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深科技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39% 存储半导体与高端制造双轮驱动
证券日报· 2025-08-29 01:49
财务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总收入77.4亿元 同比增长9.7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52亿元 同比增长25.39%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56亿元 同比增长7.58% [2]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存储半导体行业显著复苏带动业绩增长 [2] - 生成式人工智能 高性能计算 新能源汽车拉动存储产品需求 [2] - 半导体封装测试技术创新推动板块稳健增长 [2] 主营业务构成 - 持续聚焦存储半导体 高端制造 计量智能终端三大业务 [3] - 多元化业务结构有效抵御行业周期性波动 [3] - 业务结构提供多个业绩增长点 [3] 高端制造领域进展 - 专注医疗健康 汽车电子行业数字化转型 [2] - 柔性化生产平台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提升生产效率 [2] - 市场响应能力和精益管理水平显著增强 [2] 计量终端业务表现 - 智能电表及相关产品需求保持稳定增长 [2] - 业务受益于全球能源体系变革 [2] 战略竞争优势 - 全球化生产布局应对市场变化 [3] - 持续技术创新奠定长期发展基础 [3] - 体现核心业务领域竞争力与战略执行有效性 [3]
26家苏企登“民企500强”,展现苏州制造、苏州服务强劲态势 上榜企业营收额超3.13万亿
苏州日报· 2025-08-28 22:46
苏州民营企业整体表现 - 26家企业入围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上榜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1] - 26家企业入围2025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上榜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1] - 4家企业跻身2025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 显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1] - 26家民企500强企业营收总额达3.13万亿元 占全省上榜企业营收总额50.1% [1] - 资产总额2.13万亿元 纳税贡献778.96亿元 利润总额507.91亿元 [1] - 吸纳就业57.57万人 多项关键指标稳居前列 [1] 头部企业实力 - 7家企业营收超千亿元 占全省千亿级民企总数63.6% [2] - 恒力集团以8715.21亿元营收稳居总榜前三 蝉联制造业榜单榜首 [2] - 盛虹控股集团位列全国第九 2家企业进入总榜前十强 [2] - 7家苏州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前百强 6家进入全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前50强 [2] 产业与地域分布特征 - 上榜企业覆盖高端制造、新材料、能源科技、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 [2] - 制造业仍是绝对主力 22家企业属于第二产业 其中20家为制造业企业 [2] - 张家港(8家)、吴江(6家)、苏州工业园区(4家)成为上榜企业集聚高地 [2] - 常熟、吴中、太仓、昆山、相城、苏州高新区等多地均有企业登榜 [2]
光大证券晨会速递-20250828
光大证券· 2025-08-28 01:46
核心观点 - AI算力维持高景气度 数据中心电线组件 特种线缆 服务器ODM业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 - 汽车智能化趋势推动汽车线缆需求高速增长 Leoni K与公司汽车线束相关业务有望持续发挥协同效应[2] - "反内卷"政策推动制造业盈利好转 原材料行业利润同比增速大幅反弹 企业逐步摆脱"以价换量"局面[3] - 建筑建材低估值板块具备估值修复潜力 水泥 玻璃等周期品价格已跌至底部 9月及四季度有望迎来涨价[4] 分析师点评 - 汇聚科技是定制电线互连方案供应商 立讯精密是控股股东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2] - 公司具备标的稀缺性和溢价空间 数据中心+汽车业务协同发展[2] 总量研究 - 7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收窄 主要受益于利润率改善[3] - 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原材料行业利润同比增速大幅反弹[3] - "反内卷"政策逐步落地 对投资端调控 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效果显现[3] 行业研究 - 建筑建材低估值板块有望迎来轮动补涨机会[4] - 重点关注三棵树等具备成长潜力的建筑建材公司[4] - 水泥 玻璃等周期品需求季节性回暖 9月及四季度有望涨价[4] - 新赛道转型初见成效的公司包括海南华铁 濮耐股份 上海港湾等[4] 公司研究 金融板块 - 成都银行上半年营收122.7亿元同比增长5.9% 归母净利润66.2亿元同比增长7.3%[5] - 息差拖累减弱 不良率维持低位 风险抵补能力较强[5] - 根植成渝经济圈 受益于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区位优势突出[5] 石化化工 - 荣盛石化下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0亿元(下调41%) 26.55亿元(下调34%) 39.30亿元(下调21%)[8] - 东华能源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6亿元(下调40%) 3.46亿元(下调54%) 4.99亿元[9] - 川恒股份上半年营收33.60亿元同比增长35.28% 归母净利润5.36亿元同比增长51.54%[10] - 南大光电前驱体材料持续放量 拟进行中期分红 现金分红比例超预期[11] 有色金属 - 紫金矿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32.9亿元同比增长54% 铜金产量稳步增长[1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70.6亿元 546.5亿元 622.1亿元 同比增长47% 16% 14%[12] - 北方稀土上半年营收188.66亿元同比增加45.24% 归母净利润9.31亿元同比增加1951.52%[13] - 稀土产品量价齐升 冶炼分离成本降低增厚业绩[13] 高端制造 - 奥特维半导体设备新增订单突破9000万元 收入规模大幅增长[14] - 安培龙上半年营收5.5亿元同比增长34.4% 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19.6%[16] - 压力传感器业务高速增长 力传感器研发加速[16] - 中国中车上半年营收1197.6亿元同比增长33.0% 归母净利润72.5亿元同比增长72.5%[17] - 动车组 机车大规模招标打开市场空间[17] 汽车及零部件 - 博俊科技1H25营收利润双增 多工艺布局驱动业绩增长[18]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8.0亿元 9.4亿元 10.0亿元[18] 新能源 - 泰胜风能25H1营收22.99亿元同比增长38.83% 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下降8.08%[19] - 重点打造海外海风产品制造能力 推动海外业务成长[19] - 威迈斯Q2营业收入16.07亿元同比增长14% 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同比增长69%[20] - 下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6.49亿元(下调8%) 8.72亿元(下调3%) 新增2027年10.42亿元[20] - 金风科技25H1营收285.37亿元同比增长41.26% 归母净利润14.88亿元同比增长7.26%[22] - 在手订单强劲增长 风机毛利率明显改善[22] 科技与通信 - 天孚通信下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23.07亿元(下调10%) 32.08亿元(下调1%) 新增2027年41.34亿元[23] - 无源产品和有源产品持续受益于AI算力建设高增[23] - 京东方精电下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7亿港元(下调28%) 4.3亿港元(下调36%) 新增2027年5.2亿港元[24] - 车载+泛工业双轮驱动 系统业务与海外布局驱动长期发展[24] 消费与医疗 - 珀莱雅上半年营收53.6亿元同比增长7.2% 归母净利润8亿元同比增长13.8%[25] - 彩棠收入同比增长21% OR收入同比增长102% 原色波塔收入同比增长80%[25] - 青岛啤酒25H1营收204.9亿元同比增长2.1% 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7.2%[31] - 销量稳健增长 结构升级持续 成本红利释放[31] - 爱尔眼科25H1营收115.07亿元同比增长9.12% 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长0.05%[29] - 屈光 视光及多项业务仍有增长潜力[29] 其他行业 - 美丽田园医疗健康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3.1亿元 3.5亿元 4.1亿元[34] - "内生+外延"双轮驱动 营收利润大幅增长[34] - 永新股份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5.0亿元 5.5亿元 6.0亿元[35] - 软塑料包装龙头企业 国内业务经营稳健 海外业务加速拓展[35]
物产中大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9.65% “一体两翼”战略持续深化
证券日报· 2025-08-27 07: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5.37亿元,同比下降1.92% [2] - 利润总额37.37亿元,同比增长16.0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29.65% [2] 主营业务表现 - 供应链集成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656.1亿元,占公司总收入92.06% [3] - 钢材销售3797.2万吨,同比增长6.46% [3] - 煤炭销售3190万吨,同比增长14.13% [3] - 金属、能源、化工、汽车服务等核心业务规模位列全国前列 [3] 金融服务板块发展 - 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集聚3619家优质会员企业 [3] - 上半年产能预售交易额262.63亿元,同比增长3.46% [3] - 物产中大期货平均保证金规模68.68亿元,同比增长30.98% [3] 高端制造板块进展 - 研发费用6.55亿元,同比增长27.96% [3] - 高端制造板块营业收入160.76亿元 [3] - 通过科技创新强化现有产业核心竞争力 [3] 新兴产业布局 - 布局47个"共富养老"优质项目,规划床位超1.55万张 [4] - 运营污水项目产能规模突破53.5万吨/日 [4] - 积极拓展养老产业、环保公用等公共服务行业 [4] 战略定位与行业地位 - 中国供应链集成服务引领者,首批国家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 [2] - 连续15年位列世界500强,2025年排名第149位 [2] - 遵循"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构建战略协同、周期对冲、产融互动的产业格局 [2]
丰年资本高端制造三期基金完成10亿元规模首关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06:52
基金募资情况 - 丰年资本高端制造三期基金完成10亿元人民币首次关闭 预计最终规模达25亿元人民币 [1] - 首关出资人中市场化投资人比例超过50% 且多数为具有影响力的一线母基金 [1] - 基金获得中金资本 厦门建发新兴投资 北京股权 厦门金圆 中信建投资本等一线机构投资 其中多家为历史出资人再次出资 [1] 出资人结构 - LP阵容涵盖一线母基金 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及市场化政府出资平台 包括湖北省引导基金 光谷中金基金 铜陵国控 铜陵大江 广安金财集团 厦门市政等 [1] - 基石投资人包括厦门建发新兴投资和北京股权 认可团队在科技产业链的深耕与管理赋能能力 [3] 投资策略与方向 - 基金重点投资国内技术初步成熟 市场需求明确 行业持续增长 进入发展拐点期的优秀科技企业 [2] - 基金落地湖北武汉光谷 将借助地方人才 平台 资金等要素集聚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 [3]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一级市场募资持续承压背景下 公司在一年左右完成10亿元首关 体现募资能力 [2] - 公司通过管理规模扩大继续强化科技投资领域竞争优势 助推科技企业成为世界级企业 [2] - 公司以管理赋能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已投出达梦数据 达利凯普等细分领域标杆项目 [3]
丰年资本高端制造三期基金完成10亿规模首关
36氪· 2025-08-27 03:57
基金募资情况 - 丰年资本高端制造三期基金完成首次关闭 规模达10亿元人民币 预计最终规模为25亿元人民币 [1] - 首关出资人包括中金资本 厦门建发新兴投资 北京股权 厦门金圆 中信建投资本等一线母基金 以及湖北省引导基金 光谷中金基金等地方政府引导基金 [1] - 市场化投资人出资比例超过50% 中金资本 厦门建发新兴投资 北京股权 厦门金圆 铜陵国控 铜陵大江等历史出资人再次出资 [1] 投资策略与方向 - 基金重点投资国内技术初步成熟 市场需求明确 行业持续增长 进入发展拐点期的优秀科技企业 [2] - 投资领域覆盖大数据及信息系统 汽车及新能源 半导体 电子元器件 生命科学 新材料等细分行业 [5] - 已投出达梦数据 达利凯普 矽电股份 胜科纳米 强一半导体等头部项目 其中矽电股份和胜科纳米在2023年一季度连续两日登陆A股市场 [5] 产业赋能与价值创造 - 丰年资本通过管理赋能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构建"技术+管理"双重优势 [3][4] - 已形成成熟的投后管理体系 成功助推达利凯普 达梦数据等企业实现上市并产生超额收益 [7] - 基金将深度嵌入科技产业发展肌理 助推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企业和需要"补链"的企业快速发展 [6] 行业地位与认可 - 募资完成获得市场化头部母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等主流投资机构认可 体现对中国科技产业长期发展的信心 [3] - 基石投资人厦门建发新兴投资和北京股权均强调丰年资本在科技领域的深厚积淀与硬核实力 [3][4] - 基金落地湖北武汉光谷 将借助地方人才 平台 资金等要素集聚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 [4] 发展历程与规划 - 公司自2014年成立即聚焦高端制造及科技产业投资 当时属"非共识"方向 现已成为主流投资领域 [5] - 管理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 将继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 半导体等领域构建更硬核的科技投资版图 [7][8] - 目前基金已储备多个投资项目并开展相关投资工作 [6]
特朗普直言:中国手里有牌,美国也有!美国3大要求,中国都拒绝
搜狐财经· 2025-08-26 12:12
中美贸易谈判僵局 - 中美进行三轮磋商未达成实质性进展 谈判陷入拉锯战 [4][6][8] - 中国拒绝美国三项核心要求:永久关税豁免、解除稀土管控、放宽高科技自主创新政策 [11][12][18][20] - 美国提出用解除稀土管制换取关税减免 被中方拒绝 [16][18] 稀土行业格局 - 中国掌握全球92%稀土加工产能 美国缺乏重稀土分离产线 [14] - 中国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作为应对美国科技围堵的反制措施 [16] - 北方稀土市值达1900亿元 体现中国在稀土开采加工领域的绝对优势 [22] 高科技产业竞争 - 美国将11家中国实体新增至出口管制名单 同时要求中方放弃高科技领域自主发展 [20] - 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领域取得突破 如厦门钨业永磁材料和中科三环稀土永磁体 [24] - 美国出口管制倒逼中国在半导体材料、工业软件等领域加速技术突破 [29] 关税措施影响 - 特朗普威胁将对中国关税提高至200% 以迫使中国放开稀土管控 [3][8] - 过去三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已让两国企业损失数千亿美元 [14] - 200%关税将导致波音、可口可乐等美国企业成本灾难性飙升 [28] 市场反应与反制措施 - 美国股市在关税威胁后数日内蒸发数万亿美元市值 [29] - 中国采取对等反制 暂停对杜邦公司反垄断调查 [24] - 美国车企反对进口含中国软件的网联汽车禁令 显示利益冲突 [31] 国际规则与舆论 - 46个WTO成员对美国"对等关税"措施表达关切 [26] - 欧盟暂停对美反制但警告准备工作仍在继续 [26] - 中国在谈判中引用WTO规则驳斥美方要求 获得国际社会支持 [26]
北证50指数站稳1600点大关,业绩验证强化市场信心
新京报· 2025-08-25 11:16
北证50指数表现 - 北证50指数在五个交易日内第三次站上1600点整数关口 [1] - 8月18日突破前期平台大涨100.30点或6.79% 次日创历史新高1637.50点 [1] - 预计指数新中枢处于1450点-1650点 待稳定后跟随A股整体走势 [1] 业绩表现 - 106家北交所公司披露2025年中报 65%公司收入同比增速为正 58%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正 [2] - 收入增速中值为8% 归母净利润增速中值为11% [2] - 19家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大于20% 包括锦波生物 广信科技 民士达等企业 [2] - 卓兆点胶 锦波生物等公司计划中期分红 [2] 产业特征与定位 - 北交所定位高度契合国家新质生产力战略 企业集中于高端制造 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行业 [2] - 科技中小型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和产业链拓展获得成长性及估值溢价 [3] - 高研发 高毛利 高成长属性与经济转型方向深度绑定 [2] 资金流动与产品发展 - 39家公募旗下基金重仓59家北交所公司 合计持仓市值近百亿元 [4] - 北证50指数基金规模增至113亿元 专精特新指数基金预计四季度入场 [4] - 下半年预计迎来近百亿机构资金 10只专精特新指数基金将发行 8只北证主题公募打开申购 [4] - 11支北证50指数基金或有望在2025年入市 [4] 市场趋势与投资策略 - A股牛市加速 两市成交量屡次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 [4] - 北交所交投活跃度和市场关注度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板块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5] - 建议关注中报业绩高成长性 高稀缺性 高股息的三高企业 [5]
创投基金“快人一步”靠什么
证券日报· 2025-08-24 15:41
创投基金在科技创新中的角色 - 创投基金是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始发站 能够为企业提供第一笔钱 并支持机器人 低空经济 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1][2] - 监管部门鼓励创投基金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 并出台政策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包括更广泛募资来源 更清晰投资规则 更规范管理制度 更顺畅退出渠道 [2] - 创投基金通过系统性政策引导 在投资布局上更具前瞻性 在风险管控上更显专业性 在价值创造上更富持续性 为科技创新注入持续稳定的资本活水 [2] 创投基金的投资策略与风险偏好 - 创投基金投资风险偏好相对较高 勇于在新兴产业萌芽阶段试错 不断校准赛道价值 博取超额回报 [2][3] - 创投基金具有专业风险评估体系与科学估值方法 借助多赛道分散投资稀释单一项目风险 在技术迭代的不确定性中寻求产业发展的确定性 [3] - 创投基金秉持试错即机会理念 以单个项目试错成本验证对赛道趋势的精准判断 筛选出真正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优质企业 [3] 创投基金的资金优势与投资模式 - 创投基金采取直接股权投资模式 且投资期限较长 无须企业承担还本付息的短期压力 与新兴产业企业的资金需求特征更为匹配 [4] - 资金优势是创投基金提前布局新兴产业的重要筹码 能够为科创企业持续稳定经营提供关键支撑 影响技术投入 产品研发及市场开拓效果 [4] - 创投基金资金成本低且期限长 使得科创企业更愿意向创投基金开放早期投资窗口 为创投基金提供了押注未来的机会 [4] 创投基金的演进过程与行业影响 - 创投基金通过试错—总结—修正的演进过程 以资本探路人的角色发掘并培育出更多优质企业 推动新兴产业在技术碰撞与模式创新中加速成长 [5] - 项目失利所沉淀的经验帮助创投基金不停地校准赛道选择 优化投资逻辑 使其在后续布局中更贴近产业规律与技术演进方向 [4] - 创投基金的成功案例存在幸存者偏差 失败案例也时常发生 但这些失败构成了创投行业不断向前的重要推力 [4]
岚图汽车港股介绍上市的战略意义:新能源赛道的破局与跃升
搜狐财经· 2025-08-23 08:45
沪指突破3800点现状 - 沪指过去5个交易日从3700点快速攀升至3800点 期间仅出现微幅震荡调整 [2] - 8月22日盘中最高触及3825.68点 收盘3825.12点 创2015年6月以来十年新高 [2] - 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8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刷新历史最长万亿成交纪录 [2] 推动上涨因素分析 - 全球科技产业链重构背景下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构成核心驱动力 [3] - 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领域自主化需求激增 吸引大量资金向科技板块集中 [3] - 芯片制造设备龙头北方华创2024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超60% [3] - 英维克因AI算力需求爆发 数据中心散热设备订单排期已至四季度 [3] 短期走势关键因素 - 三季度是经济半年报验证和政策落地重要观察阶段 宏观经济边际变化影响企业盈利预期和市场资金成本 [4] - 需关注科技板块内部业绩分化情况 [4] - 外资流动稳定性值得关注 8月北向资金虽保持净流入但单日波动幅度较上月扩大30% [4] 市场潜在风险 - 半导体板块滚动市盈率中位数攀升至65倍 显著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5] - 中报业绩披露期临近 部分高估值标的面临业绩增速能否匹配估值的关键验证 [5] - 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升温 8月CME利率期货显示9月降息概率从月初55%降至32% [5] 投资建议与策略 - 建议重点关注具备核心技术壁垒订单能见度高的细分领域龙头 如半导体设备AI算力基础设施等 [6] - 配置节奏上可采用分批建仓策略 利用市场短期回调机会逐步布局 [6] - 需密切跟踪8月PMI数据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等关键事件 及时调整持仓结构 [6]