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伏贴的成分、备案与渠道三重迷
北京商报·2025-08-05 16:36

核心观点 - 三伏贴市场存在严重的产品成分造假、备案信息欺诈和销售渠道混乱问题 商家利用医疗器械备案身份和中医概念包装非中药产品 通过虚假宣传和夸大疗效误导消费者 形成监管漏洞和市场乱象 [1][3][6][8][10] 产品成分问题 - 淘宝众知堂旗舰店销售的三伏贴实际为不含中药成分的穴位压力刺激贴 由球状体和医用胶布组成 却宣称具有"治病保健"功效 该产品已售超5万份 [3] - 产品备案信息显示为豫漯械备20180005号一类医疗器械 明确标注"不含有发挥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作用的成分" 仅通过外力起压力刺激作用 [3] - 专家指出三伏贴的核心功效依赖于中药成分与穴位的协同作用 单纯物理刺激无法达到温经通络、散寒化痰的效果 [4] 备案与宣传违规 - 众知堂旗舰店在商品宣传中擅自添加"中医""治疗""预防缓解病症"等字眼 将备案信息中的"物理刺激"偷换为医疗功效 严重超出备案预期用途 [6] - 该类行为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关于产品标签标注的规定 同时涉嫌违反《广告法》第十六条禁止对医疗器械功效作断言保证的规定 [7] -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对违规企业处以广告费用1-3倍罚款 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营业执照 [7] 销售渠道混乱 - 非医疗机构如化妆品店、茶叶店违规销售三伏贴 茵倩化妆品旗舰店通过"非遗古法炮制"噱头宣传含中药成分且具有治疗效果 实际该店无中医服务资质 [10] - 抖音九芝堂茶叶旗舰店将械字号穴位压力刺激贴包装成三伏贴销售 客服声称"连续三年使用效果更好" 但产品实际不含中药成分 [11] - 国家规定三伏贴服务必须由医疗机构提供 操作人员需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经专业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 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此项服务 [9] 市场环境与监管 - 商家利用消费者养生焦虑和心理 通过低价和"医院同款"噱头推销无效产品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明确要求医疗机构使用的三伏贴不得包含不含中药成分的穴贴 [8] - 企业通过制定"Q"系列企业标准或持有械字号备案 使产品规避药品监管要求 与传统三伏贴本质差异巨大 [8] - 跨界销售店铺缺乏中医药专业资质 无法提供辨证指导 可能导致消费者健康风险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