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尼龙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两大化工龙头,尼龙材料大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9-14 16:05
华峰化学特种尼龙项目 - 新增年产3000吨特种尼龙数字化车间技改项目通过备案 采用自主研发聚合工艺和国产设备 涵盖聚合系统及造粒系统等核心环节 [2] - 项目预计2025年9月开工 2027年9月建成 形成年产3000吨高耐磨、高强度、耐溶剂特种尼龙生产能力 [2] - 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己二酸法和丁二烯法两种己二腈生产技术的企业 打通苯-己二酸-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全产业链 [2] - 重庆基地年产138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主体结构已完工 实现从页岩气到尼龙66全链条自给 [2] - 与河南中维合作的汽车安全气囊丝及帘子布项目占据国内市场60%份额 [2] - 计划2050年实现碳中和 FREEMOUNT®品牌推动石油基材料向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转型 [2] 旭阳化工尼龙新材料项目 - 年产23万吨尼龙新材料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位于沧州市渤海新区 [3] - 建设4条尼龙新材料生产线 购置反应器、萃取塔、干燥塔、储罐等22台(套)主要设备 [3] - 建成后形成年产23万吨尼龙新材料生产能力 包括7万吨全消光高速纺切片、7万吨半消光高速纺切片、7万吨膜级切片及2万吨差异化尼龙切片 [3] - 公司现有工程包括一期15万吨/年己内酰胺、二期30万吨/年己内酰胺、一期13.5万吨/年环己酮、二期27万吨/年环己酮、2000吨/年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等项目 [3] - 截至2025年己内酰胺总产能达75万吨/年 位居全球第二 仅次于中国石化集团 [4]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3.11亿元 净利润2.38亿元 [4] - 滨海能源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沧州旭阳化工100%股权 交易完成后沧州旭阳将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4] 行业布局与企业定位 - 沧州旭阳定位为以尼龙新材料生产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是旭阳集团(1907.HK)旗下核心企业 [4] - 华峰化学通过一体化项目实现尼龙66全链条自给 强化产业链控制力 [2] - 两家公司均聚焦高端尼龙材料领域 涉及特种尼龙、高速纺切片及差异化切片等高附加值产品 [2][3]
新和成:天津尼龙新材料项目目前尚在项目报批中
证券日报· 2025-09-05 08:40
项目进展 - 天津尼龙新材料项目目前处于项目报批阶段 待合法性报批手续完成后开工建设 [2] - 已取得海域权证 能评批复 主装置环评批复等关键审批文件 [2] - 项目计划2027年建成 当前尚未进入实际建设阶段 [2] 信息披露 - 公司通过回答调研者提问形式披露项目进展信息 [2] - 信息发布渠道为证券日报网 以公告形式对外公开 [2]
新和成:储备千亩土地规划建设香料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01:15
公司战略 - 公司坚持化工加和生物加战略主航道 [1] - 抢抓营养健康、新材料、香精香料和原料药等产业发展机遇 [1] 产品与项目进展 - 近年来推出丝氨酸、色氨酸、胱氨酸等新产品 [1] - 天津尼龙新材料项目目前正在推进 [1] - 储备千亩土地规划建设香料项目 [1] - 后续将结合市场情况推进HA项目及PPS扩产建设项目 [1] - 储备项目丰富 [1]
调研速递|天津滨海能源接受中信证券等5家机构调研 负极材料产能与重组进度成焦点
新浪财经· 2025-08-31 08:41
产能建设与释放节奏 - 全力推进翔福新能源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及58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 [2] - 一期5万吨前端产线已建成并逐步进入调试生产阶段 [2] - 协同关联方已合计形成6.8万吨前端、6.8万吨石墨化产能 [2] - 源网荷储一期28.3万千瓦风光电及输电线路、二期5万吨前端产能、8.2万吨石墨化产能建设已启动 预计2025年底完工 [2] - 完工后协同关联方将形成合计14万吨负极产能 [2] 新产能成本控制优势 - 内蒙古地区电费低、风光资源丰富、常年低温且为负极材料生产集群 具备资源协同效应 [2] - 58万千瓦源网荷储绿电供应预计使绿电覆盖比例超50% 大幅降低用电成本 [2] - 新产能设计高度集约化、智能化、科学化 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与单产水平 [2] 重大资产重组进度 - 2025年上半年启动重大资产重组 拟发行股份购买旭阳集团化工新材料业务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2] - 交易完成后将新增尼龙新材料业务 形成"负极材料+尼龙新材料"双主业格局 [2] - 2025年5月16日董事会已审议通过相关议案 目前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工作仍在推进 [2] - 后续将再次召开董事会审议正式方案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2] 新材料产品研发情况 - 沥青基硅碳负极产品已完成中试并送样 相比树脂基、生物质基硅碳负极具备高容量、高首次效率、高抗压强度等特点 [2] - 硬碳负极已完成生物质硬碳小试工艺开发 同时开展煤基及沥青基产品研发 [2] 投资者关系活动 - 2025年8月28日至29日接待中信证券、中航证券、长城证券、国泰海通证券、永安国富资管等5家机构现场调研 [1]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与现场参观 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尹天长先生、独立董事王志先生等多位管理层参与接待 [1][2]
从“单点突破”到“群体跃升”!平顶山高新区构建企业质量管理认证新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8-29 05:30
高新区质量管理认证政策体系 - 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纳入质量强区战略核心 出台三年行动方案 构建激励+导向+协同政策体系 [2] - 强化重点产业认证指引 避免企业盲目对标 将认证结果纳入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标准 [2] - 政策协同效应持续凸显 50余家企业通过ISO9001认证 专项认证企业数量较2024年增长12% [2] 企业认证实施成效 - 科隆新材料产品一次合格率从95%跃升至98%以上 2025年获评全国优良案例 [1] - 通过认证企业38家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 12家进入国内高端市场或国际供应链 [6] - 科隆新材料凭借SIO9000认证进入高端汽车供应链 订单量同比增长30% [6] 认证服务支持措施 - 创新质量管家服务模式 提供一企一档跟踪服务 累计为2000余家小微企业培训2800余人次 [3] - 搭建认证服务资源库 整合10余家认证机构/23名专家/5家检测机构资源 [4] - 开通设备校准绿色通道缩短认证周期40% 累计解决300余项质量问题 小微企业满意率达98.6% [4] 产业生态协同建设 - 以标杆企业为支点推动产业链协同认证 科隆新材料带动3家配套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5] - 伟业新材料入选省级优良案例 标杆企业累计向12家企业分享认证经验 [5] - 推动3家尼龙新材料企业启动专项认证 探索区域产业共性质量问题解决方案 [5] 金融与市场赋能机制 - 推动认证+金融深度融合 将认证结果作为信贷审批参考指标 [6] - 科隆新材料通过认证+信用模式获得扩大生产所需贷款 [6] - 认证成为企业抢占市场的金钥匙 实现企业提质与区域强产深度融合 [6]
新和成(002001):业绩符合预期 新项目助力成长
新浪财经· 2025-08-28 06:3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1亿元 同比增长13%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6亿元 同比增长63%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57亿元 同比增长6% 环比增长4% [1]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7亿元 同比增长29% 环比下滑8% [1] 业务板块表现 - 营养品板块收入72亿元 同比增长8% 毛利率48% 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2] - 香精香料板块收入21亿元 同比增长9% 毛利率54% 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 [2] - 新产品市场拓展包括HA系列和色氨酸等产品线 [2] - 通过共线生产和集中开停等措施实现产线高效运行 [2] 项目建设与国际化进展 - 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项目进入试生产运营阶段 [2] - 天津尼龙新材料项目完成能源和土地等合规审批 [2] - 海外数字化布局加速推进 销售与研发业务本土化落地 [2] - 系统性优化国际化员工培训方案 完善管理体系 [2] 未来发展展望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65.98亿元 对应PE 11.42倍 [3] - 预测2026年归母净利润70.73亿元 对应PE 10.65倍 [3] - 预测2027年归母净利润74.11亿元 对应PE 10.17倍 [3] - 公司作为维生素龙头企业 新项目持续助力长期成长 [3]
年产23万吨尼龙新材料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8-18 16:05
沧州旭阳尼龙新材料扩产项目 - 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计划建设年产23万吨尼龙新材料项目,选址于沧州市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现有厂区内 [2] - 项目将建设4条生产线,购置22台主要设备,包括反应器、萃取塔、干燥塔和储罐等 [2] - 产品结构包括年产7万吨全消光高速纺切片、7万吨半消光高速纺切片、7万吨膜级切片和2万吨差异化尼龙切片 [2] 公司现有产能布局 - 现有工程包括一期15万吨/年己内酰胺、二期30万吨/年己内酰胺、一期13.5万吨/年环己酮、二期27万吨/年环己酮 [2] - 配套产能涵盖2000吨/年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34.3万吨/年双氧水、3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和8万Nm³/h兰炭制氢装置 [2] - 热电联产装置和区域供热中心一期项目已配备废气、废水、噪声环保治理设施,污染物达标排放 [2] 行业技术论坛议题 - 工程塑料创新大会涵盖树脂基复材在线固化监测、改性生产关键要素、抗老化析趋势及聚酰胺弹性体应用价值 [8] - 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论坛聚焦高频/高速覆铜板材料、热界面材料在通讯基站应用及MXene复合屏蔽材料 [9] - 新能源汽车材料论坛讨论LCP材料应用、尼龙管路技术开发、聚酰亚胺在三电系统应用及高压轻量化解决方案 [10] 低空经济材料需求 - 航空航天论坛关注高分子材料在航空领域应用、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性能及eVTOL对轻量化材料的需求 [11] - 低空经济融合发展议题包括橡塑行业协同、3D打印应用及区域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分析 [11] 产业服务平台 - 新材料科技服务平台提供品牌传播、研究咨询、投资孵化服务,包括企业专访、产品展示及定制报告 [16] - 平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提供投资融资、需求对接和项目尽调等一站式服务 [16]
哪些建筑标的受益于“反内卷”?
天风证券· 2025-08-18 10:11
行业投资评级 - 建筑装饰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并维持该评级 [5] 核心观点 - 反内卷政策持续深化,建筑企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切换,33家建筑类央企、国企和民企发布《倡议书》,提出"四不方针":不拼凑规模、不盲目扩张、不过度负债、不设空壳架构 [1] - 建筑行业反内卷的本质是价值回归,通过优化供需来优化盈利和现金流,地方建筑国企来自央企的竞争压力有望边际缓解 [2] - 国际工程板块受益于资源品涨价预期和下游盈利改善带动的产线升级改造需求增加 [3] - 钢结构板块受益于钢价上行和行业出清加速,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和海外布局进一步凸显 [4] 传统低估值央国企蓝筹 - 分红能力:25Q1九大建筑央企新签订单市场份额提升至59.89%,但利润率承压,关注中国建筑、四川路桥等具备较强分红能力的建筑央国企蓝筹 [2] - 价格弹性:大宗资源品涨价预期提升,布局资源品业务的公司如中国化学、中国中铁具备业绩弹性 [2] - 科技转型:建筑行业未来有望受益于智慧城市、智慧建造等科技型基建需求,科技转型成为重要路径,推荐隧道股份、中国建筑国际 [2] 国际工程板块 - 焦煤价格回暖利好北方国际业绩弹性释放,24年焦煤销量512万吨,贡献利润超6亿,26年中性预期下焦煤业务贡献7.7亿元利润 [3] - 反内卷推动钢铁、水泥等行业产线升级改造需求增加,利好中材国际、中钢国际等专业工程公司 [3] 钢结构板块 - 钢价上行利好制造端企业如鸿路钢构,吨净利从22Q3的347元跌至24年的111元,改善弹性较大 [4] - 钢结构安装企业如精工钢构受益于行业出清和海外布局,25H1海外订单同比增长94% [4] 重点标的推荐 - 央国企蓝筹:中国建筑、中国化学、中国中铁、四川路桥、隧道股份 [9] - 国际工程:北方国际、中材国际、中钢国际 [9] - 钢结构:鸿路钢构、江河集团、精工钢构 [9]
通江达海!河南:加快培育形成临港化工产业集群
中国化工报· 2025-06-16 14:31
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核心观点 - 河南省提出打造中部便捷水运出海通道 构建"三核引领 五带协同 多点支撑"的临港产业发展格局 [1] - 规划提出到2030年临港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形成9个以上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 [4] - 10条重点临港产业链目标达到万亿、千亿能级 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发展 [4] 临港产业体系布局 - 构建"1+6+N"产业体系:1个先导产业(临港物流业) 6大类制造业(先进装备/钢铁/新材料/食品/轻工纺织/新能源汽车) N个服务业 [3] - 重点培育10条产业链:电力装备/船舶制造/工程机械/先进钢铁材料/化工新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家居/新能源汽车 [3] - 化工新材料领域重点突破方向:先进高分子材料/电子化学品/钛基新材料 形成开封/平顶山/洛阳等上游产业集群 [3] 空间发展格局 - 3大核心:周口/信阳/郑州临港发展核心 [4] - 5大经济带:沙颍河/淮河/贾鲁河/唐白河/沱浍河临港产业带 [4] - 无水港布局:开封/洛阳/安阳等豫西豫北地区规划建设腹地支撑点 [4] 化工新材料产业链规划 - 上游原料:煤化工/石油化工产物及磷矿石/萤石等 集中在开封/平顶山/洛阳 [3] - 中游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基材料/氟基新材料等 布局周口/开封/漯河等6市 [3] - 下游应用:重点拓展装备制造/汽车等领域 推动尼龙纺织/可降解塑料等终端产品 [3]
钢铁丛林绽放绿色奇迹 ——探访华鲁恒升的低碳发展密码
中国化工报· 2025-06-16 02:29
战略转型 - 公司从传统煤化工龙头转型为绿色高端化工标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1] - 2024年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支柱型雁阵集群"头雁企业"[2] - 确立"绿色化工、生态恒升"环保理念和"固碳增值、降碳提效"低碳发展理念[2] - 提出"内涵式发展"理念,坚持资源集约与绿色战略并重[2] 业务布局 - 形成化学肥料、基础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四大产业集群[3] - 高端溶剂项目投产后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产能跃居国内首位[3] - DMF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3] - 2024年新能源新材料营收占比超50%,高端化工产品利润贡献率突破60%[3] 技术创新 - 开发"一头多线"柔性多联产工艺,形成大型化工装置园区化精益运行模式[7] - 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20%以上[8] - 2024年回收己二酸副产物氧化亚氮近2万吨,创造近亿元收益[8] - 与华能德州电厂合作"蒸汽热源项目",年减少燃煤约8万吨[8] 节能降碳 - 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较五年前下降42%,相当于年减少标准煤16万吨[12] - 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醋酸3个产品连续12年获评全国能效领跑者[12] - 2024年完成8类产品碳足迹认证,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33%[13][14] - 氮氧化物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43.5%[14] 研发投入 - "十四五"以来研发投入超40亿元,新增专利160余项[13] - 2024年新获专利授权31项,其中1/3聚焦绿色节能与提质增效技术[13] - 投资2.8亿元建设科技研发园,打造绿色技术孵化核心引擎[13] 循环经济 - 将炉渣加工为建材产品,2024年生产外售8600万块砖[14] - 建有10套污水处理设施和高效环保治理设施[14] - 安装10台环境空气在线监测设备,实现污染物实时监控[19] 数字化转型 - 建设园区安全环保应急管控平台和生产管控一体化智能平台[15] - 实现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管控,提升运营效率[15] - 运用安全生产大数据智能分析、全场景三维可视化等新技术[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