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尼龙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从体量优势迈向质量优势
经济日报· 2025-09-07 22:21
城镇化发展格局 - 郑州都市圈占全省15.6%面积 集聚全省近30%人口和近40%经济总量 [1] - 洛阳 南阳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增强 豫西 豫南 豫东 豫北四大示范区加快建设 [1] - 形成"一主两副 一圈四区 多点支撑"城镇化发展格局 [1] 区域协同发展现状 - 郑开 郑焦 郑许城际列车实现交通一体化 推动"双城生活"常态化 [1] - 社保 医保 户籍等制度层面"软联通"仍存在堵点 [1] - 需突破GDP分计 税收分成 土地指标置换等制度性障碍 推动"跨城通办"升级为"同城同标" [1] 产业结构特征 - 汽车产业整车产能突破200万辆 但缺乏世界级品牌 [1] - 手机出货量占全球七分之一 但研发能力薄弱 [1] - 产业多处于链条末端 需强化创新引领 [1] 科技创新投入 - 研发投入强度不足2.7% 低于长三角 粤港澳地区3%以上的平均水平 [2] - 需通过高等院校 研究机构布局和"揭榜挂帅"机制吸引科研人才 [2] 人才吸引策略 - 人才引进从政策导向转向生活场景导向 注重城市品质建设 [2] - 需配套国际医院 国际学校 音乐厅 足球场等提升生活品质的公共设施 [2] 产业协同布局 - 许昌电力装备 漯河现代食品 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加速嵌入都市圈产业链 [2] - 新乡电池材料 焦作氢能制备与郑州新能源整车形成产业呼应 [2] - 形成"总部+基地" "研发+制造" "总装+零部件"的分工格局 [2]
从“单点突破”到“群体跃升”!平顶山高新区构建企业质量管理认证新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8-29 05:30
高新区质量管理认证政策体系 - 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纳入质量强区战略核心 出台三年行动方案 构建激励+导向+协同政策体系 [2] - 强化重点产业认证指引 避免企业盲目对标 将认证结果纳入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标准 [2] - 政策协同效应持续凸显 50余家企业通过ISO9001认证 专项认证企业数量较2024年增长12% [2] 企业认证实施成效 - 科隆新材料产品一次合格率从95%跃升至98%以上 2025年获评全国优良案例 [1] - 通过认证企业38家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 12家进入国内高端市场或国际供应链 [6] - 科隆新材料凭借SIO9000认证进入高端汽车供应链 订单量同比增长30% [6] 认证服务支持措施 - 创新质量管家服务模式 提供一企一档跟踪服务 累计为2000余家小微企业培训2800余人次 [3] - 搭建认证服务资源库 整合10余家认证机构/23名专家/5家检测机构资源 [4] - 开通设备校准绿色通道缩短认证周期40% 累计解决300余项质量问题 小微企业满意率达98.6% [4] 产业生态协同建设 - 以标杆企业为支点推动产业链协同认证 科隆新材料带动3家配套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5] - 伟业新材料入选省级优良案例 标杆企业累计向12家企业分享认证经验 [5] - 推动3家尼龙新材料企业启动专项认证 探索区域产业共性质量问题解决方案 [5] 金融与市场赋能机制 - 推动认证+金融深度融合 将认证结果作为信贷审批参考指标 [6] - 科隆新材料通过认证+信用模式获得扩大生产所需贷款 [6] - 认证成为企业抢占市场的金钥匙 实现企业提质与区域强产深度融合 [6]
泰州父子卖电池,IPO了
36氪· 2025-08-26 04:18
公司上市表现 - 双登集团于8月26日在港交所上市 首日股价上涨55.07%至22.5港元/股 总市值达100亿港元 [1] - 公开发售获超3000倍超额认购 中签率0.02%创港股历史最低纪录 [1] - 获得泰州国资委控制的三水创投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2.2亿元人民币等值股份 [2]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2024年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一 市占率11% [1][8] - 通信基站储能市场出货量全球第一 市场份额9.2% [8] - 数据中心储能市场中国企业排名第一 全球市场份额16.1% [8] - 客户包括五家全球十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 近30%全球百大通信运营商及设备商 [1][11] - 服务中国十大自有数据中心企业的80% 中国十大第三方数据中心企业的90% [1][1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0.73亿元、42.6亿元、44.99亿元 [9]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1亿元、3.85亿元、3.53亿元 [9] - 2024年收入结构:通信基站占51.1% 数据中心占31% 电力储能占10% [9] - 近三年毛利率分别为16.9%、20.3%、16.7% [11] - 锂离子和铅酸电池收入占比分别为33.3%和64.6% [11] 业务与技术发展 - 产品技术路线呈现铅酸与锂电并行的双轮格局 [11] - 2018年投入磷酸铁锂技术研发 在青藏高原5G基站、阿里云数据中心等场景取得突破 [6] - 从代工厂成功转型为自主品牌企业 [6] 行业前景 - 全球通信基站数量预计从2024年2100万个增至2030年4390万个 [12] - 全球通信储能新增装机容量预计从43.9吉瓦时跃升至100.2吉瓦时 [12] - 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占比预计由4%升至10.1% [12] - 全球数据中心储能新增装机容量预计从16.5吉瓦时暴涨至209.4吉瓦时 [12] 控股股东与治理结构 - 杨善基通过直接持股及控制多家实体合计控制公司78.29%表决权股份 [4] - 杨锐担任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 拥有逾12年管理经验 [7] - 2021年完成管理权交接 杨善基将公司管理权移交给儿子杨锐 [7] 区域资本市场发展 - 泰州近期连续出现多家上市公司 包括8月上市的中慧生物(获超4000倍超额认购)和6月上市的海阳科技 [2][13] - 泰州拥有近30家上市公司 形成"泰州板块" [13] - 政府推出"凤城上市通"服务专栏和"上市10条"政策支持企业上市 [15]
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召开发展座谈会
中国化工报· 2025-08-04 05:48
尼龙6产业链融通发展座谈会 - 会议旨在搭建企业交流平台,探索建立上下游供需关系,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生态 [1] - 尼龙新材料开发区建立党建引领"产业链融通发展"会商机制,聚焦尼龙6、尼龙66、聚氨酯、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 [1] -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工合作、融通创新,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 [1] 参会企业及讨论内容 - 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神马氢化学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分享生产经营经验,分析市场发展态势 [1] - 产业链融通发展工作专班梳理绿电接入、手续办理等诉求,提出解决思路 [1] 开发区服务理念 - 开发区要聚焦企业实际关切,通过精准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 [2] - 确保惠企政策直达企业、快速兑现,让企业应享尽享政策红利 [2] - 企业需严守法律法规红线,主动扛起社会责任,推动尼龙新材料产业突破升级 [2]
平顶山尼龙新材料开发区:“三力齐发”激活发展新动能
中国化工报· 2025-06-30 06:28
经济表现 - 1至5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6亿元同比增长8 4% [1] - 工业增加值完成16 9亿元同比增长15 7% [1] - 工业总产值完成85 5亿元同比增长15 8% [1] - 营业收入预计完成132 5亿元同比增长1 8% [1] 精准调度措施 - 建立工作台账实时掌握企业用工用能订单排产营收支出等变化 [2] - 推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预报制动态跟踪经济运行情况 [2] - 指导河南隆腾高新材料平顶山创杰新材料等企业纳入规上名录库 [2] - 推动5个项目纳入投资项目库包括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己内酰胺二期绿色化改造 [2] 项目建设进展 - 计划实施项目35个总投资225 37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6个市重点项目17个 [3] - 上半年预计建成尼龙科技年产10万吨艾斯胺项目一期等9个项目投产后年新增产值60亿元 [3] - 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13个总投资106 97亿元已开工4个项目总投资约27 2亿元 [3] 招商引资成果 - 线上开展云招商活动46次线下拜访行业领军企业23家覆盖4省10市 [4] - 参加郑州塑料产业博览会深圳国际橡塑展会见21家重点企业及3家行业协会 [4] - 对接科研院所争取生物基二元醇光子芯片晶圆材料等项目落地 [4] - 累计对接项目18个总投资约82 65亿元其中5个已具备签约条件总投资24 35亿元 [5] 未来发展方向 - 聚焦尼龙聚氨酯和精细化工三大板块开展精准招商 [5] -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功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5] - 目标进入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考核第一方阵 [5]
滨海能源5年亏2.2亿连续16年未分红 关联重组注入145.8亿资产打造双主业
长江商报· 2025-05-19 23:29
公司重组计划 - 滨海能源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沧州旭阳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1][2] - 交易标的沧州旭阳是全球第二大己内酰胺企业,主营尼龙新材料生产 [1][4]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形成"负极材料+尼龙新材料"双主业格局 [1][4] 交易背景与关联性 - 本次重组是实控人杨雪岗入主三年后首次资产注入 [3] - 交易对手方旭阳集团、旭阳煤化工均为杨雪岗控制企业,构成关联交易 [3]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 [3] 标的公司财务数据 - 沧州旭阳2023-2025Q1营收分别为92.76亿元、103.11亿元、24.12亿元 [7]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48亿元、2.38亿元、2111.94万元,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1.66% [7][8] - 截至2025年3月末总资产145.8亿元,负债90.79亿元,所有者权益55亿元 [1][9] 公司经营现状 - 2020-2024年连续五年亏损,累计净亏损2.2亿元 [1][6] - 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2.39亿元 [6] - 自2009年起连续16年未分红 [1][6] 业务转型历程 - 2014年从涂料业务转型为热电生产 [6] - 2018年转型包装印刷业务 [6] - 2023年切入新能源负极材料,2024年完全剥离印刷业务 [6] - 锂电产业竞争加剧导致盈利承压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