流向健康与医疗服务 [36] - 国家政策推动中医馆社区覆盖率截至2025年2月达99.6% [38]
中医四法 清凉锦囊(大健康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1 22:57
中医药文化推广 - 来自葡萄牙、巴西、爱尔兰等21名学员在海南三亚中医院学习中医理论和实践[2] - 新疆沙湾市举办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援疆医疗人才和中医人才参与[4] - 南宁市青秀区方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督脉灸等"冬病夏治"传统疗法[8] 中医防暑养生 - 中医专家建议今年闰六月暑热延长,需注意"暑湿"双重防护[8] - 中暑中医称为"中暍",治疗需清暑解表、益气养阴[9] - 晒伤中医称为"日晒疮",需清热养阴、滋养肌肤[9] - 建议避免正午至下午三点户外活动,选择早晚凉爽时段[9] - 推荐穿棉麻衣物,使用遮阳伞/帽,及时补涂防晒霜[10] - 饮食建议多喝白开水/淡盐水,食用西瓜/黄瓜/绿豆汤等清热食物[10] 中医饮食调理 - 暑热时节遵循"春夏养阳"原则,避免贪凉伤脾胃[11] - "三宜"原则:温茶代冷饮、当季温性果蔬、辛香调味[12] - "三忌"原则:忌大量冰饮、忌生食海鲜、忌空腹食寒凉蔬果[12][13] - 推荐陈皮普洱茶、姜枣茶、荔枝龙眼等温性食物[12] 中医运动建议 - 运动时间建议早晨6-8点或傍晚17-19点[14][15] - 推荐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养生运动[15] - 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疲惫为宜,时长30-40分钟[15] - 运动后推荐西洋参黄芪汤、紫苏叶生姜茶等调理饮品[16] 中医旅行保健 - 初到异地建议选择温和易消化食物如粥、面条[17] - 可携带藿香正气散、保和丸等中成药防不适[17] - 腹胀可饮山楂麦芽茶,恶心呕吐可用生姜紫苏茶[17] - 推荐按揉足三里穴、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17]
立秋养生贵在“收”
新华社· 2025-08-06 07:45
中医养生 - 立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养生核心在于"收"字,需养阴润燥、收敛神气 [1] - 立秋三候为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人体阳气开始内收下藏,腠理紧实,毛孔关闭以防外邪 [1] - 昼夜温差增大、湿度下降,易导致气道干痒欲咳,呼吸系统疾病进入高发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易病情加重 [1] 情志调养 - 秋应于肺,悲忧最易伤肺,需保持精神安宁,不急不躁,可听舒缓音乐并练习缓慢有节律的呼吸方法 [2] 运动调养 - 秋季宜结合跑步、打球等"动功"与八段锦、站桩等"静功",动静结合可达心身康泰之功效 [2] 饮食调养 - 入秋应少饮酒,因"辛主散",过食辛散之品易损肺气、伤津液,不宜过多摄入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 [2] - 立秋后燥气当令,可食用梨、莲藕、百合等甘凉食物补充津液,脾虚者宜食用薏米、山药、赤小豆等健脾祛湿 [2] - "贴秋膘"应先清后补,平补为要,护脾为本,可食用陈皮、山楂助消化以防滋腻伤胃 [2] 疾病防治 - 立秋后暑伏之气未散尽,贪凉易致咳嗽不止,需注意后背暖护以防病 [2] - 采用中医温透外治技术外敷背部腧穴可温肺止咳、化痰行气通络,对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节等有良好治疗效果 [2]
三伏贴的成分、备案与渠道三重迷
北京商报· 2025-08-05 16:36
核心观点 - 三伏贴市场存在严重的产品成分造假、备案信息欺诈和销售渠道混乱问题 商家利用医疗器械备案身份和中医概念包装非中药产品 通过虚假宣传和夸大疗效误导消费者 形成监管漏洞和市场乱象 [1][3][6][8][10] 产品成分问题 - 淘宝众知堂旗舰店销售的三伏贴实际为不含中药成分的穴位压力刺激贴 由球状体和医用胶布组成 却宣称具有"治病保健"功效 该产品已售超5万份 [3] - 产品备案信息显示为豫漯械备20180005号一类医疗器械 明确标注"不含有发挥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作用的成分" 仅通过外力起压力刺激作用 [3] - 专家指出三伏贴的核心功效依赖于中药成分与穴位的协同作用 单纯物理刺激无法达到温经通络、散寒化痰的效果 [4] 备案与宣传违规 - 众知堂旗舰店在商品宣传中擅自添加"中医""治疗""预防缓解病症"等字眼 将备案信息中的"物理刺激"偷换为医疗功效 严重超出备案预期用途 [6] - 该类行为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关于产品标签标注的规定 同时涉嫌违反《广告法》第十六条禁止对医疗器械功效作断言保证的规定 [7] -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对违规企业处以广告费用1-3倍罚款 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营业执照 [7] 销售渠道混乱 - 非医疗机构如化妆品店、茶叶店违规销售三伏贴 茵倩化妆品旗舰店通过"非遗古法炮制"噱头宣传含中药成分且具有治疗效果 实际该店无中医服务资质 [10] - 抖音九芝堂茶叶旗舰店将械字号穴位压力刺激贴包装成三伏贴销售 客服声称"连续三年使用效果更好" 但产品实际不含中药成分 [11] - 国家规定三伏贴服务必须由医疗机构提供 操作人员需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经专业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 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此项服务 [9] 市场环境与监管 - 商家利用消费者养生焦虑和心理 通过低价和"医院同款"噱头推销无效产品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明确要求医疗机构使用的三伏贴不得包含不含中药成分的穴贴 [8] - 企业通过制定"Q"系列企业标准或持有械字号备案 使产品规避药品监管要求 与传统三伏贴本质差异巨大 [8] - 跨界销售店铺缺乏中医药专业资质 无法提供辨证指导 可能导致消费者健康风险 [11]
当中医药邂逅夜经济 “中医夜市”悄然走红
新华网· 2025-08-05 13:36
中医夜市活动概况 - 甘肃省多个城市在繁华商圈或街头巷尾推出中医夜市活动 结合夜间经济与中医药文化体验[1] - 活动包括艾灸 推拿 拔罐 药膳品尝 中医药文创产品购买等多元化养生服务[1][7] - 中医夜市吸引大量市民参与 包括年轻消费者和家庭群体 形成夜间消费新场景[1][7] 中医药文化推广与消费趋势 - 甘肃省作为中医药文化发祥地和中药材主产区 于今年6月启动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 中医夜市是核心组成部分[3] - 活动结合三伏天节气特点 免费提供甘草绿豆汤等时令养生饮品 推广药食同源理念[3][7] - 中医药文创产品如生肌膏 驱蚊香包 DIY香囊和即冲即饮便携茶包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3][7] - 中医夜市设置中药材展示区 陈列道地药材标本 医务人员同步讲解药材特性和季节养生知识[5][7] 健康消费需求变化 - 夜间中医服务满足上班族时间需求 市民反映白天工作繁忙 夜间调理身体成为新选择[1] - 90后消费者体现个性化消费观 偏好便捷化 生活化的中医药产品[7] - 健康理念从治疗向预防转变 中医药从典籍知识转化为可体验的消费场景[7]
三伏贴市场乱象调查:成分、备案与渠道“三重迷雾”
北京商报· 2025-08-05 12:53
成分乱象 - 淘宝众知堂旗舰店销售的三伏贴由球状体和医用胶布组成,不含中药成分,却宣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已售超5万份 [4][6] - 产品实际为一类医疗器械"穴位压力刺激贴",备案明确标注"不含有发挥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作用的成分",但商家借"药监认证"标签误导消费者 [6] - 无中药成分的三伏贴利用消费者"想养生又图方便"心理,通过低价和"医院同款"噱头销售 [6] 备案欺诈 - 众知堂旗舰店擅自篡改产品预期用途,在宣传中添加"中医""治疗""预防缓解病症"等字眼,远超备案的"物理刺激"作用 [7][8] - 一类医疗器械宣称医疗效果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属于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 [8][9] - 企业未按备案内容标注产品适用范围,可能面临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9] 渠道失守 - 三伏贴销售突破行业边界,化妆品店、茶叶店等非医疗机构违规销售,店铺普遍不具备中医服务资质 [11][13] - 茵倩化妆品旗舰店将三伏贴作为主推产品,宣称含中药成分且能"治疗",利用"化妆品店"身份规避医药监管 [11][13] - 抖音九芝堂茶叶旗舰店将"穴位压力刺激贴"包装成三伏贴销售,客服含糊成分但强调"中医理论基础"和"调理作用" [13][14] 行业监管漏洞 -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明确要求医疗机构使用的三伏贴应符合药品管理法规,但市场上"械字号"产品仍以三伏贴名义销售 [10] - 非医疗机构开展三伏贴服务违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规定,但乱象持续存在 [11] - 跨界销售店铺无法提供专业辨证指导,消费者可能因"用错贴、贴错穴"引发健康问题 [14]
最热三伏天,低欲望的年轻人掏空口袋“吸阳气”
36氪· 2025-07-24 23:23
行业趋势 - 中国年轻群体在三伏天养生需求激增,"三伏"已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热门时令节日 [1] - 2023年中国民间中医馆数量新增1.2万家,养生保健机构数量同比增长53% [13] - 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医疗机构总诊疗量同比增长25.3% [13] - 《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预测2025年国内营养品市场规模将达3200亿元 [15] 消费行为 - 18-35岁年轻人占科学养生消费群体的83.7%,年均消费1000元 [15] - 三伏贴疗程价格204元(68元/次),DIY材料包成本降至12元/次 [17] - 养生馆艾灸服务120元/次,家用艾灸套装成本80元可重复使用 [18] - 养生茶等产品溢价显著,成本不足零头的138元产品热销 [27] 产品创新 - 三伏贴、艾灸、刮痧等传统疗法结合现代包装成为热门赛道 [13] - 蒸汽眼罩式三伏贴、艾草关节贴等便捷型产品受追捧 [26] - 养生茶饮从无糖茶升级为功能性饮品(绿豆水、红豆薏米水等) [23] - 新中式包装+功效宣传的产品组合形成标准化销售公式 [27] 市场供需 - 中医院三伏贴门诊供不应求,部分需找黄牛代排挂号 [10] - 艾灸馆预约排期满负荷运营,技师需轮班用餐 [13] - 养生DIY材料包电商销量激增,买家秀显示普及度高 [17] - 山姆、胖东来等商超的养生类商品出现代购抢货现象 [36] 商业模式 - 中医馆正在替代传统美容院成为年轻群体新消费场景 [13] - 养生消费品从医疗场景延伸至日常快消品领域 [21] - 企业通过"功效+便捷性"组合满足年轻人低付出养生需求 [25] - 行业形成"线下服务+线上DIY+快消品"的完整产业链 [14]
中医帮忙 安然度夏(健康驿站)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4 22:28
中医药行业夏季养生服务 - 三伏贴服务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中医医院开展 医护人员7月22日为市民提供敷贴服务[2] - 2025年三伏天周期为7月20日至8月18日 共计30天 医疗机构在此期间重点推广冬病夏治疗法[4] 冬病夏治特色疗法 - 中日友好医院定义冬病夏治为针对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进行的治疗 适用哮喘/慢阻肺/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5] - 三伏贴采用白芥子/细辛等药材 需在初伏/中伏/末伏各贴敷一次 主要作用于肺俞穴/肾俞穴等穴位[6] - 辅助疗法包括艾灸足三里/关元穴位 以及生姜羊肉汤/黄芪山药粥等食疗方案[7] 中医夏季睡眠调理方案 -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议夏季作息遵循"夜卧早起"原则 晚上11点前入睡 午间11-13点适当午休[9] - 推荐安神茶饮包含百合/麦冬/莲子心组合 脾胃健康者可添加荷叶增强效果[10] - 外治疗法涉及足三里穴艾灸/膀胱经刮痧/安眠穴针刺等专业医疗手段[10] 三伏天晒背养生指南 - 中国中医科学院指出晒背最佳时段为上午8-10点 初次不超过10分钟 逐步增至20-30分钟[13] - 适宜人群包括阳虚体质/寒湿痹证/骨密度低下者 需在通风环境进行并补充电解质水[11][13] - 禁忌人群涵盖光敏性疾病/阴虚火旺/湿热内蕴患者及服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人群[11][12] 中医药膳推荐 - 绿豆百合莲子粥适合清热解暑 含绿豆50克/干百合20克/莲子15克 脾胃虚寒者慎用[14] - 冬瓜薏米老鸭汤针对湿热体质 需带皮冬瓜300克/薏米30克/老鸭半只同炖90分钟[14] - 姜枣茶适用空调房人群 含红枣6个/生姜3片 煮沸后小火焖10分钟[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